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灾救生用高楼火灾救生机的辅助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4219发布日期:2021-02-20 15:2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灾救生用高楼火灾救生机的辅助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安装装置,具体为一种火灾救生用高楼火灾救生机的辅助安装装置,属于火灾救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救生缓降器是一种可使人沿(随)绳(带)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救生缓降器适用于高层逃缓降器生。工作时,通过缓降绳索带动主机内的行星轮减速机构运转与磨擦轮毂内的磨擦块产生磨擦作用,保证使用者安全缓降至地面。救生缓降器主要针对普通家庭和个人使用,其构造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钢丝绳等组成,如图片所示。使用者先将挂钩挂在室内窗户、管道等可以承重的物体上,然后将绑带系在人体腰部,从窗户上下落缓缓降到地面。每次可以承载约100公斤重的单人个体自由滑下,其下滑速度约为每秒0.5~1.5米,从二十层楼上降到地面约需一分钟,根据人体重量的不同,略有差异。
[0003]
然而在救生缓降器使用过程中,抛出的绳索需要避免与墙体直接接触,避免出现绳索卡死的情况导致使用者困于空中,而由于不同楼房的结构不同,无法保证绳索与外墙面之间相离。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火灾救生用高楼火灾救生机的辅助安装装置,能够方便对救生缓降器进行安装,使得绳索的滑动更加流畅,避免绳索接触墙壁以及发生卡住的情况出现。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火灾救生用高楼火灾救生机的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侧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安装套、支撑杆、连接套、导向轮和限位杆,所述安装座顶侧设有所述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顶侧贯穿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侧面呈弧形结构,所述连接套背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之间相卡合,所述安装座的底侧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夹固板,所述夹固板与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平行设置。
[0006]
优选的,即为了方便调节支撑杆的支撑角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绳索与导向轮之间滑动的阻力,支撑结构还包括调节杆,所述安装套的底侧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套的底端与所述调节杆的中部相啮合,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转动连接。
[0007]
优选的,为了方便对安装套与支撑杆之间的位置进行固定,保证对绳索支撑时的稳定性,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定位块和齿槽,所述支撑杆的底侧开设有所述齿槽,所述安装套内设有所述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所述齿槽与所述支撑杆之间相啮合。
[0008]
优选的,即为了方便对支撑杆进行固定的同时,方便对支撑杆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安装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背
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套。
[0009]
优选的,为了方便对安装座与夹固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将装置固定在不同的墙体上,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卡槽和控制杆,所述夹固板的顶端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内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卡槽,所述夹固板的顶端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夹固板滑动连接,且所述控制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安装座相卡合。
[0010]
优选的,为了方便控制杆进行位置的回复,保证固定效果,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弹簧,所述控制杆的一侧与所述夹固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弹簧。
[0011]
优选的,为了使得夹固板与墙面你抵触更加紧密,加强固定效果,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抵触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夹固板与所述安装座相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抵触块。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座的底侧平行设有夹固板,可以快速的通过缓降器使用区域的墙体进行固定,同时位于安装套内部的支撑杆可以与安装套之间进行滑动,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建筑的形式进行支撑杆伸出长度的调节,避免绳索直接与墙面发生接触引起绳索卡死的情况,位于支撑杆端部设置的导向轮可以极大的降低绳索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阻力,保证缓降器的正常使用,导向轮的侧面呈弧形结构,使得绳索在导向轮侧面滑动时不会出现脱出的现象,而在导向轮的另一侧设有限位杆,绳索缠绕在导向轮侧面以后,通过将限位杆的端部与连接套相卡合,即可保证绳索始终与导向轮之间进行滑动,提升救生缓降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结构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图1所示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图1所示的安装座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安装座,2、支撑结构,21、安装套,22、调节杆,23、支撑杆,24、连接套,25、导向轮,26、定位块,27、第一弹簧,28、齿槽,29、限位杆,3、固定结构,31、夹固板,32、抵触块,33、第二弹簧,34、卡槽,35、控制杆,36、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火灾救生用高楼火灾救生机的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顶侧设有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安装套21、支撑杆23、连接套24、导向轮25和限位杆29,所述安装座1顶侧设有所述安装套21,所述安装套21的顶侧贯穿有所
述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与所述安装套2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2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套24,所述连接套2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导向轮25,所述导向轮25的侧面呈弧形结构,所述连接套24背离所述支撑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限位杆29,所述限位杆29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套24之间相卡合,所述安装座1的底侧设有固定结构3,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夹固板31,所述夹固板31与所述安装座1的底端平行设置。
[002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支撑结构2还包括调节杆22,所述安装套21的底侧与所述安装座1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套21的底端与所述调节杆22的中部相啮合,所述调节杆22与所述安装座1之间转动连接。
[002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结构2还包括定位块26和齿槽28,所述支撑杆23的底侧开设有所述齿槽28,所述安装套21内设有所述定位块26,所述定位块26通过所述齿槽28与所述支撑杆23之间相啮合。
[002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结构2还包括第一弹簧27,所述定位块26与所述安装套2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26背离所述支撑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27,所述第一弹簧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套21。
[002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结构3还包括卡槽34和控制杆35,所述夹固板31的顶端与所述安装座1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安装座1内侧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卡槽34,所述夹固板31的顶端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控制杆35,所述控制杆35与所述夹固板31滑动连接,且所述控制杆35的一端通过所述卡槽34与所述安装座1相卡合。
[002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结构3还包括第三弹簧36,所述控制杆35的一侧与所述夹固板31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弹簧36。
[002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结构3还包括抵触块32和第二弹簧33,所述夹固板31与所述安装座1相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抵触块32。
[0027]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进行救生缓降器的安装,若建筑的外墙面较为特殊,此时使用者首先需要将安装座1与救生缓降器安装位置的墙体处进行固定,按动位于夹固板31两侧的控制杆35的露出端,使得控制杆35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之间解除卡合状态,而后滑动夹固板31,当夹固板31滑动至与安装座1底侧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墙体厚度时,释放控制杆35,并使得控制杆3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卡槽34相卡合,由于夹固板31的侧面设有连接第二弹簧33的抵触块32,使得夹固板31可以快速与墙体之间进行夹固的同时,保证固定的稳定性,避免装置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抖动,完成固定后,打开位于支撑杆23端部连接套24上的限位杆29,将救生缓降器的绳索套接在导向轮25上,导向轮25的侧面呈弧形结构,可以避免绳索滑动过程中发生脱出,而后重新将限位杆29转动并于连接套24相卡合,完成绳索的连接后,直接滑动支撑杆23,使得支撑杆23的端部向建筑外伸出,带支撑杆23的伸出距离大于墙壁外的最远突起后,停止支撑杆23的滑动,此时位于支撑杆23底侧的定位块26会通过齿槽28将支撑杆23的的位置进行固定,同时避免支撑杆23发生转动,最后,为了达到对绳索最佳的支撑效果,降低滑动摩擦的阻力,使用者还可以转动位于安装套21侧面的调节杆22,随着调节杆22的转动,安装套21与安装座1之间同时发生转动,即可实现对于支撑杆23角度的调节,至此即可完成救生缓降器绳索的安装,避免绳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卡死。
[002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9]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