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和分体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39077发布日期:2022-11-03 04:3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和分体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和分体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目前应用在各个领域和场景的机器人,一般都是根据具体场景定制的,包括结构上的定制和应用程序的定制。对于结构定制这类机器人,其应用范围一般就仅限于定制时的场景,很难改作他用。例如,一些用于运送物品的机器人,其结构一般会按配送物品的尺寸进行设计,因此,若要将该运送物品的机器人用于其它场景,也只能用于类似场景或与运送物品相似结构的其它产品,而很难进行跨场景的转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和分体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一般设计为与场景相适应的硬件结构,导致其难以进行跨场景转用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其包括:
6.连接板,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位于第二板面的上方,第一板面连接至少具备一种用途的应用设备,第二板面可拆卸连接于机器人主体;
7.承重支架,包括上下相对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与连接板的第二板面连接,下支架的一端与上支架连接,并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形成允许机器人从下支架的另一端移动至连接板的第二板面下方的避让开口。
8.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设备包括监控设备、消毒设备或香薰设备。
9.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货箱,至少两个货箱相互叠加地连接在连接板的第一板面上。
10.在一个实施例中,货箱的形状构造为六面体。
11.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第二板面上设有两个定位凹槽,两个定位凹槽并排设置,在两个定位凹槽同一端的槽侧壁上各设有一个开口,开口从槽侧壁的顶部延伸至定位凹槽的槽底壁,且开口正对机器人主体进入第二板面下方的方向。
12.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凹槽一侧的槽侧壁上还设有限位孔。
13.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还包括导向轮,导向轮嵌设在定位凹槽的与限位孔相对的另一侧槽侧壁上。
14.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还包括:多个滚轮,滚轮连接于下支架的下方,其中,滚轮在地面的滚动方向与机器人主体进入连接板的第二板面下方的移动方向垂直。
15.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多个滚轮包括四个滚轮,其中两个滚轮间隔连接在靠近下支
架一端的下方,另外两个滚轮间隔连接在靠近下支架另一端的下方。
1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体机器人,其包括:上述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和机器人主体,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可移动地设置于连接板下方,并与连接板的第二板面可拆卸连接。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将承重支架连接在连接板的第二板面下方,并将不同用途的应用设备安装在连接板的第一板面上,让连接板上的应用设备能够独立放置,并利用连接板的第二板面与机器人主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机器人主体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来连接相应的应用设备,得到与场景相匹配的机器人,实现机器人的跨场景应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的侧面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的分解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与机器人主体连接前的状态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与货箱连接的侧面分解结构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第二板面的主视结构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器人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6.1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23避让开口11连接板13导向轮111定位凹槽14滚轮112开口2机器人主体113限位孔21定位凸条12承重支架22限位块121上支架3货箱122下支架
ꢀꢀ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
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和承重支架12。具体地,连接板11包括上下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位于第二板面的上方,第一板面连接至少具备一种用途的应用设备,第二板面可拆卸连接于机器人主体2;承重支架12包括上下相对的上支架121和下支架122,上支架121与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连接,下支架122的一端与上支架121连接,并在上支架121和下支架122之间形成允许机器人从下支架122的另一端移动至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下方的避让开口123。
30.具体地,结合图1和3来说,承重支架12的整体形状构造为一个倒u形的结构架,在上支架121和下支架122中形成一个避让开口123。在机器人主体2与连接板11连接时,机器人主体2向避让开口123移动,进入到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下方,与连接板11进行连接。
31.上述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通过将承重支架12连接在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下方,并将不同用途的应用设备安装在连接板11的第一板面上,让连接板11上的应用设备能够独立放置,并利用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与机器人主体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机器人主体2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来连接相应的应用设备,得到与场景相匹配的机器人,实现机器人的跨场景应用。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应用设备包括监控设备、消毒设备或香薰设备。
33.具体地,可以将监控设备、消毒设备或香薰设备之一与连接板11的第一板面连接,得到安装在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上的应用设备,再通过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来实现不同用途设备在机器人主体2上的转换连接;也可以将监控设备、消毒设备和香薰设备分别与一个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连接,得到多个独立的且可与机器人主体2可拆卸连接的应用设备,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与对应的应用设备所在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连接,来实现不同用途的应用设备在同一机器人上进行转接应用,扩大了同一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降低了机器人跨界转用的成本。
34.应用设备除了可以为以上监控设备、消毒设备或香薰设备之外,还可以为其他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于应用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
35.请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货箱3,至少两个货箱3相互叠加地连接在连接板11的第一板面上。
36.具体地,如图4所示,货箱3数量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货箱与连接板11的第一板面连接,另外一个货箱叠加在该其中一个货箱上。此外,若货箱3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则可以将第三个或其他剩余货箱依次按照该另外一个货箱的连接方式,依次叠加连接,从而实现货箱3在连接板11上的模块化地自由组合,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需求。
37.进一步地,对于货箱3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具体设置。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货箱3的形状构造为六面体,六面体的货箱3不仅方便货箱3之间的叠加连接,同时也能够提供规则的容纳空间,提高对物品的装载能力。
38.另外,对于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上与机器人主体2进行可拆卸连接的结构的具体
实现方式并不唯一,以下将给出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上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上设有两个定位凹槽111,两个定位凹槽111并排设置,在两个定位凹槽111同一端的槽侧壁上各设有一个开口112,开口112从槽侧壁的顶部延伸至定位凹槽111的槽底壁,且开口112正对机器人主体2进入第二板面下方的方向。
40.具体地,机器人主体2上设有与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上的定位凹槽111以及槽侧壁上的开口112相对应的连接结构。例如,请参见图6,机器人主体2上设有与定位凹槽111的位置相对应定位凸条21,当机器人主体2从外移向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下方时,定位凸条21将沿定位凹槽111的槽侧壁上的开口112顺势滑入定位凹槽111内,实现机器人主体2与连接板11的定位连接。
41.再参见图2,定位凹槽111一侧的槽侧壁上还设有限位孔113。
42.具体地,如图6所示,机器人主体2上设有与限位孔113位置对应的限位块22,限位块22位于定位凸条21上,在定位凸条21插入连接板11上的定位凹槽111之后,限位块22与定位凹槽111上的定位孔位置对齐,使得限位块22能够伸入定位孔内,限制连接板11相对机器人主体2移动,实现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连接在机器人主体2上。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再参见图5,该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还包括导向轮13,导向轮13嵌设在定位凹槽111的与限位孔113相对的另一侧槽侧壁上。
44.具体地,导向轮13在槽侧壁上的滚动方向与定位凸条21插入定位凹槽111的方向相同,利用导向轮13可以减小定位凸条21与定位凹槽111的槽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使机器人主体2上的定位凸条21插入定位凹槽111时更加顺利。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再参见图3,该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还包括:多个滚轮14,滚轮14连接于下支架122的下方,其中,滚轮14在地面的滚动方向与机器人主体2进入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下方的移动方向垂直。
46.具体地,滚轮14连接在下支架122上,用于与地面接触,使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在地面上能沿滚轮14方向滚动。
47.请参见图2、3、5和6,结合以上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11的连接结构来说,定位凹槽111上的开口112的口径沿定位凸条21插入方向逐渐变窄,形成喇叭口式的缩口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当机器人主体2进入连接板11的下方进行定位连接时,若定位凸条21没有严格对准定位凹槽111的开口112,可以在定位凸条21刚接触到开口112时,利用机器人向前移动的推力在滚轮14方向产生的分力使滚轮14在地面滚动,使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相对机器人主体2移动,将开口112与定位凸条21对准,实现定位凸条21顺利滑入定位凹槽111内。由此可见,通过下支架122上的滚轮14与定位凹槽111上的开口112设计,能够降低定位凸条21插入定位凹槽111的难度。
48.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多个滚轮14包括四个滚轮14,其中两个滚轮14间隔连接在靠近下支架122一端的下方,另外两个滚轮14间隔连接在靠近下支架122另一端的下方。
49.请参见图3,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体机器人,包括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和机器人主体2,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可移动地设置于连接板11下方,并与连接板11的第二板面可拆卸连接。
50.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不同用途的应用设备安装在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上,然后在利用分体机器人应用转接架1与机器人主体2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同一机器人主体2能够连接不同用途的应用设备,得到不同用途的机器人,实现了机器人的多场景应用或跨场景的转用。
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