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5654发布日期:2022-09-17 10:03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拆卸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2.矿用破碎系统包括重型减速器连接液力耦合器驱动配套电机使用,液力耦合器和减速器输出轴过盈配合连接,由于液力耦合器长时间重载使用,当液力耦合器出现故障时,难以将其从输出轴上拆下。目前没有专用的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拆卸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维修工时,严重影响检修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液力耦合器拆卸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专用于液力耦合器拆卸的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以提高检修效率。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包括后推座、支撑柱和千斤顶;
5.所述后推座包括承载盘和至少三根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安装在所述承载盘上,用于与液力耦合器紧固连接,至少三根所述紧固螺杆沿所述承载盘的周向均匀布置;
6.所述支撑柱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后推座中,所述支撑柱用于连接安装有所述液力耦合器的输出轴;
7.所述千斤顶支撑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承载盘之间,用于为所述后推座提供后推力。
8.进一步地,所述后推座还包括支撑盘,每根所述紧固螺杆穿过所述支撑盘后与所述液力耦合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与所述承载盘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柱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盘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支撑柱垂直于所述支撑盘。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背对所述承载盘的一侧垂直设置有至少三块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沿所述支撑盘的径向设置,至少三块所述加强筋板沿所述支撑盘的周向均匀布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所述通孔中;
12.所述加强筋板的内端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平齐,所述支撑柱的外周面与所述加强筋板的内端面接触。
13.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板的数量与所述紧固螺杆的数量相同,在相邻的两块所述加强筋板之间设置有一根所述紧固螺杆。
14.进一步地,每根所述紧固螺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母拧入到所述支撑盘背对所述承载盘的一侧。
15.进一步地,每根所述紧固螺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紧固螺母拧入到所述承载盘背对所述支撑盘的一侧。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配合的轴接件。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包括外筒和螺接在所述外筒前端的调节螺杆,所述轴接件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上。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后推座通过紧固螺杆与液力耦合器固接,支撑柱与输出轴连接,千斤顶支撑在后推座和支撑柱之间,通过向后推座提供后推力将液力耦合器从输出轴上拔出,针对液力耦合器的安装特点设置了后推座和支撑柱,同时千斤顶能够提供较大的推力,使得液力耦合器能够快速拆卸。
附图说明
20.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在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在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对照表:
24.后推座100:承载盘1、紧固螺杆2、第一紧固螺母21、第二紧固螺母22、支撑盘3、加强筋板31;
25.支撑柱200:外筒4、调节螺杆5、轴接件51。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27.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28.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后推座100、支撑柱200和千斤顶(图未示);
31.后推座100包括承载盘1和至少三根紧固螺杆2,紧固螺杆2安装在承载盘1上,用于与液力耦合器紧固连接,至少三根紧固螺杆2沿承载盘1的周向均匀布置;
32.支撑柱200可滑动地安装在后推座100中,支撑柱200用于连接安装有液力耦合器
的输出轴;
33.千斤顶支撑在支撑柱200和承载盘1之间,用于为后推座100提供后推力。
34.其中,支撑柱200可滑动地安装在后推座100的轴心位置,承载盘1呈圆形,支撑柱200的轴线延长线穿过承载盘1的圆心。
35.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杆2设置有六根,六根紧固螺杆2螺接在承载盘1上,沿承载盘1的周向均匀布置。千斤顶支撑在承载盘1的中心位置,即六根紧固螺杆2围绕千斤顶的外周设置。
36.在拆卸液力耦合器时,首先将后推座100的六根紧固螺杆2分别固接在液力耦合器上,再将支撑柱200连接在输出轴上,然后将千斤顶安装到六根紧固螺杆2围成的空间中,最后将承载盘1安装到六根紧固螺杆2上,安装过程调整承载盘1和千斤顶的位置,使千斤顶支撑在承载盘1和支撑柱200之间再进行紧固。拆卸装置安装完成后,检查各部件的连接牢固后,启动千斤顶将承载盘1向后顶出,使承载盘1带动液力耦合器从输出轴上拔出。
37.本实施例中针对液力耦合器和输出轴之间的安装方式和位置关系,设置了后推座100和支撑柱200,后推座100由承载盘1和沿承载盘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六根紧固螺杆2构成,千斤顶支撑在承载盘1的中心位置,使千斤顶通过后推座100作用在液力耦合器上的力保持均衡,保证了后推力沿输出轴的轴向作用在液力耦合器上,同时千斤顶能够提供较大的推力,使得液力耦合器能够快速拆卸。
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后推座100还包括支撑盘3,每根紧固螺杆2穿过支撑盘3后与液力耦合器连接,支撑盘3用于加强六根紧固螺杆2的连接强度。
39.具体来说,支撑盘3与承载盘1平行设置,支撑柱200可滑动地安装在支撑盘3的中心位置,并且支撑柱200垂直于支撑盘3,紧固螺杆2与支撑柱200保持平行,以保证紧固螺杆2和支撑柱200的受力方向沿输出轴的轴向。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盘3背对承载盘1的一侧垂直设置有至少三块加强筋板31,加强筋板31沿支撑盘3的径向设置,至少三块加强筋板31沿支撑盘3的周向均匀布置。
41.本实施例通过在支撑盘3上设置加强筋板31以进一步加强支撑盘3的支撑强度,并且加强筋板31在支撑盘3的周向均匀布置,保证支撑盘3的受力均衡。
42.较佳地,加强筋板31的数量与紧固螺杆2的数量相同,在相邻的两块加强筋板31之间设置有一根紧固螺杆2。
43.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杆2设置有六根,对应设置有六块加强筋板31,相邻两块加强筋板31之间设置一根紧固螺杆2,使加强筋板31形成轴对称结构,保证受力均衡。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盘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支撑柱200安装在通孔中;
45.加强筋板31的内端面与通孔的内壁平齐,支撑柱200的外周面与加强筋板31的内端面接触。
46.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00与加强筋板31的内端面贴合,为拆卸过程中支撑柱200相对于后推座100的相对滑动进行导向,以保证支撑柱200的受力沿其轴向。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紧固螺杆2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螺母21,第一紧固螺母21拧入到支撑盘3背对承载盘1的一侧。
48.支撑盘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第一紧固螺母21从朝向液力耦合器的一端拧入紧固螺杆2,紧固在支撑盘3背对承载盘1的一侧。
49.在液力耦合器拆卸过程中,支撑盘3的受力为承载盘1朝向液力耦合器的方向,第一紧固螺母21设置在支撑盘3背对承载盘1的一侧,能够有效防止支撑盘3在巨大推动力的作用下与紧固螺杆2发生位移。
50.较佳地,为提高紧固力,每根紧固螺杆2可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紧固螺母21。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根紧固螺杆2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第二紧固螺母22,第二紧固螺母22拧入到承载盘1背对支撑盘3的一侧。
52.承载盘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第二紧固螺母从远离液力耦合器的一端拧入紧固螺杆2,紧固在承载盘1背对支撑盘3的一侧。
53.在液力耦合器拆卸过程中,承载盘1的受力为支撑盘3朝向承载盘1的方向,第二紧固螺母22设置在承载盘1背对支撑盘3的一侧,能够有效防止承载盘1在巨大推动力的作用下与紧固螺杆2发生位移。
54.较佳地,为提高紧固力,每根紧固螺杆2可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紧固螺母22。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200的前端设置有与输出轴配合的轴接件51。轴接件51可以设置为花键,从而与输出轴配合连接。
56.较佳地,支撑柱200包括外筒4和螺接在外筒4前端的调节螺杆5,轴接件51设置在调节螺杆5上。通过拧动调节螺杆5,能够调节支撑柱200的长度,使拆卸装置适应于不同结构的液力耦合器。
57.可以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调节螺杆5,不同调节螺杆5上设置不同类型的轴接件51,可以根据输出轴的结构选用不同的调节螺杆5,提高液力耦合器拆卸装置的使用范围。
58.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5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