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结构和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8607发布日期:2022-11-03 04:2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结构和锁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结构和锁体。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锁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3.当关门到位后,需要检测到关门到位这个场景,才能触发下一个锁体自动关门上锁的场景。所以需要一种检测关门到位场景的实施方式。目前,锁体采用机械检测舌,通过物理方式检测关门状态。当关门时检测舌被门框压缩进去,内部零件触碰物理开关,此时检测为关门到位状态。但是,开关门时机械检测舌的检测舌和扣板碰撞摩擦,噪音较大。
4.因此,如何减少关门时的噪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检测结构和锁体,以减少关门时的噪音。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结构,包括:
7.设置在门框上的扣板组件,扣板组件包括第一磁吸部;
8.设置在锁体内部的机械式开关组件,机械式开关组件包括能够与第一磁吸部相互吸附的第二磁吸部,当第二磁吸部与第一磁吸部对齐时,机械式开关组件作出关门到位的响应。
9.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机械式开关组件包括磁性罩、磁性支架、弹性件和接近开关,其中,磁性罩靠近锁体的边缘设置;磁性支架沿预设方向可滑动设置于在锁体内部,第二磁吸部设置于磁性支架靠近磁性罩的一端;弹性件压缩于磁性支架与磁性罩之间或者磁性支架与锁体之间;第一磁吸部吸引第二磁吸部时,磁性支架向靠近第一磁吸部的方向移动,接近开关进行响应。
10.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锁体包括上盖、下盖和侧边条,其中,侧边条连接上盖和下盖,并围成中空腔体,检测结构位于中空腔体中;侧边条与第一磁吸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磁性罩靠近侧边条的端面与安装孔相配合。
11.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磁性罩伸出安装孔的端面与侧边条的外壁保持在一个平面内。
12.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磁性罩靠近下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下盖与第一凸起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
13.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磁性罩靠近上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部,上盖与第二凸起部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第二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14.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磁性罩远离安装孔的端面设置有导向腔体,磁性支架具有与导向腔体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部。
15.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位于导向腔体的端面通过第一紧固件
与第二磁吸部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磁性支架远离磁性罩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上盖或下盖设置有与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的限位部。
17.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为沿预设方向延伸的条形孔,限位部为固定在下盖的第二紧固件,条形孔仅可相对于第二紧固件在预设方向移动。
18.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于第一导向部的外周,并与磁性罩和磁性支架抵接。
1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体,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检测结构。
20.有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结构使用时,扣板组件设置在门框上;机械式开关组件设置在锁体内部;当关门时,第二磁吸部与第一磁吸部对齐,机械式开关组件作出关门到位的响应,说明关门到位。由于上述检测结构,仅通过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对接进行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关门时不会产生碰撞摩擦,从而降低了关门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且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安装在锁体上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安装在锁体上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24.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前视爆炸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后视爆炸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30.图9是图8中b-b截面的剖视图。
31.其中:100为扣板组件、200为机械式开关组件、300为锁体;
32.101为第一磁吸部、201为第二磁吸部、202为磁性罩、203为磁性支架、204为弹性件、205为接近开关、301为下盖、302为侧边条、2021为第一凸起部、2022为第二凸起部、2023为导向腔体、2031为第一导向部、2032为第二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结构和锁体,以减少关门时的噪音。
35.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框上的扣板组件100,扣板组件100包括第一磁吸部101;设置在锁体300内部的机械式开关组件200,机械式开关组件200包括能够与第一磁吸部101相互吸附的第二磁吸部201,当第二磁吸部201与第一磁吸部101对齐时,机械式开关组件200作出关门到位的响应。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结构使用时,扣板组件100设置在门框上;机械式开关组件200设置在锁体300内部;当关门时,第二磁吸部201与第一磁吸部101对齐,机械式开关组件200作出关门到位的响应,说明关门到位。由于上述检测结构,仅通过第一磁吸部101和第二磁吸部201对接进行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关门时不会产生碰撞摩擦,从而降低了关门时的噪音。
3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门到位的响应具体指:当第一磁吸部101和第二磁吸部201对齐时,说明关门到位,此时通过触发到位开关、位置传感器等等,向锁体300的控制器发送关门到位的信号。
38.机械式开关组件200包括磁性罩202、磁性支架203、弹性件204和接近开关205,其中,磁性罩202靠近锁体300的边缘设置;磁性支架203沿预设方向可滑动设置于在锁体300内部,第二磁吸部201设置于磁性支架203靠近磁性罩202的一端;弹性件204压缩于磁性支架203与磁性罩202之间或者磁性支架203与锁体300之间;第一磁吸部101吸引第二磁吸部201时,磁性支架203向靠近第一磁吸部101的方向移动,接近开关205进行响应。
3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方向与磁性支架203向第一磁吸部101移动方向重合。
40.当关上门时,第一磁吸部101靠近机械式开关组件200,锁体300内的第二磁吸部201和扣板组件100上的第一磁吸部101产生吸力,受磁力影响弹性件204被压缩,磁性支架203受磁吸力影响向靠近锁体300边缘的方向运动,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脱离接近开关205。当打开门时,锁体300内的第二磁吸部201和扣板组件100上的第一磁吸部101不产生吸力,磁性支架203受弹性件204弹力的作用向靠近接近开关205的方向运动,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触碰接近开关205,接近开关205检测到信号。
41.上述示例中,在关门到位时,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脱离接近开关205;在开门时,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触碰接近开关205。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还可调整上述逻辑。在关门到位时,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触碰接近开关205;在开门时,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脱离接近开关205。此时,只需要调整磁性支架203远离第二磁吸部201的一端的结构,例如:设置避位口以避让接近开关205,或者设置触碰部以触碰接近开关205。在关门到位时,磁性支架203的触碰部触碰接近开关205;在开门时,磁性支架203的避位口与接近开关205相对应。
42.上述接近开关205可以为磁吸检测开关,或者霍尔开关,等等能够进行响应的开关。
43.为了方便描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用新型一些可能实施例中,锁体300包括上盖、下盖301和侧边条302,其中,侧边条302连接上盖和下盖301,并围成中空腔体,检测结构位于中空腔体中;侧边条302与第一磁吸部10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磁性罩202
靠近侧边条302的端面与安装孔相配合。磁性罩202伸出安装孔的端面与侧边条302的外壁保持在一个平面内,或者磁性罩202伸出安装孔的端面低于侧边条302的外壁。
44.为了实现磁性罩202的固定,磁性罩202靠近安装孔的端面能够卡在安装孔中,进一步的,磁性罩202靠近下盖30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2021,下盖301与第一凸起部2021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第一凸起部202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凸起部202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图示中第一凸起部2021的数量为两个,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凸起部2021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图示数量。
45.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磁性罩202的连接强度,磁性罩202靠近上盖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部2022,上盖与第二凸起部2022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与第二凸起部2022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凸起部202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图示中第二凸起部2022的数量为两个,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凸起部2022的数量并不仅仅局限于图示数量。
46.磁性支架203沿预设方向可滑动设置,其中,锁体300上设置有导向部,以限制磁性支架203在预设方向上滑动。本实用新型一些示例中,磁性罩202远离安装孔的端面设置有导向腔体2023,磁性支架203具有与导向腔体2023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部2031。导向腔体2023内部结构与第一导向部2031的外部形状相吻合,以使得第一导向部2031能够在导向腔体2023中滑动配合,为了方便加工,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导向腔体2023为圆柱形结构,第一导向部2031为圆柱形结构。
47.第一导向部2031位于导向腔体2023的端面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磁吸部201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导向部2031位于导向腔体2023的端面与第二磁吸部201固定粘接在一起。
48.磁性支架203远离磁性罩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向部2032,上盖或下盖301设置有与第二导向部2032滑动配合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第二导向部2032为沿预设方向延伸的条形孔,限位部为固定在下盖301的第二紧固件,条形孔仅可相对于第二紧固件在预设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第二导向部2032为第二紧固件,限位部为沿预设方向延伸的条形孔,第二紧固件仅可相对于条形孔在预设方向移动。
49.弹性件204的作用是为磁性支架203提供弹性力,以使得磁性支架203在失去第一磁吸部101与第二磁吸部201二者之间的磁吸力作用时,弹性件204推动磁性支架203复位。上述弹性件204为扭簧或者弹簧,扭簧或者弹簧可设置于磁性支架203与磁性罩202之间或者磁性支架203与锁体300之间。本实用新型以弹性件204为弹簧为例,弹簧套设于第一导向部2031的外周,并与磁性罩202和磁性支架203抵接。
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锁体300,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检测结构。由于上述检测结构具有以上效果,包括该检测结构的锁体300具有相应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1.锁体300的pcb组件能够接受接近开关205信号,以判断关门是否到位,并执行相应的操作,以实现全自动锁体300的自动上锁和解锁。
52.该锁体300还设置有通讯部件,终端设备通过通讯部件可控制电机模组的运行。终端设备与通讯部件的信息交互通过网络和服务器实现。网络用以在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53.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与服务器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
5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5.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56.如本实用新型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58.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9.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60.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