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458发布日期:2022-12-24 01: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语音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放置在展厅内为游客提供智能语音指导或者和游客互动。
3.智能机器人的移动通过移动结构,现有的智能机器人的移动结构通移动轮实现,只能在平滑的地面上实现简单的移动功能,当地面上具有杂物时就无法通行,往往需要操作人员远程遥控绕过杂物,导致智能机器人不能自主的在展厅内长时间的使用,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智能机器人的移动结构为具有驱动结构的轮子,只能在平滑的地面上实现简单的移动功能,当地面上具有杂物时就无法通行,往往需要操作人员远程遥控绕过杂物,导致智能机器人不能自主的在展厅内长时间的使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设有多个移动轮,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设有连接杆,所述底座上设有带动连接杆在弧形槽内往复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连接杆穿过弧形槽,所述连接杆的上方连接在驱动结构上,所述连接杆下方设有刮板,所述刮板位于移动轮正前方。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可以位于移动轮前方的刮板,配合驱动结构使得刮板在扇形范围内往复移动,将移动轮前方的杂物向着两侧推开,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直线移动过程中不受干扰。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下方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色号有转轴,所述支撑座下方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容纳转轴的直线槽,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滚动连接在直线槽内。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设置有多个,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同心的弧形槽。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板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板底板连接有刷毛。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可以位于移动轮前方的刮板,配合驱动结构使得刮板在扇形范围内往复移动,将移动轮前方的杂物向着两侧推开,从而使得机器人在直线移动过程中不受干扰,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对刮板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在使用过程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同时不会被细小杂物卡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板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0、底座;11、移动轮;12、弧形槽;
19.20、电机;21、支撑座;22、第一连杆;23、转轴;24、转套;25、第二连杆;26、连接杆;27、刮板;28、刷毛;29、直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包括底座10,底座10下方设有多个移动轮11,底座10还包括带动移动轮11转动的动力组件和驱使移动轮11转向的转向组件,底座10上开设有弧形槽12,弧形槽12内设有连接杆26,底座10上设有带动连接杆26在弧形槽12内往复运动的驱动结构,连接杆26穿过弧形槽12,连接杆26的上方连接在驱动结构上,连接杆26下方设有刮板27,刮板27位于移动轮11正前方。
24.除此之外,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底座10上设有支撑座21,支撑座21上固定有电机20,电机20下方设有第一连杆22,第一连杆22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机20的输出轴上,第一连杆22另一端色号有转轴23,支撑座21下方设有第二连杆25,第二连杆25上开设有容纳转轴23的直线槽29,第二连杆25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底座10上,当电机20启动后,带动第一连杆22进行转动,第一连杆22通过另一端点设置的转轴23推动第二连杆25运动,使得第二连杆25绕着连接在底座10上的转动轴在扇形范围内往复移动,从而驱动连接杆26和刮板27运动。
25.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转轴23在直线槽29内的移动更为流畅,转轴23上转动连接有转套24,转套24滚动连接在直线槽29内,考虑到转轴23在直线槽29内即发生滑动也发生相对转动,两个运动过程同时进行容易发生卡顿,通过设置的转动的转套24将两个运动过程独立,从而使得转轴23在直线槽29内的运动过程不受阻碍。
26.进一步的,为了提升连接杆26与刮板27连接的稳定性,连接杆26设置有多个,底座
10上开设有多个同心的弧形槽12,多个连接杆26对应的穿过多个弧形槽12,从而使得连接杆26与刮板27的连接点增多,提升连接稳定性。
27.除此之外,参阅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保障刮板27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刮板27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通过三角形结构的刮板27来增加刮板27承受冲击的强度上限。
28.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小石块卡住刮板27的运行,刮板27底板连接有刷毛28,连接方式优选为活动连接如卡接,通过刷毛28使得刮板27与地面之间留出间隙,使得细小的不影响移动的杂物能够通过刮板27下方,避免这部分石块在刮板27底部干扰刮板27运行。
29.本实施例一种可避障的机器人底部移动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当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结构带动连接杆26在弧形槽12内往复运动,从而使得连接在连接杆26下方位于移动轮11正前方的刮板27在扇形区域内往复摆动,从而将地面上的杂物推开,避免其阻碍机器人移动。
3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