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中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2.滑雪板是滑雪运动必不可少的运动装备。在测试滑雪板的各种性能参数时,需要将滑雪板摆放至合适位置并且固定。为方便快速的调整滑雪板的位置并且固定。目前市场上的对中压紧装置,其压紧机构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形状的滑雪板,适应性较差,影响压紧效果。
3.因此,如何提高对中压紧装置的适应性,改善压紧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中压紧装置,适应性较好,可改善压紧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对中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台和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摆臂、压块组件和把手连杆组件;
7.所述摆臂的中部通过摆臂转轴铰接于所述固定台的顶部,所述摆臂的一端通过所述把手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台,以通过所述把手连杆组件带动所述摆臂绕所述摆臂转轴摆动,且所述把手连杆组件能够锁定所述摆臂于设定角度;
8.所述压块组件的底部为压紧面,所述压块组件铰接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以使所述压紧面能够相对于所述摆臂转动。
9.优选地,所述把手连杆组件包括把手和摇杆;所述把手的底端通过把手转轴铰接于所述固定台的侧面;所述摇杆通过第一摇杆转轴铰接于所述把手,且通过第二摇杆转轴铰接于所述摆臂;所述第一摇杆转轴、所述第二摇杆转轴、所述把手转轴、所述摆臂转轴的轴心线平行;在所述第一摇杆转轴、所述第二摇杆转轴、所述把手转轴的轴心线共面时,所述把手连杆组件能够锁定所述摆臂于所述设定角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摇杆转轴和/或所述第二摇杆转轴与所述摇杆的连接位置可调,以调节所述摇杆上位于所述第一摇杆转轴轴心线和所述第二摇杆转轴轴心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
11.优选地,所述第二摇杆转轴上设置滑孔,所述摇杆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滑孔,且所述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转轴在所述摇杆的长度方向上位置关系不变;所述摇杆、所述第一摇杆转轴的一者上设置螺纹孔,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段,以通过所述摇杆的转动,调节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段的咬合长度,从而调节所述摇杆上位于所述第一摇杆转轴轴心线和所述第二摇杆转轴轴心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
12.优选地,所述摇杆上设有面向所述第二摇杆转轴的台阶面,所述摇杆的一端螺纹
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二摇杆转轴夹设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调节螺母之间,以限定所述摇杆与所述第二摇杆转轴在所述摇杆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所述调节螺母、所述第一摇杆转轴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摇杆转轴的两侧。
13.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由两个侧板和设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构成;所述第一摇杆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所述把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摇杆转轴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把手转轴之间;所述把手连杆组件锁定所述摆臂于所述设定角度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摇杆转轴伸入所述u形板中并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摇杆转轴之间。
14.优选地,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块转座和压块,所述压紧面设于所述压块的底部;所述压块转座通过压块转轴铰接于所述摆臂,所述压块转轴、所述摆臂转轴的轴心线平行;所述压块转轴的底部设置转动槽,所述压块的顶部固定设置转动条,所述转动条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动槽中,所述压块转座的底部与所述压块的顶部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以供所述压块相对于所述压块转座绕所述转动条上的预设旋转线转动,所述预设旋转线垂直于所述摆臂转轴的轴心线。
15.优选地,还包括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结构和两个对中套;所述传动结构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且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对中套,所述对中套凸出于所述固定台的顶面;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两个所述对中套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摆臂转轴轴心线的方向等速相靠近或相远离。
16.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齿轮和同时啮合于所述齿轮的两个齿条,两个所述齿条平行设置且运动方向相反,两个所述对中套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齿条;所述齿轮的轴心线沿上下方向延伸。
17.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还包括安装块和两个移动块;两个所述对中套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部;所述齿轮可自转地连接于所述安装块内,所述齿条可移动地插接于所述安装块,两个所述移动块在所述齿条的运动方向上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块的两侧,所述齿条同时插接于两个所述移动块,且所述齿条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与另一个所述移动块可移动地连接。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中压紧装置,包括固定台和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摆臂、压块组件和把手连杆组件。摆臂的中部通过摆臂转轴铰接于固定台的顶部,摆臂的一端通过把手连杆组件连接于固定台,以通过把手连杆组件带动摆臂绕摆臂转轴摆动,且把手连杆组件能够锁定摆臂于设定角度。压块组件的底部为压紧面,压块组件铰接于摆臂的另一端,以使压紧面能够相对于摆臂转动。
19.在使用时,将滑雪板放在固定台的顶面上,经对中操作后,工作人员利用把手连杆组件带动摆臂摆动,使得压块组件底部的压紧面接触到滑板的顶面,由于压块组件铰接于摆臂,压紧面可以根据滑雪板顶面形状适应性改变其角度,以提高压紧面和滑板的贴合度,在摆臂摆动到设定角度后被把手连杆组件锁定住,压紧面压紧滑板。基于压块组件与摆臂的铰接连接,可以提高压紧面对滑雪板形状的适应性,提高两者的贴合度,改善压紧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22.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对中机构的结构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在滑雪板安装于对中机构后的结构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压紧机构压紧滑雪板后的结构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压紧机构初始状态下的侧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压紧机构锁定状态下的侧视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在压紧机构锁定状态下的结构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中摇杆、第一摇杆转轴和第二摇杆转轴的剖视装配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固定台1,凹槽11;
32.压紧机构2,顶部固定块21,摆臂22,摆臂转轴221,限转槽222,压块23,压紧面231,转动条232,侧向固定块24,把手25,把手转轴251,侧板252,连接板253,手柄254,摇杆26,螺纹段261,台阶面262,调节螺母263,第一摇杆转轴27,螺纹孔271,第二摇杆转轴28,滑孔281,压块转座29,转动槽291,压块转轴292;
33.对中机构3,驱动电机31,对中套32,齿条33,齿轮34,移动块35,安装块36,对中线37;
34.滑雪板4。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对中压紧装置,适应性较好,可改善压紧效果。
3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对中压紧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至图9,包括固定台1和压紧机构2。压紧机构2包括摆臂22、压块组件和把手连杆组件。
38.摆臂22的中部通过摆臂转轴221铰接于固定台1的顶部,摆臂22的一端(图7中摆臂22右端)通过把手连杆组件连接于固定台1,以通过把手连杆组件带动摆臂22绕摆臂转轴221摆动。把手连杆组件能够锁定摆臂22于设定角度。优选地,为便于装配,压紧机构2还包
括顶部固定块21,顶部固定块21固定于固定台1的顶面,摆臂转轴221连接于顶部固定块21上,具体可将摆臂转轴221插接连接于顶部固定块21,还可以将摆臂转轴221螺钉固定于顶部固定块21。顶部固定块21具体可以螺钉固定于固定台1。
39.压块组件的底部为压紧面231,压块组件铰接于摆臂22的另一端(图7中摆臂22左端),以使压紧面231能够相对于摆臂22转动。
40.在使用时,将滑雪板4放在固定台1的顶面上,经对中操作后,工作人员利用把手连杆组件带动摆臂22摆动,使得压块组件底部的压紧面231接触到滑板的顶面,由于压块组件铰接于摆臂22,压紧面231可以根据滑雪板4顶面形状适应性改变其角度,以提高压紧面231和滑板的贴合度,在摆臂22摆动到设定角度后被把手连杆组件锁定住,压紧面231压紧滑板。
41.可见,基于压块组件与摆臂22的铰接连接,可以提高压紧面231对滑雪板4形状的适应性,提高两者的贴合度,改善压紧效果。
42.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8所示,把手连杆组件包括把手25和摇杆26。
43.把手25的底端通过把手转轴251铰接于固定台1的侧面。优选地,把手连杆组件还包括侧向固定块24,侧向固定块24固定于固定台1的侧面,把手转轴251连接于侧向固定块24,具体可采用把手转轴251插接于侧向固定块24的方式,或将把手转轴251螺钉固定于侧向固定块24。侧向固定块24具体可以螺钉固定于固定台1。
44.如图6所示,摇杆26通过第一摇杆转轴27铰接于把手25,且通过第二摇杆转轴28铰接于摆臂22。第一摇杆转轴27、第二摇杆转轴28、把手转轴251、摆臂转轴221的轴心线平行。
45.如图7所示,在第一摇杆转轴27、第二摇杆转轴28、把手转轴251的轴心线共面时,把手连杆组件能够锁定摆臂22于设定角度。在移动把手25使得压块组件压向滑雪板4顶面的过程中,当把手连杆组件运动到死点位置时,即第一摇杆转轴27、第二摇杆转轴28、把手转轴251的轴心线共面时,没有外力驱动,把手连杆组件可以保持在该位置不动,从而基于四连杆机构过死点压紧原理即可实现对摆臂22位置的锁定,无需另外增设单独的锁定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把手连杆组件中增设锁定结构以实现锁定,例如将把手25螺栓连接于固定台1以实现锁定。
46.进一步地,第一摇杆转轴27与摇杆26的连接位置可调,以调节摇杆26上位于第一摇杆转轴27轴心线和第二摇杆转轴28轴心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从而可以改变压块组件的下压能力,以使得压紧机构2能够适应于不同厚度的滑雪板4。
4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第二摇杆转轴28与摇杆26的连接位置可调,或者第一摇杆转轴27、第二摇杆转轴28与摇杆26的连接位置均可调,同样能够调节摇杆26上位于第一摇杆转轴27轴心线和第二摇杆转轴28轴心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
48.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二摇杆转轴28上设置滑孔281,摇杆26可转动地插接于滑孔281,且摇杆26与第二摇杆转轴28在摇杆26的长度方向上位置关系不变。摇杆26上设置螺纹段261,第一摇杆转轴27上设置螺纹孔271,螺纹段261与螺纹孔271螺纹连接的螺纹段261,以通过摇杆26的转动,调节螺纹孔271和螺纹段261的咬合长度,从而调节摇杆26上位于第一摇杆转轴27轴心线和第二摇杆转轴28轴心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操作方便。
49.具体地,在转动摇杆26时,通过增加螺纹孔271伸出螺纹段261的长度、减小两者咬合长度,可以增加摇杆26上位于第一摇杆转轴27轴心线和第二摇杆转轴28轴心线之间的部
分的长度;通过减小螺纹孔271伸出螺纹段261的长度、增加两者咬合长度,可以减小摇杆26上位于第一摇杆转轴27轴心线和第二摇杆转轴28轴心线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上述螺纹孔设置在摇杆上,而将上述螺纹段设置在第一摇杆转轴上。
50.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摇杆26上设有面向第二摇杆转轴28的台阶面262,摇杆2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63,第二摇杆转轴28夹设于台阶面262和调节螺母263之间,以限定摇杆26与第二摇杆转轴28在摇杆26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调节螺母263、第一摇杆转轴27分别位于第二摇杆转轴28的两侧。借助调节螺母263对第二摇杆转轴28限位,可以便于摇杆26和第二摇杆转轴28之间的拆装。
51.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把手25包括u形板,u形板由两个侧板252和设于两个侧板252之间的连接板253构成。第一摇杆转轴2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252,把手转轴25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侧板252,第一摇杆转轴27位于连接板253和把手转轴251之间。在把手连杆组件锁定摆臂22于设定角度的状态下,第二摇杆转轴28伸入u形板中并位于连接板253和第一摇杆转轴27之间,通过使得第二摇杆转轴28伸入于u形板中,可以降低锁定状态下第二摇杆转轴28受到外力的影响而移动的可能性,有利于锁定状态的保持。
52.另外,把手25还包括杆状的手柄254,其固定于连接板253上,且侧板252和手柄254分别设置在连接板253的两侧,工作人员可借助手柄254向把手25施加力。
53.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压块组件包括压块转座29和压块23,压紧面231设于压块23的底部。
54.压块转座29通过压块转轴292铰接于摆臂22,压块转轴292、摆臂转轴221的轴心线平行。
55.压块转轴292的底部设置转动槽291,压块23的顶部固定设置转动条232,转动条232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槽291中。压块转座29的底部与压块23的顶部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以供压块23相对于压块转座29绕转动条232上的预设旋转线转动,该预设旋转线垂直于摆臂转轴221的轴心线,使得压紧面231能够在两个相垂直的方向具有转动自由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压紧面231与滑雪板4形状的适应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块组件也可以直接设置为一个块体,其通过万向轴或者转轴转动连接在摆臂22上。
56.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摆臂22上设置弧形的限转槽222,限转槽222的圆心线与摆臂转轴221的轴心线共线,压块转座29上固定设置限转销,限转销可移动地插接于限转槽222中,以通过限转槽222限制压块转座29的可转动角度。
57.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该对中压紧装置还包括对中机构3。对中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结构和两个对中套32。驱动电机31具体为伺服电机。传动结构的输入端连接于驱动电机31,且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两个对中套32。对中套32凸出于固定台1的顶面。
58.在驱动电机31的驱动下,两个对中套32能够沿着垂直于摆臂转轴221轴心线的方向等速相靠近或相远离,此时,在对中套32的运动方向上,对中套32之间的中心线为对中线37。另外,在对中套32的运动方向上,压紧面231的中心线具体也可以与对中线37共线或接近共线,能够压块组件压住滑雪板4的中间位置。
59.对中过程中,如图4所示,将滑雪板4放在固定台1上且位于两个对中套32之间,通过启动驱动电机31,使得两个对中套32等速靠近,可以使得在对中套32的运动方向上,滑雪板4的中心线与两个对中套32之间的中心线对齐,实现滑雪板4对中,对中效果好。
60.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结构包括齿轮34和同时啮合于齿轮34的两个齿条33。两个齿条33平行设置且运动方向相反,两个对中套32分别固定于两个齿条33。齿轮34的轴心线沿上下方向延伸,采用齿轮传动,传动精度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结构也可以为同步带,两个对中套32分别固定于同步带上运动方向相反的两部分带面上。
61.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该传动结构还包括安装块36和两个移动块35。两个对中套32分别连接于两个移动块35的顶部。齿轮34可自转地连接于安装块36内,齿条33可移动地插接于安装块36,两个移动块35在齿条33的运动方向上分别设于安装块36的两侧,齿条33同时插接于两个移动块35,且齿条33与其中一个移动块35固定连接,与另一个移动块35可移动地连接,相应地,对于每一个移动块35,其与一个齿条33固定连接,与另一个齿条33可移动连接。
62.通过安装块36和两个移动块35同时连接齿条33,可以保证齿条33运动的平稳性与平直性,避免齿条33因重力作用发生下弯而影响传动能力。
63.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台1的顶部设置凹槽11,凹槽11沿垂直于摆臂转轴221轴心线的方向贯穿设置,对中套32设置在该凹槽11中,且其顶部凸出于凹槽11槽顶之上,安装块36和移动块35也位于凹槽11中,安装块36、移动块35不凸出于凹槽11的槽顶,以避免安装块36和移动块35摩擦滑雪板4,滑雪板4底部直接接触固定台1的顶面,而不会在安装块36或移动块35的支撑下呈悬空状态。另外,驱动电机31设置在固定台1下方,其输出轴经固定台1底面向上伸入凹槽11并连接齿轮34。
64.优选地,对中套32具体为圆筒,对中套32可自转地连接于移动块35上方且圆心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使得对中套32与滑雪板4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少对滑雪板4的损伤。
65.本实施例中的对中压紧装置,可用于滑雪板弯曲振动测试机,工作原理包括:
66.(一)自动对中操作:滑雪板4放在固定台1上后,驱动电机31带动齿轮34旋转,齿轮34驱动齿条33带动两个对中套32相靠近,对中套32可压紧滑雪板4,从而使滑雪板4处于中间位置。
67.(二)压紧操作:压紧前状态如图6,此时压块23抬起,滑雪板4位于压块23下方。需要压紧时,操作者手握把手25上推,带动摇杆26及摆臂22过死点,死点为第一摇杆转轴27、第二摇杆转轴28、把手转轴251的轴心线共面位置,如图7所示,同时,摇杆26会带动压块23向下压紧滑雪板4,如果没有外力驱动把手25,压块23会处于固定位置不会松动。需要松开滑雪板时,操作者向下压把手25即可回到图6状态。
68.本实施例中的对中压紧装置,能够将固定台上的检测件自动对中,并且可以通过压块23的自由摆动来适应不同尺寸形状的检测件,操作简单方便。
6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0.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7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7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中压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