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6840发布日期:2021-04-27 14:0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在使用时,当发生意外情况,用户经常会悬挂在高控中,因为经常电缆位于路面不平整位置,使得营救难度大大增加,长时间悬挂于高空中,大大增加了用户安全隐患,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
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5.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包括穿戴件、固定机构、固定绳、第一细绳缠绕件、第二线绳缠绕件、连接机构、定位板、固定杆和悬挂钩,所述穿戴件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连接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顶部连接第一线绳缠绕件,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上方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有第二线绳缠绕件,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上设置的线绳一端固定在第二线绳缠绕件,所述第二线绳缠绕件顶部通过固定杆连接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顶部固定有悬挂钩。
6.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和第二线绳缠绕件均由转动管、固定轴承、挡环、圆柱座和穿设孔组成,所述转动管两端固定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外壁上固定有挡环,所述挡环外侧壁上固定有圆柱座,所述圆柱座内部中心处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直径与所述转动管内径相等,所述穿设孔连通转动管。
7.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u形固定杆和定位螺杆,所述u形固定杆一端穿设在第一线绳缠绕件中,所述u形固定杆另一端穿设在第二线绳缠绕件中,所述u形固定杆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螺杆。
8.优选的,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与所述固定绳之间设有安放机构,所述安放机构限定第一线绳缠绕件与所述固定绳之间连接位置。
9.优选的,所述安放机构包括弧形杆、套设管和连接板,所述弧形杆焊接在圆柱座底部,所述弧形杆中间位置处通过所述套设管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螺栓连接固定绳。
10.优选的,所述穿戴件包括第一固定环、连接杆、第二固定环和腿部套设带,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底部设有腿部套设带。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圆盘固定座、三爪固定板、固定带和转动连接卡,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向对面上对称设有转动连接卡,所述转动连接卡连接所述固定带一端,所述固定带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盘固定座四周设置的转动连接卡,所述圆盘固定座上通过所述三爪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绳。
1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第一线绳缠绕件和第二线绳缠绕件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连接机构可以进行拆卸,第一线绳缠绕件上设置的线绳一端固定在第二线绳缠绕件上,在用户发生意外,悬挂在高空时,用户可将连接机构从第一线绳缠绕件和第二线绳缠绕件中取出,使得第二线绳缠绕件上的线绳不断伸长,用户即可及时从高空中下移下来,避免用户一直悬挂在高空中,对于用户的安全防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线绳缠绕件和第二线绳缠绕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线绳缠绕件和第二线绳缠绕件的侧视图;
1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定位板和第二线绳缠绕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安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穿戴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0、穿戴件,11、第一固定环,12、连接杆,13、第二固定环,14、腿部套设带,20、固定机构,21、圆盘固定座,22、三爪固定板,23、固定带,24、转动连接卡,30、固定绳,31、安放机构,311、弧形杆,312、套设管,313、连接板,40、第一线绳缠绕件,41、转动管,42、固定轴承,43、挡环,44、圆柱座,45、穿设孔,50、第二线绳缠绕件,60、连接机构,61、u形固定杆,62、定位螺杆,70、定位板,80、固定杆,90、悬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电力高空作业用员工安全穿戴装置,包括穿戴件10、固定机构20、固定绳30、第一细绳缠绕件40、第二线绳缠绕件50、连接机构60、定位板70、固定杆80和悬挂钩90,所述穿戴件10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固定机构20,所述固定机构20上连接有固定绳30,所述固定绳30顶部连接第一线绳缠绕件40,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40上方通过所述连接机构60连接有第二线绳缠绕件50,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40上设置的线绳一端固定在第二线绳缠绕件50,所述第二线绳缠绕件50顶部通过固定杆80连接定位板70,所述定位板70顶部固定有悬挂钩90。
24.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之间通过连接机构60进行连接,连接机构60可以进行拆卸,第一线绳缠绕件40上设置的线绳一端固定在第二线绳缠绕件50上,在用户发生意外,悬挂在高空时,用户可将连接机构60从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中取出,使得第二线绳缠绕件50上的线绳不断伸长,用户即可及时从高空中下移下来,避免用户一直悬挂在高空中,对于用户的安全防护效果更好。
25.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均由转动管41、固定轴承
42、挡环43、圆柱座44和穿设孔45组成,所述转动管41两端固定有固定轴承42,所述固定轴承42外壁上固定有挡环43,所述挡环43外侧壁上固定有圆柱座44,所述圆柱座44内部中心处开设有穿设孔45,所述穿设孔45直径与所述转动管41内径相等,所述穿设孔45连通转动管41。
26.转动管41两端设置有固定轴承42,可使得转动管41进行转动,对于线绳的缠绕效果更好,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上均可以进行线绳缠绕,从而使得线绳的整体长度更长,使用效果更好;固定轴承42外壁上固定有挡环43,可对于缠绕的线绳进行阻挡,避免线绳产生脱离现象。
27.如图3

4所示,所述连接机构60包括u形固定杆61和定位螺杆62,所述u形固定杆61一端穿设在第一线绳缠绕件40中,所述u形固定杆61另一端穿设在第二线绳缠绕件40中,所述u形固定杆61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螺杆62。
28.u形固定杆61用以连接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在利用定位螺栓62穿设在u形固定杆61上,使得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位于u形固定杆61上,对于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进行临时限位。
29.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线绳缠绕件40与所述固定绳30之间设有安放机构31,所述安放机构31限定第一线绳缠绕件40与所述固定绳30之间连接位置。
30.如图6所示,所述安放机构31包括弧形杆311、套设管312和连接板313,所述弧形杆311焊接在圆柱座44底部,所述弧形杆311中间位置处通过所述套设管312与所述连接板313连接,所述连接板313上螺栓连接固定绳30。
31.通过安放机构31的设置,可使得第一线绳缠绕件40底部连接的固定绳30位于下方中间位置处,避免用户在使用该穿戴装置时,造成第一线绳缠绕件40产生倾斜现象,使得第一线绳缠绕件40的使用寿命更长,不会产生固定绳30移动造成磨损,使用效果更好。
32.如图7所示,所述穿戴件10包括第一固定环11、连接杆12、第二固定环13和腿部套设带14,所述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13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1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13的底部设有腿部套设带14。
33.穿戴件10可包裹柱用户腿部以上头部一下的部位,使得用户身体的防护效果更好。
34.如图7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0包括圆盘固定座21、三爪固定板22、固定带23和转动连接卡24,所述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13向对面上对称设有转动连接卡24,所述转动连接卡24连接所述固定带23一端,所述固定带23另一端连接所述圆盘固定座21四周设置的转动连接卡24,所述圆盘固定座21上通过所述三爪固定板22连接所述固定绳30。
35.通过定位机构20设置,一方面可使得穿戴件10的整体位置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可更加稳固的连接固定绳30。
36.本实施例,使用时,将悬挂钩90挂设到高空电缆的保护设备上,并利用保护设备将悬挂钩90进行封闭,当用户发生意外掉落时,将连接机构60从第一线绳缠绕件40和第二线绳缠绕件50中取出,使得第二线绳缠绕件50上的线绳不断伸长,用户即可及时从高空中下移下来,直至下移到地面,从而对于用户进行安全防护,避免用户一直悬挂在高空中,使用效果更好。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
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