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7811发布日期:2021-05-28 10:59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属于消防模拟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森林消防基层大中队一部分单位驻守在县市,每年春防和秋防期间不允许或不建议点实火训练,只能在冬夏两季进行,冬季以水灭火,天气炎冷容易结冰,导致水枪不出水。

在县市区内基层营区不具备点实火的场地,无法进行专业训练,在训练合成前期,训练耗费柴草和油料费用较高。

点实火训练需要用10倍以上的人员进行保障,单个队员进行一次训练,需要点火手,灭火手,油料手和搬运手共计10人左右,既耗费人力、又耗费布置场地的时间,点火的时机也很难把握掌控,使用油料,保存油料、还有运输油料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因为点实火训练,操作复杂基层队员不想练、难保障的问题比较凸显。针对割、压、顶、挑、扫、散6个使用技术,点实火训练时,火场环境有时单一固定,还可能瞬息万变,但持续的时间有可能短,没等打到火就变换了火环境,达不到指向性训练。有时我们训练只知道吹,并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吹,吹也吹不到位置,灭火效率低,通过火线摇摆装置的设计。使风力吹向指定位置,火焰才能扑灭,吹到别处就是无用功。

结合新训大队灭火专业科目的训练实际,新消防员在使用风力灭火机点实火训练过程中,对“吹、压、割、顶、挑、扫、散”使用技术不能针对性训练,通过研发制作“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模拟不同火环境,反复进行针对性实战训练,达到火线能调控、训练能设置的目的。

综上,一种安全性高,模拟效果佳,训练使用方便的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具有安全性高,模拟效果佳,训练使用方便和绿色环保等优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依次包括第一模拟火线组件、第二模拟火线组件、第三模拟火线组件和第四模拟火线组件;

所述第一模拟火线组件包括底座和架杆,所述架杆横置在底座上;所述架杆上设有若干第一火线板组件,所述第一火线板组件包括第一火线板和第一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火线板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的底端和第二平板的顶端均铰接于架杆,所述第二平板大于第一平板;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支杆、与第一支杆铰接的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架杆,所述第二支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平板的背面;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簧件,弹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上还设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平板的背面还设有与第二传动杆。

工作原理:本方案的装置模拟风力摇摆火线,消防人员通过模拟消防水炮的气筒来冲击本方案的装置,进而便于消防人员操作训练。本方案设有四组不同结构的模拟火线装置,从多角度多维度训练消防人员的操作能力。其中,第一模拟火线组件的底座置于训练场地,架杆置于底座上,底座和架杆为一体式结构,架杆上铰接设有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当气筒中气流冲击第二平板时,第二平板向后翻折,第二平板翻折时,带动第一连接结构,使得第一平板向后翻折,第二平板模拟的类似真实火源的下端火源,第一平板模拟类似真实火源的上端火苗,所以当第二平板翻折,即下端火源熄灭,第一平板翻折,即上端火苗熄灭,因此完成模拟灭火过程;第二平板翻折时,推动与之连接的第二支杆,进而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从竖直状态运动至横向状态,此时固定于第一连杆的第一传动杆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杆的末端与第二传动杆接触,第一传动杆呈l型,竖杆的末端固定于第一连杆,横杆的末端与第二传动杆相抵,第二传动杆呈v型,当横杆顺时针转动时,推动第二传动杆逆时针转动,进而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均向后翻折,完成模拟灭火。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拟火线组件包括底座和架杆,所述架杆横置在底座上;所述架杆上设有若干第二火线板组件;所述第二火线板组件包括包括第二火线板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火线板包括第三平板和第四平板,第三平板的底端铰接于架杆,第四平板固定连接于架杆,所述第三平板大于第四平板。第二模拟火线组件的模拟原理是从火源上部灭火,进而第三平板设置的大于第四平板,灭火阻力来源于第三平板,第二连接结构模拟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支杆、与第三支杆铰接的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的第四支杆;所述第三支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架杆,所述第四支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平板的背面;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簧件,弹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杆,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杆。当气筒中的气流冲击第三平板时,第三平板翻折,推动第四支杆,第四支杆推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连杆顺时针运动,直至第三平板完全翻折90°,完成灭火模拟过程。第一模拟火线组件和第二模拟火线组件中的弹簧件的设计均是用于控制阻力,控制第二平板或第三平板的位置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拟火线组件为两组,第二组的第二火线板高于第一组的第二火线板。两组不同大小的第二火线板,用于模拟不同大小的火源,提高消防人员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拟火线组件包括底座和若干组第三火线板组件,所述第三火线板组件包括若干组滑轨组件和若干组火线板,所述滑轨组件间隙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滑轨组件的设计便于火线板在滑轨组件的滑移,该过程类似实际灭火过程中火源的移动。

进一步的,每个滑轨组件包括两组滑轨和平行于火线板且互相固定连接的两组滑轮组件,每组滑轮组件包括固定杆和分别设于固定杆两端的滑轮;一组滑轮组件固定于火线板底端,另一组滑轮组件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杆,另一端固定于火线板背面,以使火线板的底部通过两组滑轮组件在所述滑轨上移动。两组滑轮组件共四轮,以使每组火线板在滑轨上的运动更稳定,模拟火线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呈j型,以使火线板的运动轨迹呈先上坡后下降状。滑轨为中空的j型板,设于火线板的两侧,滑轨中空部位也呈j型,该中空部位即火线板的运动轨迹,当气筒中的气流冲击火线板时,火线板沿着该运动轨迹斜向上运动至顶端,然后直线向下翻倒,即完成模拟灭火。该滑轨运动轨迹的设计类似于火源阻力的模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拟火线组件为两组,第二组的滑轨长于第一组的的滑轨,第二组的火线板高于第一组的火线板,第二组的火线板大于第一组的火线板。两组不同大小的火线板,用于模拟不同大小的火源,两组不同长度的滑轨,用于模拟不同大小的阻力,提高消防人员训练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模拟火线组件包括底座和架杆,所述架杆上设有若干组第四火线板组件,所述第四火线板组件包括火线板和固定组件。所述火线板的背部靠近架杆处,固定组件的两侧还设有两个铰接件,提高火线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滑杆、固定支杆和弹簧件,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火线板的背面,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固定支杆,所述滑杆靠近固定支杆的一端设有缺口;所述固定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架杆背面,另一端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限位板,以使滑杆设有缺口一端置于限位板之间;所述弹簧件的一端连接于架杆下方的火线板背面,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杆。当消防员模拟过程中,消防枪气流冲击火线板正面上方时,火线板向后倾斜,推动固定支杆向后下方移动,固定支杆的末端在限位组件之间滑动下移,直至缺口卡接于限位板之间的固定支杆处,进而火线板停止后移,此时弹簧杆呈拉伸状,完成模拟,后续再次模拟时仅需移动固定支杆,将火线板恢复竖直状态即可。

一、吹割火线,只有斜下45度角向下吹,出风口的切割效果才最好,上端的火焰会随着下端的火线而自行熄灭,倒向火烧迹地以内,我们制作了联动装置,模拟了更加真实,吹割的位置角度,更加具有指向性。

二、吹顶压火焰,主要是运用多机配合灭火时所采用,但只有我们单个队员知道怎么用,如何配合才是关键,要求“割”在火焰1.2米左右,“顶”在一米左右,只有将火焰分层降低至60~70厘米后,在用割和挑的动作来实施灭火,如何单纯的使用“割”或“挑”的动作,火焰就会像火舌一样反扑烧伤队员,所以我们底端又设计了40厘米高的底部火焰模拟的更加真实。

三、吹挑燃烧物,通过滑道上升的幅度,先吹火线底部将火焰达到最高点时,这时需要变换位置,向上挑动才能将火焰吹倒到火烧迹地以内。只有先吹起来可燃物,再吹挑可燃物,还原了火场中腐蚀层厚或可燃物吹不动的现象。

四、吹扫可燃物,是指腐殖层薄、可燃物载量小、杂草较多,可实施大面积、大范围,并将火焰吹向火烧迹地以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四组不同结构的模拟火线组件,进而模拟不同的火源和灭火阻力,以实现模拟不同情境下的灭火情况,提高消防人员模拟灭火训练的多样性和实操性,且该装置设计原理合理,既能模拟火源大小,又能模拟火源阻力,且训练过程中无需真实火源,模拟过程简单高效,且无污染,绿色环保,安全性高,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第一模拟火线组件的后视图;

图3为第一模拟火线组件的右视图;

图4为第一模拟火线组件的左视图;

图5为第二模拟火线组件的后视图;

图6为第二模拟火线组件的左视图;

图7为第三模拟火线组件的后视图;

图8为第三模拟火线组件的左视图;

图9为第四模拟火线组件的后视图;

图10为第四模拟火线组件的左视图;

图中:1-第一模拟火线组件,2-第二模拟火线组件,3-第三模拟火线组件,4-第四模拟火线组件,5-底座,6-架杆,7-第一火线板,8-第一连接结构,9-第一平板,10-第二平板,11-第一支杆,12-第一连杆,13-第二支杆,14-弹簧件,15-第一传动杆,16-第二传动杆,17-第二火线板,18-第二连接结构,19-第三平板,20-第四平板,21-第三支杆,22-第二连杆,23-第四支杆,24-火线板,25-滑轨,26-滑轮组件,27-固定杆,28-滑轮,29-支撑杆,30-固定组件,31-滑杆,32-固定支杆,33-缺口,34-限位板,35-竖杆,36-横杆,37-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模拟风力摇摆火线装置,如图1-10所示,依次包括第一模拟火线组件1、第二模拟火线组件2、第三模拟火线组件3和第四模拟火线组件4;

所述第一模拟火线组件1包括底座5和架杆6,所述架杆6横置在底座5上;所述架杆6上设有若干第一火线板组件,所述第一火线板组件包括第一火线板7和第一连接结构8;

所述第一火线板7包括第一平板9和第二平板10,第一平板9的底端和第二平板10的顶端均铰接于架杆6,所述第二平板10大于第一平板9;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8包括第一支杆11、与第一支杆11铰接的第一连杆12、与所述第一连杆12铰接的第二支杆13,所述第一支杆11远离第一连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架杆6,所述第二支杆13远离第一连杆12的一端铰接于第二平板10的背面;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簧件14,弹簧件1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12,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杆11;所述第一支杆11上还设有第一传动杆15,所述第一平板9的背面还设有与第二传动杆16。

工作原理为:本方案的装置模拟风力摇摆火线,消防人员通过模拟消防水炮的气筒来冲击本方案的装置,进而便于消防人员操作训练。本方案设有四组不同结构的模拟火线装置,从多角度多维度训练消防人员的操作能力。其中,第一模拟火线组件1的底座5置于训练场地,架杆6置于底座5上,底座5和架杆6为一体式结构,架杆6上铰接设有第一平板9和第二平板10,第一平板9和第二平板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8连接,当气筒中气流冲击第二平板10时,第二平板10向后翻折,第二平板10翻折时,带动第一连接结构8,使得第一平板9向后翻折,第二平板10模拟的类似真实火源的下端火源,第一平板9模拟类似真实火源的上端火苗,所以当第二平板10翻折,即下端火源熄灭,第一平板9翻折,即上端火苗熄灭,因此完成模拟灭火过程;第二平板10翻折时,推动与之连接的第二支杆13,进而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一连杆12,第一连杆12从竖直状态运动至横向状态,此时固定于第一连杆12的第一传动杆15顺时针转动,第一传动杆15的末端与第二传动杆16接触,第一传动杆15呈l型,竖杆35的末端固定于第一连杆12,横杆36的末端与第二传动杆16相抵,第二传动杆16呈v型,当横杆36顺时针转动时,推动第二传动杆16逆时针转动,进而第一平板9和第二平板10均向后翻折,完成模拟灭火。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所述第二模拟火线组件2包括底座5和架杆6,所述架杆6横置在底座5上;所述架杆6上设有若干第二火线板17组件;所述第二火线板17组件包括包括第二火线板17和第二连接结构18;所述第二火线板17包括第三平板19和第四平板20,第三平板19的底端铰接于架杆6,第四平板20固定连接于架杆6,所述第三平板19大于第四平板20。第二模拟火线组件2的模拟原理是从火源上部灭火,进而第三平板19设置的大于第四平板20,灭火阻力来源于第三平板19,第二连接结构18模拟阻力。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8包括第三支杆21、与第三支杆21铰接的第二连杆22、与所述第二连杆22铰接的第四支杆23;所述第三支杆21远离第二连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架杆6,所述第四支杆23远离第二连杆22的一端铰接于第三平板19的背面;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簧件14,弹簧件14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杆22,另一端连接于第三支杆21。当气筒中的气流冲击第三平板19时,第三平板19翻折,推动第四支杆23,第四支杆23推动与之铰接的第二连杆22顺时针运动,直至第三平板19完全翻折90°,完成灭火模拟过程。第一模拟火线组件1和第二模拟火线组件2中的弹簧件14的设计均是用于控制阻力,控制第二平板10或第三平板19的位置关系。

所述第二模拟火线组件2为两组,第二组的第二火线板17高于第一组的第二火线板17。两组不同大小的第二火线板17,用于模拟不同大小的火源,提高消防人员训练效果。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所述第三模拟火线组件3包括底座5和若干组第三火线板组件,所述第三火线板组件包括若干组滑轨组件和若干组火线板24,所述滑轨组件间隙设于所述底座5的顶部。滑轨组件的设计便于火线板24在滑轨组件的滑移,该过程类似实际灭火过程中火源的移动。

进一步的,每个滑轨组件包括两组滑轨25和平行于火线板24且互相固定连接的两组滑轮组件26,每组滑轮组件26包括固定杆27和分别设于固定杆27两端的滑轮28;一组滑轮组件26固定于火线板24底端,另一组滑轮组件26上设有支撑杆29,所述支撑杆29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杆27,另一端固定于火线板24背面,以使火线板24的底部通过两组滑轮组件26在所述滑轨25上移动。两组滑轮组件26共四轮,以使每组火线板24在滑轨25上的运动更稳定,模拟火线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25呈j型,以使火线板24的运动轨迹呈先上坡后下降状。滑轨25为中空的j型板,设于火线板24的两侧,滑轨25中空部位也呈j型,该中空部位即火线板24的运动轨迹,当气筒中的气流冲击火线板24时,火线板24沿着该运动轨迹斜向上运动至顶端,然后直线向下翻倒,即完成模拟灭火。该滑轨25运动轨迹的设计类似于火源阻力的模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拟火线组件3为两组,第二组的滑轨25长于第一组的的滑轨25,第二组的火线板24高于第一组的火线板24,第二组的火线板24大于第一组的火线板24。两组不同大小的火线板24,用于模拟不同大小的火源,两组不同长度的滑轨25,用于模拟不同大小的阻力,提高消防人员训练效果。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所述第四模拟火线组件4包括底座5和架杆6,所述架杆6上设有若干组第四火线板组件,所述第四火线板组件包括火线板24和固定组件30。所述火线板24的背部靠近架杆6处,固定组件30的两侧还设有两个铰接件37,提高火线板24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30包括滑杆31、固定支杆32和弹簧件14,所述滑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火线板24的背面,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固定支杆32,所述滑杆31靠近固定支杆32的一端设有缺口33;所述固定支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架杆6背面,另一端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组限位板34,以使滑杆31设有缺口33一端置于限位板34之间;所述弹簧件14的一端连接于架杆6下方的火线板24背面,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杆32。当消防员模拟过程中,消防枪气流冲击火线板24正面上方时,火线板24向后倾斜,推动固定支杆32向后下方移动,固定支杆32的末端在限位组件之间滑动下移,直至缺口33卡接于限位板34之间的固定支杆32处,进而火线板24停止后移,此时弹簧杆呈拉伸状,完成模拟,后续再次模拟时仅需移动固定支杆32,将火线板24恢复竖直状态即可,固定支杆32末端与缺口33尺寸匹配,以使滑杆31下移过程中,固定支杆32末端卡在缺口33处,停止滑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