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用调节机构、门窗用铰链、以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3301发布日期:2023-11-17 14:3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用调节机构、门窗用铰链、以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用调节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有上述门窗用调节机构的门窗用铰链。本技术再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门窗用铰链的门窗。


背景技术:

1、如图1所示,现有可开合的门窗主要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外框10、可开合地装配在固定外框10内的门窗扇20、上铰链组件30和下铰链组件40,门窗扇20主要包括扇框21、固定在扇框21内的门窗面板22(通常为玻璃)、以及安装在扇框21上的把手组件23,扇框21的上侧通过上铰链组件30与固定外框10相连,扇框21的下侧通过下铰链组件40与固定外框10相连,通过上铰链组件30和下铰链组件40实现门窗扇20相对于固定外框10的开启或闭合。

2、在一些门窗中,其会在上铰链组件和下铰链组件上配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固定外框和门窗扇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隙大小。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545173b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外开上悬双开式窗户中,其铰链组件具有左右位置调节机构,该左右位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座、安装座和左右调节螺杆,左右调节螺杆一端位于调节座中,左右调节螺杆另一端与安装座螺纹配合,调节座与安装于活动框上横梁的安装座固接,安装座与上连接片连接;通过拧动左右调节螺杆使得安装座带动与活动框上横梁连接的上连接片朝靠近或远离固定框方向移动,从而对活动框的左右安装位置起到微调作用。

3、为了便于运输,通常是将门窗的各部件分开包装,都运输至目的地后再现场组装、安装。然而,在运输过程中,上述调节机构很容易发生左右调节螺杆从调节座中脱离的不良现象,导致调节座从安装座上脱落,也就致使调节机构的装配结构在运输途中较为不稳定,对后续门窗的现场组装和安装产生不利影响。

4、一些厂家为了解决上述左右调节螺杆和调节座在运输途中易脱离的问题,会额外配置一个遮盖左右调节螺杆的外罩,避免左右调节螺杆从调节座中脱离;然而,这种方式会增加调节机构的部件数量,增加调节机构的成本,也就增加门窗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门窗用调节机构,有效避免运输途中其组成部件的脱离。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窗用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安装在门窗中固定外框上的基座、用于安装在门窗中扇框上的调节座、以及可转动地配置在所述调节座中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基座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座上固设有水平横向限位部、水平纵向限位部和竖向限位部,所述水平横向限位部沿调节螺栓的轴向限位调节螺栓,所述水平纵向限位部沿调节螺栓的水平径向限位调节螺栓和/或基座,所述竖向限位部沿调节螺栓的竖直径向限位调节螺栓和/或基座。

3、上述门窗用调节机构中,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可使调节螺栓沿自身轴向相对于基座移动,调节螺栓带动调节座同步地相对于基座移动,也就驱使与调节座相连的扇框相对于与基座相连的固定外框移动,进而调整门窗扇与固定外框之间的间隙大小。在此前提下,门窗用调节机构的各组件在运输之前已预组装,预组装状态下的门窗用调节机构中,其通过水平横向限位部对调节螺栓的轴向限位,限制调节螺栓轴向脱离出,避免调节座和基座在水平横向上分离;其通过水平纵向限位部对调节螺栓和/或基座的水平纵向限位,限制调节螺栓和/或基座的水平纵向移动,避免调节座和基座在水平纵向上分离;其通过竖向限位部对调节螺栓和/或基座的竖向限位,限制调节螺栓和/或基座的竖向移动,避免调节座和基座在竖向上分离。如此,预组装状态下的门窗用调节机构通过水平横向限位部、水平纵向限位部和竖向限位部的限位作用,在不转动调节螺栓的前提下,有效限制调节座和基座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可靠地保持预组装状态下的门窗用调节机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避免在运输途中调节座和调节螺栓从基座上意外脱离,为后续门窗的现场组装提供较好的条件,方便后续门窗的现场组装和安装。

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在调节座中可转动的安装结构优选为: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头部和螺栓杆部,所述螺栓杆部螺纹连接在基座中;所述调节座中开设有相通的头部容槽和杆部容槽,所述螺栓头部可转动地容置在头部容槽中,所述螺栓杆部可转动地容置在杆部容槽中;沿所述调节螺栓的水平径向,所述头部容槽的宽度大于杆部容槽的宽度。如此,调节座在头部容槽和杆部容槽的相接处形成有台阶部。

5、优选地,所述头部容槽的槽壁面包括在调节螺栓的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所述水平横向限位部包括第一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所述第一槽壁面和第二槽壁面沿调节螺栓的轴向抵接在螺栓头部的两侧。利用调节座在头部容槽和杆部容槽相接处所形成的台阶部、以及调节座的端部结构,形成对调节螺栓进行轴向限位的水平横向限位部,简化调节座的结构。

6、优选地,所述头部容槽的槽壁面包括在调节螺栓的水平径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槽壁面和第四槽壁面,所述水平纵向限位部包括第三槽壁面和第四槽壁面,所述第三槽壁面和第四槽壁面沿调节螺栓的水平径向抵接在螺栓头部的两侧。利用头部容槽的自身结构,形成对调节螺栓进行水平纵向限位的水平纵向限位部,简化调节座的结构。

7、优选地,沿所述调节螺栓的竖直径向,所述调节座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头部容槽和杆部容槽都从安装开口处露出。如此,在预组装门窗用调节机构时,先将调节螺栓拧入基座中预设距离,之后通过安装开口即可方便地将调节座套在调节螺栓上,并使调节螺栓的螺栓头部位于头部容槽中、以及使调节螺栓的螺栓杆部位于杆部容槽中,提高预组装的操作便利度。另外,所述头部容槽远离安装开口的槽底为适配于螺栓头部的第一圆弧槽,使螺栓头部更好地容置在头部容槽中;所述杆部容槽远离安装开口的槽底为适配于螺栓杆部的第二圆弧槽,使螺栓杆部更好地容置在杆部容槽中。

8、进一步地,所述门窗用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盖板,所述限位盖板装配在调节座和基座中;门窗用调节机构处于预组装状态下时,所述限位盖板封堵安装开口,既能连接调节座和基座,又对调节螺栓起到竖向限位的作用,最终更加可靠地保持预组装状态下的门窗用调节机构中基座、调节座和调节螺栓之间的连接关系。

9、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与调节座之间的装配结构优选为:所述基座靠近调节座的一端设有调节连接部,所述调节连接部中开设有与调节螺栓螺纹配合的调节螺孔,所述调节座中设有与调节连接部滑动配合的调节滑槽。通过调节滑槽与调节连接部的滑动配合,提高调节过程中调节座相对于基座移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就提高门窗扇和固定外框之间间隙大小调整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10、优选地,沿所述调节螺栓的竖直径向,所述调节座在调节连接部的两侧都布置有所述竖向限位部,所述竖向限位部能与调节连接部抵接,由此限制调节连接部在竖向上的移动,对基座起到竖向限位的作用。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中开设有调节限位槽,所述调节连接部的表面设有外突的调节限位突部;沿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所述调节限位突部可移动地位于调节限位槽中、并能与调节限位槽的两侧槽壁相抵接。通过调节限位槽和调节限位突部的滑动配合,一方面能提高调节过程中调节座相对于基座移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限制调节过程中调节座相对于基座的移动范围,也就限定了门窗扇和固定外框之间间隙大小的调整范围,避免在调整过程中基座、调节座和调节螺栓之间意外脱离。

12、优选地,所述调节座在调节限位槽的边侧设有第一预装对准线,所述调节限位突部的表面设有第二预装对准线;在预组装门窗用调节机构时,当所述第一预装对准线与第二预装对准线对齐时,即可判定门窗用调节机构预组装到位,便于门窗用调节机构的预组装。

13、优选地,所述调节座朝向基座的一端处开设有安装插口,所述安装插口沿调节螺栓的竖直径向分布在调节滑槽的一侧、并与调节滑槽连通,所述安装插口允许调节连接部插入,方便在预组装时将调节座套在调节连接部上,提高门窗用调节机构的预组装操作便利度。

14、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螺栓包括螺栓头部,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面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调节座的端部处开设有转动开口;沿所述调节螺栓的轴向,所述转动开口分布在转动槽的一侧、并使转动槽露出,方便使用螺丝刀等操作件转动调节螺栓,方便调整门窗扇和固定外框之间间隙大小。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窗用铰链,包括铰链主体和如上所述的门窗用调节机构,所述铰链主体具有用于安装在门窗中固定外框上的框连接部件,所述基座与框连接部件相连。

16、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门窗,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外框、可开合地装配在所述固定外框内的门窗扇、以及如上所述的门窗用铰链,所述门窗扇包括扇框和固定在所述扇框内的门窗面板,所述固定外框的上端和扇框的上端之间、以及固定外框的下端和扇框的下端之间都装配有所述门窗用铰链,所述调节座与扇框固定连接。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门窗用调节机构、门窗用铰链、以及门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预组装状态下的门窗用调节机构通过水平横向限位部、水平纵向限位部和竖向限位部的限位作用,在不转动调节螺栓的前提下,有效限制调节座和基座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可靠地保持预组装状态下的门窗用调节机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避免在运输途中调节座和调节螺栓从基座上意外脱离,为后续门窗的现场组装提供较好的条件,方便后续门窗的现场组装和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