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6784发布日期:2020-04-28 21:1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火灾防护装置,体积大、成本高、安装不便,很难应用在小空间及空间位置较为复杂的位置,灭火物质喷放以后残留物难以清理,极大的提高了后期维护成本。同时大部分火灾防护装置的灭火剂带压储存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储存部件工艺要求复杂,影响设备整体寿命。在实际火灾案例中多数电器火灾是从微小的空间引发至大空间的火灾,比如排插,固定插座,电表箱以及电表箱内的电表,而这些地方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器件本身就具有外壳,而外壳内部是否发热燃烧或是阴燃难以从外部观察得知,二是这些器件外壳内部的空间通常十分狭小,市面上的灭火装置不能够安装在内部对这些器件进行保护,这些小火灾往往在变成大火灾之后才得以被人察觉,但这时器件早已被严重损坏,这对那些体积小但却十分精密的设备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将灭火装置体积缩小往往面临很多问题,诸如体积缩小以后能效不足无法扑灭火灾降低温度或是由于体积较小灭火器喷放时压力骤增将面临爆炸的危险,如何在缩小灭火装置的前提下,同时保证灭火能效与装置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在缩小灭火装置的前提下,同时保证灭火能效与装置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一端的筒盖,所述筒体内设有柱状灭火剂,所述柱状灭火剂端部设有点火装置,筒体表面开设有多个喷孔。

优选地,多个喷孔在筒体表面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喷孔在筒体其中一侧面分布。

优选地,多个喷孔在筒体其中一侧面上呈直线分布,筒体内的柱状灭火剂挡住喷孔。

更为优选地,多个喷孔从靠近点火装置的一端向远离点火装置的一端呈直线分布,且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筒体与筒盖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点火装置为导火索结构或电点火头结构,所述柱状灭火剂为气溶胶灭火剂。

优选地,所述筒体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直径为5-20mm,其高度为20-60mm。

优选地,所述筒盖外侧和筒体外侧均设有限位块。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上述灭火装置的灭火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发生火灾时点火装置启动并点燃柱状灭火剂;

步骤2):柱状灭火剂自点火端朝另一端逐步被点燃,并逐渐释放灭火剂;

步骤3):灭火剂先从靠近点火装置的的喷孔向外喷出,在喷放过程中被柱状灭火剂挡住的喷孔逐渐打开;

步骤4):灭火剂逐渐向远离点火装置的喷孔向外喷出,灭火剂释放到相应的灭火区域参与灭火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灭火剂储存部件内部是无压状态,在本实用新型所说的无压是相关于现有的现技术的有压而言,即灭火剂储存部件内部与外部没有压差,即使有压差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其利于灭火剂长期存储,相对于现有灭火装置(有压状态)12至24个月的储存期,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无压状态)延长至60个月以上。

2、从靠近点火装置端向远离点火装置端的喷孔的直径是越来越小的,当点火装置点火时,因筒体内燃烧空间较小,柱状灭火剂靠近点火装置的表层燃烧气化后筒体内压力骤增,如果喷孔口径较小,则面临爆炸的危险,因此离点火装置越近喷孔直径设置较大,而当柱状灭火剂逐步被点燃后,筒体内燃烧空间变大,这时如果喷孔口径过大会使得固体灭火剂喷出的距离有限,从而影响灭火的效果;上述喷孔的设置方式能够同时保证灭火能效与装置安全性。

3、该灭火装置的体积远小于现有灭火装置的体积,可以做到体积低于2000立方毫米,方便安装在排插,电表箱,仪表盘,电动车蓄电池箱等内部。

4、筒体内部装有灭火剂使灭火装置在未启动时筒体上的多个或全部喷孔被堵住,点火装置启动后,灭火剂逐渐减少而喷孔逐渐打开,保证装置内部压力不会骤增,持续性地将火灾扑灭。

5、筒体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便于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点火装置为导火索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个喷孔在筒体的一个侧面呈直线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个喷孔在筒体的一个侧面呈直线分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筒体1、筒盖2、柱状灭火剂3、点火装置4、喷孔5、限位块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的微小型灭火装置,包括筒体1和位于筒体1一端的筒盖2,所述筒体1内设有柱状灭火剂3,所述柱状灭火剂3端部设有点火装置4,筒体1表面开设有多个喷孔5。点火装置4可以设置与柱状灭火剂3一端或两端,本实施例中点火装置4仅设置在柱状灭火剂3一端。

优选地,多个喷孔在筒体1表面均匀分布。

优选地,多个喷孔在筒体1其中一侧面分布。

优选地,多个喷孔在筒体1其中一侧面上呈直线分布,筒体1内的柱状灭火剂3挡住喷孔5。

在本实施例中,在筒体1表面设有多个喷孔5,喷孔5可以均匀的分布在筒体1的表面,这样可以实现立体式的灭火过程,但由于灭火剂的容量小,在一个立体式结构下灭火的效果并不佳;本实施例中喷孔5可以仅设置在筒体1的一个侧面上,多个喷孔5设在一个筒体1的一个侧面,是相对缩小的灭火面积,在灭火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灭火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喷孔5也可以设在筒体1的一个侧面的一条直线上(如图3和4所示),这样能进一步缩小灭火面积,在灭火剂量相同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增加灭火的效果。

更为优选地,多个喷孔5从靠近点火装置4的一端向远离点火装置4的一端呈直线分布,且直径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这样设计后,离点火装置4越近喷孔5直径越大,从靠近点火装置4端向远离点火装置4端的喷孔5的直径是越来越小的,这个设置的好处是,当点火装置4点火时,因筒体1内燃烧空间较小,柱状灭火剂3靠近点火装置4的表层燃烧气化后筒体1内压力骤增,如果喷孔5口径较小,则面临爆炸的危险,因此离点火装置4越近喷孔5直径设置较大,而当柱状灭火剂3逐步被点燃后,筒体1内燃烧空间变大,这时如果喷孔5口径过大会使得固体灭火剂喷出的距离有限,从而影响灭火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筒体1与筒盖2可拆卸地连接。如图1所示可以为螺纹连接的方式,但是本实施例不仅限这种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例如通过销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点火装置4为导火索结构或电点火头结构,所述柱状灭火剂3为气溶胶灭火剂。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点火装置4采用导火索结构(如图2所示),则可以直接通过导火索一端连接柱状灭火剂3端部,另一端设于筒体1外部即可,当外部发生火灾时会点燃导火索,从而点燃柱状灭火剂3;如果采用电点火头结构,则可以在筒体1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或烟雾传感器,当其检测到外部因火灾而产生高温环境后,发生信号给微处理器(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可以选用51单片机,型号为80c51单片机,或者选用stm32微处理器,型号为stm32f103),微处理器控制点火装置4开启,直接点燃柱状灭火剂3,这样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筒体1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直径为5-20mm,其高度为20-60mm。这种尺寸的筒体1很适合放在外壳内部空间十分狭小的电器中,例如电池组、排插、固定插座、电表箱以及电表箱内的电表中。

优选地,所述筒盖2外侧和筒体1外侧均设有限位块6。限位块6有利于将整个灭火装置放置或安装在外壳内部。

另外,本实施例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1):发生火灾时点火装置4启动并点燃柱状灭火剂3;

步骤2):柱状灭火剂3自点火端朝另一端逐步被点燃,并逐渐释放灭火剂;

步骤3):灭火剂先从靠近点火装置4的的喷孔5向外喷出,在喷放过程中被柱状灭火剂3挡住的喷孔5逐渐打开;

步骤4):灭火剂逐渐向远离点火装置4的喷孔5向外喷出,灭火剂释放到相应的灭火区域参与灭火过程。

就目前现有技术而已,其气溶胶的灭火浓度可以做到20g每1个立方,本实施例的灭火装置同比例缩小十倍(筒体1直径为10mm,高度为41mm),至少应达到2g气溶胶灭0.1个立方的灭火浓度,由于灭火空间体积缩小,那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灭火空间体积越小,其空间的密闭性越好,这样更有利于气溶胶全淹没的灭火效果,所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灭火浓度大于2g每0.1个立方。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