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530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装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救援的救生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救援抢险的情况中,常常出现如下状况:如果是洪水救援,则需要救援人员经过洪水游到被困者身边。然后用随身携带的绳索将两人困在一起,最后再一同游回岸边。这样救援人员在经过洪水游到被困者身边时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因此在带着被困人员游回岸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体力不支而被洪水冲走的情况。甚至遇到被困者无意识或者不配合的情况,更增加了难度。如果是火灾高层救援,需要先使用云梯达到被困者的楼层。但是由于云梯高度有限,没有办法救援高出云梯的楼层中被困人员。

未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出现一种救生装备,能够通过救生装备带动救助者或者被困者依靠电力在绳索往复移动,这样节省了救助人员的力气。但是这样的救生装备存在如下问题:

1.在救援过程中,有时救援绳索所在的救援道路上存在障碍物,需要绕过障碍物行进。例如需要绕过竖直或者水平的障碍物。而现有的救生装备没有绕过障碍物的功能。

2.目前的救生装备均采用绳子作为救生装备攀爬的对象。然而,在绳子被浸湿的情况下会减小摩擦力而使得救生装备打滑出现危险。或者绳子容易被点燃,更会出现由于绳子烧断而出现危险的情况。

3.被困人员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目前的救援中,仅能每次使用一个救生装备,增加了救援时间,也增加了后面被困人员的危险。

4.目前的救生装备只有一条绳索,一旦绳子断裂或者打滑,救援人员或者被困人员就会掉落,这样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装备,包括:救生装备本体;及供电单元,连接所述救生装备本体,且对所述救生装备本体进行供电;所述救生装备本体进一步包括:外壳;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至少一对齿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且所述至少一对齿轮的每对齿轮均对角地固定在所述外壳内部;两根链条,穿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两根链条的其中之一可拆卸的与所述至少一对齿轮中的每对齿轮中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两根链条的另外之一可拆卸的与所述至少一对齿轮中的每对齿轮中的另外之一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侧轮,固定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外壳的四周均设有舱门,所述舱门可打开以露出所述至少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且所述舱门关闭时将所述舱门可露出的所述齿轮与其对应的链条紧压在一起以形成传动机构,所述救生装备本体通过所述至少一对齿轮与所述两根链条形成的传动机构在所述链条上往复运动。

上述的救生装备,包括两对齿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且所述两对齿轮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四个角上,所述两根链条的其中之一与所述两对齿轮中的每对齿轮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两根链条的另外之一与所述两对齿轮中的每对齿轮的另外之一连接。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救生装备还包括:对讲模块,设置在所述救生装备本体上。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救生装备还包括:第一遥控器;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遥控器控制所述救生装备本体在所述两根链条上往复运动。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救生装备还包括:高度计算模块,设置在所述救生装备本体上,所述高度计算模块将所述救生装备本体当前高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遥控,所述第一遥控器根据所述高度信息控制所述救生装备本体在所述两根链条上往复运动。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高度计算模块为气压计。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高度计算模块包括:原点信息发送器;及原点信息接收器,所述原点信息接收器接收所述原点信息发送器发送的原点信息,根据所述原点信息计算所述原点信息接收器与所述原点信息发送器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计算出所述高度信息。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救生装备还包括:链条盒,设置在所述救生装备本体外部,所述链条盒存放所述两根链条。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链条盒进一步包括:链释放单元,所述链条释放单元释放存放在所述链条盒的所述两根链条;第二遥控器;及第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所述遥控器的遥控信号,并根据所述遥控信号控制所述链条释放单元释放所述两根链条。

上述的救生装备,所述救生装备本体还包括:视频通话模块,设置在所述救生装备本体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救生装备,通过侧轮的设置能够利用电力进行躲避障碍物。同时,使用链条与齿轮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传动机构,不会出现因为绳子遇到火场高温而燃烧,或者遇水打滑的情况。另外,通过救生装备本体四面都设有舱门的设计,能够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救援或者自救,大大减少了被困者被困时间,增加了生还几率。最后,通过两根链条的设计,互为备用,当其中一根链条出现问题是,另一根链条也可以保证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救生装备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救生装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救生装备本体

2.外壳

21.舱门

3.齿轮

4.链条

5.传动轴

6.侧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救生装备的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救生装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救生装备包括:救生装备本体1及供电单元(图中未绘示)。供电单元连接救生装备本体1,且对救生装备本体1进行供电。救生装备本体1进一步包括:外壳2、第一电机(图中未绘示)、至少一对齿轮3、两根链条4、第二电机(图中未绘示)、传动轴5及侧轮6。其中外壳2的四周均设有舱门21。第一电机设置在外壳21内部。至少一对齿轮3连接第一电机,且至少一对齿轮3的每对齿轮均对角地固定在外壳2内部。两根链条4穿设于外壳2的内部,且两根链条4的其中之一可拆卸的与至少一对齿轮中的每对齿轮中的其中之一连接,两根链条4的另外之一可拆卸的与至少一对齿轮中的每对齿轮中的另外之一连接。第二电机设置在外壳2的内部。传动轴6穿设于外壳内,且与第二电机连接。侧轮7固定在传动轴6的两端。

舱门21可打开,以露出至少一对齿轮中的至少一个齿轮,且舱门关闭时将舱门可露出的齿轮与其对应的链条紧压在一起以形成传动机构,救生装备本体通过至少一对齿轮与两根链条形成的传动机构在链条上往复运动。

例如,请参考图2。当使用该救生装备时,打开舱门21,将链条4与齿轮3连接,然后关闭舱门21,使用舱门21将链条4与齿轮3紧密地压在一起之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齿轮3旋转,由于齿轮3与链条4紧压在一起而形成了传动结构,在链条4被固定的情况下,齿轮3将带动第一电机,从而带动救生装备沿着铁链4往复运动。此时如果救援人员或者被困人员被固定在救援机上,就能达到利用电力带动救援人员或者被困人员沿着链条4行动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舱门21的设置,目的是:在救援过程中被困人员或者救援人员能够在链条的任意一个地方随时打开舱门21,将链条与齿轮结合在一起,随时随地的开展救援行动。只要链条足够结实,就可以容纳多人同时进行救援工作。这样即可不用像传统救生装备一样必须到绳索的尽头,将绳索穿入救生装备之后才能开始救援。例如当出现大厦火灾时,位于不同楼层的被困人员能够同时的在自己所在的楼层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救生装备进行自救。

在救援或者自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物。由于被困者力气不够、处于昏迷状态、胆小不敢动等多种原因不能自行越过障碍物。此时就需要辅助的机械设备帮助被困者越过障碍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越过障碍物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传动轴5转动,从而带动位于传动轴5两侧的侧轮6进行转动。这样两侧的侧轮6在转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像汽车轮子一样,带动救生装备,从而带动被困人员从障碍物的上方通过。在实际使用中,有时需要在竖直方向上通过障碍物,有时又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通过障碍物。因此就需要侧轮6既能够沿着竖直方向转动,又能够沿着水平方向转动。有鉴于此,本实施例中,在救生装备的四面均设有舱门21。当需要竖直方向通过障碍物时,摆放救生装备的方向,使得侧轮的通过方向为竖直。此时打开左右两侧的舱门21,将链条4放入舱门21内(如图2实线所示)。如此即可在竖直方向上通过障碍物。当需要水平方向通过障碍物时,摆放救生装备的方向,使得侧轮的通过方向为水平(此时的救生装备的摆放方向与上一种情况中救生装备的摆放方向垂直)。此时打开左右两侧的舱门21(此时左右两侧的舱门,实际上是上一种情况中上下两侧的舱门),将链条4放入舱门21内(如图2虚线所示)。如此即可在水平方向上通过障碍物。其中上述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可以不是绝对的竖直和绝对的水平,可以适当的存在一定的角度。本发明所提供的救生装备能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两个方向进行越过障碍物。因此,与之相配套的在四个方向上同时设有舱门21,以使得链条在四个方向上都能进入救生装备本体内部与齿轮进行结合。同时,为了使得链条在四个方向都有齿轮与其结合,本实施例中与之相配套的将每对齿轮对角设置。这样,即使只有一对齿轮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无论如何摆放救生装备的位置,只要打开舱盖21,就会有个齿轮3供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齿轮为4个,分别设置在救生装备本体内部。其他实施例中,在满足至少一对齿轮对角设置的情况下,齿轮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作为一种选择,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救生装备还包括对讲模块,设置在救生装备本体1上。对讲模块用于在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之间进行语音交流现场情况。

如果被困人员为老人或者小孩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不会使用救生装备进行自救,所以作为一种选择,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救生装备还包括:第一遥控器;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第一信号接收单元根据第一遥控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救生装备本体在两根链条上往复运动以及控制救生装备本体越过障碍物。救援人员可以不用自己亲自上去而采用遥控的方式,控制救生装备救助被困人员。

有时,由于火灾现场烟雾较大,看不到被困人员,只知道被困人员所在的楼层。因此,就不能采用人工肉眼观察并遥控的方式操作救生装备。因此作为一种选择,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救生装备还包括:高度计算模块,设置在救生装备本体上,高度计算模块将救生装备本体当前高度信息发送至第一遥控,第一遥控器根据高度信息控制救生装备本体在两根链条上往复运动。救援人员可以根据被困人员所在楼层以及被困大楼的建筑图纸确定其所在的高度。遥控救生装备爬上并时刻注意就要救生装备的高度计算模块发送回来的高度信息。当二者相等或者符合预设条件时,即可认为是将救生装备准确的送到了被困人员身边。在本实施例中,高度计算模块为气压计。通过气压测量当前气压,并根据气压计算当前高度。然而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方式计算出当前高度。例如,可以设置高度计算模块包括:原点信息发送器及原点信息接收器。事先将高度信息存贮在原点信息发送器上,并将原点信息发送器固定在某一地方,将原点信息接收器设置在救生装备本体上。原点信息接收器接收原点信息发送器发送的原点信息,根据原点信息计算原点信息接收器与原点信息发送器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计算出高度信息。例如原点信息接收器与原点信息发送器之间通过通信信息确定二者之间的距离差。再根据该距离差和预存在原点信息发送器的高度信息计算得出当前原点信息接收器(即救生装备本体)的高度。

有时在高层火灾时,救援人员不能达到最高层,也就不能放置链条。因此,有必要在火灾之前,将链条就存放在高层大楼的顶端。因此作为一种选择,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救生装备还包括:链条盒,设置在救生装备本体外部,链条盒存放两根链条。当救援人员无法到达高层顶部时,被困人员将链条释放。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被困人员也不能到达顶层以释放链条的情况发生,链条盒进一步包括:链条释放单元,链条释放单元释放存放在链条盒的两根链条;第二遥控器;及第二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遥控器的遥控信号,并根据遥控信号控制链条释放单元释放两根链条。救援人员可以使用第二遥控器遥控链条盒打开并释放链条。

作为一种选择,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救生装备本体还包括视频通话模块,设置在救生装备本体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救生装备,通过侧轮的设置能够利用电力进行躲避障碍物。同时,使用链条与齿轮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传动机构,不会出现因为绳子遇到火场高温而燃烧,或者遇水打滑的情况。另外,通过救生装备本体四面都设有舱门的设计,能够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救援或者自救,大大减少了被困者被困时间,增加了生还几率。最后,通过两根链条的设计,互为备用,当其中一根链条出现问题是,另一根链条也可以保证人员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