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6803发布日期:2019-05-07 21:4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楼在发生火灾时极易形成烟囱效应,形成立体燃烧,在火灾事故中因吸入有毒气体而导致死亡的占75%左右,而相应的消防设施在住户自救逃生方面设置过少,容易造成伦敦火灾事故重演(消防接到电话到达现场只用了几分钟时间,但也束手无策)留给住户最佳的自行逃生时间只有几分钟时间,而消防车到达后再投入救援时间较长,也可能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即便来了之后云梯不够高也成为问题,或存在具备别的救生设备的窗口一旦被大火阻挡,无法逃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系统,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逃生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锁定部件、支撑组件,所述建筑物外墙上设置凹槽,所述逃生板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与所述凹槽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逃生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建筑物外墙进行连接;所述锁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上与所述逃生板连接,所述锁定部件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逃生板具有收缩状态以及伸展状态,所述支撑组件具有第一支撑状态以及第二支撑状态,当所述锁定部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逃生板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逃生板带动所述支撑组件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所述逃生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建筑物外墙齐平;当锁定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所,所述逃生板从所述凹槽内相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水平弹出处于伸展状态,所述逃生板带动所述支撑组件处于第二支撑状态,所述逃生板的第二端远离所述建筑物外墙,使得整个所述逃生板与地面呈水平状态,所有处于所述伸展状态的所述逃生板包围所述建筑物外墙形成封闭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逃生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锁定部件、支撑组件,所述建筑物外墙上设置凹槽,所述逃生板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与所述凹槽通过弹簧连接,所述逃生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建筑物外墙进行连接。当发生火灾时,处于每一个窗口的逃生人员都可以通过锁定部件,使得本层的逃生板从凹槽内弹出,从而形成一个围绕建筑物外墙四周的逃生通道,逃生人员可以通过在逃生板上移动,暂时转移到未发生火灾的单元进行躲避,等待消防队员实施救助;若该建筑物其它单元的消防楼梯附近未发生火灾,逃生人员还可以通过逃生板转移到其它单元消防楼梯处,通过消防楼梯快速逃生。通过打开本层逃生板,形成无障碍水平环形逃生通道和救援通道,减少人员伤亡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封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一种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逃生板的另一种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逃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逃生系统;110-逃生板;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承重层;114-防火隔热层;120-锁定部件;130-支撑组件;140-封闭通道;170-外部连杆;171-纵向滑槽;200-建筑物外墙;2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图1、图2a、图2b以及图3a、图3b、图3c,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逃生系统100,其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200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110、锁定部件120以及支撑组件130。

其中,所述建筑物外墙200上设置有凹槽210,所述逃生板110设置在所述凹槽210内,可以与所述凹槽210通过弹簧进行连接,与建筑物外墙200形成抽屉式结构。

所述锁定部件120具有开启状态以及关闭状态,所述逃生板110具有收缩状态以及伸展状态,所述支撑组件130具有第一支撑状态以及第二支撑状态。逃生板110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外墙200的窗户处,当然,当建筑物外墙200为门窗和墙体结构时,可以将逃生板110设置在楼板的下方或者楼板内,楼板可以对逃生板110起到稳固和承重的作用。

当锁定部件120处于开启状态时,逃生板110处于收缩状态,支撑组件130处于第一支撑状态,逃生板110与建筑物外墙200保持齐平;当锁定部件120处于关闭状态时,逃生板110从凹槽210内弹出处于伸展状态,支撑组件130处于第二支撑状态,对逃生板110起到支撑作用,此时,逃生板110与地面呈水平状态,所有处于伸展状态的逃生板110包围所述建筑物外墙200形成封闭通道。

逃生板110处于伸展状态时,宽度可以达到0.8米或者1.2米以上,既有利于竖向窗户设计,也附合最新的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其中,所述同一楼层的多个逃生板110同时保持所述开启状态或者所述关闭状态,也可以分段保持所述开启状态或者所述关闭状态。进一步地,请查看图4以及图5(图中虚线代表逃生板110),当同一楼层的多个逃生板110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包围所述建筑物外墙200,从而形成一个与所述建筑物外墙200连接的环形封闭通道140。处于同一楼层的多个逃生板110在连接成环形封闭通道140时,可能因为平行两个房间之间存在承重墙而导致环形封闭通道140存在间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优选的,所述逃生板110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可折叠延伸板,所述可折叠延伸板用于连接由于承重墙的存在而造成的空隙。优选的,可以如图5中A-C中所示的,用两块逃生板110形成互补的形式。A和C中,用两块延伸板填充空隙区域,B中,用一块延伸板填充空隙区域。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逃生板110具有承重以及防火隔热的作用。请继续参看图2a或图2b,当所述建筑物外墙200由玻璃材质制成时,所述逃生板110可以包括承重层113以及防火隔热层114,所述承重层113与所述防火隔热层114之间中空隔热。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建筑物外墙200由非玻璃材质制成时,所述逃生板110可以是由具有承重、隔热、防火以及保温于一体的复合材料制成。当所述逃生板110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防火隔热层114朝向地面,用于隔绝火焰,防止火焰向上蔓延。

继续参看图2a或图2b,所述逃生板110包括第一端111以及第二端112。所述第一端111与所述建筑物外墙200的凹槽210可以通过弹簧连接,第二端112通过所述支撑组件130与所述建筑物外墙200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112可以呈图2a或图2b所示的“L”形,也可以呈直线形。锁定部件120可以设置在住户的窗台处(类似于对窗户的锁定件),可以对逃生板110起到限制作用,当住户发现发生火灾时,可以解除锁定部件120对逃生板110的限制作用,使得逃生板110从凹槽210内弹出处于伸展状态。值得指出的是,某一块逃生板110对应的锁定部件120可以同时使得处于同一层且连接的多个或所有逃生板110处于伸展状态,即逃生板110与逃生板110之间设置有联动装置。

进一步地,可以在锁定部件120处设计弹性件,从而方便逃生板110能够借助惯性快速打开。当然,还可以在每一个楼层均设置逃生板110收起组件,此时的收起组件需要与每一层的逃生板110连接,从而实现每一层的逃生板110联动。

所述支撑组件130的一端与所述逃生板1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建筑物外墙200转动连接。

当然,支撑组件130与逃生板110的最外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墙体固定。其中,支撑组件130可伸缩,设计有受力卡扣。

请参看图6以及图7,当所述逃生板110处于图6的收缩状态时,所述逃生板110带动所述支撑组件130处于所述建筑物外墙200齐平;当所述逃生板110由图6所示的箭头A所示方向从收缩状态变化到图7的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二端112与所述建筑物外墙200分离,使得整个所述逃生板110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并带动所述支撑组件130从第一支撑状态变化到第二支撑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130与所述逃生板110连接的一端,可以与所述逃生板110的下端面进行连接。当所述逃生板110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支撑组件130跟随所述逃生板110由图6所示的箭头B所示方向变化到图7的第二支撑状态,形成一个与大楼垂直的三角型支撑,对逃生板110起到支撑作用。对于一块逃生板110而言,可以只与一个支撑组件130连接,此时,该支撑组件130与逃生板110的连接处可以是逃生板110的中间位置,当然,对于一块逃生板110而言,还可以同时与两个或者多个支撑组件130连接,以增加逃生板110的安全性。

值得指出的是,当所述逃生板110处于伸展状态时,可以与建筑物的室内地面平齐,也可高于或底于室内地面。进一步地,可以在住户的窗台处设置一个手柄,该手柄的端部设有尖角,当逃生人员在通过解除锁定部件120使得逃生板110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取出手柄敲击窗户。更进一步地,所述逃生系统100还包括消防报警装置,所述消防报警装置与所述锁定部件120连接,当所述锁定部件120处于所述关闭状态,逃生板110处于伸展状态时,可以触发消防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其中,消防报警装置可以是扬声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逃生系统10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消防管网的喷淋装置,用于缓解火势在本层横向扩张。可选的,所述逃生系统100还可以设置有灭火装置、夜间应急照明装置、应急送风系统、摄像装置等。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逃生系统100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夜间灯光应急照明的照明设备,同时逃生系统可以在建筑物的消防室内实现开启或关闭逃生板110。优选的,逃生系统100还可以设置有烟雾传感器,当烟雾传感器报警时,自动弹出发生烟感报警层及其上层的逃生板110,可实现智能控制。优选的,还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报警时,自动弹出发生温度报警层及其上层的逃生板110,可实现智能控制。优选的,还可以同时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报警时,可以自动弹出发生报警层及其上层的逃生板110,实现智能控制。

可选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逃生板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了解外部逃生板实时的安全状态,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楼层上用于显示烟雾浓度和温度的显示装置了解所在楼层的火灾情况。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系统100,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200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110、锁定部件120、支撑组件130。当发生火灾时,处于每一个窗口的逃生人员都可以通过打开锁定部件120,使得本层的逃生板110形成一个围绕建筑物外墙200四周的逃生通道,逃生人员可以通过在逃生板110上移动,暂时转移到未发生火灾的单元进行躲避,等待消防队员实施救助;若该建筑物的消防楼梯附近未发生火灾,逃生人员还可以通过逃生板110转移到消防楼梯处,通过消防楼梯快速逃生。或者在建筑物适合的位置设置消防电梯,每一层均可从逃生板110进入消防电梯,通过消防电梯快速下降至地面,消防人员也可以通过逃生板110实现快速救援。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逃生系统100,其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200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110、锁定部件120、支撑组件13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逃生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外部连杆170。

所述外部连杆170从建筑物的顶楼延伸到底楼,固定在建筑物不临窗户的墙体上,当然,有些建筑物的一个正面全是玻璃,此时,可以将所述外部连杆170设置在建筑物的任何处于安全的墙体上。所述外部连杆170与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的每一个所述逃生板110的外侧连接或紧贴所述建筑物外墙,当所述逃生板110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外部连杆170跟随所述逃生板110远离所述建筑物外墙200,并与建筑物外墙200脱落,外部连杆170从上而下垂直受力于地面或者建筑平台,支撑所述逃生板110,且形成竖直方向的逃生通道。

所述外部连杆170包括内管道以及外管道,所述外管道上设置有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端口的纵向滑槽171,所述纵向滑槽171用于放入尺寸略小于所述纵向滑槽的摩擦块。逃生人员可以通过摩擦块与纵向滑槽171的滑槽内壁产生摩擦力或外壁产生摩擦力或内外壁的共同作用产生摩擦力,匀速下滑,摩擦块与逃生绳之间可用固定连杆或三角型连杆连接,与外部连杆170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每户家庭可以配备缓降逃生设备,当发生火灾后,逃生人员可以在室内栓好绳子或者穿戴好穿戴设备,然后打开逃生板110,通过打开窗户或敲击碎玻璃进入到逃生板110上。然后通过摩擦块以及与摩擦块连接的绳子或穿戴设备,使得逃生人员在通过纵向滑槽171向下滑动时,增大摩擦块与纵向滑槽171的摩擦力,从而使得逃生人员可以匀速下降。当逃生人员实现匀速缓降时,可以达到不同体重的匀速下降,速度可以达到1-3m/s,匀速下降,防止了多个逃生人员的碰撞。值得指出的是,外部连杆170上还应该设置有防撞装置以及紧急停止装置,此外,外部连杆170需要安装降温装置以及防止静电装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逃生系统100还包括横向管道,所述横向管道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外墙200上,且与所述外部连170杆连通,每个窗口都设置有可插入所述摩擦块的插入口或取出口。

所述横向管道可以起到牵引保护作用,横向管道与外部连杆170无缝连接,当逃生人员在逃生板110上移动时,可以尽量地全速移动到外部连杆170处,并通过外部连杆170下滑逃生。

可选的,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外部连杆处。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逃生系统100,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200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110、锁定部件120、支撑组件130、横向管道以及外部连杆170。当发生火灾时,处于每一个窗口的逃生人员都可以通过打开锁定部件120,使得本层的逃生板110形成一个围绕建筑物外墙200四周的逃生通道,逃生人员可以通过在逃生板110上移动,暂时转移到未发生火灾的房间或单元进行躲避,等待消防队员实施救助;若该建筑物的消防楼梯附近未发生火灾,逃生人员还可以通过逃生板110转移到消防楼梯处,通过消防楼梯快速逃生。此外,逃生人员还可以通过穿戴放置在室内的缓降逃生设备,通过摩擦块在横向管道快速移动到外部连杆170处,并通过摩擦块在外部连杆170的纵向滑槽171内移动,实现匀速下降到地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逃生系统100,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墙200多个或所有楼层四周的逃生板110、锁定部件120、支撑组件130,所述逃生板110包围所述建筑物外墙200形成封闭通道140。当发生火灾时,处于每一个窗口的逃生人员都可以通过打开锁定部件120,使得本层的逃生板110形成一个围绕建筑物外墙200四周的逃生通道,逃生人员可以通过在逃生板110上移动,暂时转移到未发生火灾的单元进行躲避,等待消防队员实施救助;若该建筑物的消防楼梯附近未发生火灾,逃生人员还可以通过逃生板110转移到消防楼梯处,通过消防楼梯快速逃生。逃生人员还可以通过穿戴放置在室内的摩擦块-缓降逃生设备,通过摩擦块在横向管道快速移动到外部连杆170处,并通过摩擦块在外部连杆170的纵向滑槽171内移动,实现匀速下降到底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