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双重吊挂的止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59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可双重吊挂的止坠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坠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双重吊挂的止坠器。



背景技术:

在攀岩运动、登山运动、建筑施工、海上作业、采油业、矿业等防坠环境中,须通过止坠器来保障人员安全。

一般而言,该防坠环境大都以栏杆、梁柱、壁虎螺丝于高点装设固定环等作为第一吊挂点,用以供止坠器悬吊使用,该第一吊挂点皆长时间曝露于户外,故而在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后,容易会产生锈蚀的结构损坏问题,导致在供止坠器悬吊吊挂或定锚时,有无法承重的松脱疑虑。

所以,便有图1所示的止坠器出现,其主要在全罩式外壳90顶端装设第一吊耳91,另于外壳90一侧设有第二吊耳92。实施该止坠器时,其除在防坠环境的第一吊挂点备置固定环93外,另须在适当位置增设辅助环94作为第二吊挂点,然后通过一扣环95将第一吊耳91悬吊于固定环93,另,以一辅助索96系结于辅助环94与第二吊耳92之间,如此即可使辅助索96、辅助环94、第二吊耳92构成止坠器第二道防脱安全配置,进而去除单纯以第一吊耳91悬吊或定锚于固定环93的安全顾虑。

但是,图1所示的止坠器外壳90须采较高强度的金属制造,方足以有效支持第一吊耳91、第二吊耳92的受力,且该外壳90是采用全罩式外观,故而体积并不小,如此一来,该金属外壳90除有重量较重不易携行的缺点外,更有材料成本较高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鉴于此,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终开发出一种可改善现有连接装置缺点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于使用时的安全性、符合经济效益及重量较轻的可双重吊挂的止坠器。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双重吊挂的止坠器,其至少包括:一框架,其于一左立板及一右立板顶端设有上桥接部,形成一前后透空的腔室,此左立板则设有一具有棘孔的制动框,且令该左立板及右立板在棘孔中心位置跨设一中轴;一吊挂配置,其于上桥接部耦接第一吊耳,于框架适当位置设有第二吊耳;一限制于腔室的转鼓,其圈绕一救生绳,且轴心耦接于中轴,使该转鼓前缘、后缘突出腔室前、后;一固置于转鼓于左端的转子,其安装与棘孔匹配的偏动构件;以及一涡卷弹簧,其安装于转鼓右端与右立板之间,保持转鼓复位于中轴。

进一步,左立板顶端延设一上横板、底端则延设一与上横板相对的下横板,右立板顶端延设一叠接上横板的上遮板、底端延设一叠接下横板的下遮板,以第一螺栓将上横板、上遮板锁结成一体,构成左立板及右立板的上桥接部,以第二螺栓将下横板、下遮板锁结成一体,构成左立板及右立板的下桥接部。

进一步,吊挂配置于上桥接部中央安装第一吊耳,该第一吊耳通过一立轴耦接于上桥接部的上方,上桥接部前缘及后缘同时设有突出的第二吊耳。

进一步,第二吊耳通过一横轴耦接于一基座,基座通过第一螺栓锁结于上桥接部,使该第二吊耳能绕横轴且朝框架前后方向作一定角度的摆动。

进一步,第二吊耳直接通过第一螺栓锁结于上桥接部的前、后。

进一步,第二吊耳为一体由上横板前、后延伸出来,且该第二吊耳逐渐向外及向上延伸。

进一步,第二吊耳为一体由左立板前、后延伸出来,且该第二吊耳逐渐向外倾斜延伸。

进一步,第二吊耳为一体由下横板前、后延伸出来,且该第二吊耳逐渐向外及向下倾斜延伸。

进一步,第二吊耳直接与第一吊耳呈并排设置于上桥接部。

进一步,左立板通过多个第三螺栓锁设制动框,转子在棘孔范围内安装偏动构件,该偏动构件一端以偏心轴而枢设于转子,偏动构件另一端与转子之间安装一弹簧,令弹簧动作偏动构件另一端,具有随时内缩定位之势,且在转鼓绕中轴转动以应对救生绳的瞬间拉伸时,令偏动构件另一端恰能克服弹簧而向外摆动,扣入棘孔,使转鼓、转子被框架卡定。

本实用新型可双重吊挂的止坠器通过框架、吊挂配置、转鼓、转子、涡卷弹簧的结构设计,框架于一左立板及一右立板顶端设有上桥接部,形成一前后透空的腔室,此左立板则设有一具有棘孔的制动框,且令该左立板及右立板在棘孔中心位置跨设有一中轴;吊挂配置于上桥接部耦接第一吊耳,另于框架适当位置设有第二吊耳;限制于腔室的转鼓圈绕一救生绳,且轴心耦接于中轴,使该转鼓前缘、后缘能突出腔室前、后;固置于转鼓左端的转子安装至少一与棘孔匹配的偏动构件;以及涡卷弹簧安装于转鼓右端与右立板之间,用以驱动转鼓能绕中轴自转的复位,使用者在高空正常行走或坠落时,转鼓、转子能绕中轴转动以应对救生绳的瞬间拉伸,并施加一份离心力予偏动构件,使偏动构件另一端恰能克服弹簧而向外摆动,用以扣入棘孔,以使转鼓、转子被框架的制动框所卡定而无法转动,进而达到安全防坠功效;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其除在防坠环境预先备置第一吊挂点外,另须增设第二吊挂点,然后将第一吊耳悬吊于第一吊挂点,另,以一辅助索系结于第二吊挂点与第二吊耳之间,如此即可使第二吊耳构成止坠器第二道防脱安全配置,以便在第一吊耳失效时,该第二吊耳仍可以保持悬吊止坠器,且在悬吊过程中该第二吊耳能顺势绕横轴221的作一定角度的摆动,以改善止坠器在作用时的干涉或应力集中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借由框架安装的第一吊耳、第二吊耳,用以提供双重吊挂所需,其当可大大提升止坠器使用时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该框架所形成的前后透空的腔室,采半罩式的安装转鼓、转子及涡卷弹簧,从而符合经济效益及重量较轻,所以,其确可有效改善习用的止坠器成本高、过重不易携行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双重吊挂止坠器的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的偏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的第六实施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框架         11左立板

111上横板        112下横板

12右立板        121上遮板

122下遮板        13第一螺栓

A上桥接部        B下桥接部

14腔室         15第三螺栓

16制动框        161棘孔

17中轴

21第一吊耳       211立轴

22第二吊耳       221横轴

222基座

30转鼓         31救生绳

40转子         41偏动构件

42偏心轴        43弹簧

50涡卷弹簧

90外壳         91第一吊耳

92第二吊耳       93固定环

94辅助环        95扣环

96辅助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由框架10、吊挂配置、转鼓30、转子40及涡卷弹簧50组成,前述框架10、转鼓30、转子40及涡卷弹簧50的整体配置大致与中国台湾第103223016号或US 9,121,462 B2专利前案近似,其为一习用的技术转用,其并非本实用新型,故而本实用新型转鼓30、转子40及涡卷弹簧50具体结构便不加以赘述,在此特别陈明,其中,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

一框架10,其具有相对的左立板11、右立板12,该左立板11顶端延设一上横板111、底端则延设一与上横板111相对的下横板112,至于右立板12顶端延设一叠接上横板111的上遮板121、底端则延设一叠接下横板112的下遮板122,然后以第一螺栓13将上横板111、上遮板121锁结成一体,用以构成左立板11及右立板12的上桥接部A,另以第二螺栓(图中未示)将下横板112、下遮板122锁结成一体,用以构成左立板11及右立板12的下桥接部B,借此,使该框架10形成一前后透空的腔室14;前述左立板11则通过第三螺栓15而于内侧锁设一具有棘孔161的制动框16,且令该左立板11及右立板12在棘孔161的中心位置跨设一中轴17;

一吊挂配置,其于上桥接部A中央安装第一吊耳21,该第一吊耳21通过一立轴211耦接于上桥接部A的上方,以使第一吊耳21能相对绕立轴211自转,至于上桥接部A前缘及后缘则同时安装突出的第二吊耳22,此第二吊耳22通过一横轴221耦接于一基座222,至于基座222则是通过第一螺栓13锁结于上桥接部A,如图4所示,使该第二吊耳22能绕横轴221且朝框架10前后方向作一定角度的摆动;

一限制于腔室14的转鼓30,其圈绕一救生绳31,且轴心耦接于中轴17,用以使该转鼓30前缘及后缘能对应突出腔室14前、后;

一固置于转鼓30左端的转子40,其在棘孔161范围内至少安装一偏动构件41,该偏动构件41一端以偏心轴42而枢设于转子40,至于偏动构件41另一端与转子40之间则安装一弹簧43,令弹簧43动作偏动构件41另一端,具有随时内缩定位之势,以便使用者在高空正常行走或坠落时,转鼓30、转子40能绕中轴17转动以应对救生绳31的瞬间拉伸,并施加一份离心力予偏动构件41,使偏动构件41另一端恰能克服弹簧43而向外摆动,用以扣入棘孔161,以使转鼓30、转子40被框架10的制动框16所卡定而无法转动,进而达到安全防坠功效;以及

一涡卷弹簧50,其安装于转鼓30右端与右立板12之间,用以保持转鼓30复位于中轴17。

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其除在防坠环境预先备置第一吊挂点外,另须增设第二吊挂点,然后将图4所示的第一吊耳21悬吊于第一吊挂点,另,以一辅助索系结于第二吊挂点与第二吊耳22之间,如此即可使第二吊耳22构成止坠器第二道防脱安全配置,以便在第一吊耳21失效时,该第二吊耳22仍可以保持悬吊止坠器,且在悬吊过程中该第二吊耳22能顺势绕横轴221的作一定角度的摆动,以改善止坠器在作用时的干涉或应力集中问题。

由上述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借由框架10安装的第一吊耳21、第二吊耳22,用以提供双重吊挂所需,其当可大大提升止坠器的使用安全性,再则,该框架10所形成的前后透空腔室14,采用半罩式安装转鼓30、转子40及涡卷弹簧50,其确可有效改善图1的止坠器的成本高、过重不易携行缺点。

请参看图5,其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22直接通过第一螺栓13而锁结于上桥接部A的前、后,或者如图6所示的一体由上横板111前、后延伸出来,较佳地,该第二吊耳22逐渐向外及向上延伸,用以使辅助索在系结第二吊耳22时,较不会干涉转鼓30。

请参看图7,其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22直接一体由左立板11前、后延伸出来,较佳地,该第二吊耳22逐渐向外倾斜配置,用以使辅助索在系结第二吊耳22时,较不会干涉制动框16,如图8所示,相同的道理,该第二吊耳22亦可一体由下横板112前、后延伸出来,且令该第二吊耳22逐渐向外及向下延伸,用以使辅助索在系结第二吊耳22时,较不会干涉转鼓30。

请参看图9,其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吊耳22亦可直接与第一吊耳21呈并排设置的于上桥接部A,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只须在ㄇ形状或口形状的前后透空框架10,同时安装第一吊耳21及第二吊耳22,其即属本实用新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特征,其在现有结构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其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创作或公开的发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