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吸脉动式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8634发布日期:2019-11-19 20:51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吸脉动式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背吸脉动式呼吸器,用于个人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呼吸时的空气净化。



背景技术:

电动空气净化呼吸器是一种常用类的呼吸器,该呼吸器在一直存在可能危害或损害健康的粉尘、烟雾或气体等这种风险的区域中工作使用。例如,焊工职业病主要是由于焊工焊接时所产生的有害有毒气体,并主要来自焊工面前向下90°~45°焊接区域,在焊接时需要佩戴空气净化呼吸器,以便焊工能够持续工作。

但目前的电动空气净化呼吸器大多是基于各种类型滤网,强制空气通过滤网过滤从而将净化的空气通过气管输送至使用者佩戴的呼吸面罩中,且强制空气通过过滤网的装置通常采用盒体的方式佩戴于使用者的腰间,并且通常为达到一定的净化程度往往需要较大功率风机及其维持在较高转速,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使用者打开开关,面罩内的送风口持续送风,造成使用者呼气时十分不适;电机或风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对盒体内的电源存在很大的考验,使其电量耗费巨大,从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处于工作状态下的风机长时间工作,滤网易堵塞;长时间工作后,盒体内的过滤材料更换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间歇式工作、方便过滤材料更换并清洗以及盒体方便拆卸安装的背吸脉动式呼吸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背吸脉动式呼吸器,包括面罩以及用于提供净化空气的盒体,所述面罩与盒体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气管与面罩通过接头连接,所述接头内成型有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与下空腔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空腔内铰接有用于阻挡通孔出气的金属盖板,上空腔的侧壁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金属盖板抵住通孔出气的弹簧,所述上空腔设置有控制盒体是否工作的导线a和导线b,导线a和导线b均依次穿过所述下空腔和气管并最终连接于盒体,导线a与所述金属盖板相连,导线b放置于上空腔腔体内,当转动金属盖板时,所述导线b与金属盖板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下端铰接有盒盖,所述盒盖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气管相通的净化腔,净化腔内设置有过滤网,净化腔的下端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电源和风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腔的前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净盒盖与净化腔之间设置有过滤棉架,过滤棉架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安装部与净化腔相通,所述安装部上盖设有过滤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棉架一侧活动铰接有用于盖压所述过滤棉的铰接架,过滤棉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铰接架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盖通过盒盖两侧设置的合页卡扣与所述盒体相扣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上端铰接有控制盒,控制盒通过合页卡扣与所述盒体相扣紧,所述控制盒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源和风机,所述控制盒内包括有温控模块、电压显示屏和电量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与面罩通过螺旋卡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的后侧固定有用于夹在使用者腰身的夹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接头内的机械式结构,使用户在吸气时得到来自盒体内的净化气体,在呼气时,盒体内不再提供净化气体,脉动式的节奏让用户呼吸更为顺畅,并且间歇式的工作保障电源的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年限;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盒体内的过滤棉架以及净化腔,能够多重对污染的气体进行净化,保障使用者呼吸进入体内的气体干净,无毒;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盒体上端的各类模块或显示屏,让该呼吸器功能更为全面,加强人机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盒体后侧的夹板,方便用户在腰身上各个位置转动,便于根据职业需求摆放盒体吸取空气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头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盒体打开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过滤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面罩;2-盒体;21-盒盖;22-进气口;23-净化腔;231-安装孔;24-过滤网;25-动力装置;26-过滤棉架;261-安装部;27-铰接架;271-卡扣;28-控制盒;3-气管;4-接头;41-上空腔;42-下空腔;43-通孔;44-金属盖板;45-弹簧;46-导线a;47-导线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5:

一种背吸脉动式呼吸器,包括佩戴于面部面罩1以及用于提供净化空气的盒体2,所述面罩1与盒体2通过气管3连接,盒体1能够强制空气中的气体进入,为面罩1内提供气体,所述气管3与面罩1通过接头4连接,所述接头4内成型有上空腔41和下空腔42,上空腔41与面罩1相通,下空腔42与气管3相通,上空腔41与下空腔42之间开设有通孔43,该通孔43能够让上、下两个空腔气体流通,从而盒体2送气至面罩1内。所述上空腔41内铰接有用于阻挡通孔43出气的金属盖板44,上空腔41的侧壁设有用于驱使所述金属盖板44抵住所述通孔43出气的弹簧45,正常状态下,弹簧45一直处于抵住金属盖板44的状态,使下空腔42的气体无法输送到上空腔41内,所述上空腔41设置有控制盒体2是否工作的导线a46和导线b47,导线a46和导线b47均依次穿过所述下空腔42和气管3并最终连接于盒体2,导线a46与所述金属盖板44相连,导线b47放置于上空腔41腔体内,当转动金属盖板44时,所述导线b47与金属盖板44接触,导线a与导线b在上空腔41处于一种断路的状态,下端穿过下空腔42并最终在盒体内形成回路,当用户佩戴该呼吸器时,盒体2处于以下两种状态:

用户呼气时,正常通过常规面罩上的呼气口正常呼出,值得一提的是,面罩上的呼气口往往都采用单向设计,即只出不进,保障有毒气体不能从面罩内吸入;

用户吸气时,接头4内的上、下空腔会产生气压差,利用吸力,此时克服弹簧44的弹力,所述金属盖板44沿铰接轴能够转动,金属盖板44此时与导线b47接触,从而断路状态消失,此时盒体内电机工作,为用户提供净化气体,值得一提的是,导线b47的末端与金属盖板44接触时,末端采用的感应物体为金属,如:铜、铝或铁。

上述接头4内的结构能够让呼吸器更人性化,使真正需要吸气的时候就会送气,呼气时并不会有持续送气而造成呼吸困难的现象发生,符合人体脉动。值得一提的是,接头4内采用机械式的设计能够减少生产时校准的成本,可用光感传感器的方式控制金属盖板的自由转动,但精度拿捏困难,并且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2下端铰接有盒盖21,所述盒盖21上开设有若干进气口22,盒体2内设置有与所述气管3相通的净化腔23,净化腔23内设置有过滤网24,该净化腔23可放置诸如活性炭盒,盒内防止活性炭粉,起到防毒、防甲醛、油漆等功效,同时过滤网能够进一步让杂质阻隔在净化腔23内,防止其进入面罩内,净化腔23的下端设置有动力装置25,动力装置25包括电源和风机,电源为风机供电,运转的电机强制让空气中的气体流入盒体2内,通过净化腔23,将净化的空气输送至面罩并且盒盖上开设的若干进气口22能够方便空气中的空气进入盒体2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净化腔23的前端开设有安装孔231,所述盒盖21与净化腔23之间设置有过滤棉架26,过滤棉架26上设置有安装部261,安装部261插接于所述安装孔231内,安装部261与净化腔24相通,所述安装部261上端盖设有过滤棉,过滤棉架利用其一侧成型的安装部261,将净化腔23成为必须先通过过滤棉架26后才能将进入的密闭腔体,并且利用过滤棉架26上的过滤棉,有效阻止空气中存在的颗粒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棉架26一侧活动铰接有用于盖压所述过滤棉的铰接架27,过滤棉架26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铰接架27的卡扣271。过滤棉通过铰接架27扣压,并且方便过滤棉的更换,并且使过滤棉能够固定的更为牢固,值得一提的是,该过滤棉能够方便清洗,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盖21通过盒盖21两侧设置的合页卡扣与所述盒体2相扣紧。盒盖21从盒体2上打开时,解除盒体两侧上的合页卡扣,此时盒盖21向下翻折,从而达到打开的目的,并且让上述的过滤棉更换时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2上端铰接有控制盒28,控制盒28通过合页卡扣与所述盒体2相扣紧,所述控制盒28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电源和风机,所述控制盒28内包括有温控模块、电压显示屏和电量警报器。控制盒28内为一些常见的电路保障模块,

例如:温控模块,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前端的显示屏显示人体温度,且一端超过正常体温,会产生蜂鸣报警,有效预防用户中暑;

电压显示屏,其主要是显示电池电量信息,显示风机转速以及人体温度显示等等;

电量报警器,其主要是为了显示盒体内的电池电量过低时,报警提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4与面罩1通过螺旋卡接的方式连接。该方式能够方便接头4与面罩1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2的后侧固定有用于夹在使用者腰身的夹板。针对部分职业需求,腰夹能够放置在用户的背后,对比放于腰身前面,后面带来更为干净的气体,减少有害气体对用户的损害。

工作原理:用户将呼吸器的面罩佩戴于面部,盒体佩戴于腰身,用户吸气,将上空腔的导线a与金属盖板接触,将导线a与导线b成功形成回路,此时盒体内电机开始运作,将空气中的气体强制进入盒体内,进入盒体内后,先通过过滤棉进行简单的杂质过滤,再进入净化腔,通过净化腔内的过滤材料,再通过净化腔后侧设置的过滤网,最后再通过气管进入面罩,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气体,避免传统呼吸器持续为用户送气,造成呼吸困难。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