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968发布日期:2022-12-24 01:5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在水下机器人的转运过程中需要用到合适的保护装置。
3.现有技术中部分结构设计对于机器人的防护不够到位,在进行转运作业时,对机器人本体的防护不够充足,容易对精密结构造成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其结构设计对于机器人的防护比较到位,在进行转运作业时,对机器人本体的防护措施较为充足,不易对精密结构造成损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防护单元和收集单元;
6.机器人本体:的前端安装有收集单元;
7.防护单元:包含有连接座、定位销、支撑杆、滑橇式支腿、x型支撑架一、固定杆和x型支撑架二,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销孔,且机器人本体的外端开设有对应连接座销孔的圆孔,且每对销孔和圆孔销接一根定位销,所述连接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对支撑杆,下侧的两对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滑橇式支腿,两个滑橇式支腿的相对一端设有x型支撑架一,上侧的两对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相对一端设有x型支撑架二。
8.使用机器人本体进行整体的勘探作业,当需要运输机器人时,定位销固定连接座的位置,通过下侧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滑橇式支腿,将机器人稳固的放置于运输装置上,可进行稳定的支撑,x型支撑架一增加滑橇式支腿的结构强度,上侧支撑杆固定固定杆的位置,并使用x型支撑架二增加结构的抗扭转强度,防止运输中发生的晃动对机器人本体造成影响。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单元还包含有三角架和防倾杆,所述连接座的后端固定连接三角架的前端,所述三角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下端后侧,所述三角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滑橇式支腿的上端后侧,两个三角架的相对一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防倾杆的两端。三角架进一步的将滑橇式支腿和固定杆连接于连接座上,提升整体的连接强度,通过防倾杆对三角架的位置进行加固,提升连接稳定性。
10.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单元包含有矩形槽、伸缩杆、储物斗和滑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前端下册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后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固定连接储物斗的一端,所述储物斗的下端设有滑轨,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下端开设有对应滑轨的滑槽,且滑槽和滑轨相配合。当需要对水底的物质进行提取检测时,使用机器人的机械爪将物质提取,然后利用矩形槽内的伸缩杆控制储物斗通过滑轨沿着滑槽的方向的进行活动,将储物斗伸出,并将提取物质放入后,将储物斗收回,便于进行后续作业。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缓冲垫,所述滑橇式支腿的下端设有缓冲垫,且缓冲垫设有两个。当机器人放置在运输装置上时,缓冲垫可对运输中发生的震动进行缓释,防止内部细小零件因为过多的震动而损坏。
12.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线缆,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端后侧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线缆的一端。使用机器人时,通过坚固的连接线缆将机器人连接于外部控制结构,提升使用稳定性。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高透灯,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前端上侧设有接线盒,且接线盒的前端设有高透灯。可利用高透灯在夜间运输时,将周围环境照亮,减少误操作的几率,提升转运安全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5.1、本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设置了多样的防护结构,能够降低机器人在运输时受到的风险,提升转运过程的可靠性;
16.2、本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通过灵活的机械爪结构可在使用中将部分检测物质进行回收检测,并置于收集结构中进行高效的分析利用;
17.3、本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其结构设计对于机器人的防护比较到位,在进行转运作业时,对机器人本体的防护措施较为充足,不易对精密结构造成损坏,且对于使用时的物质收集比较便捷。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机器人本体、2防护单元、21连接座、22定位销、23支撑杆、24滑橇式支腿、25x型支撑架一、26固定杆、27x型支撑架二、28三角架、29防倾杆、3收集单元、31矩形槽、32伸缩杆、33储物斗、34滑轨、4缓冲垫、5连接线缆、6高透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包
括机器人本体1、防护单元2和收集单元3;
24.机器人本体1:的前端安装有收集单元3;
25.收集单元3包含有矩形槽31、伸缩杆32、储物斗33和滑轨34,机器人本体1的前端下册开设有矩形槽31,矩形槽31的内壁后端设有伸缩杆32,伸缩杆32的外端固定连接储物斗33的一端,储物斗33的下端设有滑轨34,矩形槽31的内壁下端开设有对应滑轨34的滑槽,且滑槽和滑轨34相配合。当需要对水底的物质进行提取检测时,使用机器人的机械爪将物质提取,然后利用矩形槽31内的伸缩杆32控制储物斗33通过滑轨沿着滑槽的方向的进行活动,将储物斗33伸出,并将提取物质放入后,将储物斗33收回,便于进行后续作业。
26.防护单元2:包含有连接座21、定位销22、支撑杆23、滑橇式支腿24、x型支撑架一25、固定杆26和x型支撑架二27,机器人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座21,连接座21的外端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销孔,且机器人本体1的外端开设有对应连接座21销孔的圆孔,且每对销孔和圆孔销接一根定位销22,连接座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对支撑杆23,下侧的两对支撑杆23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滑橇式支腿24,两个滑橇式支腿24的相对一端设有x型支撑架一25,上侧的两对支撑杆23的上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杆26,两个固定杆26的相对一端设有x型支撑架二27。
27.使用机器人本体1进行整体的勘探作业,当需要运输机器人时,定位销22固定连接座21的位置,通过下侧的支撑杆23固定连接滑橇式支腿24,将机器人稳固的放置于运输装置上,可进行稳定的支撑,x型支撑架一25增加滑橇式支腿24的结构强度,上侧支撑杆23固定固定杆26的位置,并使用x型支撑架二27增加结构的抗扭转强度,防止运输中发生的晃动对机器人本体1造成影响。
28.防护单元2还包含有三角架28和防倾杆29,连接座21的后端固定连接三角架28的前端,三角架28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杆26的下端后侧,三角架28的下端固定连接滑橇式支腿24的上端后侧,两个三角架28的相对一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防倾杆29的两端。三角架28进一步的将滑橇式支腿24和固定杆26连接于连接座21上,提升整体的连接强度,通过防倾杆29对三角架28的位置进行加固,提升连接稳定性。
29.还包括缓冲垫4,滑橇式支腿24的下端设有缓冲垫4,且缓冲垫4设有两个。当机器人放置在运输装置上时,缓冲垫4可对运输中发生的震动进行缓释,防止内部细小零件因为过多的震动而损坏。
30.还包括连接线缆5,机器人本体1的上端后侧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线缆5的一端。使用机器人时,通过坚固的连接线缆5将机器人连接于外部控制结构,提升使用稳定性。
31.还包括高透灯6,机器人本体1的前端上侧设有接线盒,且接线盒的前端设有高透灯6。可利用高透灯6在夜间运输时,将周围环境照亮,减少误操作的几率,提升转运安全性。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下机器人转运用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机器人本体1进行整体的勘探作业,当需要运输机器人时,定位销22固定连接座21的位置,通过下侧的支撑杆23固定连接滑橇式支腿24,将机器人稳固的放置于运输装置上,可进行稳定的支撑,当机器人放置在运输装置上时,缓冲垫4可对运输中发生的震动进行缓释,防止内部细小零件因为过多的震动而损坏,x型支撑架一25增加滑橇式支腿24的结构强度,上侧支撑杆23固定固定杆26的位置,并使用x型支撑架二27增加结构的抗扭转强度,防止运输中发生
的晃动对机器人本体1造成影响,三角架28进一步的将滑橇式支腿24和固定杆26连接于连接座21上,提升整体的连接强度,通过防倾杆29对三角架28的位置进行加固,提升连接稳定性,可利用高透灯6在夜间运输时,将周围环境照亮,减少误操作的几率,提升转运安全性,当需要使用机器人时,通过坚固的连接线缆5将机器人连接于外部控制结构,并将机器人置于工作水域中,进行勘探作业,当需要对水底的物质进行提取检测时,使用机器人的机械爪将物质提取,然后利用矩形槽31内的伸缩杆32控制储物斗33通过滑轨沿着滑槽的方向的进行活动,将储物斗33伸出,并将提取物质放入后,将储物斗33收回,便于进行后续作业,使用完毕后,将机器人回收,按照前述操作继续对机器人进行转运,整体装置使用完毕。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