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2888发布日期:2021-04-30 13:0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灭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是一套简单、低成本且高度可靠的独立自动探火、灭火系统。该类灭火装置采用柔性可弯曲的探火管作为火灾的探测报警部件,同时这种探火管还可以兼作灭火剂的输送及喷放管道。柔性的探火管可以很方便地布置到每一个潜在的着火源的最近处,一旦发生火灾,探火管受热破裂夫压,启动灭火装置容器阀,灭火剂通过探火管在破口处即需实施灭火的部位或释放管,喷射灭火剂实施灭火。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一般将容积较小的空间或空间较大场所里相对密闭、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为防护区。

日前,在配电间、通讯机房等小型建筑物,或配电箱、电气柜内等设备内安装探火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备受重视。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很多使用的灭火装置其灭火效果一般,且都只能保护一个防护区或一台设备,不能实现同时对几个防护区或多台设备的保护,造成灭火装置的重复配置和灭火剂的浪费,并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一种灭火效果好,能实现同时对多个防护区进行保护的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储蓄罐、进气管道、释放管道、喷嘴及探火管,所述灭火储蓄罐分别与进气管道和释放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道另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释放管道的另一端则与喷嘴连接,所述释放管道上还设置有阀体,所述阀体还分别连接探火管和进气管道,且所述阀体与进气管道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探火管包括管体和密封阀门,所述管体内设置有灭火介质,所述管体一端与阀体连接,另一端则与密封阀门连接,所述密封阀门设置有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贯穿密封阀门伸入管体内的灭火介质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设置有四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探火管连接,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则分别连接释放管道和喷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反馈器,所述信号反馈器设置在第四接口与喷嘴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外侧通过扣压件与密封阀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管体采用聚酰胺材质制成,所述密封阀门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灭火介质为液态灭火剂或超细干粉灭火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当某一防护区发生火灾时,安装在防护区内的探火管直接爆破,探火管内的灭火介质先进行灭火功能,同时启动灭火储蓄罐和该防护区所属的阀体,灭火储蓄罐的灭火剂经释放管道,再经该防护区所属的阀体由喷嘴喷洒到该防护区内实施灭火,同时不影响其他防护区,以此实现双重灭火功能,从而提高灭火效果。此外,该灭火装置还能有效降低设备成本、节省灭火剂用量、安装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探火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阀体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100、灭火储蓄罐;110、阀门开关;200、进气管道;300、释放管道;400、喷嘴;500、探火管;510、管体;520、密封阀门;530、压力阀;540、扣压件;600、阀体;610、第一接口;620、第二接口;630、第三接口;640、第四接口;700、单向阀;800、信号反馈器;900、防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管感温自启动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储蓄罐100、进气管道200、释放管道300、喷嘴400及探火管500,所述灭火储蓄罐100分别与进气管道200和释放管道300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道200另一端与气源连接,所述释放管道300的另一端则与喷嘴400连接,所述释放管道300上还设置有阀体600,所述阀体600还分别连接探火管500和进气管道200,且所述阀体600与进气管道200之间设置有单向阀70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多个防护区设置阀体600、喷嘴400和探火管500,某一防护区900发生火灾时,安装在防护区900内的探火管500由于高温直接爆破,由探火管500先进行初步的灭火功能,而在探火管500爆破的同时,启动灭火储蓄罐100和该防护区900所属的阀体600,灭火储蓄罐100上的阀门开关110打开,将其内的灭火剂经释放管道300,再经该防护区900所属的阀体600由喷嘴400喷洒到该防护区900内实施灭火,同时不影响其他防护区900,以此实现双重灭火功能,从而提高灭火效果;此外,该灭火装置还能有效降低设备成本、节省灭火剂用量、安装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请参阅图2,所述探火管500包括管体510和密封阀门520,所述管体510内设置有灭火介质,所述管体510一端与阀体600连接,另一端则与密封阀门520连接,所述密封阀门520设置有压力阀530,所述压力阀530贯穿密封阀门520伸入管体510内的灭火介质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灭火效果,当防护区900发生火灾时,探火管500的管体510感应到相应温度(如110℃)后,会直接进行破裂,从而使管体510内的灭火介质直接喷洒而出,进行初步的灭火功能,另外,压力阀530则会将信号传送给灭火装置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控制系统则会启动灭火储蓄罐100的阀门开关110,将灭火储蓄罐110内的灭火剂喷洒,从而实现双重功能的灭火,以此来提高灭火效果。

请参阅图3,所述阀体600设置有四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610、第二接口620、第三接口630和第三接口640,所述第一接口610与单向阀700连接,所述第二接口620与探火管500连接,所述第三接口630和第四接口640则分别连接释放管道300和喷嘴400。

而为了使整套的灭火装置连接合理,方便进行喷洒灭火,在阀体600上设置有四个接口,并分别与单向阀700、探火管500、释放管道300和喷嘴400进行连接,当某一防护区900发生火灾时,该防护区900内安装的探火管500在受热温度达到后,会被软化并爆破,探火管500内储存的灭火介质喷洒泄压,同时,启动灭火储蓄罐100的阀门开关110和该防护区900所属的阀体600,使灭火储蓄罐100内的灭火剂,经该防护区900所属的阀体600,并由喷嘴400喷洒到该防护区900内实施灭火;由于各防护区900的阀体600与释放管道300相互连通,在灭火储蓄罐100内的灭火剂流向发生火灾的防护区900阀体600的同时,也流向其它防护区900的阀体600,但是因为单向阀700的反向截止功能,其它防护区900内探火管500内的灭火介质未泄压,无法开启阀体600与释放管道300之间的第三接口630,因此灭火储蓄罐100内的灭火剂不会由阀体600流向喷嘴400喷洒到未发生火灾的防护区900内,以此来使整套灭火装置的连接合理。

请参阅图1,还包括信号反馈器800,所述信号反馈器800设置在第四接口640与喷嘴4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灭火装置的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报警系统,而当灭火储蓄罐100内的灭火剂进行释放后,信号反馈器800会将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中的报警系统,通过报警系统来发出警示,提高安全性。

请参阅图2,所述管体510外侧通过扣压件540与密封阀门520连接。通过扣压件540可使密封阀门520与管体510之间实现密封功能,同时使密封阀门520在与管体510进行安装时,方便快捷。

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510采用聚酰胺材质制成,所述密封阀门52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中,采用聚酰胺材质制成的管体510,其耐压性、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好,另外采用不锈钢制成的密封阀门520,感温效果好,且能传递热量,使探火管在对应温度下进行自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灭火介质为液态灭火剂或超细干粉灭火剂。

其中,所述液态灭火剂为六氟丙烷或七氟丙烷,所述六氟丙烷常用于手提式灭火器器材,适用于敞开、半敞开空间灭火,所述七氟丙烷是一种以化学灭火为主兼有物理灭火的洁净气体化学灭火剂,具有无色、无味、低毒、不导电、不污染的特点,常温下可液化储存,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而所述超细干粉灭火剂对有焰燃烧起到化学抑制作用,对无焰燃烧起到窒息作用,对热辐射起到遮阳、冷却作用,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无毒无害,能应对各类火灾。

综上所述本发明当某一防护区900发生火灾时,安装在防护区900内的探火管500直接爆破,探火管500内的灭火介质先进行灭火功能,同时启动灭火储蓄罐100和该防护区900所属的阀体600,灭火储蓄罐100的灭火剂经释放管道300,再经该防护区900所属的阀体600由喷嘴400喷洒到该防护区900内实施灭火,同时不影响其他防护区,以此实现双重灭火功能,从而提高灭火效果,并能实现同时对多个防护区进行保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