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宿舍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226发布日期:2020-03-17 15:11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宿舍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宿舍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学校宿舍或职工宿舍通常具有房间小、人员多、楼道窄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逃生极其不便,尽管有些宿舍配备了速降绳、速降背包等逃生工具,但是绳索通常贴合外墙悬垂,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且处于高度紧张中的逃生人员而言,操作难度极大,在半空中身体紧临墙壁下降缓慢,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逃生时间,还存在剐蹭、划伤、磕碰等意外伤害的可能;并且刚从窗口出来时,由于没有可以扶持的依托物,会给逃生者造成极大的心里压力;另外有些窗口位置的外墙上还设有雨棚、晾衣杆等设施,对速降逃生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目前常规的技术方案里,通常只是针对速降工具的改进,鲜有利于速降工具使用、解决实际使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技术方案,当然还是存在少数往上述方向靠拢的技术方案,比如中国专利《外挂式高楼缓降用装置》(公开号cn201482007u)记载技术方案即实现了缓降装置的外挂,但是降落路径仍然是紧邻外墙,仍然未解决下降困难的问题,并且该装置与墙体结合牢固度极差,在实际使用中恐无法满足应急逃生所需的要求。

因此,应急逃生装置技术领域,亟需一种能使降落点伸出室外、降落路线远离墙面,实现没有专业技能的逃生者也能越过障碍、快速下降的安全、牢靠的宿舍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使降落点伸出室外、降落路线远离墙面,实现没有专业技能的逃生者也能越过障碍、快速下降的安全、牢靠的宿舍逃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宿舍逃生装置,包括平架在逃生口处墙体上部的搭板,所述搭板底面位于室内一端设有通过锁位机构与墙体内壁固接的竖直锁杆,所述搭板底面位于室外一端设有倾斜向墙体延伸的撑板,所述撑板上端与搭板铰接,所述撑板下端与墙体外壁抵靠,所述撑板中部与搭板底面中部之间设有至少一根拉索;所述搭板位于室外一端的左右两侧斜向上翘曲,两所述翘曲端之间固接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中部具有用于连接速降工具的下凹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扶梯,所述扶梯包括至少左、右两根与承重杆铰接的竖杆,所述竖杆之间设有若干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列扶手。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列扶手,所述扶手位于搭板长度方向的中线与边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锁位机构包括与墙体内壁固接的ω形紧固块,所述锁杆穿入紧固块与墙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中,所述紧固块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锁杆、墙体内壁对应定位孔位置设有让位孔,所述定位孔、让位孔所成空间处设有可拆卸插拔的定位棒。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底面设有容纳锁杆、撑板的凹腔。

进一步的,所述锁杆旋转收纳进入凹腔后,所述锁杆长度方向与搭板宽度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底面靠近承重杆一端设有可实现搭板收纳折叠后悬挂放置的挂钩。

进一步的,墙体外壁与所述撑板下端相抵靠的位置设有垫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搭板室内一端通过锁杆和锁位机构实现与墙体内壁的牢靠固接,搭板室外一端通过撑板和拉索实现与墙体外壁牢固抵靠,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使降落点伸出室外、降落路线远离墙面的技术效果,即使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逃生者也能越过外墙上存在的障碍,安全、快速地下降,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有效降低了身处险情中人员的伤亡概率,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状态下正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放置状态下背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宿舍逃生装置,包括平架在逃生口处墙体上部的搭板1,所述搭板1底面位于室内一端设有通过锁位机构与墙体内壁固接的竖直锁杆2,所述搭板1底面位于室外一端设有倾斜向墙体延伸的撑板4,所述撑板4上端与搭板1铰接,所述撑板4下端与墙体外壁抵靠,所述撑板4中部与搭板1底面中部之间设有至少一根拉索41;所述搭板1位于室外一端的左右两侧斜向上翘曲,两所述翘曲端之间固接承重杆5,所述承重杆5中部具有用于连接速降工具的下凹形状。进一步的,所述锁位机构包括与墙体内壁固接的ω形紧固块31,所述锁杆2穿入紧固块31与墙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中,所述紧固块31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锁杆2、墙体内壁对应定位孔位置设有让位孔,所述定位孔、让位孔所成空间处设有可拆卸插拔的定位棒32。

可以理解的是,逃生口可以是窗口、阳台等供人体穿出到达墙体外实现降落逃生的位置,所述搭板1室内一端通过锁杆2和锁位机构实现与墙体内壁的牢靠固接,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了ω形的紧固块31供锁杆2插入再安装定位棒32,使搭板1室内端与墙体内壁牢靠固接。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结构实现固接,比如锁扣、销棒等,只要能保证搭板1受力情况下室内端不会翻转滑动即可。搭板1室外一端通过撑板4和拉索41实现与墙体外壁牢固抵靠,其中撑板4是与墙体外壁、搭板1共同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拉索41则用来限制撑板4的旋转角度,避免搭板1室外端下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拉索41的有效长度,最好的做法是在搭板1受力之前室外端稍微上翘,从而避免搭板1在受力之后室外端下沉。由此,便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使降落点伸出室外、降落路线远离墙面的技术效果,即使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逃生者也能越过外墙上存在的障碍,安全、快速地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杆5上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扶梯6,所述扶梯6包括至少左、右两根与承重杆5铰接的竖杆,所述竖杆之间设有若干横杆。可以理解的是,搭板1室外端端头两侧上翘并设置承重杆5既方便速降工具的安装,也能实现在折叠时扶梯6可以平整贴合在搭板1的板面上,承重杆5上设置扶梯6可以避免使用者在刚开始脱离搭板1时身体悬空,可以脚踩手握扶梯6的横杆,大大降低逃生难度和心里恐惧感,从而提高逃生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1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列扶手7。进一步的,所述搭板1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列扶手7,所述扶手7位于搭板1长度方向的中线与边缘之间。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扶手7可以为紧张逃生者提供可以扶持的依托物,舒缓心理压力,更能避免逃生者从搭板上摔倒,设置两列扶手7是对应左右手,可以双手并用提高安全性,设置在中线两侧,既可以避免使用者后退时被中间的扶手7绊倒,也能避免扶手7太靠边缘双手难以握持。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1底面设有容纳锁杆2、撑板4的凹腔。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凹腔是为了便于在折叠收纳时可以尽量缩小体积,便于逃生装置的安放,避免在平时不使用时占用过多室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锁杆2旋转收纳进入凹腔后,所述锁杆2长度方向与搭板1宽度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锁杆2横置可以在使用状态下,避免搭板1与竖置的锁杆2发生轻微转动,当然竖置也是可以的,因为锁杆2会与墙体内壁贴合,即使使用时发生转动也是很小范围的转动,只是在逃生这种危机的情境下,为避免节外生枝给逃生者造成影响,更好的做法还是锁杆2横置。

进一步的,所述搭板1底面靠近承重杆5一端设有可实现搭板1收纳折叠后悬挂放置的挂钩8。可以理解的是,设置挂钩8可以使折叠之后的逃生装置非常方便的悬挂在门后或墙上,对应位置需要设置容纳挂钩的凹槽,从而可以便于逃生装置的稳妥安放。

进一步的,墙体外壁与所述撑板4下端相抵靠的位置设有垫板42。可以理解的是,设置垫板42可避免撑板4抵靠墙体外壁这一端发生滑移,进一步提高搭板1室外端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承重杆5上挂扣的速降绳或速降背包的安全扣及其他配件,与其他市面上常见的速降工具相同,只要具备人体速降功能即可,至于是手动下降还是电动下降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这些是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或常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又不是本技术方案的改进重点,在这里略作说明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机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专利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