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6622发布日期:2022-06-07 21:0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绝缘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


背景技术:

2.绝缘子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母线与带电导体的器件,同时确保各带电导体之间或带电导体与大地之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实现可靠绝缘。在轨道交通领域,绝缘子的应用十分广泛,绝缘子主要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或者导体与低电位构件之间,能够耐受电压和机械应力作业,因此,绝缘子的可靠连接至关重要。
3.在绝缘子的紧固过程中,绝缘子棱角和安装面的外观质量也不容忽视。而传统的绝缘子紧固方法都是采用金属套筒进行紧固,并且金属套筒上设计的紧固施力点多位于绝缘子棱角上,也就是通过金属套筒对绝缘子棱角上的受力点施力而实现紧固,因而常常出现绝缘子棱角掉漆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采用环氧树脂材料或是塑料制成的绝缘子本身脆性比较大,所能承受的最大紧固力矩不超过50n
·
m,而金属套筒本身的机械强度较大,所施加的紧固力矩很容易就超出了50n
·
m的范围,因而常常造成绝缘子变形甚至损坏,极大地影响了绝缘子的紧固质量。此外,传统的金属套筒多采用全包裹的样式,即绝缘子被完全包裹在金属套筒中,导致绝缘子紧固过程中金属套筒将被连接构件外表面的油漆划伤,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而且金属套筒本身质量较重,使用起来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轻便小巧、使用方便且不会破坏绝缘子外观形状的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包括:非金属材料制备的套筒件和金属材料制备的转接件,所述套筒件用于连接待紧固的绝缘子,所述转接件用于将套筒件与力矩扳手连接以实现对待紧固绝缘子的紧固。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件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待紧固的绝缘子,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两端分别与套筒件和力矩扳手可拆卸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形成“t”字型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件上设有贯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第六连接孔,所述第六连接孔用于连接力矩扳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为四方插接段,第二本体与第二连接孔相匹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六方孔,且六方孔的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绝缘子侧部的六个棱角的第一避让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四方孔,且四方孔的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第二本体的四个棱角的第二避让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绝缘子端部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之间,第四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相贯通,且第一连接孔的深度a与第四连接孔的深度b的总和小于绝缘子的整体高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件还包括用于连接转接件的第三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两侧,且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相贯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两端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相匹配,通过在第五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内设置紧固件,以实现套筒件与转接件可拆卸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通过采用非金属材料制备的套筒件和金属材料制备的转接件构成了结构紧凑、轻便小巧的紧固工装。与传统的金属套筒相比较,非金属套筒具有机械强度较低,摩擦力较大的特点,而且非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套筒件能够更好地贴合于塑料或是环氧树脂材料制备的绝缘子的外侧,增加了绝缘子外侧的受力面积和摩擦力,更便于扭矩的传递,,进而提高了绝缘子外侧的受力均匀性。相对应的,根据金属构件具有机械强度高、传力稳定的特性,采用金属转接件作为非金属套筒件与力矩扳手之间的传力桥梁,使得力矩扳手施加的紧固力能够均匀而稳定地传输到套筒件,实现了绝缘子的高质量紧固,并且降低了绝缘子在紧固过程中的损耗。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工装将紧固力矩稳定控制在小于50n
·
m的范围内,很好地满足了塑料或是环氧材料制备的绝缘子的紧固需求。
18.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通过将套筒件的第一连接孔设置为与绝缘子侧部轮廓相匹配的六方孔,且六方孔的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绝缘子侧部的六个棱角的第一避让槽,使得绝缘子侧部的受力形式由传统的棱角点受力变更为整个外侧面均匀受力,有效避免了紧固过程中出现绝缘子侧部棱角掉漆的现象,提高了绝缘子的外观质量。通过在套筒件内部设置第四连接孔,既实现了对绝缘子端部的固定,提高了套筒件对绝缘子的定位连接效果,又有效降低了套筒件的重量,提高了紧固工装的使用灵活性。与此同时,套筒件的第一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的深度之和小于绝缘子的整体高度,避免了在绝缘子的紧固过程中紧固工装将柜体外表油漆划伤,实现了紧固工装与柜体零接触,提高了绝缘子与柜体连接处的外观质量。
19.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通过将转接件的第二本体嵌入套筒件的第二连接孔内,在转接件第一本体的第五连接孔和套筒件的第三连接孔内设置紧固件,即实现了套筒件与转接件的可靠连接,既简便又高效。同时,将力矩扳手与贯穿转接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第六连接孔进行连接,转动力矩扳手,即可带动紧固工装转动,实现了紧固力由力矩扳手传递至转接件,再传递至套筒件以完成绝缘子的紧固,实现了紧固力的稳定高效传递。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件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接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工装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工装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工装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工装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子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30.图例说明:1、套筒件;11、第一连接孔;111、第一避让槽;12、第二连接孔;121、第二避让槽;13、第三连接孔;14、第四连接孔;2、转接件;201、第一本体;202、第二本体;21、第五连接孔;22、第六连接孔;23、第七连接孔;24、第八连接孔;25、凹槽;3、绝缘子;31、绝缘子端部;32、绝缘子侧部;33、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实施例
33.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绝缘子紧固工装,包括:非金属材料制备的套筒件1和金属材料制备的转接件2,套筒件1用于连接待紧固的绝缘子3,转接件2用于将套筒件1与力矩扳手连接以实现对待紧固绝缘子3的紧固。本实施例中,套筒件1具体可以采用ap66尼龙制备得到,转接件2则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得到,绝缘子3采用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dmc)制备得到。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筒件1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一定刚度同时兼具弹性的非金属材料制备得到,如塑料合金,转接件2可以采用碳钢制备得到。
34.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ap66尼龙制备的套筒件1和不锈钢制备的转接件2构成了结构紧凑、轻便小巧的紧固工装。与传统的金属套筒相比较,ap66尼龙制备的套筒件1具有机械强度较低,摩擦力较大的特点,而且ap66尼龙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套筒件1能够更好地贴合于dmc材料制备的绝缘子3的外侧,增加了绝缘子外侧的受力面积和摩擦力,更便于扭矩的传递,进而提高了绝缘子外侧的受力均匀性。相对应的,根据金属构件具有机械强度高、传力稳定的特性,采用不锈钢转接件作为ap66尼龙套筒件与力矩扳手之间的传力桥梁,使得力矩扳手施加的紧固力能够均匀而稳定地传输到套筒件,实现了绝缘子3的高质量紧固,并且降低了绝缘子3在紧固过程中的损耗。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工装将紧固力矩稳定控制在小于50n
·
m的范围内,很好地满足了塑料或是环氧材料制备的绝缘子3的紧固需求。特别地,当紧固力矩需要控制在1.9n
·
m这样的低值时,本实用新型的紧固工装依然可以将绝缘子完好无损的紧固到被连接件上。
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筒件1包括第一连接孔11和第二连接孔12,第一连接孔11用于连接待紧固的绝缘子3,第二连接孔12用于连接转接件2,转接件2两端分别与套筒件1和力矩扳手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提高了紧固工装的使用灵活性。而且也可以根据不同绝缘子3的紧固力需求,将不同力矩大小的力矩扳手与转接件2进行连
接,以实现多种绝缘子3的高效紧固,拓宽了紧固工装的适用范围。
36.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11为六方孔,且六方孔的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绝缘子侧部32的六个棱角的第一避让槽111。套筒件1还包括用于连接绝缘子端部31的第四连接孔14,第四连接孔14位于第一连接孔11与第二连接孔12之间,第四连接孔14与第一连接孔11相贯通,且第一连接孔11的深度a与第四连接孔14的深度b的总和小于绝缘子3的整体高度c。在紧固的过程中,绝缘子3的一侧端部和侧部连接在套筒件1中,另一侧端部则通过螺纹槽33与被连接件连接,也就是说绝缘子3与被连接件相连的端部是延伸到套筒件1外部的,套筒件1与被连接件之间是零接触的。
37.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套筒件1的第一连接孔11设置为与绝缘子侧部轮廓相匹配的六方孔,且六方孔的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绝缘子侧部32的六个棱角的第一避让槽111,使得绝缘子侧部32的受力形式由传统的棱角点受力变更为整个外侧面均匀受力,有效避免了紧固过程中出现绝缘子侧部32棱角掉漆的现象,提高了绝缘子3的外观质量。通过在套筒件1内部设置第四连接孔14,既实现了对绝缘子端部31的固定,提高了套筒件1对绝缘子3的定位连接效果,又有效降低了套筒件1的重量,提高了紧固工装的使用灵活性。可以理解,为了有效降低套筒件1的重量,在满足传递紧固力所需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尽量扩大第四连接孔14的体积。与此同时,套筒件1的第一连接孔11和第四连接孔14的深度总和小于绝缘子3的整体高度c,避免了在绝缘子3的紧固过程中紧固工装将柜体外表油漆划伤,实现了紧固工装与柜体零接触,提高了绝缘子3与柜体连接处的外观质量。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筒件1还包括第三连接孔13,两个第三连接孔1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孔12两侧,且第三连接孔13与第四连接孔14相贯通。第三连接孔13主要用于连接转接件2,以提高套筒件1与转接件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扭矩的传递效率。
39.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包括第一本体201和第二本体202,第一本体201与第二本体202形成“t”字型结构。将转接件2设置为“t”字型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转接件2与套筒件1的连接便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转接件2的质量,最终减轻紧固工装的整体质量。进一步地,转接件2上设有贯穿第一本体201和第二本体202的第六连接孔22,第六连接孔22用于连接力矩扳手。通过第六连接孔22可以实现紧固工装与不同力矩大小的力矩扳手进行连接,使得紧固工装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绝缘子紧固需求。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力矩扳手的连接稳定性,在第一本体201端部环绕第六连接孔22的外周开设了凹槽25,在第二本体202中部设有相互垂直贯通的第七连接孔23和第八连接孔24,用于与力矩扳手端部的弹簧凸台形成配合。同时,设置相互垂直贯通的第七连接孔23和第八连接孔24,便于力矩扳手沿着不同的方向插接入第六连接孔22。
40.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202为四方插接段,第二本体202与第二连接孔12相匹配。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2为四方孔,且四方孔的周向上设有用于避让第二本体202的四个棱角的第二避让槽121。通过设置第二避让槽121,避免了第二本体202与第二连接孔12连接的过程中发生卡死的现象。
41.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01两端设有第五连接孔21,第五连接孔21与第三连接孔13相匹配,通过在第五连接孔21和第三连接孔13内设置紧固螺栓,即可实现套筒件1与转接件2可拆卸连接,便捷又高效。
4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转接件2的第二本体202嵌入套筒件1的第二连接孔12内,在转
接件2第一本体201的第五连接孔21和套筒件1的第三连接孔13内设置紧固件,即实现了套筒件1与转接件2的可靠连接,既简便又高效。同时,将力矩扳手与贯穿转接件第一本体201和第二本体202的第六连接孔22进行连接,转动力矩扳手,即可带动紧固工装转动,实现了紧固力由力矩扳手传递至转接件2,再传递至套筒件1以完成绝缘子的紧固,实现了紧固力的稳定高效传递。
43.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和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