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0634发布日期:2022-11-22 21:2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一般发动机的装配由装配工装配合进行,用于对发动机配件进行固定和放置等,便于发动机的安装。
3.现有的发动机配件装配工装在使用过程中对配件的移动以及转动都是由手动完成。由于发动机的有些配件较重,在其上下端部安装安装小零件时,需要将部件推倒,使其呈倾斜状,以此来便于较重部件的底部小零件安装,然而在配件不同角度倾倒的过程中,一方面,容易使部件产生磨损,导致发动机配件的质量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即使对部件倾倒,零部件的安装效率仍然较低,且需要多个角度的倾斜,费事费力,针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包括纵板和横板,所述纵板与横板垂直设置,所述横板下方设有带有刹车脚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横板相背端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腔设有由第二电机驱动的螺杆,所述螺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两侧设有定位锥,所述螺杆上端部设有齿轮,所述防护罩上端面前后两端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电机上方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缠绕有提拉绳,所述提拉绳绕过固定于纵板上的防磨轮和横板。
8.优选的,所述提拉绳设于相邻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且提拉绳设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左侧。
9.优选的,所述提拉绳设于相邻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且提拉绳设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左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互垂直。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面通过螺丝对称连接有仿形块,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设于横板下方。
12.优选的,所述定位锥设于螺杆两侧,且定位锥与螺杆相互平行。
13.优选的,所述横板和防护罩设于纵板的两侧。
14.3.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通过在纵板的两侧对向设置由电机驱动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水平设置时,能够通过减小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间距,并通过提拉绳的提升配合,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以对较重的发动机配件夹持,使得发动机较重的配件高于支撑板,方便对发动机较重配件的底部装配零部件,一个工装可以对底端部各个零部件的安装,大大加快了发动机配件的安装效率;且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与配件的接触处设置尼龙材质的仿形块,能够减少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配件固定时,而造成的配件损坏,保障了发动机配件的加工质量;
16.(2)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通过在支撑板下方设置刹车脚轮,并在刹车脚轮相背端部设置定位锥,在对部件夹持装配的过程中,自动使得定位锥插入土壤内部,保障了装配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在装配完成后,可以使得定位锥恢复初始状态,便于了支撑装置的挪移。
17.(3)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通过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在对发动机配件上端部安装时,可以将夹板顺时针翻转90度,使其与纵板相互平行,此时,不会对发动机配件的装配造成位置干涉,根据需要选用,使得支撑装置的运用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齿条和第二夹板连接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纵板;2、横板;3、防磨轮;4、提拉绳;5、第一夹板;6、第二夹板;7、支撑板;8、防护罩;9、滑动板;10、定位锥;11、第一电机;12、螺杆;13、第二电机;14、齿轮;15、第一齿条;16、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进口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进口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进口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进口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进口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进口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进口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进口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进口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8.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包括纵板1和横板2,其中,纵板1和横板2固定焊接,纵板1与横板2垂直设置。在横板2下方设有带有刹车脚轮的支撑板7,刹车脚轮设置不少于3个,且刹车脚轮呈三角形分布在支撑板7下方,通过刹车脚轮的设置,能够便于支撑装置的移动。
29.在支撑板7与横板2相背端部设有防护罩8,防护罩8与支撑板7和纵板1固定安装。且横板2和防护罩8设于纵板1的两侧。防护罩8内腔设有由第二电机13驱动的螺杆12,螺杆12上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板9,滑动板9两侧设有定位锥10,定位锥10设于螺杆12两侧,且定位锥10与螺杆12相互平行。定位锥10活动插接于支撑板7上。在第二电机13开启后,第二电机13带动螺杆12转动,由于螺杆12与滑动板9的螺纹连接方式,以及定位锥10对于滑动板9的限制,在螺杆12转动的情况下,滑动板9在防护罩8内部由上向下运动,将定位锥10插入土壤内部,或者对应的孔槽内,通过定位锥10的辅助,能够便于对支撑装置的位置固定,使其放置更加的稳定。
30.在螺杆12上端部设有齿轮14,防护罩8上端面前后两端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条16和第一齿条15,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均与齿轮14啮合,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第二电机13上方设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与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相互垂直。在上述可见,通过第二电机13的开启,能够提供定位锥10的上下驱动力,而通过在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上设置的齿轮14,并在齿轮14两侧设置的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在齿轮14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齿轮14与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的啮合作用,能够使得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产生相对或者相背运动,在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产生相对运动时,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便可以对较重的发动机配件夹持;而当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产生相背运动时,便可以将松开对于发动机配件的夹紧力,而此时,对应地定位锥10由下向上运动。
31.在第一电机11输出轴上缠绕有提拉绳4,提拉绳4绕过固定于纵板1上的防磨轮3和横板2。提拉绳4设于相邻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之间,且提拉绳4设于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的左侧。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相对面通过螺丝对称连接有仿形块,且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设于横板2下方。在较重的发动机配件提升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11的驱动,使得提拉绳4不断缠绕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上,对于较重的发动机配件提供向上的拉力,使其远离地面,方便了发动机配件的安装。
32.上述一种发动机配件装配用悬架支撑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将发动机
较重的配件,与提拉绳4卡接,通过第一电机11的驱动,使得提拉绳4将发动机配件提升至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之间;在第二电机13的作用下,使得齿轮14的转动,在齿轮14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齿轮14与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的啮合作用,使得第一齿条15和第二齿条16产生同时向内的运动,来对通过提拉绳4提升的配件夹持,夹持完成后,再次操作第一电机11,使提拉绳4处于拉紧状态,此时,便可以快速且方便地对较重的发动机配件的底部零部件装配,且通过提拉绳4和夹板的双重作用,保障了夹持的稳定性,安全性更高。
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