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流体门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5092发布日期:2022-11-12 04:0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流体门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门碰五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隐藏式流体门碰。


背景技术:

2.挡门装置是一种在门体打开后将门体吸住定位的装置,以防止风吹或碰触门页而关闭。
3.申请人此前申报了授权公告号为cn214943367u的一种挡门装置,其包括用于与门体沿门体开启方向限位抵靠的挡门座,挡门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地面且可沿门体高度方向上下运动的定位部,当门体与所述挡门座相抵靠时所述定位部能向上运动并沿门体的闭合方向与门体限位抵靠。
4.上述产品使用稳定性优秀,但挡门座由于始终凸出地表设置,在门体关闭时其不美观且容易对室内用户造成磕绊,申请人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意图在保障挡门效果的同时改善其安全性和美观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隐藏式流体门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门体挡门定位效果的条件下提升门碰安全性。
6.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隐藏式流体门碰,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连接有用于与门体底面凹槽定位的定位柱和用于与门体侧面限位抵靠的挡门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具有敞口均朝上设置的定位孔和挡门孔,所述定位柱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定位孔内且始终具有沿定位孔朝上运动的趋势,所述挡门柱滑动连接于所述挡门孔内,所述定位孔的下端和挡门孔的下端始终保持连通,当所述定位柱向下活动并将定位孔内的流体压缩至所述挡门孔内时能使该挡门柱朝上跳起。
8.座体用于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同时为定位柱和挡门柱提供安装基础,定位柱的顶部具有导向面或呈圆头状,在门体开启时其运动至定位柱上方可使定位柱的上端沿门体底面嵌入门体底面的凹槽内形成定位,而挡门柱可与门体侧面抵靠限制门体继续开启并使定位柱与门体的定位位置稳定。通过在座体上设置定位孔和挡门孔,使定位柱和挡门柱分别滑动连接于定位孔和挡门孔内,且使定位孔的下端和挡门孔的下端始终保持连通,这样挡门柱在非工作状态下可将大部分高度隐藏在挡门孔内,避免对用户活动产生影响,同时更美观,当门体开启后运动至与定位柱配合而压缩定位柱下端与定位孔之间的流体,使流体进入挡门孔内快速将挡门柱顶起从而限制门体继续开启,门体闭合时定位柱受力复位,而挡门柱也可在重力作用、负压或外力作用下复位,提升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对门体的稳定定位。
9.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孔的底面与所述定位柱之间抵靠设置有复位弹性件。这样当定位柱受门体作用下移时会压缩复位弹性件,复位弹性件可始终为定位柱提供向上的作用力,当门体闭合时可使定位柱朝上运动复位,为下次工作做好准备,同时
定位柱复位时可将挡门孔内的流体抽回,保证挡门柱能有效回落隐藏。
10.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复位弹性件为塔形弹簧。这样当复位弹性件受力压缩时其沿定位柱活动方向所占用的空间更小,利于提升空间紧凑性。
11.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定位柱的底部和所述定位孔的底面均设置有磁铁件,两所述磁铁件沿定位孔的设置方向相互排斥的。这样定位柱通过磁力实现复位,利于降低部件间的磨损消耗,保证工作稳定的条件下提升使用寿命。
12.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孔的内壁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补气孔,仅当所述定位柱朝上运动复位后该定位柱的下端高于所述补气孔与定位孔连通端口所在的位置并使外界与定位柱下方的定位孔内腔连通。当流体为空气时,即使定位柱与定位孔内壁之间或挡门柱与挡门孔内壁之间为完全密封时仍可能自其他配合出产生漏气,补气孔能在定位柱向上复位到位后补充定位孔和挡门孔内损失的空气,保证下次门碰正常工作。
13.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孔与挡门孔之间通过通道连通,所述座体内设有进气端与外界连通的单向补气阀,该单向补气阀的出气端与所述通道连通。这样当出现定位柱和挡门柱同时被用户误踩,使定位孔与挡门孔及通道内因形成负压难以复位的情况时,外界空气可通过单向补气阀补入,保证门碰的工作稳定性。
14.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通道的两端分别位于定位孔的底部和挡门孔的底部。这样定位柱和挡门柱上下运动过程中不易对通道流量产生影响,进而保证定位孔和挡门孔之间的连通效果。
15.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挡门孔内设有沿挡门孔轴向布置的导向柱,所述挡门柱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外周面。这样导向柱可对挡门柱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提升挡门柱的运动精度,同时利于降低门体碰撞对挡门柱运动精度的影响。
16.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外周面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均与所述通道连通。这样定位孔内的空气可通过通道自导向柱下端的通孔进入挡门孔内,使空气能快速且均匀填充至挡门孔内,从而实现挡门柱的快速反应。
17.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柱包括柱体和连接于柱体下端的活塞部一,所述柱体布置于所述活塞部一的偏心位置。定位柱在安装时往往需要在柱体上旋接部件,这样柱体与活塞部一不同轴心布置,可避免在柱体安装旋接部件时整个定位柱自转而导致难以安装的问题。
18.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孔自下而上朝远离所述挡门孔的一侧倾斜设置。这样定位柱的设置方向与门体运动方向的夹角更小,门体在开启时门体的运动冲量可更效率地转化为挤压定位柱运动的能量,利于实现挡门柱的快速反应同时为门体提供更有效的缓冲。
19.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孔底面的下方具有呈柱状的加压腔,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连接有朝下设置的连杆,所述加压腔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活塞部二,活塞部二的外周面与加压腔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连杆贯穿定位孔的底面并与所述活塞部二相连,该活塞部二下方的加压腔部分始终与所述挡门孔连通,活塞部二上方的加压腔部分始终与外界连通。定位柱的运动是通过门体水平摆动挤压定位柱上端的斜面或圆头转化为向下的作用力,而定位柱的运动位移往往较小,这样在门体开启时挤压定位柱向下运动时可同时挤压定位孔内和加压腔内的流体进入挡门孔内,即定位柱向下运动单位距离内能使更
多的流体驱动挡门柱跳起,进而提升挡门柱反应的灵敏度。
20.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挡门孔的敞口处和所述定位孔的敞口处均设有防尘环,两所述防尘环分别套设于定位柱的外围及挡门柱的外围。这样防尘环可降低灰尘进去挡门孔和定位孔内部的概率,进而降低积垢阻碍门碰正常工作的概率。
21.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挡门柱与所述挡门孔的内壁之间具有能阻止该挡门柱朝上运动的复位件。这样当门体闭合时,复位件可协助挡门柱向下复位到位,保证其隐藏效果。
22.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挡门柱包括朝下设置的导杆,所述挡门孔包括位于底面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导杆插设于所述导向孔内且该导杆的外周面与导向孔的内壁密封配合。这样定位孔内的流体受挤压后可通过通道进入更狭小的导向孔内,进而作用在导杆上使整个挡门柱顶起,可提升挡门柱反应的灵敏度。
23.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挡门柱的上端连接有呈盘状的防尘帽,所述防尘帽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挡门孔的径向尺寸,所述防尘帽能与该挡门孔周边的座体表面抵靠。这样挡门柱在隐藏状态时防尘帽能与座体表面抵靠进而将挡门孔的上端敞口遮蔽,这样可有效避免灰尘杂质侵入挡门孔内影响挡门柱的正常活动。
24.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挡门柱的外周面和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各套设有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环,当所述挡门柱朝上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或朝下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时所述挡尘环均能将该挡门孔的上端遮蔽,当所述定位柱朝上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或朝下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时所述挡尘环均能将该定位孔的上端敞口遮蔽。这样门碰在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时均有挡尘环遮蔽定位孔和挡门孔的敞口,减小灰尘侵入门碰内部而影响工作稳定性。
25.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所述定位柱的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助力摆杆,所述助力摆杆呈l形且助力摆杆的上端能伸出定位柱远离挡门柱所在一侧的表面,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制定位柱行程的限位挡沿,该助力摆杆的下端与限位挡沿的底面抵靠,当门体开启过程中与助力摆杆的上端抵靠时可带动整个定位柱下移。这样门体开启过程中助力摆杆上端会先与门体接触,l形的助力摆杆可通过杠杆作用将门体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转化为对定位柱向下的作用力,使定位柱预先下降一定高度,保证定位柱下降顺畅。
26.在上述的隐藏式流体门碰中,门碰还包括可固连于门体底面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具有朝上凹陷形成的定位凹槽,当门体开启定位时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定位配合于所述定位凹槽内。这样防护板可为门体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避免木质门体长期受到定位柱刮擦受损,防护板可为金属件或塑料件,提示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28.本隐藏式流体门碰使用时先在地板上开槽,座体埋设于槽内使座体表面于地板平齐,挡门柱在非工作状态下可隐藏在挡门孔内,避免非工作状态下对用户室内活动产生影响,同时更美观,当门体开启后运动至与定位柱配合而压缩定位柱下端与定位孔之间的流体,使流体进入挡门孔内快速将挡门柱顶起从而限制门体继续开启,门体闭合时定位柱受力复位,而挡门柱也可在重力作用、负压或外力作用下复位,实现对门体的稳定定位。
附图说明
29.图1是实施例一与门体配合前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30.图2是实施例一与门体配合时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31.图3是实施例二与门体配合时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33.图5是实施例三与门体配合时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34.图6是图5中的b部放大图。
35.图7是实施例四与门体配合时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36.图8是图7中的c部放大图。
37.图中,1、座体;11、定位孔;12、挡门孔;121、导向孔;13、补气孔;14、通道;15、导向柱;151、通孔;16、加压腔;
38.2、定位柱;21、柱体;22、活塞部一;
39.3、挡门柱;31、导杆;32、防尘帽;
40.4、复位弹性件;5、磁铁件;6、单向补气阀;7、连杆;8、活塞部二;9、防尘环;10、复位件;101、挡尘环;102助力摆杆;103、防护板;1031、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42.实施例一:
43.如图1、图2所示,本隐藏式流体门碰包括座体1,本实施例中流体为空气,座体1上连接有用于与门体底面凹槽定位的定位柱2和用于与门体侧面限位抵靠的挡门柱3,座体1上具有敞口均朝上设置的定位孔11和挡门孔12,定位柱2滑动连接于定位孔11内且沿周向与定位孔11的内壁相配合,定位柱2、挡门柱3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椭圆形,该定位柱2始终具有沿定位孔11朝上运动的趋势,挡门柱3滑动连接于挡门孔12内且沿周向与挡门孔12的内壁相配合,定位孔11和挡门孔12的内缘安装卡簧圈对定位柱2和挡门柱3进行限位,定位孔11的下端和挡门孔12的下端始终保持连通,当门体开启时可带动定位柱2向下活动并将定位孔11内的流体压缩至挡门孔12内,使该挡门柱3朝上伸出并与门体的侧面抵靠以阻止门体继续运动。座体1用于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同时为定位柱2和挡门柱3提供安装基础,定位柱2的顶部呈圆头状,在门体开启时其运动至定位柱2上方可使定位柱2的上端沿门体底面嵌入门体底面的凹槽内形成定位,而挡门柱3可与门体侧面抵靠限制门体继续开启并使定位柱2与门体的定位位置稳定。通过在座体1上设置定位孔11和挡门孔12,使定位柱2和挡门柱3分别滑动连接于定位孔11和挡门孔12内,且使定位孔11的下端和挡门孔12的下端始终保持连通,这样挡门柱3在非工作状态下可隐藏在挡门孔12内,美观紧凑,当门体开启后运动至与定位柱2配合而压缩定位柱2下端与定位孔11之间的流体,使流体进入挡门孔12内快速将挡门柱3顶起从而限制门体继续开启,门体闭合时定位柱2受力复位,而挡门柱3也可在重力作用或负压作用下复位,实现对门体的稳定定位并提升结构紧凑性。定位孔11的底面与定位柱2之间抵靠设置设有复位弹性件4。这样当定位柱2受门体作用下移时会压缩复位弹性件4,复位弹性件4可始终为定位柱2提供向上的作用力,当门体闭合时可使定位柱2朝上运动复位,为下次工作做好准备,同时定位柱2复位时可将挡门孔12内的流体抽回,保证挡门柱3能有效回落复位。具体来讲,挡门孔12和挡门柱3可有多个,定位柱2的底部和定位
孔11的底面各设置有磁铁件5,磁铁件5为环形绕周向布置且沿定位孔11设置方向相互排斥,以实现定位柱2始终向上的运动趋势。这样定位柱2通过磁力实现复位,利于降低部件间的磨损消耗,保证工作稳定的条件下提升使用寿命。定位柱2包括柱体21和连接于柱体21下端的活塞部一22,柱体21布置于活塞部一22的偏心位置。定位柱2在安装时往往需要在柱体21上旋接部件,这样柱体21与活塞部一22不同轴心布置,可避免在柱体21安装旋接部件时整个定位柱2自转而导致难以安装的问题。定位孔11自下而上朝远离挡门孔12的一侧倾斜设置。这样定位柱2的设置方向与门体运动方向的夹角更小,门体在开启时门体的运动冲量可更效率地转化为挤压定位柱2运动的能量,利于实现挡门柱3的快速反应同时为门体提供更有效的缓冲。
44.如图1、图2所示,定位孔11的内壁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补气孔13,仅当定位柱2朝上运动复位后该定位柱2的下端高于补气孔13与定位孔11连通端口所在的位置,使外界与定位柱2下方的定位孔11内腔连通。实际装配时各部件的接合面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空气泄露,在门体开启到位后,在挡门柱3重力影响下挡门孔12内的空气可能会慢慢释放,此时跳起后的挡门柱3在会逐渐回落至挡门孔12内隐藏起来,提升美观效果,而补气孔13能在定位柱2向上复位到位后补充定位孔11和挡门孔12内损失的空气,保证下次门碰正常工作。定位孔11与挡门孔12之间通过通道14连通,座体1内设有能与外界连通的单向补气阀6,单向补气阀6为现有部件,当该通道14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时外界空气能通过单向补气阀6进入通道14内。这样当出现定位柱2和挡门柱3同时被用户误踩,使定位孔11与挡门孔12及通道14内因形成负压难以复位的情况时,外界空气可通过单向补气阀6补入,保证门碰的工作稳定性。通道14的两端分别位于定位孔11的底部和挡门孔12的底部。这样定位柱2和挡门柱3上下运动过程中不易对通道14流量产生影响,进而保证定位孔11和挡门孔12之间的连通效果。挡门柱3的上端连接有呈盘状的防尘帽32,防尘帽32的径向尺寸大于挡门孔12的径向尺寸,防尘帽32能与该挡门孔12周边的座体表面抵靠。
45.实施例二:
46.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的上端具有导向切面,其复位弹性件4为塔形弹簧。这样当复位弹性件4受力压缩时其沿定位柱2活动方向所占用的空间更小,利于提升空间紧凑性。在挡门孔12内设有沿挡门孔12轴向布置的导向柱15,挡门柱3密封套设于导向柱15的外周面,定位柱2的外缘与定位孔11的内壁密封配合,挡门柱3的外缘与挡门孔12内壁密封配合,密封配合可通过单层或活层密封圈(未示出)实现。这样导向柱15可对挡门柱3的上下运动提供导向,提升挡门柱3的运动精度,同时利于降低门体碰撞对挡门柱3运动精度的影响。导向柱15的下端外周面具有四个周向间隔布置的通孔151,通孔151均与通道14连通。这样定位孔11内的空气可通过通道14自导向柱15下端的通孔151进入挡门孔12内,使空气能快速且均匀填充至挡门孔12内,从而实现挡门柱3的快速反应。进一步来讲,定位孔11底面的下方具有呈柱状的加压腔16,加压腔16由座体1底面的槽口和与槽口密封配合的堵头配合形成,以便于安装,定位柱2的底部连接有朝下设置的连杆7,加压腔16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活塞部二8,活塞部二8的外周面与加压腔16的内壁密封配合,连杆7贯穿定位孔11的底面并与活塞部二8相连,该活塞部二8下方的加压腔16部分始终与挡门孔12连通,活塞部二8上方的加压腔16部分始终与外界连通。定位柱2的运动是通过门体水平摆动挤压定位柱2上端的斜面或圆头转化为向下的作用力,
而定位柱2的运动位移往往较小,这样在门体开启时挤压定位柱2向下运动时可同时挤压定位孔11内和加压腔16内的流体进入挡门孔12内,即定位柱2向下运动单位距离内能使更多的流体驱动挡门柱3跳起,定位柱2运动较小距离即可实现挡门柱3长距离运动,进而提升挡门柱3反应的灵敏度。挡门孔12的敞口处和定位孔11的敞口处均设有防尘环9,防尘环9属于现有部件为柔性材料件。两防尘环9分别套设于定位柱2的外围及挡门柱3的外围。
47.实施例三:
4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定位柱2的底部和定位孔11的底面各设置有磁铁件5,且两磁铁件5相互排斥。定位孔11的内壁具有与外界连通的补气孔13,仅当定位柱2朝上运动复位后该定位柱2的下端高于补气孔13与定位孔11连通端口所在的位置并使外界与定位柱2下方的定位孔11内腔连通,定位孔11与挡门孔12之间通过通道14连通,座体1内设有进气端与外界连通的单向补气阀6,该单向补气阀6的出气端与通道14连通。挡门柱3与挡门孔12的内壁嵌设的卡簧之间具有能阻止该挡门柱3朝上运动的复位件10,复位件10为压簧并套设与挡门柱3的外围。挡门柱3包括朝下设置的导杆31,挡门孔12包括位于底面的导向孔121,导向孔121与通道14连通,导杆31插设于导向孔121内且该导杆31的外周面与导向孔121的内壁密封配合。
49.实施例四:
50.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挡门柱3的外周面和定位柱2的外周面各嵌设有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环101,挡尘环101为橡胶件或硅胶件,当挡门柱3朝上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或朝下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时挡尘环101均能将该挡门孔12的上端遮蔽,当定位柱2朝上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或朝下运动到最大行程处时挡尘环101均能将该定位孔11的上端敞口遮蔽。定位柱2的上端中部转动连接有助力摆杆102,助力摆杆102呈l形且助力摆杆102的上端能伸出定位柱2远离挡门柱3所在一侧的表面,定位孔11的内壁设有用于限制定位柱2行程的限位挡沿,该助力摆杆102的下端与限位挡沿的底面抵靠,当门体开启过程中与助力摆杆102的上端抵靠时可带动整个定位柱2下移。门碰还包括可固连于门体底面的防护板103,防护板103为金属件,防护板103上具有朝上凹陷形成的定位凹槽1031,当门体开启定位时定位柱103的上端定位配合于定位凹槽1031内。
5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