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3884发布日期:2020-08-14 16:4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



背景技术:

公交车、客车、校车上安装的隔板都是竹胶板或pvc板或其他材质隔板,面上覆盖铝花板或石英砂隔板革。

但是在车辆发生火灾时,因隔板及隔板革相对容易燃烧,而造成后期的燃烧更加猛烈,特别是在人为纵火时,易燃物为液体状态上将快速的扩散,造成燃烧的面积也快速的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发生火灾时,因隔板及隔板革相对容易燃烧,而造成后期燃烧更加猛烈的问题,而提出的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包括隔板、地板、安装架、储液箱和对称设置的两个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地板上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安装架与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和收集箱均与安装架的内底部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收集箱分别与储液箱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箱的内顶部固定插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导液管,两个所述导液管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自吸泵,所述第一自吸泵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一喷雾头,所述储液箱的内顶部固定插设有多个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顶部贯穿隔板的底部并向上延伸,所述喷液管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自吸泵,所述喷液管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喷雾头,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喷雾头对应的安装槽;

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内螺纹连接有固定塞,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多个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螺纹连接有进液阀门,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贯穿隔板的底部并向上延伸,所述储液箱一侧内壁的底部固定插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螺纹连接有电磁阀,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多个装置槽,所述装置槽内固定连接有检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一端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依次设有控制器、电源、信号接收器和警报器,所述信号接收器、检测传感器和电源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自吸泵、第二自吸泵、警报器、电磁阀和进液阀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检测传感器为ch4/a-5红外甲烷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隔板与收集箱的顶部通过多个承重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外壁上固定插设有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的输出端与电源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装置槽的槽口处固定插设有第一栅格网。

优选地,所述储液箱的内顶部固定插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腔的内壁上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安装口的内壁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与进液管对应的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口处固定插设有第二栅格网。

有益效果:

1.当有人为的将液态易燃物倒向隔板时,液态易燃物将通过带有进液管快速导入收集箱中,同时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有易燃物时(或驾驶员触发开关)发出指令,控制器开始工作,控制进液阀门关闭,让隔板面上与隔板面下隔断,同时第一自吸泵和第二自吸泵开始工作,将储液箱内的灭火剂通过导液管和喷液管喷出,分别对隔板面上及隔板面下喷射灭火剂,防止易燃液态扩散而造成大面积的着火,从而达到极速阻燃与灭火的效果,同时灭火剂等液体可以通过进液管进入收集箱内,然后通过出液管排出车外,本发明中通过检测机构和灭火机构的设置,能快速的吸收液态易燃物,极大的减少燃烧源,从而达到了阻止人为纵火的危害后果的发生;

2.同时第一栅格网可以对检测传感器进行保护,同时电磁阀可以控制液体的导出流量,同时承重杆可以增强隔板与收集箱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充电接头可以方便对电源进行充电;

3.同时挡板和锁紧螺钉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控制腔内的控制元件进行维护,同时第二栅格网的设置,可以防止杂物落入进液管内,同时警报器可以在发生火情时,及时发出警报,同时液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储液箱内的灭火剂液位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中:1隔板、2储液箱、3收集箱、4导液管、5第一自吸泵、6第一喷雾头、7喷液管、8第二自吸泵、9第二喷雾头、10固定塞、11进液管、12进液阀门、13出液管、14电磁阀、15检测传感器、16安装架、17控制器、18电源、19信号接收器、20警报器、21承重杆、22充电接头、23第一栅格网、24液位传感器、25挡板、26锁紧螺钉、27第二栅格网、28控制腔、29地板、30伸缩气缸、31滑杆、3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车厢内智能阻燃地板,包括隔板1、安装架16、储液箱2和对称设置的两个收集箱3,地板29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30,用于带动隔板1水平移动,伸缩气缸30的输出端与隔板1固定连接,隔板1的顶部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滑槽,滑槽内固定连接有滑杆31,滑杆31上滑动套接有滑块32,用于支撑隔板1,滑块32的顶部与地板29固定连接,地板29上设有多个通水孔,用于易燃液体的通过,安装架16与隔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储液箱2和收集箱3均与安装架16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方便安装储液箱2和收集箱3;

本实施例中,隔板1与收集箱3的顶部通过多个承重杆21固定连接,用于增强隔板1与收集箱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两个收集箱3分别与储液箱2的两侧固定连接,储液箱2的内顶部固定插设有对称设置的多个导液管4,用于将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导出,两个导液管4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自吸泵5,用于将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导出,第一自吸泵5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第一喷雾头6,用于喷洒灭火剂;

本实施例中,储液箱2的内顶部固定插设有多个喷液管7,用于将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导出,喷液管7的顶部贯穿隔板1的底部并向上延伸,喷液管7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自吸泵8,用于将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导出,喷液管7的顶部固定套接有第二喷雾头9,用于将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导出,隔板1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喷雾头9对应的安装槽,储液箱2的顶部设有注液口,用于导入灭火剂,注液口内螺纹连接有固定塞10;

本实施例中,收集箱3的顶部固定插设有多个进液管11,用于将隔板上的易燃物导入收集箱3内,隔板1的顶部设有与进液管11对应的梯形槽,梯形槽的槽口处固定插设有第二栅格网27,防止杂物落入进液管11内,进液管11上螺纹连接有进液阀门12,进液管11的顶部贯穿隔板1的底部并向上延伸,储液箱2一侧内壁的底部固定插设有出液管13,用于将易燃物导出,出液管13上螺纹连接有电磁阀14;

本实施例中,隔板1的顶部设有多个装置槽,装置槽的槽口处固定插设有第一栅格网23,对检测传感器15进行保护,装置槽内固定连接有检测传感器15,用于检测易燃物,安装架16的外壁上固定插设有充电接头22,方便对电源18进行充电,充电接头22的输出端与电源18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6的一端设有控制腔28,控制腔28的内壁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转动连接有挡板25,挡板25与安装口的内壁通过锁紧螺钉26固定连接,控制腔28内依次设有控制器17、电源18、信号接收器19和警报器20;

本实施例中,储液箱2的内顶部固定插设有液位传感器24,液位传感器24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7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接收器19、检测传感器15和电源18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7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检测信号发送到控制器17,控制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自吸泵5、第二自吸泵8、警报器20、电磁阀14和进液阀门12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第一自吸泵5、第二自吸泵8、警报器20、电磁阀14和进液阀门12进行控制,控制器17为plc控制器,检测传感器15为ch4/a-5红外甲烷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当有人为的将液态易燃物倒向隔板1时,液态易燃物将通过带有进液管11快速导入收集箱3中,同时当检测传感器15检测到有易燃物时或驾驶员触发开关发出指令,控制器17开始工作,控制进液阀门12关闭,让隔板1面上与隔板面下隔断,同时第一自吸泵5和第二自吸泵8开始工作,将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通过导液管4和喷液管7喷出,分别对隔板1面上及隔板面下喷射灭火剂,防止易燃液态扩散而造成大面积的着火,从而达到极速阻燃与灭火的效果,同时灭火剂等液体可以通过进液管11进入收集箱3内,然后通过出液管13排出车外。

本实施例中,同时第一栅格网23可以对检测传感器15进行保护,同时电磁阀14可以控制液体的导出流量,同时承重杆21可以增强隔板1与收集箱3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充电接头22可以方便对电源18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同时挡板25和锁紧螺钉26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控制腔28内的控制元件进行维护,同时第二栅格网27的设置,可以防止杂物落入进液管11内,同时警报器20可以在发生火情时,及时发出警报,同时液位传感器24的设置,可以方便对储液箱2内的灭火剂液位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