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码垛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2.码垛机器人,是机械与计算机程序有机结合的产物。为现代生产提供了更高的生产效率。码垛机器在码垛行业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码垛机器人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节省空间。码垛机器人运作灵活精准、快速高效、稳定性高、作业效率高。
3.专利号(cn214604404u)公开了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该装置通过下防护栏、上防护栏和检修门配合,快速安装固定,方便拆卸,将码垛机器人与非工作人员隔开防护,更加安全;通过下防护栏、安装基座、下导管和上导管配合,快速安装导轨和码垛移动座,适用不同型号的导轨和码垛移动座,保证码垛移动座移动稳定,保证码垛机器人在升高时,重心稳定,避免其倾斜,防护效果更好,但是该装置无法根据货物的重量对重心的稳定性进行加固,当货物重量较大时,仍会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方,还包括用于安装码垛机器人的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
7.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架、电机、丝杠、导杆、移动座、配重箱、配重块、固定板、螺纹杆、插杆、活动杆、活动板、卡杆、滑块、底板,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侧面,所述丝杠安装在所述电机输出端,所述导杆设置在所述丝杠前部和后部,所述移动座安装在所述导杆上,所述配重箱固定在所述移动座下方,所述配重块安装在所述配重箱上,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配重箱后部,所述螺纹杆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插杆固定在所述螺纹杆下方,所述活动杆设置在所述插杆下方,所述活动板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一端,所述卡杆固定在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侧,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配重箱下方,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滑块下方。
8.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安装块、支撑杆,所述安装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方。
9.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侧板、电动推杆、移动轮,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侧板下方,所述移动轮安装在所述电动推杆下方。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支撑板焊接,所述支撑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11.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侧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
12.优选的,所述电机与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配重块的材质为铸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通过设置移动机构,需要移动装置时,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伸长带动移动轮下降,移动轮下降与地面接触即可推动装置移动,如此使得装置便于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15.2、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将码垛机器人固定在移动座上方,码垛过程中码垛机器人需要移动时,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移动座沿导杆移动,当货物重量较大时,反向转动螺纹杆,螺纹杆带动插杆上升,插杆与活动杆分离后拉动活动杆,活动杆通过活动板带动卡杆移动,卡杆移动与配重块分离,向配重箱内添加配重块,添加完毕后推动活动杆,卡杆再次插入配重块,正向转动螺纹杆,螺纹杆带动插杆下降,插杆下降对活动杆进行固定,如此完成配重块的添加,此时装置的重心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了码垛机器人在码垛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中配重箱的放大后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中配重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支撑机构;101、支撑板;102、安装块;103、支撑杆;2、移动机构;201、侧板;202、电动推杆;203、移动轮;3、安装机构;301、固定架;302、电机;303、丝杠;304、导杆;305、移动座;306、配重箱;307、配重块;308、固定板;309、螺纹杆;310、插杆;311、活动杆;312、活动板;313、卡杆;314、滑块;31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7.如图1-图5所示,一种码垛机器人防护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设置在支撑机构1上方,还包括用于安装码垛机器人的安装机构3,安装机构3设置在移动机构2上。
28.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机构1包括支撑板101、安装块102、支撑杆103,安装块102焊在支撑板101两侧,支撑杆103焊在支撑板101上方;支撑板101的材质为不锈钢;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后,控制电动推杆202收缩,电动推杆202收缩带动移动轮203上升,移动轮203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关闭电动推杆202,此时支撑板101与地面接触,使用螺栓将安装块102固定在地面上,如此对装置进行固定。
29.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机构2包括侧板201、电动推杆202、移动轮203,电动推杆202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201下方,移动轮203安装在电动推杆202下方;移动轮203的数量为四个;需要移动装置时,启动电动推杆202,电动推杆202伸长带动移动轮203下降,移动轮203下降与地面接触即可推动装置移动,如此使得装置便于移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30.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机构3包括固定架301、电机302、丝杠303、导杆304、移动座305、配重箱306、配重块307、固定板308、螺纹杆309、插杆310、活动杆311、活动板312、卡杆313、滑块314、底板315,电机302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架301侧面,丝杠303安装在电机302输出端,导杆304设置在丝杠303前部和后部,移动座305安装在导杆304上,配重箱306焊在移动座305下方,配重块307安装在配重箱306上,固定板308焊在配重箱306后部,螺纹杆309通过螺纹安装在固定板308上,插杆310焊在螺纹杆309下方,活动杆311设置在插杆310下方,活动板312焊在活动杆311一端,卡杆313焊在活动板312远离活动杆311的一侧,滑块314焊在配重箱306下方,底板315设置在滑块314下方;配重块307的材质为铸铁;将码垛机器人固定在移动座305上方,码垛过程中码垛机器人需要移动时,电机302带动丝杠303转动,丝杠303转动带动移动座305沿导杆304移动,当货物重量较大时,反向转动螺纹杆309,螺纹杆309带动插杆310上升,插杆310与活动杆311分离后拉动活动杆311,活动杆311通过活动板312带动卡杆313移动,卡杆313移动与配重块307分离,向配重箱306内添加配重块307,添加完毕后推动活动杆311,卡杆313再次插入配重块307,正向转动螺纹杆309,螺纹杆309带动插杆310下降,插杆310下降对活动杆311进行固定,如此完成配重块307的添加,此时装置的重心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效提高了码垛机器人在码垛过程中的稳定性。
31.上述结构中:需要移动装置时,启动电动推杆202,电动推杆202伸长带动移动轮203下降,移动轮203下降与地面接触即可推动装置移动,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后,控制电动推杆202收缩,电动推杆202收缩带动移动轮203上升,移动轮203上升到一定位置后关闭电动推杆202,此时支撑板101与地面接触,使用螺栓将安装块102固定在地面上,如此对装置进行固定,将码垛机器人固定在移动座305上方,码垛过程中码垛机器人需要移动时,电机302带动丝杠303转动,丝杠303转动带动移动座305沿导杆304移动,当货物重量较大时,反向转动螺纹杆309,螺纹杆309带动插杆310上升,插杆310与活动杆311分离后拉动活动杆311,活动杆311通过活动板312带动卡杆313移动,卡杆313移动与配重块307分离,向配重箱
306内添加配重块307,添加完毕后推动活动杆311,卡杆313再次插入配重块307,正向转动螺纹杆309,螺纹杆309带动插杆310下降,插杆310下降对活动杆311进行固定,如此完成配重块307的添加。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