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6761发布日期:2023-02-21 19:4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极耳切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


背景技术:

2.鉴于电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动力极耳作为电动汽车里的关键零件组成,要求相匹配的产能越来越多,在解决电芯续航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动力极耳产品需求也随即提出,现提出一种胶膜斜切机构,来保证电芯封装时的安全性。如图1所示,原来的常规动力极耳图纸,不需要倒斜角。如图2所示,为倒斜角后的动力极耳图纸,该产品的难点是斜切后的胶肩尺寸,变更极耳胶后,同时要保证切完后的极耳胶尺寸满足要求。现有的直接裁切的结构方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这种斜切的动力极耳的加工。现有的裁切机构,材料送过来后,直接就原地裁切了,这种针对不倒角的动力极耳没有问题,针对要倒斜角的不行,因为有累积误差,连续后尺寸就不会准了。对此设计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包含:
4.平台;
5.架体,架体可移动的设置在平台的顶部;
6.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与平台、架体相连,用于驱动架体在平台上进行直线移动;
7.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与架体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
8.一对切割模块,一对切割模块设置架体的顶部两侧,用于对动力极耳上的胶膜进行斜切;
9.压料模块,压料模块与平台、架体相连,用于压持动力极耳。
10.进一步,驱动模块包含:
11.伺服直线模组,伺服直线模组设置在平台的顶部,且位于架体的一侧,用于提供直线运动的驱动力;
12.连接块,连接块与伺服直线模组的输出端、架体相连,用于传递伺服直线模组的驱动力给架体。
13.进一步,检测模块包含:红外激光传感器,红外激光传感器与架体的顶部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上的胶膜。
14.进一步,其中一个切割模块包含:
15.固定架,固定架设置在架体的顶部一侧;
16.切割座,切割座嵌设在固定架的底部,切割座上开设有斜切口;
17.气缸,气缸设置在固定架的顶部,且气缸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架的顶部;
18.刀座,刀座与固定架滑动连接,且刀座的顶部与气缸的输出端相连;
19.切割刀,切割刀设置在刀座的底部,且切割刀与斜切口正对;
20.压紧模块,压紧模块与刀座相连,用于压紧动力极耳。
21.进一步,压紧模块包含:
22.导向块,导向块与刀座相连,导向块上设有多个导向孔;
23.多个导向柱,多个导向柱分别贯穿多个导向孔;
24.多个限位头,多个限位头分别设置在多个导向柱的顶部;
25.压块,压块设置在多个导向柱的底部。
26.进一步,压料模块包含:
27.第一压辊,第一压辊转动连接在架体的顶部余下两侧中的一侧;
28.压辊架,压辊架设置在平台的顶部,且位于架体的余下两侧中的另一侧;
29.第二压辊,第二压辊转动连接在压辊架的顶部。
30.进一步,还包含:
31.腰型孔,腰型孔开设在平台上;
32.收集口,收集口开设在架体的顶部;
33.收集斗,收集斗与架体的顶部相连,且收集斗的顶部与收集口连通,用于收集动力极耳上的胶膜斜切后的废料;
34.出料管,出料管的一端与收集斗的底部相连,出料管的另一端贯穿架体的底部,出料管的另一端正对腰型孔。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通过在每次斜切时,检测动力极耳的胶膜的位置,进行切割位置的调整后,在进行倒角切割,保证切割的精确度,降低误差。
36.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 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37.图1为常规动力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倒斜角后的动力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的切割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43.首先,将结合图3~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
倒斜胶机构,用于对动力极耳8的胶膜81进行倒角切割,其应用场景很广。
44.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具有平台1、架体2、驱动模块、检测模块、一对切割模块以及压料模块。
45.具体地,如图3~4所示,架体2可移动的设置在平台1的顶部,待倒角的动力极耳8在架体2上输送。
46.具体地,如图3~4所示,驱动模块与平台1、架体2相连,用于驱动架体2在平台1上进行直线移动。驱动模块包含:伺服直线模组31以及连接块32。伺服直线模组31设置在平台1的顶部,且位于架体2的一侧,用于提供直线运动的驱动力;连接块32与伺服直线模组31的输出端、架体2相连,用于传递伺服直线模组31的驱动力给架体2。通过伺服直线模块运动,可以带动连接块32进行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架体2进行往复移动。
47.具体地,如图3所示,检测模块与架体2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检测模块包含:红外激光传感器41,红外激光传感器41与架体2的顶部相连,用于检测外部的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当红外激光传感器41检测到外部的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的边缘后,会反馈信号给伺服直线模组31。
48.具体地,如图3~5所示,一对切割模块设置架体2的顶部两侧,用于对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进行斜切,实现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倒角,倒角后的动力极耳8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切割模块包含:固定架51、切割座52、气缸53、刀座54、切割刀55以及压紧模块。固定架51设置在架体2的顶部一侧,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切割座52嵌设在固定架51的底部,切割座52上开设有斜切口521;气缸53设置在固定架51的顶部,且气缸53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架51的顶部,气缸53用于提供升降的驱动力;刀座54与固定架51滑动连接,且刀座54的顶部与气缸53的输出端相连,刀座54在气缸53的作用下进行升降运动;切割刀55设置在刀座54的底部,且切割刀55与斜切口521正对,切割刀55随着刀座54的运动进行运动,并且切割刀55与斜切口521相配合,实现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倒角切割;压紧模块与刀座54相连,用于压紧动力极耳8,保证动力极耳8切割时的平整度。
49.进一步,如图3~5所示,压紧模块包含:导向块561、多个导向柱562、多个限位头563以及压块564。导向块561与刀座54相连,导向块561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图上未示出);多个导向柱562分别贯穿多个导向孔;多个限位头563分别设置在多个导向柱562的顶部,用于对导向柱562的顶部进行限位,防止导向柱562在导向孔上滑落;压块564设置在多个导向柱562的底部,用于压紧动力极耳8,保证动力极耳8切割时的平整度。
50.进一步,如图3~4所示,压料模块与平台1、架体2相连,用于压持动力极耳8。压料模块包含:第一压辊61、压辊架62以及第二压辊63。第一压辊61转动连接在架体2的顶部余下两侧中的一侧;压辊架62设置在平台1的顶部,且位于架体2的余下两侧中的另一侧;第二压辊63转动连接在压辊架62的顶部。第一压辊61和第二压辊63用于压持动力极耳8的平面。
51.进一步,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还包含:腰型孔71、收集口(图上未示出)、收集斗73以及出料管74。腰型孔71开设在平台1上;收集口开设在架体2的顶部;收集斗73与架体2的顶部相连,且收集斗73的顶部与收集口连通,用于收集动力极耳8上的胶膜81斜切后的废料;出料管74的一端与收集斗73的底部相连,出料管74的另一端贯穿架体2的底部,出料管74的另一端正对腰型孔71。切割刀55斜切后的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废料会掉落到收集口,再由收集口掉落到收集斗73内,最后
依次由出料管74、腰型孔71排出。
52.使用时,将动力极耳8在架体2和压辊架62上进行输送,然后第一压辊61和第二压辊63压持动力极耳8,当红外激光传感器41感应到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边缘的时候,动力极耳8停止输送,反馈信号给伺服直线模组31,然后伺服直线模组31运动,通过连接块32带动架体2移到合适的位置,进而带动一对切割模块移动至切割位,然后切割刀55在气缸53的带动下运动,对准斜切口521进行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斜切(与此同时压块564下降,下压动力极耳8), 然后继续输送动力极耳8,对动力极耳8上的每个胶膜81进行检测,调整切割位置,从而依次循环运动切割,通过每次调整切割位置,保证裁切的斜胶肩的尺寸公差满足客户要求。
53.以上,参照图3~5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式动力极耳自动线上胶膜倒斜胶机构,通过在每次斜切时,检测动力极耳8的胶膜81的位置,进行切割位置的调整后,在进行倒角切割,保证切割的精确度,降低误差。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含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