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326发布日期:2020-10-28 12:0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以及设置有这种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一些智能汽车设置有一个车载机器人,例如在中控台上设置一个车载机器人。现在的车载机器人通常能够与车上的人员互动,例如车载机器人获取车辆的状态信息以及行驶信息,从而发出对应的提示信息。例如获取车上各个位置人员是否扣上安全带的信息,并且在判断某一座位上的人员没有扣上安全带,则发出提示信息,建议该人员扣上安全带。

另一方面,对于营运车辆,尤其是长途客运汽车、公交车等,需要在车厢内放置灭火器以便于在车厢发出火警时紧急使用。但是,由于车厢的灭火器往往是长时间不使用的安全工具,人们往往只有在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测时才会注意车辆上的灭火器是否安装到位,也就是说,如果车辆上的灭火器缺失,驾驶员或者乘客往往未必及时注意,容易引起营运车辆在没有放置灭火器的情况下行驶。这种情况下,一旦车辆出现火警,将难以及时将火扑灭,导致安全事故。

此外,由于车辆的灭火器是在紧急情况使用的,因此,车辆上的灭火器并不会被牢固的绑定在车厢内,难免发生灭火器的固定装置松动的情况,这样,灭火器比较容易被乘客误带走,导致灭火器缺失。一旦行驶过程中的公交车上灭火器缺失,将严重影响公交车的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监控灭火器是否缺失的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的汽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垂直的侧壁,其中,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传感器,第一接触传感器的触点外露于底壁的上表面;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接触传感器,第二接触传感器的触点外露于侧壁的主面,并且,第一接触传感器与第二接触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的底壁以及侧壁上均设置接触传感器,一旦灭火器缺失,两个接触传感器的触点均不会与灭火器接触,接触传感器向控制装置输出的电平信号将翻转,这样,控制装置可以实时监控灭火器是否安装到位,也就是可以监控灭火器是否缺失。一旦出现灭火器缺失的情况,可以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便于驾驶员以及乘客及时了解灭火器缺失的情况,并且寻找缺失的灭火器或者重新安放灭火器,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接触传感器与第二接触传感器均为接触开关。由于接触开关的价格便宜,并且性能良好,使用接触开关作为接触传感器,一方面可以降低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侧壁上还设置有条码扫描仪,条码扫描仪与控制器电连接。

由此可见,通过条码扫描仪可以读取灭火器的身份信息,进一步的监控灭火器的有效期,或者判断灭火器是否被恶意的更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侧壁为圆弧柱面,第二接触传感器的触点外露于在圆弧柱面的内侧表面上。

可见,将第二接触传感器设置在侧壁的内侧表面上,可以确保灭火器安装到位时,灭火器的侧壁抵接在第二接触传感器上,从而确保灭火器与第二接触传感器的接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侧壁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优选的,报警装置为扬声器或者led灯。

由此可见,在侧壁上设置报警装置,一旦灭火器缺失,可以通过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息,例如发出报警声音或者报警灯光,以提示驾驶员或者乘客灭火器缺失。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设置在车厢内的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上放置有灭火器,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垂直的侧壁,其中,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传感器,第一接触传感器的触点外露于底壁的上表面,灭火器的底壁抵接在第一接触传感器上;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接触传感器,第二接触传感器的触点外露于侧壁的主面,灭火器的侧壁抵接在第二接触传感器上;第一接触传感器与第二接触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实施例结合使用的车载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与本实用新型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实施例结合使用的车载机器人隐藏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与本实用新型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实施例结合使用的车载机器人的支撑板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实施例与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实施例与灭火器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设置在汽车上,优选的,可以设置在汽车的车厢内,且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上可以放置一个灭火器。本实施例中,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与一个控制装置电连接,优选的,该控制装置可以是安装到汽车中控台上的车载机器人,车载机器人上设置控制芯片,通过车载机器人控制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的工作。

参见图1,车载机器人具有一个箱体10以及头部20,其中头部20可以隐藏到箱体10内,也可以伸出到箱体10外,图1所示的状态是头部20伸出箱体10的状态。因此,在头部20相对于箱体10是可以升降的。本实施例中,头部20大致呈圆球状,且头部20上设置有一个护罩21,在护罩21内可以设置摄像装置,例如设置ccd传感器等,用于拍摄车内的照片。此外,头部20内还可以设置扬声器,扬声器可以播放语音或者音乐等。

优选的,头部20内设置有一块面积较小的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设置有一个处理器,并且,头部20的摄像装置以及扬声器均电连接于该电路板上的线路,从而实现处理器与摄像装置以及扬声器等器件的电连接。这样,摄像装置获取的数据均传输至处理器,扬声器可以接收处理器的数据。

参见图2,箱体10内设置升级组件23以及一块支撑板11,优选的,支撑板11设置在箱体10内靠近底部的地方,参见图3与图4,在支撑板11的下方设置有一块电路板13,电路板13上设置有多个器件并形成多个功能电路,例如形成电源电路等,优选的,电路板13上设置有一个控制器,用于控制电路板13上多个器件的工作。

升降组件23包括一块支承板28,头部20固定在支承板28的上方,并且,在支承板2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并且在支撑板11的上方设置有两根螺杆26,螺杆26穿过支承板28两端的螺纹孔,当螺杆26转动时,将带动支承板28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头部20的升降。优选的,在支撑板11上设置两个电机(图中未示),每一电机分别带动一根螺杆26转动,因此,电路板13上设置一个用于驱动电机工作的控制器,从而控制两个电机同步运动,确保两根螺杆同步旋转,确保支承板28保持与支撑板11平行,避免头部20相对于箱体10发生倾斜的情况。

为了确保头部20顺畅的移动,在支撑板11上设置两根限位杆24以及限位板25,限位板2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一根限位杆24穿过一个通孔。从图2可见,限位杆24垂直于支撑板11,并且限位杆24的轴线与螺杆26的轴线平行。优选的,限位板25与支承板28固定连接,由于支承板28与头部20固定连接,因此限位板25也是与头部20固定,这样,限位板25随头部20的升降而升降。

这样,当螺杆26带动支承板28向上运动时,支承板28带动头部20向上运动,并由此带动限位板25相对于限位杆24向上运动,在限位杆24的限位作用下,头部20不会出现绕自身轴线旋转等情况。

在电路板13上设置一个控制器,优选的,该控制器可以控制诸如电机等多个器件的工作,并且,该控制器还用于控制车载机器人与汽车的控制器进行数据交互。并且,头部20内的电路板也需要与电路板13电连接,例如头部20内的处理器也需要与电路板13上的控制器实现电连接。

由于头部20相对于电路板13可以上下移动,为了确保头部20的移动不受影响,本实施例中,头部20与电路板13之间设置有一块柔性电路板27,通过柔性电路板27连接头部20内电路板以及电路板13,具体的,头部20内的处理器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27内的电线与电路板13上的控制器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中,车载机器人与汽车的控制器之间通过can总线实现数据交互,因此,在电路板13上设置有can总线接口电路,参见图3与图4,电路板13固定在支撑板11的下方,在电路板13上设置有电源接头14,用于连接车载电源。电路板13上设置有can总线接口电路15,电路板13上的控制器与can总线接口电路15电连接并且接收can总线接口电路15传输的信号。

此外,车载机器人的箱体10内设置有can总线接头16,can总线接头16通过一根柔性的电缆线17与can总线接口电路15电连接。can总线接头16可以插入到汽车的can总线接头上。

由于现有的汽车电气系统内广泛应用can总线系统,因此只需要在汽车内设置一个can总线接头,并将汽车的can总线接头与车载机器人上的can总线接头16连接,如插入到车载机器人上的can总线接头16上,即可以将汽车的控制器的信号通过can总线传输至车载机器人的电路板13上的控制器,车载机器人的控制器可以与汽车的控制器实现数据交互。

另外,由于电路板13的控制器通过柔性电路板27与头部20内的电路板电连接,因此,头部20内的器件,包括摄像装置、扬声器等均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27以及can总线等向汽车的控制器发送信号,或者接收汽车控制器发送的信号,车载机器人可以获取汽车的行驶状态等信息。

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具有底壁31以及侧壁35,底壁31为平坦的圆形板材,侧壁35与底壁31相互垂直,且侧壁35为圆弧柱面。在底壁31上设置有第一接触传感器32,第一接触传感器32设置有触点33,从图5可见,触点33外露于底壁31的上表面,以便于灭火器的底壁抵接在触点33上。

相应的,在侧壁35上设置有第二接触传感器36,并且,第二接触传感器36设置有触点37,并且,触点37外露在侧壁35的主面上。由于侧壁35为圆弧柱面,为了便于灭火器触压触点37,第二接触传感器36设置在侧壁35的内侧表面上,即圆弧面为凹陷的表面。

第一接触传感器32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且可以向控制装置输出电信号,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是车载机器人,因此,车载机器人可以获取第一接触传感器32的信号。并且,第二接触传感器36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并且可以向控制装置输出电信号,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是车载机器人,因此,车载机器人可以获取第二接触传感器36的信号。

如图6与图7所示,当灭火器40安装到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时,灭火器40的底壁41将触压在第一接触传感器32的触点33上,此时,第一接触传感器32向车载机器人发出电平变化的信号,这样,车载机器人即可以知晓第一接触传感器32是否被触压。相同的,当灭火器40安装到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时,灭火器40的侧壁42将触压在第二接触传感器36的触点37上,此时,第二接触传感器36向车载机器人发出电平变化的信号,这样,车载机器人即可以知晓第二接触传感器36是否被触压。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传感器32以及第二接触传感器36均为接触开关,当第一接触传感器32被触压时,向车载机器人输出高电平信号,如果没有被触压,则输出低电平信号,当第二接触传感器36被触压时,向车载机器人输出高电平信号,如果没有被触压,则输出低电平信号。这样,当灭火器40安装到位时,由于第一接触传感器32以及第二接触传感器36均被触压,均输出高电平信号,车载机器人即可以确认灭火器40安装到位,如果两个接触传感器任意一个输出低电平信号,则可以认为灭火器40安装不牢固,可以发出提示信息,如果两个接触传感器均输出低电平信号,则认为灭火器40缺失,需要发出报警信息。

优选的,车载机器人可以通过扬声器或者显示屏发出报警信息或者提示信息,例如确认灭火器40安装不牢固,可以通过车载机器人的扬声器发出语音提示。当然,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的侧壁35上也可以设置报警装置,例如,该报警装置为扬声器或者led灯,一旦灭火器安装不牢固或者灭火器缺失,可以通过侧壁35上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息。

如果车厢内设置有多个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也就是车厢内放置多个灭火器,此时,一旦某一个灭火器缺失或者安装不牢固,车载机器人发出提示信息或者报警信息时,需要告知驾驶员哪一灭火器缺失或者安装不牢固。如果通过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侧壁上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息,则不需要提示是哪一灭火器缺失或者安装不牢固,只需要提示灭火器缺失或者安装不牢固即可。

优选的,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的侧壁35上还设置有条码扫描仪,该条码扫描仪与控制器电连接,即与车载机器人电连接并且可以向车载机器人输出信号。这样,如果灭火器的瓶身上设置有条码,可以通过条码扫描仪扫描该条码并且将所识别的条码信息发送至车载机器人,这样,车载机器人可以记录每一个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30上所放置的灭火器的id码,从而更加有效的对每一个灭火器进行监管。例如,通过灭火器的id码从预设的服务器上查询该灭火器的有效期限,并且在灭火器的有效期限即将届满时发出提示信息,提示驾驶员或者车辆管理人员及时更换灭火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车用灭火器智能存放装置具体形状的改变、接触传感器具体类型的改变等,这些改变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