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堤及防火堤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5373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火堤及防火堤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消防灭火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消防作业用于中阻隔流淌火蔓延的防火堤及防火堤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消防作业是一种高度危险性的作业,这其中,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更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难题之一。由于石油化工的特点,存在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工艺复杂,流转、仓储环节多等问题,决定了石油化工火灾高危险性的特点。

在石油化工火灾中,又存在一种高危险性的情况,就是流淌火。流淌火燃烧速度快、灭火作战难度大,具有极大伤害性,容易造成消防部队车毁人亡,例如汽油,流淌火的蔓延速度在1.6米/秒左右,远高于消防人员撤离速度。目前的消防作业中,针对流淌火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沙包堆砌防火堤坝,能够有效阻挡流淌火的蔓延,但是沙包堆砌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1、材料有限,沙包需要预先准备,但是不可能所有现场都第一时间备有沙包,因为火灾属于突发性事故,不知道事故会出现在何处。

2、布置困难,现场人手不足。沙包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堆砌,但是火灾现场工作人员需要疏散,消防人员全部在进行紧张的灭火作业,没有多余的人力进行沙包布置。

3、布置速度慢,无法第一时间筑堤。即使能够调集人员,筑堤速度也远远晚于消防人员到位,也就是说,消防人员初期控制火势阶段,根本无法及时筑堤,无法对消防人员形成保护。

目前国内多起事故都出现流淌火导致消防人员伤亡的情况,而现有专利中,并没有针对流淌火给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中国专利CN 201020514556.X,CN 201220193934.8分别是防火围油栏的专利,但是该专利均是针对水面浮油而设置在防火围油栏,采用浮子围成圈拦截浮油,漂浮在水面,不要求放置位置固定,不适用于地面使用。

针对现有问题,目前急需提供一种能够在地面布置的防火堤,该防火堤要求能够快速布置,消防员通过较少人力就能快速完成;同时具有便携性,能够随消防车携带;最后还要求在地面稳固布置,既能够起到阻拦流淌火效果,又不能过于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提供一种简单易用的防火堤,以达到现场快速布置,稳固放置,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挡流淌火的防火堤,提高消防作业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防火堤,由阻燃板、吸附板、支架组成,吸附板平放构成防火堤的底面结构,阻燃板竖直或倾斜布置在吸附板上,支架支撑阻燃板形成稳固布置。

上述的防火堤,支架一端与阻燃板可转动连接,支架可转动至贴合阻燃板位置;支架另一端为环形或圆弧形结构、设置在近吸附板位置。

上述的防火堤,吸附板和阻燃板为活动连接,吸附板可转动至贴合阻燃板位置。

上述的防火堤,吸附板由多孔吸附材料制成。

上述的防火堤,阻燃板外周包覆有铝合金边框。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防火堤组,由若干组前述的防火堤依次连接组成,相邻防火堤的阻燃板活动连接。

防火堤组中,相邻防火堤的阻燃板活动连接所采用的方式为:采用合页连接、采用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连接或采用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连接。

本专利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是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实现地面稳固放置的防火堤结构,阻燃板竖直、或倾斜一定角度布置,是阻挡流淌火明火的主要结构,由于流淌火的特点,只有蔓延的液面表层起火燃烧,因此阻燃板竖直或倾斜布置高于液面即可,起到阻挡明火的作用。本专利只需要阻燃板、吸附板、支架即可,结构简单,可以随消防车携带,现场根据坡度放置,或布置在消防阵地前方,达到阻挡流淌火蔓延的目的,保护现场消防人员安全。

2、本专利更进一步设置支架、吸附板都是和阻燃板本体可转动连接,不用时支架、吸附板转动到贴合阻燃板位置,整个部件形成一个平面结构,提高便携性,能够在消防车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布置更多的防火堤。

3、本专利根据消防现场特点,将支架远离阻燃板的一端设置为环形或圆弧形结构、设置在近吸附板位置。这是本专利一大创新之处,由于油罐等如果爆炸,四溢的液体流淌时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必须要在现场因地制宜,设计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现场固定结构。本专利支架设置了环形或圆弧形结构,是特别针对消防水带的结构设计,不论现场情况如何,消防员在现场最不缺的就是消防水带和水,当消防水带充满水后,即形成一个圆柱体形的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自重,此时只要将支架环形或圆弧形结构套设,或者卡接在消防水带上,即利用消防水带和水自身的重量,将阻燃板快速固定在现场,结构设计巧妙实用。

4、作为上述特点更进一步,将环形或圆弧形结构设置在近吸附板位置,当支架与消防水带连接后,可以将消防水带放置在吸附板上,利用消防水带重量进一步压住吸附板,达到更加稳固的目的。

5、本专利根据流淌火的特点,采用多孔吸附材料的吸附板。由于现场布置的防火堤并不是完全阻挡液体流淌,主要还是为了阻挡火焰,因此在阻挡蔓延的液体时,采用的是大部分堵、少部分吸得方式,大量液体由阻燃板阻挡而流向两侧,吸附板则将阻燃板底部少量渗漏过来的液体吸入多孔吸附材料中,从而最大程度避免阻燃板后部出现可燃液体。

6、本专利可根据需要设置多组,即多个防火堤依次连接形成防火堤组,阻燃板采用活动连接方式,在现场可根据需要,布置合适长短的防火堤,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火堤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火堤现场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火堤呈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火堤活动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5为防火堤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火堤组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插接结构截面图。

图8为防火堤坝现场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的内容,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火堤,由阻燃板1、吸附板2、支架组成3,防火堤打开为使用状态时,吸附板2平放构成防火堤的底面结构,阻燃板1竖直布置在吸附板2上,支架3支撑阻燃板2形成稳固布置。若阻燃板1的高度较高或设计为能够抵御较强冲击结构时,阻燃板1也可以呈一定倾斜角度布置。阻燃板1是阻挡流淌液体表层明火的主要结构,因此采用阻燃材料制成,例如由防火布包覆的板体,或石棉板,金属板等,也可采用不燃材料制成,用于阻挡明火即可,使得液体表层明火无法引燃阻燃板1,阻燃板1后部也不会出现明火即可;同时,被阻燃板1阻挡的液体流向阻燃板的两侧。

吸附板2用于解决阻燃板1底部渗漏的少量液体,采用多孔吸附材料制成,例如海绵,或由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或硅化物等制成,将渗漏的少量液体吸附,阻止其在防火堤后部的蔓延,从而使防火堤具有更好的阻火效果。

支架3则是阻燃板1的主要支撑架构,起到支撑阻燃板1,使其稳固放置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支架3远离阻燃板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4,呈布置状态时,充满水城圆柱形的消防水带11穿设在固定环4内,利用消防水带11及水的重量,压在吸附板2上并为支架3提供支撑。布置效果如图2所示。

为实现阻燃板更好的结构强度,可以在阻燃板外周包覆铝合金边框9,如图6所示,或其他类似的金属结构。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更进一步的方案,防火堤的支架3与吸附板2均为可转动连接在阻燃板1上。

如图1所示,支架3一端与阻燃板1通过支架合页4可转动连接;吸附板2也可以采用合页的方式连接,或者直接采用胶带5在两者接触位置粘结,支架3、吸附板2分别可转动至贴合阻燃板1位置。图3为多个防火堤呈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支架3、吸附板2均贴合阻燃板1形成平面结构,体积小巧不占用空间,便于携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火堤组,由若干组结构同实施例1所述的防火堤依次连接组成,相邻防火堤的阻燃板活动连接;防火堤组中,可采用但不限于如下的活动连接方式:采用合页连接、采用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连接或采用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连接。

如图4所示,为4组防火堤依次连接结构示意图,相邻防火堤之间采用的是合页6连接。图5是防火堤组形成完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防火堤组的另一种活动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展示的是相邻防火堤采用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连接示意图。插接结构包括设置在阻燃板1侧边的C型槽7,以及工字型的卡条8。图7为插接机构成连接状态的横截面图,阻燃板1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C型槽7,相邻阻燃板1的C型槽7正对放置,卡条8卡接在两个C型槽7内,从而形成稳固连接,当卡条8抽出时,阻燃板1可解除连接。

通过实施例3、实施例4可以看到,本专利的防火堤及防火堤组,可以自由组合设置,根据现场需要布置成任意长度,一般可以采用4个防火堤通过合页连接形成防火堤组,每个防火堤组体积不大,便于携带,同时防火堤组之间通过插接机构连接从而形成任意长度的防火堤坝,具有极好的现场适用性,图8为拼接完成的防火堤坝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给出具体的实现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专利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基础上,任意组合,均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