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救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3155发布日期:2021-05-04 11:2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智慧消防救险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救险车领域,具体为智慧消防救险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是指根据需要,设计制造成适宜消防队员乘用、装备各类消防器材或灭火剂,供消防部队用于灭火、辅助灭火或消防救援的车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消防部门也会将其用于其他紧急抢救用途,消防车可以运送消防员抵达灾害现场,并为其执行救灾任务提供多种工具,现代消防车通常会配备钢梯、水枪、便携式灭火器、自持式呼吸器、防护服、破拆工具、急救工具等装备,部分的还会搭载水箱、水泵、泡沫灭火装置等大型灭火设备,多数地区的消防车外观为红色,但也有部分地区消防车外观为黄色,部分特种消防车亦是如此,消防车顶部通常设有警钟警笛、警灯和爆闪灯,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控制也逐渐进入了消防车,因此智慧消防救险车随之诞生。

但是现有的智慧消防救险车大都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同时现有的智慧消防救险车在进行使用时,其内部的救援工具不便于取放,从而严重的拖延了消防救险的速度,使得消防救险错过了最佳时机,此外现有的智慧消防救险车在进行使用时,大都没有设置辅助机构,只能进行单一灭火,无法同时进行多方向的灭火操作,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消防救险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智慧消防救险车,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智慧消防救险车,包括车头,所述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车体,所述车头的底部与车体的底部均安装有两个驱动轮,所述车头的底部远离车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险杠,所述车头顶部的两侧且远离车体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后视镜,所述车头的两侧且位于后视镜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车门,所述车头的两侧且位于第一车门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车门,所述车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警报灯,所述车体的内部靠近车头的一端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车体的外部且位于蓄水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车体的外部远离第一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槽的内部与第二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救援机构,所述车体的内部且位于救援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喷水机构,所述车体远离车头的一侧与顶部设置有辅助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救援机构包括第一束缚带,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束缚带,两个所述第一束缚带之间放置有斧子,所述斧子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束缚带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束缚带,两个所述第二束缚带之间放置有锤子,所述锤子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第二束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束缚带,所述第三束缚带的内部放置有撬棍,所述撬棍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第三束缚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束缚带,两个所述第四束缚带之间放置有钳子,所述钳子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第二放置槽的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蓄水箱的外侧且位于限位环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五束缚带,所述第五束缚带与限位环之间均放置有灭火器。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机构包括第三放置槽,所述车体的外侧且位于蓄水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放置槽,所述第三放置槽内壁的底部远离蓄水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第三放置槽内壁的底部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部与蓄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分管,所述第三放置槽的内壁且位于水泵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远离蓄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所述隔板的顶部且位于电控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内部等距放置有软管。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车体顶部的两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扶梯,所述车体远离车头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车体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扶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的外侧均设置有车窗,所述第一车门与第二车门的外侧且位于车窗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束缚带、第二束缚带、第三束缚带、第四束缚带与第五束缚带的外侧均设置有魔术贴。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的外侧且位于驱动轮与第三放置槽之间均等距固定安装有反光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放置槽的内壁远离水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均与蓄水箱的内部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的顶部且位于蓄水箱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加注管,所述加注管的内部与蓄水箱的内部相通,所述车体的顶部且位于加注管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水枪,所述水枪与蓄水箱的内部通过水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与第三放置槽内壁的顶部均设置有卷帘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带有魔术贴的束缚带,从而使得对救援工具进行取放的速度更快,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消防救险的速度,同时避免消防救险错过最佳时机,同时通过设置辅助机构,使得设备不仅能够通过多个软管进行水源喷射,同时还能够通过水枪进行水源喷射,从而能够进行多方向灭火,进而达到最好的救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第一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视角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视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头;2、车体;3、驱动轮;4、保险杠;5、后视镜;6、第一车门;7、第二车门;8、车窗;9、警报灯;10、蓄水箱;11、第一放置槽;12、第二放置槽;13、救援机构;131、第一束缚带;132、斧子;133、第二束缚带;134、锤子;135、第三束缚带;136、撬棍;137、第四束缚带;138、钳子;139、限位环;1310、第五束缚带;1311、灭火器;14、喷水机构;141、第三放置槽;142、安装座;143、水泵;144、第一连接管;145、连接分管;146、隔板;147、电控箱;148、限位架;149、软管;15、第二连接管;16、卷帘门;17、反光条;18、辅助机构;181、第一固定杆;182、第一扶梯;183、第二固定杆;184、第二扶梯;19、加注管;20、水枪。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

智慧消防救险车,包括车头1,所述车头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车体2,所述车头1的底部与车体2的底部均安装有两个驱动轮3,通过驱动轮3便于更好的保证设备的移动;所述车头1的底部远离车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险杠4,通过保险杠4便于更好的对车头1的前方进行保护;所述车头1顶部的两侧且远离车体2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后视镜5,通过后视镜5便于更好的对设备的后方进行训观察;所述车头1的两侧且位于后视镜5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车门6,所述车头1的两侧且位于第一车门6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车门7,所述车头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警报灯9,通过警报灯9便于更好的对周围的人员进行提醒;所述车体2的内部靠近车头1的一端设置有蓄水箱10,通过蓄水箱10便于更好的进行蓄水;所述车体2的外部且位于蓄水箱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1,所述车体2的外部远离第一放置槽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2,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槽11的内部与第二放置槽12的内部设置有救援机构13,所述车体2的内部且位于救援机构13的一侧设置有喷水机构14,所述车体2远离车头1的一侧与顶部设置有辅助机构18。

其中,所述救援机构13包括第一束缚带131,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放置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束缚带131,两个所述第一束缚带131之间放置有斧子132,所述斧子132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11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束缚带13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束缚带133,两个所述第二束缚带133之间放置有锤子134,所述锤子134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11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第二束缚带1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束缚带135,所述第三束缚带135的内部放置有撬棍136,所述撬棍136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11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第三束缚带1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四束缚带137,两个所述第四束缚带137之间放置有钳子138,所述钳子138的底部与第一放置槽11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第二放置槽12的内部等距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39,所述蓄水箱10的外侧且位于限位环139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五束缚带1310,所述第五束缚带1310与限位环139之间均放置有灭火器1311,通过斧子132、锤子134、撬棍136、钳子138与灭火器1311便于更好的进行救援工作。

其中,所述喷水机构14包括第三放置槽141,所述车体2的外侧且位于蓄水箱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放置槽141,所述第三放置槽141内壁的底部远离蓄水箱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42,所述安装座14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43,所述第三放置槽141内壁的底部远离水泵1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44,所述第一连接管144的内部与蓄水箱10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4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分管145,所述第三放置槽141的内壁且位于水泵143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隔板146,所述隔板146的顶部远离蓄水箱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147,所述隔板146的顶部且位于电控箱14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48,所述限位架148的内部等距放置有软管149,通过水泵143便于更好的对蓄水箱10内部的水源进行抽取使用,同时通过电控箱147便于更好的对设备进行控制,同时通过软管149便于更好的对蓄水箱10内部的水源进行导向。

其中,所述辅助机构18包括第一固定杆181,所述车体2顶部的两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81,所述第一固定杆18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扶梯182,所述车体2远离车头1的一侧等距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83,所述第二固定杆183远离车体2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扶梯184,通过第一扶梯182与第二扶梯184便于更好的对消防员进行辅助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车门6与第二车门7的外侧均设置有车窗8,所述第一车门6与第二车门7的外侧且位于车窗8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车窗8便于更好的观察外界情况,通过把手便于更好的将第一车门6与第二车门7进行开启与关闭。

其中,所述第一束缚带131、第二束缚带133、第三束缚带135、第四束缚带137与第五束缚带1310的外侧均设置有魔术贴,通过设置带有魔术贴的束缚带,便于更好的提高工具取放的速度,从而提高消防救险的效率。

其中,所述车体2的外侧且位于驱动轮3与第三放置槽141之间均等距固定安装有反光条17,通过反光条17便于更好的保证设备在夜间工作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第三放置槽141的内壁远离水泵1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管15,所述第二连接管15均与蓄水箱10的内部相通,通过第二连接管15便于更好的外多个软管149第二连接管15进行同时。

其中,所述车体2的顶部且位于蓄水箱10的正上方固定安装有加注管19,所述加注管19的内部与蓄水箱10的内部相通,所述车体2的顶部且位于加注管1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水枪20,所述水枪20与蓄水箱10的内部通过水管连通,通过加注管19便于更好的向蓄水箱10的内部加注水源,通过转动的水枪20,便于更好的将蓄水箱10内部的水源进行喷射。

其中,所述第一放置槽11、第二放置槽12与第三放置槽141内壁的顶部均设置有卷帘门16,通过卷帘门16便于更好的对第一放置槽11、第二放置槽12与第三放置槽141进行封闭。

本发明的使用状态为:首先将设备移动至需要进行消防救险的位置,然后即可将第一放置槽11、第二放置槽12与第三放置槽141内壁的顶部的卷帘门16打开,如图1和图3所示,接着即可解开带有魔术贴的第一束缚带131、第二束缚带133、第三束缚带135、第四束缚带137与第五束缚带1310,从而更好的拿取斧子132、锤子134、撬棍136、钳子138与灭火器1311,进行消防救险操作,同时可通过软管149与第一连接管144、第二连接管15、连接分管145之间的配合,同时通过水泵143对蓄水箱10内部的水源进行抽取喷射,从而更好的进行灭火救援操作,另外,还可通过通过第一扶梯182与第二扶梯184攀爬至车体2的顶部,然后通过转动的水枪20,对任意的位置进行喷射救援,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救援效果,并且通过反光条17便于更好的保证设备在夜间工作的安全性,通过保险杠4便于更好的对车头1的前方进行保护,通过警报灯9便于更好的对周围的人员进行提醒,此外通过加注管19便于更好的向蓄水箱10的内部加注水源,从而保证设备的持续运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