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16870发布日期:2022-04-27 10:3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急救着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用的急救衣。


背景技术:

2.在井下煤矿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需要携带自救器。目前我国允许煤矿使用的自救器有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和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供氧时间有15min、30min、45min、60min和120min等几种,煤矿入井必须随身携带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min的隔离式自救器。入井作业人员除了必须随身携带的自救器、标识卡、矿灯、定位仪之外,还需要携带锤子、改锥、扳手、卷尺、美工刀等工器具。急救器需要挂在腰间,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到黑暗潮湿、空间狭窄的地方搬运材料或多人配合完成一项笨重的体力活,期间时有碰撞挂在腰间的自救器,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作业。
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具有供氧功能的急救衣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衣,在紧急时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内部的储氧袋实现自救,方便穿着和携带。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急救衣,包括用于穿在人的身体上的马甲、用于戴在人的面部上的呼吸面罩和储存有氧气的储氧袋;
6.所述马甲包括有马甲里层和马甲表层,所述马甲表层的边缘与所述马甲里层的边缘缝合;
7.在所述马甲表层与所述马甲里层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8.所述储氧袋缝制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9.所述呼吸面罩上具有面罩单向进气阀和呼吸阀,所述储氧袋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面罩单向进气阀连接;
10.所述面罩单向进气阀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面罩单向进气阀开关的第一开关,所述呼吸阀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呼吸阀开关的第二开关。
11.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空间中还缝制有净化袋,所述净化袋中具有气体净化滤芯;
12.所述呼吸面罩上具有面罩单向出气阀,所述面罩单向出气阀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面罩单向出气阀开关的第三开关;
13.所述面罩单向出气阀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净化袋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净化袋的出气口通过第三软管与所述储氧袋的进气口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马甲表层与所述马甲里层之间连接有第一缝合线;
15.所述储氧袋处于所述第一缝合线的上方,所述净化袋处于所述第一缝合线的下方。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空间中还缝制有供氧袋;
17.所述供氧袋的出气口通过第四软管与所述储氧袋的进气口连接;
18.所述第四软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四软管通断的控制阀。
19.进一步地,所述供氧袋的进气口上连接有供氧袋单向进气阀。
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为减压稳压阀。
2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的控制阀开关伸出于所述马甲表层的外侧。
22.进一步地,所述马甲表层与所述马甲里层之间连接有第二缝合线;
23.所述储氧袋处于所述第二缝合线的上方,所述供氧袋处于所述第二缝合线的下方。
24.进一步地,所述储氧袋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马甲表层上缝制有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报警器通过导线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马甲表层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呼吸面罩的口袋。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衣,在马甲表层与马甲里层之间缝制有储氧袋,并配置有呼吸面罩,在紧急情况,施工人员可以将呼吸面罩戴在脸上,打开第一开关,储氧袋可以提供氧气给施工人员实现紧急自救。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衣,在马甲中集成有供氧功能,施工人员穿戴之后,不会对施工人员造成额外的影响,方便施工人员在井下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急救衣的示意图;
30.图2为马甲的示意图;
31.图3为呼吸面罩、储氧袋、净化袋和供氧袋的连接示意图;
32.图4为储氧袋、净化袋和供氧袋布置在马甲表层与马甲里层之间的安装空间中的示意图;
33.图5为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急救衣,包括用于穿在人的身体上的马甲1、用于戴在人的面部上的呼吸面罩2和储存有氧气的储氧袋3。
36.马甲1包括有马甲里层12和马甲表层11,马甲表层11的边缘与马甲里层12的边缘缝合。
37.在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12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3。储氧袋3缝制在安装空间13中。
38.呼吸面罩2上具有面罩单向进气阀21和呼吸阀22,储氧袋3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软管100与面罩单向进气阀21连接。
39.面罩单向进气阀2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面罩单向进气阀21开关的第一开关24,呼吸
阀2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呼吸阀22开关的第二开关25。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衣主要在矿井施工时用于工作人员穿戴。
41.急救衣包括有马甲1、呼吸面罩2和储氧袋3。马甲1可采用纤维织成。马甲1具有马甲表层11和马甲里层12。马甲表层11为面向外部至少一层纤维层,马甲里层12为面向人体的至少一层纤维层。马甲表层11 和马甲里层12的四周边缘缝合。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12至少部分具有安装空间13,可以放置内胆、袋子等等。安装空间13并不代表该处为空腔,只要能够在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12之间可以布置物件,则即表示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12之间具有安装空间13。
42.呼吸面罩2用于施工人员戴在脸上呼吸用。呼吸面罩2上具有面罩单向进气阀21和呼吸阀22。面罩单向进气阀21上设置有第一开关24,用于控制面罩单向进气阀21的开关。呼吸阀22上设置有第二开关25,用于控制呼吸阀22的开关。面罩单向进气阀21用于向呼吸面罩2的内部单向供氧气。呼吸阀22对准施工人员的口鼻部位,施工人员呼出的气体可经呼吸阀22排出。呼吸阀22也可采用单向阀,仅向外出气。
43.储氧袋3中储存有氧气,氧气含量足够单人单次急救30min使用。储氧袋3为柔性的塑料袋或胶袋,其缝合在安装空间13中。优选地,储氧袋3处于马甲1的上部位置,可以布置在胸前和/或后背的位置。可以通过缝纫线将储氧袋3的边缘与马甲表层11和/或马甲里层12缝接。
44.储氧袋3的出气口通过第一软管100与面罩单向进气阀21连接。第一软管100的一少部分进入安装空间13中并与储氧袋3的出气口连接,第一软管100的大部分处于马甲1的外部,呼吸面罩2可以调节位置。
45.当井下出现紧急情况时,施工人员打开第一开关24和第二开关25,储氧袋3中的氧气可经第一软管100供向呼吸面罩2,施工人员可以正常呼吸,呼出的气体大部分经呼吸阀22排出。
46.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衣,在马甲1中集成有供氧功能,施工人员穿戴之后,不会对施工人员造成额外的影响,方便施工人员在井下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安装空间13中还缝制有净化袋4,净化袋4中具有气体净化滤芯41。
48.呼吸面罩2上具有面罩单向出气阀23,面罩单向出气阀2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面罩单向出气阀23开关的第三开关26。
49.面罩单向出气阀23通过第二软管200与净化袋4的进气口连接,净化袋4的出气口通过第三软管300与储氧袋3的进气口连接。
50.净化袋4为柔性膜袋,其缝合在安装空间13中。优选地,储氧袋3 处于马甲1的中部位置,可以布置在上腹前和/或后背靠近腰的位置。可以通过缝纫线将净化袋4的边缘与马甲表层11和/或马甲里层12缝接。
51.净化袋4中具有气体净化滤芯41,用于过滤气体中的水分、二氧化碳等。气体净化滤芯41可以采用活性炭层、无纺布层等组合。
52.呼吸面罩2上具有面罩单向出气阀23。面罩单向出气阀23上设置有第三开关26,用于控制面罩单向出气阀23的开关。
53.第二软管200连通面罩单向出气阀23与净化袋4的进气口,第三软管300连通净化
袋4的出气口与储氧袋3的进气口。
54.第二软管200一少部分进入安装空间13中并与净化袋4的进气口连接,第二软管200的大部分处于马甲1的外部,呼吸面罩2可以调节位置。第三软管300基本处于安装空间13中。
55.为了节约用氧,施工人员可以将呼吸阀22上的第二开关25关闭,开启面罩单向出气阀23上的第三开关26。施工人员呼出的气体经面罩单向出气阀23、第二软管200进入净化袋4中,然后经气体净化滤芯41 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中含有氧气,氧气经第三软管300回到储氧袋3 中可以重复使用。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12 之间连接有第一缝合线14。
57.储氧袋3处于第一缝合线14的上方,净化袋4处于第一缝合线14 的下方。
58.第一缝合线14处于马甲1的中上部,用于将储氧袋3和净化袋4分隔在不同的安装空间13中,并可以避免储氧袋3和净化袋4上下窜动,提高了稳定性。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安装空间13中还缝制有供氧袋5。
60.供氧袋5的出气口通过第四软管400与储氧袋3的进气口连接。
61.第四软管40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四软管400通断的控制阀6。
62.供氧袋5为柔性膜袋,其缝合在安装空间13中。优选地,供氧袋5 处于马甲1的下部位置,可以布置在下腹前和/或腰的位置。可以通过缝纫线将供氧袋5的边缘与马甲表层11和/或马甲里层12缝接。供氧袋5 处于净化袋4的下方。
63.供氧袋5可以为储氧袋3提供氧气。当储氧袋3中的氧气不足时,可以通过供氧袋5向储氧袋3中补充氧气。
64.第四软管400连通供氧袋5的出气口与储氧袋3的进气口。第四软管400上设置有控制阀6,用于控制第四软管400的通断。第四软管400 基本处于安装空间13中。
65.当需要向储氧袋3中补充氧气时,开启控制阀6,供氧袋5中的氧气可以补充到储氧袋3中。根据需要,可以在第四软管400上设置气泵,以为氧气的流通提供动力。根据需要,也可以提高储氧袋3中的气压,使得氧气靠气压补充到储氧袋3中。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供氧袋5的进气口上连接有供氧袋单向进气阀51。当需要向供氧袋5中补充氧气时,打开供氧袋单向进气阀51,与外部的氧气提供设备连接,可以向供氧袋5中充气。供氧袋单向进气阀51的端部可以布置在马甲表层11的外侧,方便对供养带5 中补充氧气,无需打开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12的缝合线。
6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阀6为减压稳压阀。减压稳压阀通过调节供氧袋5中流出的氧气的流量,将气压降低,并使减压稳压阀后方的气压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利于维持向储氧袋3中供氧的稳定性。
6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控制阀6的控制阀开关61伸出于马甲表层11的外侧。控制阀开关61可以为按压式开关或旋钮式开关,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控制阀开关61来操作控制阀6的开闭。
6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马甲表层11与马甲里层 12之间连接有第二缝合线15。
70.储氧袋3处于第二缝合线15的上方,供氧袋5处于第二缝合线15 的下方。
71.第二缝合线15处于马甲1的中下部,用于将储氧袋3和供氧袋5分隔在不同的安装空间13中,也将供氧袋5和净化袋4分隔在不同安装空间13中。净化袋4处于第二缝合线15与第一缝合线14之间,储氧袋3 处于第一缝合线14的上方,供氧袋5处于第二缝合线15的下方。可以避免储氧袋3、净化袋4和供氧袋5上下窜动,提高了稳定性。
7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储氧袋3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7,马甲表层11上缝制有报警器8,压力传感器7与报警器8通过导线连接。
73.报警器8中具有控制单元,例如cpu或芯片等。压力传感器7与报警器8的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向控制单元输出储氧袋3的气压信号。可以预先设定最低气压报警值和最高气压报警值。当压力传感器7传给控制单元的压力信号低于最低气压报警值或高于最高气压报警值时,则控制单元控制报警器8报警,可以采用声光报警、语音报警、喇叭报警等方式,提醒施工人员。
74.当压力传感器7监测到的储氧袋3中的气压低于最低气压报警值时,在报警器8发出报警信号后,施工人员应当开启控制阀6,通过供氧袋5 向储氧袋3补充氧气。
75.当压力传感器7监测到的储氧袋3中的气压高于最高气压报警值时,在报警器8发出报警信号后,施工人员应当关闭控制阀6,停止向储氧袋 3补充氧气。
7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马甲表层1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呼吸面罩2的口袋16。呼吸面罩2为柔性面罩,其可以折叠存放在马甲表层11前侧的口袋16中。在需要使用时,再从口袋16中取出呼吸面罩 2,展开使用。
77.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7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