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9577发布日期:2023-02-04 04:3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加热垫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方向盘加装加热垫的需求日渐增长,在方向盘加热垫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无纺布等材质与框架拼接在一起进行绣花工艺,并且需要将无纺布进行绷紧、铺平,在终切完毕后需要将多余的无纺布和框架进行分离;
3.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加热垫铺平、用力绷紧并锁紧至框架上,此过程耗时耗力且效率较低,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包括:
6.底板;
7.框架,所述框架用于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框架沿第一方向具有并列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上安装有卡接件;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
8.卡条,所述卡条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条对应所述卡接部配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垫固定于所述框架上;
9.装配组件,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反面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排列设置的两个装配单元;所述装配单元具有用于与所述卡条抵接的第一驱动端;
10.其中,所述装配单元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装配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驱动端之间距离小于两个卡接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卡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卡条的第一空间;当所述装配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端带动所述卡条向靠近所述卡接件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件配合固定。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还包括:
12.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正面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排列设置的两个拆卸单元;所述拆卸单元具有用于与所述卡条抵接的第二驱动端;
13.其中,所述拆卸单元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拆卸单元处于第三状态时,两个所述拆卸单元的第二驱动端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框架的第二空间;当所述拆卸单元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端带动所述卡条向远离所述卡接件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件分离。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拆卸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气缸;两个
所述拆卸单元的第二气缸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底板间安装有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
16.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二位置调节孔;
17.第二气缸底座,所述第二气缸底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孔配合固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底座上。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驱动端安装有第二抵接件。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所述拆卸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气缸,所述拆卸单元的多个第二气缸沿第二方向并排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与所述底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气缸;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向设置;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的第一驱动端相互靠近,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的第一驱动端相互远离。
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有滑动孔,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反面,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驱动端安装有第一抵接件;所述第一抵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端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滑动孔,以推动所述卡条动作。
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所述装配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气缸时,所述装配单元的多个第一气缸沿第二方向相反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一位置调节孔,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孔配合固定的第一安装孔。
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时,首先将所述装配组件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驱动端之间距离小于两个卡接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卡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卡条的第一空间;其次将框架放置在所述底板上,保持所述第一驱动端位于所述框架内;将加热垫铺设在所述框架上;将卡条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以使通过卡条将加热垫的两端预卡接在所述框架相对设置的卡接部上;最后将所述装配组件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第一驱动端带动所述卡条向靠近所述卡接件方向运动;该运动过程中:一方面卡条与所述加热垫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加热垫铺平撑紧;另一方面第一驱动端驱动卡条运动,进而使所述卡条上的卡接槽与所述卡接件卡接固定,实现了加热垫的绷紧、铺平并锁紧至框架上;由此,再次将装配组件切回至第一状态,将所述框架取出,即可对所述加热垫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自动将加热垫绷紧并锁紧至框架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人工作业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过程省时省力,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附图说明
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底板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1所示框架2、卡条3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1所述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0.图5为图1所示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3所示卡条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6所示卡条3与卡接件21卡接的装配图;
33.图8为图1所示第二气缸4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1所示第一抵接件71的装配图;
35.图10为图1所示第二气缸4的装配图。
36.图中标号:
37.1、底板;2、框架;21、卡接件;22、卡接部;3、卡条;31、卡接槽;32、第一侧壁;33、第二侧壁;4、第二气缸;41、第二抵接件;5、第二固定座;51、第二位置调节孔;6、第二气缸底座;61、第二安装孔;7、第一气缸;71、第一抵接件;72、第一位置调节孔;8、滑动孔;9、压紧块;10、避让孔;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一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0.实施例1
41.请参考图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包括:
42.底板1;
43.框架2,所述框架2用于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框架2沿第一方向具有并列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22,所述卡接部22上安装有卡接件21;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1;
44.卡条3,所述卡条3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21配合的卡接槽31;所述卡条3对应所述卡接部22配置用于将所述加热垫固定于所述框架2上;
45.装配组件,所述装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1反面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排列设置的两个装配单元;所述装配单元具有用于与所述卡条3抵接的第一驱动端;
46.其中,所述装配单元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装配单元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驱动端之间距离小于两个卡接部2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卡接部2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卡条3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为图4中两虚线之间的空间c;当所述装配单元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驱动端带动所述卡条3向靠近所述卡接件21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接槽31与所述卡接件21配合固定。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图1中a方向;
48.具体的,所述框架2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由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部22,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部23组成;
4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卡接部22上沿第二方向设有多个卡接件21,所述卡条3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对应设有多个卡接槽31;优选的,所述卡接件21为垂直于所述框架2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卡接部22上的铆钉或螺栓;
50.具体的,所述卡接槽31为设置在所述卡条3侧壁上的通槽,所述卡条3通过所述通槽插入至所述铆钉主体上,以使得铆钉帽或螺栓帽将所述卡条3固定卡固在所述框架2上。
51.进一步的,如图6-图8所示,所述卡条3具有第一侧壁32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33,所述卡接槽31开设于第二侧壁33上;优选的,所述卡条3由所述第一侧壁32到所述第二侧壁33的厚度逐渐递减。
52.当需要将所述加热垫安装在所述框架2上时:
53.首先,将所述装配组件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驱动端之间距离小于两个卡接部2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卡接部2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卡条3的第一空间;
54.其次,将框架2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保持所述第一驱动端位于所述框架2内;将加热垫铺设在所述框架2上;将卡条3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以使通过卡条3将加热垫的两端预卡接在所述框架2相对设置的卡接部22上;
55.最后,将所述装配组件切换至第二状态,所述装配组件的第一驱动端通过抵接所述卡板3的第一侧壁32,带动所述卡板3向靠近所述卡接件21运动,以使所述卡接槽31与所述卡接件21配合固定;该运动过程中:一方面卡条3与所述加热垫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加热垫铺平撑紧;另一方面第一驱动端驱动卡条3运动,进而使所述卡条3上的卡接槽与所述卡接件21卡接固定,实现了加热垫的绷紧、铺平并锁紧至框架上;
56.由此,再次将装配组件切回至第一状态,将所述框架2取出,即可对所述加热垫进行后续的加工工序。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自动将加热垫绷紧并锁紧至框架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人工作业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过程省时省力,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方向盘加热垫快速拆装机构还包括:
58.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板1正面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排列设置的两个拆卸单元;所述拆卸单元具有用于与所述卡条3抵接的第二驱动端;
59.其中,所述拆卸单元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拆卸单元处于第三状态时,两个所述拆卸单元的第二驱动端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框架2的第二空间;当所述拆卸单元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端带动所述卡条3向远离所述卡接件21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卡接槽31与所述卡接件21分离。
60.具体的,所述通过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拆卸组件,使得一方面实现了将加热垫从所述框架2上分离,另一方面两个所述拆卸组件之间所形成的第二空间,实现了对所述框架2的限位,保证了拆装过程的顺利进行。
61.其中,当需要将所述加热垫、卡板安装至所述框架2上时:将所述拆卸单元切换为所述第三状态,将所述框架2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起到对所述框架2限位的作用。
62.其中,当需要将卡板3、加热垫从所述框架2上拆卸时:
63.首先,将所述拆卸单元切换为所述第三状态,将所述装配组件切换为第一状态;将框架2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保持所述装配组件位于所述框架2的内侧,同时保持拆卸组件位于所述框架2的外侧;
64.其次,将所述拆卸组件切换为第四状态,此时所述拆卸组件的第二驱动端通过抵接所述卡板3的第二侧壁,带动所述卡板3向远离所述卡接件21运动,以使所述卡接槽31与所述卡接件21分离。
65.由此,再次将所述拆卸组件切回至第三状态,即可将所述框架2取出,实现了框架2与加热垫的分离。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拆卸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气缸4;两个所述拆卸单元的第二气缸4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相对设置即两个拆卸单元的驱动端相互朝向设置;具体的,当所述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收缩时,其处于所述第三状态,当所述第二气缸4的活塞杆伸出时,其处于所述第四状态。
6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所述第二气缸4替换为电机丝杠副、电缸、直线电机等。
68.其中,当所述拆卸单元包括多个第二气缸4,所述拆卸单元的多个第二气缸4沿第二方向并排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与所述底板1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为图1中b方向;所述多个第二气缸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69.例如:
70.1、两个拆卸单元分别用于驱动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条3动作,每个拆卸单元包括一个第二气缸4,即一个第二气缸4控制一个卡条3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71.2、两个拆卸单元分别用于驱动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条3动作,每个拆卸单元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4,即两个第二气缸4控制一个卡条3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优选的,两个第二气缸4靠近卡条3的两端部设置。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4的第二驱动端安装有第二抵接件41。通过设置第二抵接件41,使得增大了抵接面积,使得装配过程更为稳定。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装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气缸7;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7沿所述第一方向反向设置;即:所述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6相互背离设置;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收缩,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7的第一驱动端相互靠近;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伸出,两个所述装配单元的第一气缸7的第二驱动端相互远离。
74.具体的,当所述装配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气缸7时,所述装配单元的多个第一气缸7沿第二方向相反排列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底板1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75.实施例2
7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气缸4与所述底板1间安装有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
77.第二固定座5,所述第二固定座5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二固定座5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二位置调节孔51;
78.第二气缸底座6,所述第二气缸底座6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位置调节孔51配合固定的第二安装孔61,所述第二气缸4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底座6上。
79.使用时,根据所述框架2的尺寸,调节所述第二气缸底座6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座5上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对应的第二位置调节孔5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61通过固定件将二者固定。由此,实现了对不同尺寸大小的框架2上卡条3的拆卸作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底板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多个第一位置调节孔72,所述第一气缸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位置调节孔72配合固定的第一安装孔。
81.使用时,根据所述框架2的尺寸,调节所述第一气缸1的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对应的第一位置调节孔72以及第一安装孔通过固定件将二者固定。由此,实现了对不同尺寸大小的框架2上卡条3的装配作业,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底板1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有滑动孔8,所述第一气缸7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反面,所述第一气缸7的第一驱动端安装有第一抵接件71;所述第一抵接件71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端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滑动孔8,以推动所述卡条3动作。
83.具体的,所述框架2上对应所述滑动孔8对应设有避让孔10;
84.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7的第一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抵接件71之间安装有压紧块9。
85.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气缸7与所述框架2分居于所述底板1两侧,避免第一气缸7影响加热垫的装配作业。
86.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