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0411发布日期:2022-10-22 08:4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


背景技术:

2.砂浆搅拌站的砂浆的制备和供给流程是:堆积在露天场所的砂料通过计量装置计量后,再由裸露在环境中的输送皮带输送至搅拌腔,实现搅拌站所需砂料的供给;水泥等粉料通过专门的粉料运输车输送至搅拌站所在区域,然后通过气力输送装置储存至粉料罐中,再通过粉料输送管路输送至搅拌腔;搅拌腔利用上述原料生产砂浆或混凝土。
3.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2023141367.5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其包括侧板、顶板以及底板,所述竖直侧板设于所述底板四周,所述顶板设于所述侧板顶部,一侧所述侧板上设有出入口,还包括设于所述出入口处的隔音门,所述侧板以及顶板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外板、隔音阻尼层、吸音棉层以及内板,所述外板、隔音阻尼层、吸音棉层以及内板间均粘接固定,所述外板为波纹状结构。该操作室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实际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在操作室频繁进出,因此常常有忘记关门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隔音门无法发挥应有的隔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包括四个竖直设置侧墙和位于侧墙顶端的顶板,所述侧墙和顶板合围成操作室,还包括开门组件和关门组件,任一所述侧墙上嵌设有门框,所述门框内滑动连接有隔音门,所述门框和侧墙上开设有供隔音门滑动的容纳腔,所述开门组件用于驱动隔音门从门框滑动至容纳腔内,所述关门组件用于驱动隔音门自动从容纳腔滑动至门框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出操作室时,利用开门组件驱动隔音门从门框滑动至容纳腔内,工作人员即可自由进出操作室,搭档工作人员进出完毕后,关门组件驱动隔音门自动从容纳腔滑动至门框内,从而实现隔音门的自动关闭,避免了忘记关门的情况发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9.可选的,所述门框的水平段的相对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隔音门滑动连接于滑槽内,所述关门组件包括拉绳、配重块和连接件,所述拉绳位于门框内顶部的滑槽内,所述拉绳一端与开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绳中段通过连接件与隔音门顶端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员进出完毕后,配重块由于重力自动下降,配重块下降的过程中带动拉绳在滑槽内滑动,拉绳滑动时带动隔音门沿滑动,直至隔音门从容纳腔滑动至门框内,即完成关门操作。通过配重块带动隔音门滑动,从而实现自动关门的操作,
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实用的优点,避免了忘记关门的情况发生,有利于隔音门发挥较好的隔音效果。
11.可选的,所述门框的竖直段内开设有供配重块滑动的隐藏腔,所述拉绳远离开门组件的一端延伸至隐藏腔内且和配重块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配重块设置于隐藏腔内,一方面能够避免配重块掉落产生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隔音操作室的美观性。
13.可选的,所述关门组件还包括两个换向滑轮,两个换向滑轮位于门框顶部的滑槽两端,所述拉绳搭设于换向滑轮外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换向滑轮,方便拉绳转变方向,减少拉绳的牵引摩擦力,从而便于使配重块带动隔音门滑动。
15.可选的,所述开门组件包括绕线轮和驱动件,所述绕线轮位于侧墙内且与侧墙转动连接,所述拉绳远离配重块的一端卷绕于绕线轮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开门时,利用驱动件带动绕线轮转动,绕线轮转动时带动拉绳卷绕至绕线轮上,拉绳卷绕的同时能够拉动隔音门滑动,直至隔音门滑动至容纳腔内,即完成开门操作。开门的同时,拉绳另一端的配重块被提升起来,当人员进出完毕后,配重块下降即可带动隔音门复位,从而完成关门操作。上述结构能够简单快捷的实现开门操作,有效增强了隔音门使用时的便捷性。
17.可选的,所述驱动件设有两个,两个驱动件分别位于绕线轮沿转动轴线的两端,所述驱动件包括转轴和把手,所述转轴一端和所述绕线轮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延伸至侧墙外,所述把手和转轴延伸至侧墙外的一端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开门时,转动把手,把手转动时带动绕线轮转动,从而完成开门操作,设置两个位于侧墙两侧的驱动件,能够便于使工作人员从操作室内或操作室外进行开门操作,因此增强了隔音门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19.可选的,所述侧墙内壁和顶板内壁均设有多个隔音拼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墙内壁设有隔音板拼板,进一步增强操作室的隔音性能。
21.可选的,所述隔音门上设有双层玻璃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双层真空玻璃窗能够在不影响视野情况下减弱噪音传播,从而进一步增强操作室的隔音性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关门组件驱动隔音门自动从容纳腔滑动至门框内,从而实现隔音门的自动关闭,避免了忘记关门的情况发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5.2.本技术通过配重块带动隔音门滑动,从而实现自动关门的操作,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实用的优点,避免了忘记关门的情况发生,有利于隔音门发挥较好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门框、隔音门和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侧墙;11、隔音拼板;12、门框;121、滑槽;122、隐藏腔;13、隔音门;131、双层玻璃窗;132、滚轮;14、容纳腔;2、顶板;3、关门组件;31、拉绳;32、换向滑轮;33、配重块;34、弹性片;4、开门组件;41、绕线轮;42、驱动件;421、转轴;4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参照图1和图2,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侧墙1和位于侧墙1顶端的顶板2,侧墙1和顶板2合围成操作室。侧墙1内壁和顶板2内壁均采用螺丝固定连接有隔音拼板11;还包括开门组件4和关门组件3。
33.参照图2和图3,任一个侧墙1上嵌设有门框12,门框12内设有隔音门13,隔音门13上设置内部真空的双层玻璃窗131。门框12的水平段的相对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21,隔音门13滑动连接于滑槽121内,隔音门13底部固定连接有滚轮132,隔音门13底部通过滚轮132滑动连接于滑槽121内。门框12一侧的竖直段与侧墙1上开设有连通的用于供隔音门13滑动的容纳腔14。
34.参照图3和图4,关门组件3包括拉绳31、换向滑轮32、配重块33和连接件,拉绳31位于门框12顶部的滑槽121内,换向滑轮32设有两个,一个换向滑轮32位于滑槽121内且和门框12转动连接、另一换向滑轮32位于容纳腔14内且和侧墙1转动连接,拉绳31搭设于换向滑轮32外周。
35.参照图3和图4,门框12远离容纳腔14一侧的竖直段内开设有隐藏腔122,隐藏腔122与滑槽121连通,拉绳31一端延伸至隐藏腔122内且和配重块33固定连接,配重块33竖直滑动连接于隐藏腔122内。拉绳31中段通过连接件与隔音门13顶端固定,连接件包括两个弹性片34,弹性片34与隔音门13顶部焊接,拉绳31位于两个弹性片34之间,弹性片34上设有螺栓,螺栓使得两个弹性片34将拉绳31夹紧固定。
36.参照图3和图4,开门组件4包括绕线轮41和驱动件42,绕线轮41位于容纳腔14内,绕线轮41与侧墙1转动连接,拉绳31远离配重块33的一端卷绕于绕线轮41上,驱动件42设有两个,两个驱动件42分别位于绕线轮41沿转动轴线的两端,驱动件42包括转轴421和把手422,转轴421一端和绕线轮41端部同轴焊接,转轴421另一端延伸至侧墙1外,把手422和转轴421延伸至侧墙1外的一端焊接。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搅拌站隔音操作室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出操作室时,转动把手422,把手422转动时带动绕线轮41转动,绕线轮41转动时带动拉绳31卷绕至绕线轮41上,拉绳31卷绕的同时能够拉动隔音门13滑动,直至隔音门13滑动至容纳腔14内,即完成开门操作。
38.开门的同时,拉绳31另一端的配重块33被提升起来,当人员进出完毕后,松开把手422,配重块33由于重力自动下降,配重块33下降的过程中带动拉绳31在滑槽121内滑动,拉绳31滑动时带动隔音门13沿滑动,直至隔音门13从容纳腔14滑动至门框12内,从而自动完成关门操作。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