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创作系与一起子头结构有关,尤指一种起子头结构中,第一凹面系至少有第一单一圆弧,使工作端旋动该螺丝件时,复数第一单一圆弧系具有分散应力之功效,避免该工作端于操作过程中由该第一凹槽处断裂。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习用之起子头结构,如美国专利案号:us7322265b2,中国台湾专利案申请号:094219199,证书号:m289681,专利名称:复合式起子头结构,其结构系在于:一种复合式起子头结构,其包含本体10、第一工作部21、第二工作部23、锥部24以及复数个工作槽25,该第一工作部21之一端系定位于该本体10上,另一端则设有第二工作部23,而该锥部24设置于该第二工作部23设有第一工作部21之相对一端,该工作槽25系由该锥部24经由第二工作部23延伸至第一工作部21,其改良在于:该第一工作部21具有复数个第一抵顶面211,该第二工作部23对应该第一工作部21之各第一抵顶面211具有与各第一抵顶面211相互平行之第二抵顶面231,相对应之第一抵顶面211与第二抵顶面231间由一接合面22连接,该接合面22内环222与外环221分别连接第二抵顶面231与第一抵顶面211,而该外环221之尺寸系大于该内环222之尺寸。
3.但此习用专利结构之缺失系在于:
4.1、请辅以中国台湾公报之第二图及第三图所示,该第二抵顶面231与该接合面22之间系呈一张开角度状,亦即该内环222处系呈一角落状,当该复数第二抵顶面231旋动该螺栓30时,该复数内环222处系较难分散其应力,该内环222处系会产生应力集中,使该本体20易于操作过程中由该内环222处断裂。
5.2、该第一工作部21或该第二工作部23旋动该螺栓30时,该复数第一抵顶面211与该螺栓30之间以及该复数第二抵顶面231与该螺栓30之间均不具止滑功效。
6.有鉴于上述习用结构之缺失,本创作人藉多年从事相关行业之制造、生产及设计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习用弊端之起子头结构之产品问世。
技术实现要素:7.创作所欲解决之问题:习用复合式起子头结构中,该复数内环处系较难分散其应力,该内环处系会产生应力集中,使该本体易于操作过程中由该内环222处断裂。本创作之起子头结构中,该第一凹面系至少有该第一单一圆弧,使该工作端旋动该螺丝件时,该复数第一单一圆弧系具有分散应力之功效,避免该工作端于操作过程中由该第一凹槽处断裂。
8.解决问题之技术手段:一种起子头结构,其系包括:一本体系系设有一工作端,该工作端系设有复数第一工作部及复数第二工作部,该第一工作部及该第二工作部系以该工作端之轴心呈交错环状排列状,该第一工作部系呈凸块状,该第二工作部系呈凹槽状;该第一工作部系设有复数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系呈直线排列状,该第一工作部之两端系设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端之外径系大于该第一端,该第一工作部之外周面系设有一
虚拟之第一边面,该第一边面系由该第二端延伸至该第一端;每一第一凹槽系设有一第一凹面,该第一凹面系包括至少一第一单一圆弧。
9.对照先前技术之功效:该第一凹面系至少有该第一单一圆弧,使该工作端旋动该螺丝件或各工件时,该复数第一单一圆弧系具有分散应力之功效,避免该工作端于操作过程中由该第一凹槽处断裂,该工作端于操作时有更佳寿命。该复数第一凹面系使该工作端具有更多之接触面积,该工作端与该第一面相接触时,该复数第一凹面系具有较佳之旋动摩擦力。
10.为使钧局委员及熟习此项技艺人士对本创作之功效完全了解,兹配合图式及图号就本创作之结构、组成说明于后,惟以下所述者仅为用来解释本创作之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创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创作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变更皆仍应属于本创作之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11.图1系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立体图;
12.图2系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剖视图;
13.图3系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前视图;
14.图4系本创作第一操作状态之侧视图;
15.图5系本创作图4之a-a处之剖视图;
16.图6系本创作图5之b处之放大图;
17.图7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18.图8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19.图9系本创作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图;
20.图10系本创作第五实施例之剖视图;
21.图11系本创作第六实施例之剖视图。
22.附图标识说明
23.10本体
ꢀꢀꢀꢀꢀꢀꢀꢀꢀꢀꢀꢀꢀꢀꢀꢀꢀꢀꢀ
11工作端
24.12第一工作部
ꢀꢀꢀꢀꢀꢀꢀꢀꢀꢀꢀꢀꢀ
121第一凹槽
25.122第一端
ꢀꢀꢀꢀꢀꢀꢀꢀꢀꢀꢀꢀꢀꢀꢀꢀ
123第二端
26.124第一边面
ꢀꢀꢀꢀꢀꢀꢀꢀꢀꢀꢀꢀꢀꢀ
125第一凹面
27.126第一单一圆弧
ꢀꢀꢀꢀꢀꢀꢀꢀꢀꢀ
1261第一线
28.1262第二线
ꢀꢀꢀꢀꢀꢀꢀꢀꢀꢀꢀꢀꢀꢀꢀ
127连接线
29.1271第一距离
ꢀꢀꢀꢀꢀꢀꢀꢀꢀꢀꢀꢀꢀ
1272夹角
30.128第二距离
ꢀꢀꢀꢀꢀꢀꢀꢀꢀꢀꢀꢀꢀꢀ
129第三距离
31.13第二工作部
32.14端部
ꢀꢀꢀꢀꢀꢀꢀꢀꢀꢀꢀꢀꢀꢀꢀꢀꢀꢀꢀ
141第二凹面
33.142第二单一圆弧
34.20螺丝件
ꢀꢀꢀꢀꢀꢀꢀꢀꢀꢀꢀꢀꢀꢀꢀꢀꢀ
21第一面
35.22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系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剖视图,图3系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前视图,本创作系关于一种起子头结构,其系包括:
37.一本体10,该本体10系为起子头结构,该本体10一端系设有一工作端11,该工作端11以套合一工件旋动之,该工作端11系设有复数第一工作部12及复数第二工作部13,该第一工作部12及该第二工作部13系以该工作端11之轴心呈交错环状排列状,每一第一工作部12系设于该二第二工作部13之间,每一第二工作部13系设于该二第一工作部12之间,该第一工作部12系呈凸块状,该第二工作部13系呈凹槽状,该第一工作部12及该第二工作部13之数量系皆为四个,使该工作端11之断面系略呈十字形状;
38.该第一工作部12系设有复数第一凹槽121,该第一凹槽121系呈间隔直线排列状,每一第一凹槽121之间系呈平行状,每一第一凹槽121之深度均相同,该第一凹槽121之数量系最少为三个,或该第一凹槽121之数量系为四个、五个或六个,该第一工作部12之两端系设有一第一端122及一第二端123,该第二端123之外径系大于该第一端121,该第一工作部12之外周面系设有一虚拟之第一边面124,该第一边面124系由该第二端123延伸至该第一端122,该第一边面124呈斜面状,该第一边面124呈直线状;
39.为减少图2中之该工作端11之线条,图2系先省略该复数第二工作部13,每一第一凹槽121系设有一第一凹面125,该第一凹面125系包括至少一第一单一圆弧126,该第一凹面125系由一第一单一圆弧126之部份弧所构成,该复数第一单一圆弧126之圆心之间相连接后系具有一连接线127,该连接线127系与该第一边面124之间呈相平行状,该连接线127与该第一边面124之间系具有一第一距离1271,与该第一端122最接近之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与该第一端122之间系具有一第二距离128,与该第二端123最相接近之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与该第二端123之间系具有一第三距离129;
40.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之圆心系不在该工作端11范围内,该第一距离1271系小于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之半径,或该第一距离1271系小于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之半径之一半,该第二距离128系大于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之半径,该第二距离128系大于该第三距离129,或该第二距离128系为该第三距离129接近二倍长,该第二距离128系大于该第一距离1271,该第三距离129系接近该第一距离1271,该第三距离129和该第一距离1271系相同;
41.该工作端11系设有一端部14,该端部14系呈锥面状,该端部14最凸凹处即最中间处系设有一第二凹面141,该第二凹面141系由一第二单一圆弧142所构成,该第一端122系设于该第一工作部12与该端部14之间;
42.该第二单一圆弧142之圆心系不在该工作端11范围内,该第二单一圆弧142系大于该第一单一圆弧126,该第二单一圆弧142系有最大数值;
43.制造时该复数第一凹面125系先加工最接近该第二端123之该第一凹面125,而依序由该第二端123至该第一端122之各该第一凹面125,再加工该第二凹面141,最后再加工复数第二工作部13而完成整个工作端11。
44.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图4系本创作第一操作状态之侧视图,图5系本创作图4之a-a处之剖视图,图6系本创作图5之b处之放大图,由图可清楚所示,设有一螺丝件20,该螺丝件20内系设有一第一面21,一般而言该第一面21因加工因素之公差系会产生一第二面
22,该第二面22系呈平面状,该工作端11一端系置入该第一面21内以旋动该螺丝件20时,该第二凹面141系可容纳该第二面22,使该端部14及该第一工作部12与该第一面21有较佳接触面,增加该第一工作部12与该螺丝件20之间之接触面积,使该工作端11旋动该螺丝件20时具提高操作扭力及分散应力之作用。
45.请参阅图7所示,图7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该第一工作部12及该第二工作部13之数量系皆为六个,该本体10系为trox起子头结构。
46.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图8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该工作端11系不设有该第二工作部13,该第一工作部12之数量系为二个,该二第一工作部12相对该工作端11系呈相对称状,该本体10系为一字起子头结构。
47.请参阅图9所示,图9系本创作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图,该本体10系呈l形状,该本体10两端系皆设有该工作端11,该本体10系为六角扳手结构。
48.请参阅图10所示,图10系本创作第五实施例之剖视图,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线127与该第一边面124之间系呈非平行状,越靠近该第二端123之该第一凹面125有较大深度,该连接线127与该第一边面124之间系具有一夹角1272,该夹角1272系介于2度至8度之间,或该夹角1272系小于5度。
49.请继续参阅图11所示,图11系本创作第六实施例之剖视图,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凹面125系包括有一第一单一圆弧126、一第一线1261及一第二线1262,该第一线1261设于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一侧,该第二线1262系设于该第一单一圆弧126另侧,该第一单一圆弧126系设于该第一线1261及该第二线1262之间,该第一线1261及该第二线1262相对该第一单一圆弧126系呈相切状,该第一线1261相对该工作端11之轴心系呈相垂直状。
50.本创作起子头结构之优点系在于:
51.1、该第一凹面125系至少有该第一单一圆弧126,使该工作端11旋动该螺丝件20时,该复数第一单一圆弧126系具有分散应力之功效,避免该工作端11于操作过程中由该第一凹槽121处断裂,该工作端11于操作时有更佳寿命。
52.2、该复数第一凹面125系使该工作端11具有更多之接触面积,该工作端11与该第一面21相接触时,该复数第一凹面125系具有较佳之旋动摩擦力。
53.3、该第二凹面141系可容纳该第二面22,使该端部14及该第一工作部12与该第一面21之间能有更多之密合面积,增加该工作端11与该螺丝件20之间之相接触面积,避免该工作端11旋动该螺丝件20时因相对摩擦而造成损坏,以及具有提高操作扭力及分散应力之作用,设有该第二凹面141系可容纳该第二面22,如此即可使该本体10可保留该端部14结构,该工作端11之形状可和习用更为相同,该端部14基本上应可具有增加旋动扭力以及方便套合之功效,该端部14及该第二凹面141之结构系具有二全其美之功效。
54.4、该第一凹槽121之数量系最少为三个,即该工作端11系具旋动至少三种不同尺寸规格之该螺丝件20之功效,即增加本创作之扩充性及实用性。
55.5、该第一工作部12系可应用于多种起子头如trox起子头、一字起子头或运用于六角扳手结构中等等,本创作起子头结构系具有变化性及扩充性。
56.因此本创作之起子头结构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诚能符合创作专利之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