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救援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9486发布日期:2023-03-24 23:4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救援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救援剪。


背景技术:

2.国内外便携工具剪与救援工具品种繁多,功能固定,常用的救援剪,体积大,不便于携带外出作业,即使有一些可进行折叠收纳,其打开与收纳的操作也较为繁琐,给使用带来不便。
3.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方便携带的多功能剪刀,包括刀片一,刀片一的一侧外壁上转动连接有剪切转轴,且刀片一的一侧外壁上通过剪切转轴转动连接有刀片二,刀片一一侧外壁靠近一端处转动连接有折叠转轴一,且刀片一的一端处通过折叠转轴一转动连接有刀柄一,刀柄一的外部套接有握把一,且刀片一的一侧外壁上开有呈等距离分布的齿槽,刀片二的一侧外壁靠近一端处转动连接有刀柄二,且刀柄二的外部套接有握把二,折叠转轴一的外部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伞兵钩刀。通过刀片与刀柄转动连接实现折叠功能,由于没有对转轴进行限位或只对转轴进行了单方向的限位,容易导致剪刀在使用过程中手柄与刀片发生转动,而影响使用功能;也有一些剪刀通过在刀片与刀柄之间增设卡位对转轴进行转动限位,但同时也造成了解除卡接时的不够便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救援剪折叠收纳与打开较为复杂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收纳及打开的救援剪。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可折叠救援剪,包括通过第一转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所述第一剪刃端部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剪刃端部连接有第二手柄;第一剪刃与所述第一手柄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剪刃与所述第二手柄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手柄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活动装设有第四转轴,在第二手柄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设有轴孔,当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轴孔插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与第一剪刃、第二剪刃、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之间形成联动机构。
7.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进行卡接,使第四转轴插入轴孔中,操作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进行开合,实现救援剪正常的剪切功能,当第四转轴插入轴孔之后,可对手柄的转动角度形成了限制,对手柄的操作可同步传递到剪刃,同时也可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救援剪发生意外折叠影响正常操作的现象;通过第四转轴与第一卡接部的活动连接,可便于第四转轴插入第二卡接部的轴孔中也可便于第四转轴脱离轴孔,进而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后的锁紧或解除卡接,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十分便捷;需要收纳救援剪时,解除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卡接,使第四转轴脱离轴孔,再使第一手柄相对于第二转轴转动,第二手柄相对于第三转轴
转动,使第一手柄向第二剪刃靠拢,第二手柄向第一剪刃靠拢,实现救援剪的折叠功能,大大缩小了救援剪的体积,便于收纳及运输携带。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凸起,所述第四转轴与第一卡接部活动套接,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凹槽,所述轴孔贯穿第二卡接部设置。凸起与凹槽相互配合,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利用活动套接的第四转轴相对于第一卡接部来回移动,以在第一卡接部插入第二卡接部后,使第四转轴插入轴孔中,以形成限位,进而起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后的锁紧作用,避免卡接后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随意脱离。
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轴为弹性伸缩结构。弹性伸缩结构的第四转轴具备活动伸缩的功能,可相对于第一卡接部来回移动,通过按压第四转轴,使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时,第一卡接部可顺利卡入第二卡接部中,当两者卡接后,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第四转轴恢复原状,进而可插入轴孔中,形成限位。当然,第四转轴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以实现第四转轴与第一卡接部的活动套接,比如采用滑杆与滑槽配合的形式,额外增设紧固件,在滑杆相对于滑槽进行滑动之后对滑杆的位置进行锁定,以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锁紧。
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轴包括均为单端开口的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弹簧,所述弹簧装设于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套端部及第二轴套端部抵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均装设于第一卡接部且与第一卡接部滑动连接,第一轴套还与第二轴套插接。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均为中空的结构,且均只具有一个开放端,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的开放端相向设置,弹簧装设于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内部的中空结构中,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使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朝相互背离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卡接部进行滑动,当施力于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时,弹簧受挤压压缩,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便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插接,进而使第四转轴实现相对于第一卡接部的来回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轴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上分别设有用于覆盖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的第一解锁弹片与第二解锁弹片,所述第一解锁弹片与所述第二解锁弹片分别与第三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解锁弹片上设有可插入第一轴孔的第一凸点,在第二解锁弹片上设有可插入第二轴孔第二凸点。第一解锁弹片与第二解锁弹片可便于压缩第四转轴,使其脱离轴孔,进而便于解除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具体地,通过按压两个解锁弹片,使第一解锁弹片的第一凸点及第二解锁弹片的第二凸点对第四转轴两端形成挤压,进而使第四转轴缩短而退出第一轴孔与第二轴孔,此时再朝相互背离的方向转动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即可使第一卡接部从第二卡接部中脱离,实现卡接的解除。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内设有与凸起外形匹配的导向支撑结构。导向支撑结构可便于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接触后,第一卡接部插入第二卡接部的过程中,使第四转轴顺利地移动到轴孔的位置,进而实现第四转轴与轴孔的插接对位,且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第四转轴插入上轴孔与下轴孔后,当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相互靠近,使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进行剪切时,导向支撑结构还可分担第四转轴受到的来自手柄的作用力。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包括第一连接套与第一手持部,所述第一连接套分别与所述第一手持部及第一剪刃连接,第一卡接部也装设于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二手柄包括第
二连接套与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连接套分别与所述第二手持部及第二剪刃连接,第二卡接部也装设于第二连接套。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为操作部位,通过拨动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可使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进行开合实现剪切功能,第一连接套用于连接第一剪刃与第一手持部;第二连接套用于连接第二剪刃与第二手持部,而且,第一连接套安装第一卡接部,第二连套安装第二卡接部,可便于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的卡接。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限位挡边与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一限位挡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侧部或所述第一手持部的侧部,且第一限位挡边位于靠近第二手柄的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挡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套侧部或所述第二手持部的侧部,且第二限位挡边位于靠近第一手柄的位置。第一限位挡边与第二限位挡边可在救援剪处于折叠状态下,形成对救援剪的防护作用,作为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的阻挡隔断,避免误触碰到第一剪刃或第二剪刃而造成人员伤害。第一限位挡边与第二限位挡边相向设置,且位第一限位挡边位于第一手柄外侧,第二限位挡边位于第二手柄的外侧,而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则位于第一限位挡边与第二限位挡边之间,对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形成防护作用。
15.进一步地,在救援剪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的投影部分重叠,且第一手持部远离第一剪刃的端部凸出第二手持部远离第二剪刃的端部设置。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为非对称结构,可以使一个手持部的尺寸稍大一些,另一个手持部的尺寸稍微小一些,这样设置的目的可便于在救援剪折叠时通过尺寸大的手持部首先将救援剪展开,而对称结构的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在展开过程中会造成部分干涉,因此不便于展开。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持部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手持部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设置可便于操作救援剪的时候手伸入第一手持部与第二手持部,提升操作的便利性。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刃或第二剪刃端部为平头结构。第一剪刃或第二剪刃其中一个可设置为平头结构,另一个可设置为尖头结构,平头结构的剪刃可避免在救援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而尖头结构的剪刃可便于裁剪。
18.本实用新型的救援剪通过设置联动机构,既可便于救援剪的剪切操作,并可从一定程度上达到省力作用,而且,利用联动机构可对救援剪在展开状态下进行限位,防止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在操作过程中意外折叠;利用第四转轴的弹性伸缩结构,便于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锁紧或解锁,进而形成联动机构或分解联动机构,使救援剪可在展开状态与可折叠状态进行便利的切换,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救援剪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救援剪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方向的结构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救援剪在使用状态下第二方向的结构图。
22.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23.图5是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救援剪在折叠时第一方向的结构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救援剪在折叠时第二方向的结构图。
26.图8是图7中c-c剖视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手柄的分解结构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手柄的分解结构图。
29.其中,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30.1、第一剪刃;2、第二剪刃;3、第一手柄;31、第一卡接部;32、第一连接套;33、第一手持部;34、第一限位挡边;4、第二手柄;41、第二卡接部;411、轴孔;4111、第一轴孔;4112、第二轴孔;412、第一解锁弹片;413、导向支撑结构;414、第二解锁弹片;42、第二连接套;43、第二手持部;44、第二限位挡边;51、第一转轴;52、第二转轴;53、第三转轴;54、第四转轴;541、第一轴套;542、第二轴套;5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34.实施例1
35.如图1至图10所示为一种可折叠救援剪的实施例1,包括通过第一转轴51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剪刃1与第二剪刃2,第一剪刃1端部连接有第一手柄3,第二剪刃2端部连接有第二手柄4;具体地,第一剪刃1与第一手柄3通过第二转轴52转动连接,第一手柄3可相对于第一转轴51进行转动,实现第一手柄3的展开与折叠;第二剪刃2与第二手柄4通过第三转轴53转动连接,第二手柄4可相对于第二剪刃2进行转动,实现第二手柄4的展开与折叠;在第一手柄3上设有第一卡接部31,第一卡接部31上活动装设有第四转轴54,在第二手柄4上设有第二卡接部41,第二卡接部41上设有轴孔411,当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卡接时,第四转轴54与轴孔411插接,第四转轴54与轴孔411插接后对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的卡接进行锁紧,避免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脱离,此时,第一转轴51、第二转轴52、第三转轴53、第四转轴54与第一剪刃1、第二剪刃2、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4之间形成联动机构。通过操作第一手柄3与第二手柄4,可传递力至联动机构,进而带动第一剪刃1与第二剪刃2进行开合动作,实现剪切功能。而当需要对救援剪进行收纳时,可使第四转轴54脱离轴孔411,然后操作第一手柄3或第二手柄4使两者相互远离,进而使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脱离,此时,联动机构被分解,由于没有了联动机构的活动限制,第一手柄3即可相对第二转轴52转动,使第一手柄3朝向第二剪刃2方向靠拢,第二手柄4可相对第三转轴53转动,使
第二手柄4朝向第一剪刃1的方向靠拢,最终实现救援剪的折叠。优选地,第一卡接部31设置在第一手柄3靠近第二转轴52的位置,第一卡接部31为凸起,可选地,凸起为弧形结构,第四转轴54设置在凸起的中部,第四转轴54与第一卡接部31活动套接;第二卡接部41设置在第二手柄4靠近第三转轴53的位置,与第一卡接部31相向设置,第二卡接部41为凹槽,与凸起的形状对应,凹槽为弧形凹槽,凹槽可与凸起卡接并对凸起进行容纳,轴孔411设置在凹槽中部,并贯穿第二卡接部41设置。在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进行卡接时,第四转轴54可先回缩至第一卡接部31内,待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卡接后,再将第四转轴54进行顶出,使第四转轴54与轴孔411插接,实现对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卡接后的锁紧;进一步地,第二卡接部41内设有与凸起外形匹配的导向支撑结构413。导向支撑结构413可为弧形,导向支撑结构413一方面起导向作用,使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卡接时,第四转轴54可顺利到达轴孔411的位置,便于第四转轴54与轴孔411的插接。另一方面,导向支撑结构413还可实现支撑与分担作用力的功能,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第四转轴插入上轴孔与下轴孔后,当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相互靠近,使第一剪刃与第二剪刃进行剪切时,导向支撑结构还可分担第四转轴受到的来自手柄的作用力。
36.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第四转轴54为弹性伸缩结构。具体地,第四转轴54包括均为单端开口的第一轴套541及第二轴套542、弹簧543,弹簧543装设于第一轴套541与第二轴套542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套541端部及第二轴套542端部抵接,第一轴套541与第二轴套542均装设于第一卡接部31且与第一卡接部31滑动连接,第一轴套541还与第二轴套542插接。通过对第一轴套541与第二轴套542施力,使弹簧543压缩,进而使第一轴套541与第二轴套542端部与第一卡接部31的端部平齐,便于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的卡接;当第四转轴54移动至轴孔411的位置时,通过使第一轴套541的尺寸及第二轴套542的尺寸与轴孔411适配,在弹簧543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一轴套541与第二轴套542分别向第一卡接部31两端移动,进而凸出第一卡接部31的两端,而进入到轴孔411中,以形成限位,实现第四转轴54与轴孔411的插接,也使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进行锁紧。进一步地,轴孔41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孔4111与第二轴孔4112,在第二卡接部41上分别设有用于覆盖第一轴孔4111与第二轴孔4112的第一解锁弹片412与第二解锁弹片414,第一解锁弹片412与第二解锁弹片414分别与第三转轴5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解锁弹片412上设有可插入第一轴孔4111的第一凸点,在第二解锁弹片414上设有可插入第二轴孔4112第二凸点。第一解锁弹片412与第二解锁弹片414均用于解锁,通过按压第一解锁弹片412与第二解锁弹片414,可使第一凸点插入第一轴孔4111,第二凸点插入第二轴孔4112中,以对第一轴套541及第二轴套542进行挤压,使弹簧543受力压缩,通过设置使第一凸点的高度与第一轴孔4111的深度相等或稍大于第一轴孔4111的深度,同样,通过设置第二凸点的高度与第二轴孔4112的深度相对或稍大于第二轴孔4112的深度,在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的挤压下,第一轴套541与第二轴套542的端部与第一卡接部31的端部平齐或低于第一卡接部31的端部,再通过操作第一手柄3与第二手柄4,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而使第一卡接部31与第二卡接部41脱离,实现解锁功能。
37.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第一手柄3包括第一连接套32与第一手持部33,第一连接套32分别与第一手持部33及第一剪刃1连接,第一卡接部31也装设于第一连接套32;第二手柄4包括第二连接套42与第二手持部43,第二连接套42分别与第二手持部43及第二剪刃2
连接,第二卡接部41也装设于第二连接套42。还包括第一限位挡边34与第二限位挡边44,第一限位挡边34位于第一手持部33的侧部且靠近第二手柄4的位置;第二限位挡边44位于第二连接套42的侧部且靠近第一手柄3的位置。第一轴孔4111与第二轴孔4112均设置在第二连接套42上,第一限位挡边34与第二限位挡边44相对设置,且在救援剪展开状态,第一限位挡边34位于第一手持部33靠近第二手持部43的位置,第二限位挡边44位于第二连接套42靠近第一手持部33的位置,在救援剪折叠状态,第一限位挡边34与第二限位挡边44均位于第一手柄3与第二手柄4的外侧,而第一剪刃1与第二剪刃2位于中间,以形成防护作用,而且,在救援剪从展开变为折叠状态,或从折叠变为展开状态时,可通过对第一限位挡边34与第二限位挡边44施力,使第一手柄3相对于第二转轴52转动,第二手柄4相对于第三转轴53转动,进而便于救援剪的折叠或展开。通过对第一限位挡边34与第二限位挡边44的厚度进行设置,可使第一限位挡边34部分凸出第一手柄3,第二限位挡边44部分凸出第二手柄4,而两个凸出部分在手柄折叠后刚好可形成对第一剪刃1与第二剪刃2的容纳空间。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为一种可折叠救援剪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救援剪处于折叠状态下,第一手持部33与第二手持部43的投影部分重叠,且第一手持部33远离第一剪刃1的端部凸出第二手持部43远离第二剪刃2的端部设置。第一手柄3与第二手柄4可为非对称结构,其中一个手持部的尺寸大一些,另一个手持部的尺寸小一些,可在救援剪折叠状态下,通过操作第一手持部33与第二手持部43投影的非重叠部分,轻易地将救援剪展开,整个操作十分简易,一气呵成。
40.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案,第一手持部33内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手持部43内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小于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设置可便于操作救援剪的时候手伸入第一手持部33与第二手持部43,提升操作的便利性。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为一种可折叠救援剪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剪刃1或第二剪刃2端部为平头结构。第一剪刃1或第二剪刃2其中一个可设置为平头结构,另一个可设置为尖头结构,平头结构的剪刃可避免在救援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而尖头结构的剪刃可便于裁剪。
4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