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罩帐,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具有聚集并维持富氧气氛环境作用的罩帐。
背景技术: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人若长期处于这种缺氧环境中,对人体的影响是明显的,严重的会出现低氧血症,损伤人的脑功能,对人的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目前,在高原地区,有用个人制氧机(氧气瓶或氧气袋)通过氧气吸入器或呼吸面罩直接供给个人呼吸;还有,通过集中供氧,将氧源集中输送至各使用点,通过氧气吸入器鼻氧客或呼吸面罩直接供个人呼吸;再有,将氧源集中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各使用区域,通过将氧气散放在该区域,改变区域氧气浓度,也称弥散供氧。上述供氧方式,前两种方式个人必须佩戴鼻氧管或呼吸面罩,不方便,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更为不便。最后一种弥散供氧方式,供氧区域较大,需要提供高氧浓度,对于睡眠之人的供氧,由于供氧区域的密闭通风等因素,则要求供氧量大且时间长,因此弥散供氧方式资源浪费较大。
经市场调研,目前在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较少有宾馆室内安装有制氧设备,即便有供氧,多数且均采用鼻管式或口罩式,呼吸舒适度较差。为解决人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导致睡眠不足的问题,研发了一款可聚富氧(氧浓度30%±1.5%)的富氧蓬帐和床罩可谓简易实用低耗之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与制氧装置配合使用的富氧聚集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富氧聚集罩,构成中包括有罩体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构成中还包括有制氧装置,支撑架将罩体撑开,撑开的罩体放置在平整铺面上,形成一个中空空间,罩体侧面还设置有氧气输入孔,该氧气输入孔与制氧装置氧气输出管对接,与氧气输入孔所在罩体侧面相对的罩体侧面下部设置有透气纱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体的顶面或侧面还设置带有单向阀的排气风扇,该排气风扇设置在罩体侧面时,排气风扇位于氧气输入孔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体材料采用聚氨酯膜,即PU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非接触式弥散供氧限制在个人睡眠所处在的狭小空间,节省了氧气供应量,安全且低成本,并通过罩体侧面或顶面的排气风扇以及罩体侧面的透气纱网,使罩体内部的气体流通,制氧装置输入的氧气聚集弥漫,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得以顺利排出罩体。此外,通过调节排气风扇的转速,还能调节罩体内部的气体流通量,从而保证罩体内的氧气浓度维持在30%±1.5%,以达到目前国际上认可的一种安全供氧标准。本实用新型的罩体采用无毒无味的聚氨酯(PU)膜,既可以隔绝罩体内氧气外溢且可视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是罩体,2是排气风扇,3是氧气输入孔,4是支撑架,5是拉链,6是透气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一种可以在高原宾馆中使用的富氧聚集罩,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
本实施例支撑架4采用弹性钢丝制成,罩体1材料采用0.05mm 的医用级聚氨酯(PU)膜,弹性钢丝支撑架4展开并将罩体1撑开并放置在床垫上,罩体1即形成了一个下边缘为矩形的中空空间,并通过床垫自身重量直接压在罩体底部,以保证罩体1与床垫之间气体密闭。罩体1两个长边侧面均设置有拉链5,方便使用者进出。氧气输入孔3设置在罩体短边侧面,排气风扇2设置在氧气输入孔3的上方,在罩体另一个短边的侧面下部设置有透气纱网6。小型便携式制氧装置的氧气输出管连接至罩体上的氧气输入孔3,制氧装置以9L/min供应量通过两个氧气输入孔3将富氧气体以弥散方式输入到罩体内。
当使用者进入罩体内空间,躺下选位时,头部应靠近排气风扇2和氧气输入孔3,脚部应靠近透气纱网6,这样,排气风扇2一方面能将富氧气体吹向使用者面部,另一方面能将人体正常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透气纱网6排出罩体。排气风扇2设置有百叶窗式单向阀门,在排气风风扇2不工作时,百叶窗落下。
本实施例中,制氧装置提供的富氧氧浓度为30%±1.5%,能满足人体在睡眠时,呼吸量为3-5L/min的需要。
本实施例是在考虑供氧成本,吸氧安全、舒适等因素解决高原地区宾馆吸氧的一种安全、低成本、易推广普及的方法及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