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虎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7404发布日期:2022-09-27 20:3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虎钳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夹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虎钳组件。


背景技术:

2.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通用夹具。传统的虎钳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用以夹稳加工工件,便于对工件进行锉、锯等手工或机械加工。
3.虎钳一般由底座和两个钳口组成,其中一钳口固定在底座上,另一钳口通过丝杆螺母传动在底座上自由滑动。现有技术中,丝杆螺母传动的内螺纹直接设置在活动钳口上,通过丝杆转动带动钳口移动,实现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的张开与合并。
4.此类虎钳在使用过程中,丝杆与虎钳的内螺纹配合较紧,借助工具转动丝杆,会向丝杆往下施加外力,导致活动钳口往上翘,夹持待加工工件时,增加定位误差,影响加工精度。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虎钳,活动钳口受损需要更换维修时,拆装极其不便,基本需用更换整个虎钳,成本昂贵。且现有技术中的虎钳都是单工位虎钳,在机械生产时,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虎钳组件,钳口受损需要更换维修时,无需更换整个钳口,并能够避免虎钳在使用时钳口往上翘。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虎钳组件,用于夹持工件,包括钳口和若干夹块,若干个夹块在钳口朝向工件的侧面可拆卸连接。
10.优选地,若干个夹块在钳口朝向工件的侧面依次排列。
11.优选地,所述钳口朝向工件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夹块装配于安装槽内,所述夹块相对凸出于钳口朝向工件的侧面。
12.更具体地,所述夹块包括:
13.一夹持面,所述夹块夹持工件时所述夹持面贴合于工件表面;
14.一装配面,所述夹块装配于安装槽时所述装配面贴合于安装槽底面;
15.所述夹块的夹持面设置有齿口。
16.更具体地,所述齿口设置有两排,邻近所述装配面的齿口为下齿口,远离所述装配面的齿口为上齿口,其中:
17.所述上齿口相对于工件待夹持面向下倾斜;
18.所述上齿口与所述夹块的夹持面之间的倾斜角为锐角。
19.更具体地,所述夹块还包括:
20.至少两个楔形面,所述夹块装配于安装槽时所述楔形面贴合于安装槽侧面;
21.所述楔形面与所述安装槽侧面相配合;
22.所述楔形面在沿所述夹块的高度方向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
23.更具体地,所述夹块还包括:
24.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安装孔;
25.所述夹块通过装配于安装孔内的螺栓与钳口相连接。
26.3、有益效果
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8.(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与钳口一体设置的卡块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利用螺栓与安装孔之间的螺纹配合的方式完成夹块与钳口之间的固定,这使得虎钳需要更换维修时无需更换整个钳口,拆装方便;
29.(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夹块的侧面设置为与安装槽相配合的楔形面,且楔形面在沿所述夹块的高度方向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同时将夹块上用于夹持工件的上齿口在夹持工件时,夹块向工件施力的方向始终朝下,能够进一步避免钳口出现在夹持工件时往上翘。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的夹块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的钳口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的虎钳组件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00、钳口;110、安装槽;200、夹块;210、夹持面;220、装配面;230、下齿口;240、上齿口;250、楔形面;26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虎钳组件,一方面,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与钳口一体设置的卡块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利用螺栓与安装孔之间的螺纹配合的方式完成夹块与钳口之间的固定,这使得虎钳需要更换维修时无需更换整个钳口,拆装方便;另一方面,通过将夹块的侧面设置为与安装槽相配合的楔形面,且楔形面在沿所述夹块的高度方向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同时将夹块上用于夹持工件的上齿口在夹持工件时,夹块向工件施力的方向始终朝下,进而能够避免钳口出现在夹持工件时往上翘的情况。
3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虎钳组件,用于夹持工件,包括钳口100和若干夹块200,若干个夹块200在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可拆卸连接。
38.所述钳口100可以为固定钳口或者活动钳口。在夹持工件时,通过固定钳口100与活动钳口100的张开与合并即可完成对工件的夹持。本实施例中,钳口100可以设置为一个金属材质的矩形结构。以图2为例,假设图2中a处所示的平面为朝向工件的侧面,则若干个
夹块200在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可拆卸连接,是指若干个夹块200在钳口100的a面可拆卸连接,此时夹块200应当能够在垂直a面的方向去夹持工件。
39.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即为通过相应结构的配合既可以实现固定又可以实现分离的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键连接、卡扣连接等。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夹块200与钳口100之间的有效固定,螺纹连接即通过相应的螺纹紧固件实现连接,螺纹紧固件可以为螺丝、螺栓等。例如,使用螺栓和螺母配合。
40.更具体的,若干个夹块200在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依次排列。若干个在在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依次排列的夹块200既可以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示例性的,若干个在在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依次排列的夹块200可以在钳口100的高度方向上交错排列。本技术中不对若干个夹块200之间排列的方式做出限制,同样也不对夹块200的数量作出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夹块200数量的设置和排列方式的设置时可以根据不同待夹持的工件进行调整的。
41.所述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安装槽110,所述夹块200装配于安装槽110内,所述夹块200相对凸出于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安装槽110的设置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容置夹块200;其二是为了通过对安装槽110和夹块200之间安装方式的调整去避免钳口100出现在夹持工件时往上翘,这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具体阐明,这里不再赘述。所述夹块200相对凸出于钳口100朝向工件的侧面,能够在两个钳口100相对靠近时提高对工件的夹持力。
4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与钳口100一体设置的卡块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利用螺栓与安装孔260之间的螺纹配合的方式完成夹块200与钳口100之间的固定,这使得虎钳需要更换维修时无需更换整个钳口100,拆装方便。
43.实施例2
4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夹块200的结构进行了限定。
45.如图1所示,所述夹块200包括:
46.一夹持面210,所述夹块200夹持工件时所述夹持面210贴合于工件表面;
47.一装配面220,所述夹块200装配于安装槽110时所述装配面220贴合于安装槽110底面;
48.所述夹块200的夹持面210设置有齿口。
49.本实施例中,结合加工工艺和成本考虑,所述夹块200设置为三角形钢结构。其中,所述夹块200的形状、材质、夹块200上的镀层等可以根据待夹持工件的不同进行调整。齿口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夹块200与待夹持工件夹持时的摩擦力。同样的,齿口的数量,厚度等参数也可以根据不同工件的被夹持面210进行适应性调整。
50.为了提高齿口与工件待夹持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齿口设置有两排,邻近所述装配面220的齿口为下齿口230,远离所述装配面220的齿口为上齿口240,其中:
51.所述上齿口240相对于工件待夹持面210向下倾斜;
52.所述上齿口240与所述夹块200的夹持面210之间的倾斜角为锐角。
53.虎钳一般由底座和两个钳口100组成,其中一钳口100固定在底座上,另一钳口100通过丝杆螺母传动在底座上自由滑动。在使用过程中,丝杆与虎钳的内螺纹配合较紧,借助
工具转动丝杆,会向丝杆往下施加外力,导致活动钳口100往上翘。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例中使所述上齿口240相对于工件待夹持面210向下倾斜,具体的,可以将所述上齿口240的上半部分整体加工成一个向下的切面,其中向下指的是相对于工件的待夹持面210斜向下,此时所述上齿口240与所述夹块200的夹持面210之间的倾斜角为锐角。
54.通过使得所述上齿口240相对于工件待夹持面210向下倾斜,且所述上齿口240与所述夹块200的夹持面210之间的倾斜角为锐角,即使丝杆往下施加外力,钳口100的受力方向始终朝下,进而能够避免钳口100出现在夹持工件时往上翘的情况。
55.实施例3
5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夹块200还包括:
57.至少两个楔形面250,所述夹块200装配于安装槽110时所述楔形面250贴合于安装槽110侧面;
58.所述楔形面250与所述安装槽110侧面相配合;
59.所述楔形面250在沿所述夹块200的高度方向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
60.通过将夹块200的侧面设置为与安装槽110相配合的楔形面250,且楔形面250在沿所述夹块200的高度方向上逐渐向外或向内倾斜;同时将夹块200上用于夹持工件的上齿口240在夹持工件时,夹块200向工件施力的方向始终朝下,能够进一步避免钳口100出现在夹持工件时往上翘。
61.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