一种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78523发布日期:2022-10-21 22:3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裁切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


背景技术:

2.中国实用新型,一种极片高精度纠偏模切装置,其授权公告号为:cn 210025528u,成型模具及裁切模具分别横向对称安装两个抬料块,抬料块的设置对极片进行抬高,避免模切后的极片缺口卡入刀口,成型模具及裁切模具压合时抬料块可压缩压簧收入安装槽内。由于在裁切电池极片时,碳粉会通过安装抬料块的凹槽中进入到下刀模内以及着附在凹槽中的抬料块上,从而容易卡死抬料块抬起,因此当需要对碳粉进行清理时,一般需要将下刀模拆出后,才能清理下刀模和抬料块的上的碳粉,但在安装下刀模时,需要重新与上刀模进行对刀,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包括下刀模底板、下刀模中板、下刀模板和防刮装置,所述下刀模底板、下刀模中板和下刀模板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所述防刮装置包括至少一块抬料块、安装条、导柱、弹簧、限位螺栓和固定条,所述抬料块安装在安装条上,所述导柱下端安装在固定条上,所述安装条对应导柱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安装条通过导向孔可沿导柱做升降运动,所述弹簧的上端安装在安装条的底部,所述弹簧的下端安装在固定条的上表面,所述限位螺栓的下端安装在固定条上,所述限位螺栓的上端可限制安装条的下降高度,所述下刀模板对应抬料块对应设置有第一避位槽,所述抬料块可在第一避位槽内做升降运动,所述下刀模中板对应抬料块对应设置有第二避位槽,所述抬料块可在第二避位槽内做升降运动,所述下刀模中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条的第一安装槽,所述下刀模底板的上表面对应第一安装槽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条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安装条可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做升降运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部设置用于容纳固定条的第三安装槽,所述固定条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相互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下刀模板上设置有切刀槽,环绕所述切刀槽设置有多个除尘孔,每个所述除尘孔对应连通有第一除尘通道。
7.进一步地,所述下刀模中板的上表面环绕第二避位槽设置有第一通气流道。
8.进一步地,所述下刀模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气流道,所述第二通气流道与第一通气流道相互连通。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0.本技术通过在下刀模底板上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拆卸防刮装置拆卸时,无需拆卸下刀模,可以直接从下刀模底部的底部将防刮装置拆卸下来,拆卸时,首先将防刮装置的固定条从第三安装槽中拆卸出来,从而可快速的将防刮装置的块抬料块、安装条、导柱、弹簧和限位螺栓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拆卸出来,从而大大的方便了工人对防刮装置的拆卸,不需要对下刀模板进行拆卸,当清理完防刮装置和下刀模内的碳粉后,可快速将防刮装置装回模具中,从而节省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的俯视图;
13.图3为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14.图4为图2在b-b处的剖视图;
1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防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防刮装置的抬料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刀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刀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刀模板的俯视图;
20.图10为图9在c-c的剖视图;
21.图11为图9在d-d的剖视图;
22.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刀模中板的正面朝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刀模底板的正面朝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下刀模底板;2、下刀模中板;3、下刀模板;4、防刮装置;
26.41、抬料块;42、安装条;43、导柱;44、弹簧;45、限位螺栓;46、固定条;
27.421、导向孔;
28.31、第一避位槽;
29.21、第二避位槽;22、第一安装槽;23、第一通气流道;24、第二通气流道;
30.11、第二安装槽;12、第三安装槽;13、切刀槽;14、除尘孔;15、第一除尘通道;
31.411、抬料部;412、竖直部;413、第一斜面;414、第二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33.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带防刮装置的电池极片裁切模具的下模结构,包括下刀模底板1、下刀模中板2、下刀模板3和防刮装置4,下刀模底板1、下刀模中板2和下刀模板3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34.如图3、图4、图5所示,防刮装置4包括至少一块抬料块41、安装条42、导柱43、弹簧44、限位螺栓45和固定条46,抬料块41呈横向等距安装在安装条42上,导柱43下端安装在固定条46上,安装条42对应导柱43设置有导向孔421,安装条42通过导向孔421可沿导柱43做升降运动,弹簧44的上端安装在安装条42的底部,弹簧44的下端安装在固定条46的上表面,限位螺栓45的下端安装在固定条46上,限位螺栓45的上端可限制安装条42的下降高度。
35.如图4所示的,下刀模板3对应抬料块41对应设置有第一避位槽31,抬料块41可在第一避位槽31内做升降运动,下刀模中板2对应抬料块41 对应设置有第二避位槽21,抬料块41可在第二避位槽21内做升降运动,下刀模中板2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条42的第一安装槽22,下刀模底板1的上表面对应第一安装槽22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条42的第二安装槽11,安装条42可在第一安装槽22和第二安装槽11内做升降运动,第二安装槽11的底部设置用于容纳固定条46的第三安装槽12,固定条46 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三安装槽12中,第一安装槽22、第二安装槽11和第三安装槽12相互连通。
36.本技术通过在下刀模底板1上设置第一安装槽22和第二安装槽11,拆卸防刮装置4拆卸时,无需拆卸下刀模,可以直接从下刀模底部的底部将防刮装置4拆卸下来,拆卸时,首先将防刮装置4的固定条46从第三安装槽12中拆卸出来,从而可快速的将防刮装置4的块抬料块41、安装条42、导柱43、弹簧44和限位螺栓45通过第一安装槽22和第二安装槽11拆卸出来,从而大大的方便了工人对防刮装置4的拆卸,不需要对下刀模板3 进行拆卸,当清理完防刮装置4和下刀模内的碳粉后,可快速将防刮装置 4装回模具中,从而节省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7.如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的抬料块41整体呈镜像7字形,其包括抬料部411和竖直部412,竖直部412从抬料部411的右侧底面向下延伸而成,抬料部411的上表面包括第一斜面413和第二斜面414。
38.如图6所示的,第一斜面413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4
°
~6
°
,最佳实施例为第一斜面413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5
°
。若第一斜面413与水平面的夹角a小于4
°
,则容易导致极片在向前送料时,会碰撞切刀槽13的内壁,导致卡料,若第一斜面413与水平面的夹角a大于6
°
,则容易导致切刀裁切出来的极片尺寸有较大的误差。
39.如图6所示的,第二斜面414与水平面的夹角b为8
°
~12
°
,最佳实施例为第一斜面413与水平面的夹角b为10
°

40.如图6所示的,若第二斜面414与水平面的夹角b小于8
°
,则容易导致极片在向前送料时,会直接与第一斜面413产生碰撞,导致卡料,若第二斜面414与水平面的夹角b大于12
°
,则容易导致切刀裁切出来的极片尺寸有较大的误差。
41.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下刀模板3上设置有切刀槽13,环绕切刀槽13设置有多个除尘孔14,每个除尘孔14对应连通有第一除尘通道15,另外该除尘孔14
是倾斜向下设置的,这样吹出的除尘风也是倾斜向下的,从而可以快速将切刀上和极片上的碳粉向下吹出。
42.如图10所示的,另外该除尘孔14的横截面呈椭圆形,这样可以加大除尘风的强度,提高除尘效率。
43.如图11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下刀模中板2的上表面环绕第二避位槽 21设置有第一通气流道23,该第一通气流道23的流道宽度从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逐渐变小,这样可以提高出气方向的气压的压强,从而可以增强除尘风量。
44.如图12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下刀模中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气流道24,第二通气流道24与第一通气流道23相互连通。
4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技术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47.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