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651发布日期:2018-11-30 19:4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消防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航行过程中的消防安全,根据船级社规范要求,内河船非露天滚装处所必须配置两套独立的消防灭火系统。一套为水消防灭火系统,另一套为压力水雾灭火系统或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出于对减轻重量及节省成本的考虑,内河船干舷甲板以上的滚装处所通常采用开敞式,无法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因此压力水雾灭火系统普遍应用于内河船滚装处所,而作为压力水雾灭火系统的主要结构的压力水雾灭火装置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压力水雾灭火装置的水雾喷头均垂直安装在被保护处所顶部,且根据CCS内河船规范要求,系统管路应采用刚性固定连接,禁止采用挠性软管或可拆接头。受此限制,目前国内内河汽车运输船舶难以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限制了带有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的国内内河汽车运输船船型的开发,不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以将船舶的滚装处所活动式升降甲板区域划分为平行的三区,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均设置供水总管、供水支管以及水雾喷头,第一区、第二区以及第三区分别对活动升降甲板未升起时底部空间、活动升降甲板升起后整个空间以及活动升降甲板未升起时上部空间的消防灭火,且水雾喷头呈45°以及10°的多种角度设置,同时喷头数量也根据空间位置选择,实现了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空间的全方位喷雾覆盖,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以及第三区喷头水雾装置,每一区的水雾喷头装置均包括供水总管和供水支管,其中,

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及船中立柱处,且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布置高度低于活动升降甲板未升起时的高度,同时,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活动升降甲板的下层甲板底部梁内,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穿过下层甲板并与水雾喷头连接,且水雾喷头呈倾斜布置,倾斜角度包括10°和45°;

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及船中立柱处,且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布置高度低于活动升降甲板升起后的高度,同时,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活动升降甲板的上层甲板底部梁内,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穿过上层甲板并与水雾喷头连接,且水雾喷头呈倾斜布置,倾斜角度包括10°和45°;

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活动升降甲板上层甲板底部梁内,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船中立柱处,且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沿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长度的方向对称布置,每根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均连接有若干个竖直安装喷头。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上沿垂直于下层甲板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均向上竖直布置,且每一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均连接有一个倾斜的水雾喷头,且若干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的水雾喷头的倾斜方向为45°和10°交替布置。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上沿垂直于下层甲板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均向上竖直布置,且每一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均连接有六个倾斜的水雾喷头,每一水雾喷头的倾角方向均为45°。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上沿垂直于上层甲板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均向下竖直布置,且每一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均连接有一个倾斜的水雾喷头,且若干根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的水雾喷头的倾斜方向为45°和10°交替布置。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上沿垂直于上层甲板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均向下竖直布置,且每一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均连接有六个倾斜的水雾喷头,每一水雾喷头的倾角方向均为45°。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竖直安装喷头呈矩形阵列分布于上层甲板的底部,且每一竖直安装喷头均向下垂直于上层甲板布置。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每根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上均均匀且间隔布置有三个竖直安装喷头。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还包括水雾系统供水泵,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和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两处供水总管合并后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并与第一区信号蝶阀电连接;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和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两处供水总管合并后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并与第二区信号蝶阀电连接;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并与第三区信号蝶阀电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其中,还包括压力水雾控制阀,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合并后且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之前连接有一压力水雾控制阀;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合并后且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之前连接有一压力水雾控制阀;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在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之前连接有一压力水雾控制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设置三区的水雾喷头装置,能对活动升降甲板处于不同的位置时的活动升降甲板未升起时底部空间、活动升降甲板升起后整个空间以及活动升降甲板未升起时上部空间,并且不同角度和数量以及方向的水雾喷头根据空间区域的位置不同进行选择,实现了对升降甲板处于不同阶段时形成的不同空间的全方位水喷雾覆盖,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带有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的国内内河汽车运输船船型的开发,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升降甲板处于另一位置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竖直安装喷头的水雾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倾斜角度为10°的水雾喷头的水雾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倾斜角度为45°的水雾喷头的水雾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位于船中立柱处的水雾喷头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船舶带有活动升降甲板的滚装处所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水雾喷淋效果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水雾喷淋效果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水雾喷淋效果示意图。

附图中:1、开敞式围壁;2、下层甲板;3、活动升降甲板;4、上层甲板;5、船中立柱;6、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1、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62、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63、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1、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72、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73、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8、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1、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2、竖直安装喷头;83、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9、倾斜角度为45°的水雾喷头;10、倾斜角度为10°的水雾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升降甲板处于另一位置时的结构图;图8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10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11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图2、图8、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包括: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61、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62、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71、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72、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1、竖直安装喷头82、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83、倾斜角度为45°的水雾喷头9以及倾斜角度为10°的水雾喷头10。

具体的,在船舶带有活动升降甲板3的滚装处所包括两舷开敞式围壁1和船中立柱5,还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三甲板,分别为位于中间层的活动升降甲板3,位于上层的上层甲板4和位于下层的下层甲板2,且在上层甲板4和下层甲板2之间设置有三区水雾喷头装置,分别对活动升降甲板3未升起时底部空间、活动升降甲板3升起后整个空间以及活动升降甲板3未升起时上部空间的消防灭火,解决了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3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具体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1内侧及船中立柱5处,且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的布置高度低于活动升降甲板3未升起时的高度,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包括供水总管、供水支管以及水雾喷头,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的供水总管设置于活动升降甲板3的下层甲板2底部梁内,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的供水总管处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1内侧和船中立柱5处的两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62上,且沿垂直于下层甲板2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均向上竖直布置,且每一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供水支管63上均连接有一个倾斜的水雾喷头,倾斜设置的水雾喷头包括倾斜角度为45°的水雾喷头9和倾斜角度为10°的水雾喷头10两种,且若干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上的水雾喷头的倾斜方向为45°和10°交替布置;同时,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61上,且沿垂直于下层甲板2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均向上竖直布置,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位于船中立柱处的水雾喷头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6所示,每一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63上均连接有六个倾斜的水雾喷头,每一水雾喷头的倾角方向均呈45°布置。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倾斜角度为10°的水雾喷头的水雾覆盖范围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倾斜角度为45°的水雾喷头的水雾覆盖范围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的水雾喷淋效果示意图。如图1、图4、图5以及图12所示,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实现了对活动升降甲板3未升起时底部空间的消防灭火,实现了对空间的全覆盖,安全保障性更高,解决了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具体的,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同样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1内侧及船中立柱5处,且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的布置高度低于活动升降甲板3升起后的高度,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同样包括供水总管、供水支管以及水雾喷头,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的供水总管设置于活动升降甲板3的上层甲板4底部梁内,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的供水总管处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1内侧和船中立柱5处的两处,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71上,且沿垂直于上层甲板4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均向下竖直布置,且每一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上均连接有一个倾斜的水雾喷头,倾斜设置的水雾喷头包括倾斜角度为45°的水雾喷头9和倾斜角度为10°的水雾喷头10两种,且若干根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上的水雾喷头的倾斜方向为45°和10°交替布置;同时,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72上,且同样沿垂直于上层甲板4的方向均匀且间隔布置有若干根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均向下竖直布置,同样,每一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73上均连接有六个倾斜的水雾喷头,每一水雾喷头的倾角方向均呈45°布置。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的水雾喷淋效果示意图。如图1和图13所示,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实现了对活动升降甲板3升起后整个空间的消防灭火,也同样实现了对空间的全覆盖,解决了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具体的,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设置于活动升降甲板3的上层甲板4底部梁内,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包括供水总管、供水支管以及竖直安装喷头82,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1设置于船中立柱5处,且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83沿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1长度的方向对称布置,即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1和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83呈近似“丰”字形设置,每个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83上均连接有若干个竖直安装喷头82。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的所有竖直安装喷头82呈矩形阵列分布于上层甲板4的底部,且每一竖直安装喷头82均向下垂直于上层甲板4布置,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的每根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支管83上均均匀且间隔布置有三个竖直安装喷头8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竖直安装喷头的水雾覆盖范围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水雾喷淋效果示意图。如图1、图3以及图14所示,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实现了对活动升降甲板3未升起时上部空间的消防灭火,也同样实现了对空间的全覆盖,解决了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更加具体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62和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61合并后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即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1内侧和设置于船中立柱5处的两处供水总管合并后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并与第一区信号蝶阀电连接;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内侧的供水总管71和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设置于船中立柱处的供水总管72合并后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即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设置于船两舷开敞式围壁1内侧和设置于船中立柱5处的两处供水总管合并后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并与第二区信号蝶阀电连接;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1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并与第三区信号蝶阀电连接,实现了对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以及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的消防供水,维持三区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实现了对三区装置工作的控制。

更加具体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的供水总管合并后且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之前连接有一压力水雾控制阀;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的供水总管合并后且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之前同样连接有一压力水雾控制阀;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的供水总管81在接至水雾系统供水泵之前同样连接有一压力水雾控制阀,实现了对三区水雾喷头装置消防供水的控制,安全保障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当活动升降甲板3位于最下限高度时,活动升降甲板3下层区域出现火情时,打开第一区信号蝶阀,为对应供水总管、供水支管及水雾喷头供水灭火,此时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处于禁用状态;当活动升降甲板3上层区域出现火情时,打开第三区信号蝶阀,为对应供水总管、供水支管及竖直安装喷头82供水灭火;此时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处于禁用状态。

当活动升降甲板3位于最上限高度时,当活动升降甲板3下部整体空间出现火情时,打开第二区信号蝶阀,为对应供水总管、供水支管及水雾喷头供水灭火,此时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和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处于禁用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河汽车运输船的侧向喷淋压力水雾装置,包括高度低于活动升降甲板3未升起时高度的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高度低于活动升降甲板3升起后的高度的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以及设置于上层甲板4底部梁内的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并且三区的水雾喷头装置均包括供水总管和供水支管,第一区水雾喷头装置6和第二区水雾喷头装置7的水雾喷头呈10°或45°倾斜设置,第三区水雾喷头装置8呈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竖直安装喷头82;通过设置三区的水雾喷头装置,通过对水雾喷头倾斜角度和数量的设置,实现了对升降甲板处于不同阶段时形成的不同空间的全方位水喷雾覆盖,解决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装车区域的水雾消防问题,利于带有开敞式活动升降甲板的国内内河汽车运输船船型的开发,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