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灭火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0927发布日期:2020-08-07 20:04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油灭火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灭火剂
技术领域
,进一步涉及对灭火剂的成分改进,具体涉及一种食用油灭火剂。
背景技术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其密度一般为0.95~0.98g/ml,不溶于水。尽管在常温下食用油难以蒸发,但是当对其持续加温时,其蒸发速率也相应加快,油层上方的蒸气浓度很快就达到可燃极限之内,只要有明火出现,食用油就很容易被点燃。当油层温度达到360~370℃以上时,常见的食用油品种均会发生自燃,并且很快达到充分燃烧状态,油温迅速升高至400~600℃。一旦燃烧则具有很高热量足以维持持续燃烧。因此,食用油火体现出热释放速率高、蔓延速度快等特点,并且由于燃烧介质整体温度偏高以及在燃烧过程中会因成分变化而导致自燃点降低(试验证明食用油燃烧时其部分热分解产物的自燃点在65℃左右)等情况,若无有效的降温手段,极易导致灭火之后发生复燃。因此,食用油火灾是一类较为难以控制的火灾。鉴于食用油火灾的特殊性,常规灭火剂对其灭火性能普遍不够理想。其中普通的泡沫灭火剂虽然可以用来扑救食用油火灾,但所产生的泡沫在热油面上无法维持较好的稳定性,无法起到充分覆盖、隔绝的作用;在泡沫灭火剂施加初期会发生短暂而猛烈的轰燃现象,火焰尺寸迅速增大至之前的数倍,同时还会发生强烈的飞溅现象,从而极易引燃烹饪设备周围的其他可燃材料。对于常规粉体灭火剂而言,由于其不具有冷却降温效果,因而在灭火后极易复燃;而且,由于粉体的弥散性,会导致灭火后整个厨房区域易被粉体污染,火场清理极其困难,从而对清洁度要求极高的厨房场所造成难以彻底根除的污染。二氧化碳气体灭火剂虽然可以控制明火,但灭火后的食用油依旧会保持相当高的温度,在co2逐渐散去之后,未经冷却的食用油在接触到氧气后随时可能发生复燃。而且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周围人员的正常呼吸,尤其在厨房能封闭环境下,此类风险尤为突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食用油灭火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灭火剂对食用油火灾的灭火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食用油火灾的高效灭火,并降低其复燃发生率。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油灭火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莫来石粉24~30份,七氟丙烷16~18份,硅藻土10~12份,高岭土10~12份,酚醛树脂4~6份,碳化硅4~6份,氧化锆1~3份,四氟二溴乙烷2~4份,硫酸镁2~4份,黏土4~8份。作为优选,还包括1~3重量份的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作为优选,还包括2~4重量份的磷酸二氢铵。作为优选,还包括3~7重量份的氧化铝。作为优选,还包括2~4重量份的刚玉粉。作为优选,该食用油灭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莫来石粉27份,七氟丙烷17份,硅藻土11份,高岭土11份,酚醛树脂5份,碳化硅5份,氧化锆2份,四氟二溴乙烷3份,硫酸镁3份,黏土6份。作为优选,该食用油灭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莫来石粉27份,七氟丙烷17份,硅藻土11份,高岭土11份,酚醛树脂5份,碳化硅5份,氧化锆2份,四氟二溴乙烷3份,硫酸镁3份,黏土6份,二氟一氯一溴甲烷2份,磷酸二氢铵3份,氧化铝5份,刚玉粉3份。作为优选,所述莫来石粉的粒度为10~40μm。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油灭火剂。该技术方案基于实验手段考察了不同灭火剂成分对食用油燃烧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协同关系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了本发明的全新灭火剂配方。该配方以矿物粉体为主要成分,配合化学灭火剂及惰性气体成分,采用喷射方式作用于火场;其中,具有特定粒度的矿物粉体不仅发挥覆盖作用,而且,基于其自身的多孔结构,对食用油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从而在微观上起到一定的阻隔灭火作用;此外,本发明采用了更具安全性的七氟丙烷,在直接灭火的同时利用其气化吸热可起到更好的灭火效果;而且,莫来石粉、碳化硅等矿物粉体在四氟二溴乙烷、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等高压气体的裹挟下喷出,对火焰形成一定的冲击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灭火效果。本发明尤其适用于食用油火灾的扑灭,具有突出的灭火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在利用本发明灭火剂进行灭火的过程中,火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食用油灭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莫来石粉27份,七氟丙烷17份,硅藻土11份,高岭土11份,酚醛树脂5份,碳化硅5份,氧化锆2份,四氟二溴乙烷3份,硫酸镁3份,黏土6份。其中,所述莫来石粉的粒度为10~40μm。实施例2一种食用油灭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莫来石粉27份,七氟丙烷17份,硅藻土11份,高岭土11份,酚醛树脂5份,碳化硅5份,氧化锆2份,四氟二溴乙烷3份,硫酸镁3份,黏土6份,二氟一氯一溴甲烷2份,磷酸二氢铵3份,氧化铝5份,刚玉粉3份。实施例3一种食用油灭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莫来石粉24份,七氟丙烷16份,硅藻土10份,高岭土10份,酚醛树脂4份,碳化硅4份,氧化锆1份,四氟二溴乙烷2份,硫酸镁2份,黏土4份。实施例4一种食用油灭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莫来石粉30份,七氟丙烷18份,硅藻土12份,高岭土12份,酚醛树脂6份,碳化硅6份,氧化锆3份,四氟二溴乙烷4份,硫酸镁4份,黏土8份。实施例5本实施例用于考察本发明灭火剂的灭火性能。1、本发明灭火剂与市售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灭火性能比较测试条件及评级:a类火6公升灭火剂量需达1a灭火等级,(满足评予4等级);达2a以上灭火等级,(评予5等级)。b类火6公升灭火剂量需达55b灭火等级,(满足评予4等级);达70b以上灭火等级,(评予5等级)。k类火准1公升以下灭火剂需达5f灭火等级,(满足评予4等级);达35f以上灭火等级,(评予5等级)。f类火准1公升以下灭火剂需达5f灭火等级,(满足评予4等级);达35f以上灭火等级,(评予5等级)。按照上述所述的测试条件,分别用化学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和本发明对a类火、b类火、k类火、f类火进行灭火。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本发明灭火剂与市售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灭火性能比较实验结果火灾类型本发明灭火剂化学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a类火542b类火434k类火522f类火523由以上表1可知,本发明灭火性能全面优于市售的化学泡沫灭火剂以及干粉灭火剂,尤其在k类火及f类火的扑灭中,较其他灭火剂优势明显;而且,在a类火及b类火的灭火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灭火性能。2、火场灭火实验及性能、效能测试采用厨房环境构建模拟火场,在其中进行实地测试实验:火场规模30平方米,植物油点位于锅具中,引燃后自然蔓延5min,燃烧范围超过20平方米,不涉及天然气。实验结果如以下表2所示。表2实地灭火性能指标如以上表2所示,在同等喷施压力下,本发明灭火剂的灭火速度极快,较常规市售灭火剂短60%以上;而且,本发明的灭火剂用量较低,即使均换算成相同的灭火时间,本发明的灭火剂总量仍为最低,具有突出的灭火效率。此外,本发明灭火后温度较低,从根本上降低了复燃现象的发生率,而实际实验中也证明,采用本发明灭火后多个着火点均未发生复燃现象。3、灭火过程数据考察在利用本发明灭火剂进行灭火的过程中,记录灭火启动时间及明火扑灭时间,并记录模拟火场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左侧竖线是灭火启动时间;右侧竖线为明火扑灭时间。由图1所反映的火场温度可以证明,在应用本发明灭火剂后,灭火进程相当明显,火场温度变化基本呈单向递减状态,未出现因局部复燃或灭火不尽而导致的温度回升;而且,在灭火进程的最后阶段,火场温度下降速度并未出现明显减慢,鉴于低温下(400℃左右)火场自然散热速度远低于高温时(1200℃左右),因此表明本发明灭火剂在灭火进程中持续性的良好表现。综上所述,本发明灭火剂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且全面优于目前市售的泡沫灭火剂及干粉灭火剂;而且,本发明尤其适合于f类火灾的扑灭工作,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