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子板存放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8750发布日期:2022-07-23 10:0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翼子板存放台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存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翼子板存放台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汽车冲压翼子板零件存放方式是每种翼子板用一种专用特制的台车,台车外部框架及内部承托和卡位机构均是焊接一体式的。每种台车与翼子板类型对应,一种类型的翼子板台车无法适用于存放其他类型的翼子板。当对应车型的翼子板零件不再量产生产时,台车将无法再利用,只能整体报废处理,平均每个车型翼子板台车需新制作约100个台车,量产结束后大部分都要报废,造成大量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子板存放台车,以解决现有的台车外部框架及内部承托和卡位机构均是焊接一体式固定,导致台车对应车型的翼子板零件不再量产生产时,台车整体报废造成浪费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所述翼子板存放台车,包括:
6.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内上下可拆卸地布置有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
7.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挡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挡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支撑第一翼子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挡杆支撑所述第一翼子板的另一侧;
8.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挡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水平布置的第三卡槽,所述第四支撑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竖直布置的第四卡槽,所述第二支撑挡杆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第三卡槽卡在第二翼子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挡杆挡止在所述第二翼子板的另一侧,所述第四卡槽卡在所述第二翼子板的底部。
9.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上设置有挡止件,所述挡止件包括安装板和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挡止杆,所述安装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挡止杆用于挡止所述第一支撑挡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挡杆。
10.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分别位于所述挡止杆的两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主体框架螺栓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挡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挡杆均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扁管、条形槽和定位柱,所述条形槽倾斜布置在所述
扁管上,所述定位柱嵌装在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定位柱上,其中,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定位柱的长度方向平行。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两端均固定有接合板,所述接合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
14.优选地,所述接合板上设置有第三腰型孔,所述接合板与所述主体框架螺栓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五支撑杆,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间隔布置,所述第五支撑杆支撑在所述第二翼子板的底部。
16.优选地,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滚轮。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左右布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左右布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下侧。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翼子板存放台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翼子板存放台车,在主体框架内上下可拆卸地布置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方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拆卸和安装,第一支撑组件可放置一种类型的翼子板,第二支撑组件可放置另一种类型的翼子板,不仅可以使用同一翼子板存放台车放置两种翼子板,而且,当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对应的翼子板零件不再量产生产时,可更换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而台车的主体框架可以继续使用,提高了台车主体框架生命周期内的有效使用率,避免台车整体报废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翼子板存放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翼子板存放台车的主视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翼子板存放台车的侧视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框架的侧视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的侧视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五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主体框架;11、移动滚轮;2、第一支撑杆;21、扁管;211、接合板;22、条形槽;23、定位柱;231、第一卡槽;3、第二支撑杆;31、第二卡槽;4、第一支撑挡杆;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连接杆;43、支撑横杆;5、第三支撑杆;51、第三卡槽;6、第四支撑杆;61、第四卡槽;7、第二支撑挡杆;8、第五支撑杆;81、连接横杆;82、角铁;821、第四腰型孔;9、挡止件;91、安装板;911、第一腰型孔;912、第二腰型孔;92、挡止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2.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翼子板存放台车,包括主体框架1、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上下可拆卸地布置在主体框架1内;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第一支撑挡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的第一卡槽231;所述第二支撑杆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的第二卡槽31,所述第一支撑挡杆4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第一卡槽231、所述第二卡槽31支撑第一翼子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挡杆4支撑所述第一翼子板的另一侧,图1中第一支撑挡杆4的状态方便支撑第一翼子板。旋转第一支撑挡杆4至第二支撑杆3的上方,可在第一支撑挡杆4的左侧放置其他零部件时,第一支撑挡杆4起到挡止作用;第一卡槽231和第二卡槽31的槽深方向均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使得第一卡槽231和第二卡槽31可共同支撑第一翼子板的弧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5、第四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挡杆7,所述第三支撑杆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水平布置的第三卡槽51,所述第四支撑杆6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槽深方向竖直布置的第四卡槽61,所述第二支撑挡杆7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第三卡槽51卡在第二翼子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挡杆7挡止在所述第二翼子板的另一侧,所述第四卡槽61卡在所述第二翼子板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挡杆7的旋转可调整第二支撑挡杆7与第三卡槽51、第四卡槽61之间的放置空间的大小,方便放置第二翼子板;图1中第二支撑挡杆7的状态增大了第二支撑挡杆7、第三卡槽51、第四卡槽61之间的放置空间,旋转第二支撑挡杆7至第三支撑杆的一侧(该侧为与第三卡槽的槽口相对的一侧),第二支撑挡杆7与第三支撑杆可分别置于第二翼子板的两侧。
3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中的各个构件分别与主体框架1可拆卸连接,方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拆卸和安装,第一支撑组件可放置一种类型的翼子板,第二支撑组件可放置另一种类型的翼子板,不仅可以使用同一翼子板存放台车放置两种翼子板,结构紧凑,而且,当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对应的翼子板零件不再量产生产时,可更换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而台车的主体框架1可以继续使用,提高了台车主体框架1生命周期内的有效使用率,避免台车整体报废造成浪费。
34.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中,第一支撑杆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二支撑杆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第二支撑组件中,第三支撑杆5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高于第四支撑杆6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
35.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31和第二卡槽31一一对应布置,各个第一卡槽231内分别放置一个第一翼子板,通过第一支撑挡杆4和对应的第二卡槽31对第一翼子板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多个第一卡槽231,则第一支撑杆2上可成排放置多个第一翼子板。类似地,第三支撑杆5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槽51,第三支撑杆5上可成排布置多个第二翼子板,使得翼子板存放台车的结构紧凑。
36.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上设置有挡止件9,所述挡止件9包括安装板91和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91上的挡止杆92,所述安装板91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方便挡止件9的整体拆卸;所述挡止杆92用于挡止所述第一支撑挡杆4或所述第二支撑挡杆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9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腰型孔911和第二腰型孔912,所述第一腰型孔911和所述第二腰型孔912分别位于所述挡止杆92的两侧,所述安装板91与所述主体框架1螺栓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腰型孔911和第二腰型孔912,方便调节安装板91
的安装位置,从而调节挡止件9的安装位置,且可降低因加工误差带来的不匹配的问题率。通过调节挡止件9的安装位置可调节第一支撑挡杆4或第二支撑挡杆7的挡止位置,调节第一支撑组件内或第二支撑组件内的放置空间的大小。本实施例中,安装板91呈角形,进一步地,安装板91为角铁。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挡杆4和所述第二支撑挡杆7的结构相同。以第一支撑挡杆4为例,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挡杆4包括第一连接杆41、第二连接杆42和支撑横杆43,所述支撑横杆4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2,所述第一连接杆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2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第一连接杆41的转动中心位于端部,第二连接杆42的转动中心位于端部,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的转动轴线共线,第一连接杆41的转动轴线与支撑横杆43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相对于主体框架1的旋转,实现支撑横杆43相对于主体框架1的旋转。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2平行间隔布置,支撑横杆43与第一连接杆41、第二连接杆42均垂直布置。
38.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2包括扁管21、条形槽22和定位柱23,所述条形槽22倾斜布置在所述扁管21上,所述定位柱23嵌装在所述条形槽22内,所述第一卡槽231间隔设置在所述定位柱23上,其中,所述扁管21的长度方向、所述条形槽22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定位柱23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将条形槽22倾斜布置在扁管21上,且第一卡槽231的槽深方向与条形槽22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第一卡槽231的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本实施例中,条形槽22和定位柱23的材质均为eva泡棉材质,避免损伤第一翼子板。
39.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5和第四支撑杆6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均可包括扁管和设置有卡槽的定位柱,区别仅在于定位柱设置在扁管的不同侧,使得定位柱的卡槽的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或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其中,第二支撑杆3上的第二卡槽31的槽深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第三支撑杆5上的第三卡槽51的槽深方向水平布置,第四支撑杆6上的第四卡槽61的槽深方向竖直布置。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三支撑杆5和所述第四支撑杆6的两端均固定有接合板211,所述接合板21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使得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5和第四支撑杆6可拆卸地与主体框架1固定。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三支撑杆5和第四支撑杆6包括扁管时,接合板211分别固定在扁管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接合板211上设置有第三腰型孔,所述接合板211与所述主体框架1螺栓连接,方便调节接合板211的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接合板211为角铁。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和第三支撑杆5的接合板211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竖直柱上,第二支撑杆3和第四支撑杆6的接合板211安装在主体框架1的水平柱上。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五支撑杆8,所述第五支撑杆8与所述第四支撑杆6间隔布置,所述第五支撑杆8支撑在所述第二翼子板的底部。如图10所示,第五支撑杆8包括连接横杆81和设置在连接横杆81两端的角铁82,角铁82上设置有第四腰型孔821,角铁82与主体框架1螺栓连接,使得第五支撑杆8可拆卸。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左右布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左右布置在所述主体框架1的下侧,使得台车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在台车上放置更多的翼子板。两个第一
支撑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两个第一支撑组件中第一支撑杆2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方向相反,两个第一支撑组件中第二支撑杆3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方向相反;两个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两个第二支撑组件中第三支撑杆5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方向相反,两个第二支撑组件中第四支撑杆6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方向相同。
43.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滚轮11,方便台车的整体移动。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存放台车不仅适用于翼子板类零件,也可应用于其他汽车零件。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