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7188发布日期:2022-12-13 21:20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门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然而,现有的指纹识别智能门锁容易出现指纹被盗而造成门锁被开的问题,由于现在指纹识别智能门大多采集手指面上的指纹进行识别,由于日程生活中会留下大量的指纹痕迹,这样就容易被盗取用来开锁,造成指纹识别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和防护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锁具安全性和防护性的智能门锁。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锁本体,所述锁本体包括数字面板、前内面板,所述数字面板与前内面板之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数字面板对应空腔一侧设置有用于识别人体指静脉从而打开锁本体的指静脉模块,所述前内面板对应空腔一侧并正对指静脉模块位置设置有指静脉红外灯。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需要开门时,手指沿空腔开口方向置入空腔,并将手指按压在指静脉模块位置,采集到的指静脉分布通过与存储的指静脉分布进行对比,对比匹配成功时,门锁打开,所述指静脉红外灯的设置,使得静脉模块得到的静脉分布图像更加清晰、识别更加高效,所述指静脉识别技术,高度防伪,静脉隐藏在身体内部,被复制或盗用的机率很小,提高了门锁的安全性与防护性,所述指静脉模块设置在数字面板后侧,具有一定的隐藏性,更加安全,并且能进一步防止灰尘附着在指静脉模块上,提高指静脉模块的灵敏度以及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腔的开口朝向数字面板的宽度方向一端,所述空腔相对于开口方向另一端与开口相连通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通过指静脉模块开锁后,手指不用拿出,手掌沿空腔位置置入并开门,更加便捷、且操作方便,所述空腔相对于开口方向另一端与开口相连通设置,增加手掌与空腔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开门空间,使得开门更加方便、轻松。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腔设置在数字面板与前内面板之间的上端部,所述数字面板与前内面板之间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凹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间分布更加合理,所述连接块的设置,使得当门锁开门后,用户也可握住连接块的两侧进行开门操作,所述连接块宽度方向两侧的凹部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用户开门的可靠性,不易打滑,开门操作更加方便。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数字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所述数字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人体感应模块之间设置有数字键盘区域,所述数字键盘区域下方设置有应急钥匙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美观,当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员靠近时,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运作,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显示屏、红外镜头、红外补光灯,所述红外镜头对靠近人员的面孔进行图像采集,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屏将面孔对准红外镜头,提高识别通过率,并且红外补光灯方便夜间进行补光使用,且可无视环境灯关影响,当红外镜头采集到的面孔与存储的面孔相匹配时,锁本体开启,所述数字键盘区域使锁本体可通过密码开启,所述应急钥匙孔的设置,避免特殊情况的发生,无法打开锁本体的应急使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应急钥匙孔上设置有锁孔盖。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孔盖对锁孔进行遮挡,可以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锁孔中,确保锁本体的正常使用,为使用者带来便利。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数字面板上表面并对应人脸识别模块位置呈倾斜设置,所述数字面板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数字面板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使得设置在数字面板上表面的人脸识别模块也呈倾斜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红外镜头倾斜,能更容易找到人脸数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二;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19.图中标号含义:1-锁本体,101-数字面板,102-前内面板,2-开口,3-空腔,4-指静脉模块,5-指静脉红外灯,6-连接块,7-人脸识别模块,701-显示屏,702-红外镜头,703-红外补光灯,8-人体感应模块,9-数字键盘区域,10-应急钥匙孔,11-凹部,12-锁孔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1.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锁本体1,所述锁本体1包括数字面板101、前内面板102,所述数字面板101与前内面板102之间设置有具有开口2的空腔3,所述数字面板101对应空腔3一侧设置有用于识别人体指静脉从而打开锁本体1的指静脉模块4,所述前内面板102对应空腔3一侧并正对指静脉模块4位置设置有指静脉红外灯5。当用户需要开门时,手指沿空腔3开口2方向置入空腔3,并将手指按压在指静脉模块4位置,采集到的指静脉分布通过与存储的指静脉分布进行对比,对比匹配成功时,门锁打开,所述指静脉红外灯5的设置,使得静脉模块得到的静脉分布图像更加清晰、识别更加高效,所述指静脉识别技术,高度防伪,静脉隐藏在身体内部,被复制或盗用的机率很小,提高了门锁的安全性与防护性,所述指静脉模块4设置在数字面板后侧,具有一定的隐藏性,更加安全,并
且能进一步防止灰尘附着在指静脉模块4上,提高指静脉模块4的灵敏度以及使用寿命。
22.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腔3的开口2朝向数字面板的宽度方向一端,所述空腔3相对于开口2方向另一端与开口2相连通设置。当用户通过指静脉模块4开锁后,手指不用拿出,手掌沿空腔3位置置入并开门,更加便捷、且操作方便,所述空腔3相对于开口2方向另一端与开口2相连通设置,增加手掌与空腔3之间的接触面积,扩大开门空间,使得开门更加方便、轻松。
23.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腔3设置在数字面板与前内面板之间的上端部,所述数字面板与前内面板之间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凹部11。空间分布更加合理,所述连接块6的设置,使得当门锁开门后,用户也可握住连接块6的两侧进行开门操作,所述连接块6宽度方向两侧的凹部11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用户开门的可靠性,不易打滑,开门操作更加方便。
24.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数字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7,所述数字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8,所述人脸识别模块7、人体感应模块8之间设置有数字键盘区域9,所述数字键盘区域9下方设置有应急钥匙孔10,所述应急钥匙孔10与人体感应模块8之间设置有状态灯11。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美观,当人体感应模块8感应到人员靠近时,所述人脸识别模块7运作,所述人脸识别模块7包括显示屏701、红外镜头702、红外补光灯703,所述红外镜头702对靠近人员的面孔进行图像采集,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屏701将面孔对准红外镜头702,提高识别通过率,并且红外补光灯703方便夜间进行补光使用,且可无视环境灯关影响,当红外镜头702采集到的面孔与存储的面孔相匹配时,锁本体1开启,所述数字键盘区域9使锁本体1可通过密码开启,所述应急钥匙孔10的设置,避免特殊情况的发生,无法打开锁本体1的应急使用。所述红外镜头702设置有两个,双红外镜头702图像形成3d数据,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可靠性。
25.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应急钥匙孔10上设置有锁孔盖12。通过锁孔盖12对锁孔进行遮挡,可以有效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锁孔中,确保锁本体1的正常使用,为使用者带来便利。
26.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数字面板101上表面并对应人脸识别模块7位置呈倾斜设置,所述数字面板101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数字面板101的上表面倾斜设置,使得设置在数字面板101上表面的人脸识别模块7也呈倾斜设置,所述人脸识别模块7的红外镜头702倾斜,能更容易找到人脸数据,所述红外镜头70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5度,结构更加合理。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