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行走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88519发布日期:2022-12-17 12:11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行走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行走轴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行走轴。


背景技术:

2.机器人行走轴是一种辅助工业机器人移动的地设轨道,可扩大机器人的作业半径,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具有提升机器人移动速度和辅助定位等特点,适用于工件的上下料、焊接、装配、喷涂、检验等工序,在机器人与行走轴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为了使机器人的活动半径与操作平台更加契合,通常需要多次移动调整行走轴的摆放位置,但常见的机器人行走轴多为固定摆放设计无法移动,不便于调整操作,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行走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行走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行走轴,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板体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所述板体底部居中位置对称设有两个可转动的滚轮,所述滚轮轴向与板体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板体顶部两端均竖直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底端均贯穿板体并与板体螺纹连接,所述螺杆贯穿端设有垫块,所述板体一侧水平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顶端穿入板体并与板体转接,所述驱动轴穿入端与滚轮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存在状态一和状态二,当所述驱动轴处于状态一时,转动所述驱动轴可驱使滚轮同向转动,当所述驱动轴处于状态二时,转动所述驱动轴可驱使滚轮反向转动。
7.优选的,所述板体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接通驱动轴顶端的空腔,所述空腔内沿驱动轴轴向分别可转动地设有转轴一和两个转轴二,所述转轴一和转轴二均将驱动轴套设在内,所述转轴一两端以及转轴二外端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驱动轴上沿轴向设有多个可与限位槽滑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分别与转轴一两端以及转轴二外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转轴一与左侧滚轮驱动连接,所述右侧转轴二与右侧滚轮驱动连接,所述转轴二相邻端通过斜齿轮传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为朝外扩口的锥形槽,所述限位块呈锥状。
9.优选的,所述转轴一与左侧滚轮之间以及右侧转轴二与右侧滚轮之间均通过传动链传动。
10.优选的,所述转轴一长度大于其两侧限位块之间的间距,两个所述转轴二外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对应的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距。
11.优选的,所述垫块为橡胶材质。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转轴二之间设置斜齿轮传动,使两侧转轴二可相互联动并反向旋转,用户可通过滑动驱动轴使驱动轴同时与转轴一和左侧转轴二卡接或与转轴一和右侧转轴二卡接,以控制分别与两侧滚轮驱动连接的转轴一和右侧转轴二同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滚轮同转与反转,实现板体的平移和转向,以便用户根据需要调整板体的摆放位置,使板体上设置的机器人活动半径与对应的操作平台更加契合,提升行走轴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在板体两端竖直设置螺杆并与螺杆螺纹连接,使用户可通过旋转螺杆控制螺杆升降,从而带动螺杆贯穿端的垫块与地面抵接辅助板体定位或随螺杆上升脱离地面以便配合滚轮转动移动板体。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处于状态一时各传动部件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处于状态二时各传动部件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19.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中:1板体、2万向轮、3滚轮、4螺杆、41垫块、5驱动轴、51限位块、6转轴一、7转轴二、71斜齿轮一、8斜齿轮二、a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阅附图1-附图5,一种机器人行走轴,包括板体1,板体1顶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板体1底部四角均设有万向轮2,板体1底部居中位置对称设有两个可转动的滚轮3,滚轮3轴向与板体1长度方向平行,板体1顶部两端均竖直设有螺杆4,螺杆4底端均贯穿板体1并与板体1螺纹连接,螺杆4贯穿端设有垫块41,板体1一侧水平设有驱动轴5,驱动轴5顶端穿入板体1并与板体1转接,驱动轴5穿入端与滚轮3驱动连接,驱动轴5存在状态一和状态二,当驱动轴5处于状态一时,转动驱动轴5可驱使滚轮3同向转动,当驱动轴5处于状态二时,转动驱动轴5可驱使滚轮3反向转动。
23.具体的,滑槽可与机器人底端滑接,以便机器人在板体1上移动;驱动轴5可沿轴向滑动,用户可通过滑动驱动轴5使其在状态一和状态二之间切换;万向轮2底端与滚轮3底端齐平,分布在四角的万向轮2可为板体1提供支撑,以便辅助滚轮3滚动。
24.综上所述,常态下两侧垫块41均与地面相抵,以限制板体1移动,当用户需要移动板体1时,先转动两侧螺杆4使垫块41随螺杆4上移脱离地面,此时滚轮3和万向轮2均与地面相抵;当用户需要平移板体1时,只需滑动驱动轴5使其切换至状态一,此时转动驱动轴5可
驱使滚轮3同向转动,从而带动板体1平移;当用户需要转动板体1时,只需滑动驱动轴5使其切换至状态二,此时转动驱动轴5可驱使滚轮3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板体1转动改变朝向;当板体1调整好摆放位置后,用户可再次转动螺杆4驱使垫块41重新与地面抵接,以便板体1稳定使用;用户只需滑动驱动轴5便可使其在状态一和状态二之间快速切换,而在对应状态下转动驱动轴5即可分别控制滚轮3的同转与反转,从而控制板体1的移动和转向,以便根据需要调整板体1的摆放位置,使板体1上设置的机器人活动半径与对应的操作平台更加契合,提升行走轴的使用体验。
25.进一步的,板体1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接通驱动轴5顶端的空腔,空腔内沿驱动轴5轴向分别可转动地设有转轴一6和两个转轴二7,转轴一6和转轴二7均将驱动轴5套设在内,转轴一6两端以及转轴二7外端均设有限位槽a,驱动轴5上沿轴向设有多个可与限位槽a滑接的限位块51,限位块51分别与转轴一6两端以及转轴二7外端一一对应设置,转轴一6与左侧滚轮3驱动连接,右侧转轴二7与右侧滚轮3驱动连接,转轴二7相邻端通过斜齿轮传动连接。
26.具体的,转轴二7相邻一端均设有斜齿轮一71,空腔相邻一侧在斜齿轮一71之间可转动地设有斜齿轮二8,斜齿轮二8分别与两侧的斜齿轮一71啮合;转轴一6和右侧转轴二7可分别通过齿轮与对应的滚轮3转动端传动连接;驱动轴5一端可同轴地设置齿轮,板体1正面可设置与驱动轴5相互垂直的丝杆,丝杆贯穿板体1至驱动轴5一侧并与齿轮啮合,用户可通过转动丝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驱使驱动轴5转动,丝杆可通过电机驱动,以降低用户操作负担,提升使用体验。
27.综上所述,当用户需要平移板体1时,只需滑动驱动轴5,使位于转轴一6右侧以及位于右侧转轴二7外端的限位块51分别滑入对应的限位槽a内,此时位于转轴一6左侧的限位块51脱离转轴一6,位于左侧转轴二7外端的限位块51脱离左侧转轴二7,用户转动驱动轴5即可同步驱使转轴一6和右侧转轴二7转动,从而驱使滚轮3同步转动,带动板体1平移;当用户需要旋转板体1时,只需滑动驱动轴5,使位于转轴一6左侧以及位于左侧转轴二7外端的限位块51分别滑入对应的限位槽a内,此时位于转轴一6右侧的限位块51脱离转轴一6,位于右侧转轴二7外端的限位块51脱离右侧转轴二7,用户转动驱动轴5即可同步驱使转轴一6和左侧转轴二7转动,左侧转轴二7通过斜齿轮带动右侧转轴二7反向转动,从而驱使滚轮3同步反向转动,带动板体1旋转;用户只需操作驱动轴5,即可灵活实现板体1的平移和旋转,使操作更加简便。
28.进一步的,限位槽a为朝外扩口的锥形槽,限位块51呈锥状。
29.具体的,限位槽a与限位块51的锥状设计便于适应驱动轴5的转动特性,降低对位难度,以便限位槽a和限位块51滑接,限位块51为硅胶材质,以增大摩擦阻力便于用户通过限位块51带动对应的转轴转动。
30.进一步的,转轴一6与左侧滚轮3之间以及右侧转轴二7与右侧滚轮3之间均通过传动链传动,传动链具备传动强度大和传动稳定等优点,同时还可减少板体1安装传动部件的孔位,降低板体1生产加工成本。
31.进一步的,转轴一6长度大于其两侧限位块51之间的间距,两个转轴二7外端之间的间距大于对应的两个限位块51之间的间距,以确保始终有一个限位块51与转轴一6对应的限位槽a滑接,以及始终有一个限位块51与其中一个转轴二7对应的限位槽a滑接,从而有效防止转轴一6和转轴二7空转,以便限位块51对齐限位槽a。
32.进一步的,垫块41为橡胶材质,以增大垫块41与地面的摩擦阻力,提升板体1的摆放稳定性。
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