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球及应用于该灭火球的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7977发布日期:2022-04-06 16:1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球及应用于该灭火球的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灭火球及应用于该灭火球的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2.灭火球适用于人员难以靠近的火灾场合或者放置在容易起火的位置通过以爆炸的形式炸出干粉灭火材料,覆盖着火点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3.灭火球一般在用于狭窄过道位置发生的早期火情而人员难以靠近火源灭火时,灭火球被抛向起火点,而灭火球移至起火点处后,火源引爆灭火球后通过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来将灭火剂炸出,灭火剂对火源进行灭火,而灭火球滚动在地面上,因此灭火球靠近地面一侧炸出的灭火剂基本上都喷射在地面上,从而减少了对火源进行灭火的灭火剂数量,导致对火源的灭火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对火源的灭火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灭火球及应用于该灭火球的灭火装置。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灭火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灭火球,包括球体、设置在球体内且装有灭火剂的灭火剂气囊,所述灭火剂气囊内设置有装有气体的气体气囊,所述球体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气体气囊连接的主引线,所述球体上设置有冲击装置,所述冲击装置包括:冲击气囊,所述冲击气囊设置在球体外侧壁上且装有气体;副引线,所述副引线设置在球体上且与冲击气囊和主引线连接,所述冲击气囊爆炸时间早于气体气囊的爆炸时间;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设置在球体上且使得冲击气囊转至位于球体靠近地面一侧。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火球移至火源处,配重机构使得冲击气囊转至位于球体靠近地面一侧,而火源引燃主引线,接着火源通过副引线引爆冲击气囊,而气体冲击地面使得球体上移,然后主引线引爆气体气囊,灭火剂喷出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增多了与火源接触的灭火剂的数量,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同时配重机构增大了灭火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降低了灭火球在惯性作用下远离火源的概率,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7.可选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包装袋,所述包装袋设置在球体上且与球体侧壁形成有安装腔;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放置在安装腔上,所述冲击气囊爆炸时冲击包装袋损坏使得配重块能与安装腔脱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体在配重块配重作用下使得冲击气囊转至球体靠近地面一侧,提高了冲击气囊对球体的冲击效果,增大了球体上移的高度,同时冲击气囊爆炸时
冲击包装袋使得包装袋损坏,因此球体上移时与配重块脱离,从而减小了灭火球的重量,进一步增大了灭火球上移的高度,从而提高了灭火球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9.可选的,所述球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包装袋设置在安装槽上且与安装槽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冲击气囊卡接安装在安装槽上且抵触在包装袋上,所述球体外侧壁上包裹有一层挡住安装槽且遇火融化并可燃的包裹层,所述冲击气囊由遇火融化且可燃的材料制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槽朝上放置,然后将配重块放置到安装槽内,接着将包装袋固定安装到安装槽上,包装袋配合安装槽形成安装腔对配重块进行固定,接着将冲击气囊卡接安装到安装槽上且抵触在包装袋上,最后制作包裹层将球体包裹且挡住安装槽对冲击气囊进行固定,以此来提高了制作灭火球时的便利性;而且冲击气囊抵触在包装袋上,从而降低了包装袋在冲击气囊爆炸时未损坏的概率,降低了灭火球上移时配重块未从安装腔上掉落的概率,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11.同时包裹层遇到火源融化燃烧,火源点燃主引线和冲击气囊,冲击气囊爆炸使得包装袋损坏,从而进一步增多了冲击气囊上移到气体气囊爆炸时的时间差,增大了灭火球上移的高度,同时也使得灭火球能及时上移和气体气囊爆炸对火源进行灭火,提高了灭火球进行灭火时的及时性,因此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12.可选的,所述球体上开设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主引线安装在定位槽上,且所述包裹层挡住主引线和冲击气囊进行定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引线呈环形设置,火源点燃包裹层后,包裹层点燃主引线,因此火源位于灭火球的四周时都能及时引燃主引线,从而提高了灭火球对火源进行灭火的及时性,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灭火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灭火装置,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且用于弹射灭火球的弹射装置,所述架体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卡接安装有瓶装灭火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滚动在地面上且设置有刹车的万向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架体靠近火源发生地,然后锁定刹车对架体进行定位,然后弹射装置启动将灭火球弹射到火源处,以此来实现对火源进行灭火,而且需要灭火球和人工同时对火源进行灭火时,或者灭火球对火源进行扑灭后需要人工进一步未灭火之处进行灭火时,取下瓶装灭火器对火源进行灭火,灭火完成后将瓶装灭火器卡接安装到卡接槽上,因此能根据需要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弹射装置包括: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架体上;弹射筒,所述弹射筒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转动板上,且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轴线垂直;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弹射筒上且用于对灭火球进行定位;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弹射筒上且向弹射筒上上料灭火球;弹力机构,所述弹力机构设置在弹射筒上且用于弹射灭火球;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在架体上且用于对转动板和弹射筒进行锁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锁定机构,转动转动板同时转动弹射筒对弹射筒的
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弹射筒朝向火源处,然后锁定锁定机构对弹射筒位置进行定位,接着上料机构将灭火球上料到弹射筒内,定位环对灭火球进行定位,然后弹力机构启动将灭火球弹射到火源处,以此来实现使用灭火球对火源进行灭火,因此无需人工靠近火源后将灭火球抛射到火源处,提高了灭火时人的安全性,而且也提高了灭火球抛射时位置的精确性,以此来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18.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筒,所述上料筒设置在弹射筒上且用于向弹射筒内添加灭火球;上料箱,所述上料箱设置在上料筒上且用于盛装灭火球并开设有便于放入灭火球的开口;盖板,所述盖板转动设置在上料箱上;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与上料箱和盖板连接且使得盖板挡住开口。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盖板,然后将灭火球放置到上料箱内,装满后放开盖板,盖板在扭簧作用下挡住开口,从而提高了放置灭火球的便利性,同时也降低了灭火球从上料箱内掉落的概率;灭火球掉落到弹射筒内,而灭火球抵触到定位环上进行定位,而后一个灭火球抵触在前一个灭火球上,因此前一个灭火球被弹射后,后一个灭火球下移进行上料,以此来实现灭火球上料,从而提高了灭火球上料时的便利性。
20.可选的,所述弹力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滑移设置在弹射筒上;弹射板,所述弹射板设置在推杆上且用于推动灭火球;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推杆上;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定位板和弹射筒连接;推板,所述推板滑移设置在弹射筒上且与定位板抵触,所述定位板和推板均设置有贴合在一起的推动面;电动缸,所述电动缸设置在弹射筒上且与推板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缸启动带动推板远离定位板,使得推板与定位板脱离,弹簧推动弹射板推动灭火球进行弹射到火源处,弹射完成后,电动缸带动推板靠近定位板,使得两个推动面贴合,推板带动定位板和弹射板远离灭火球,以此来实现弹射灭火球。
22.可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滑移设置在架体上且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在一起。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杆插接安装在第一齿轮上用于转动板和弹射筒进行定位,而第二插杆插接安装在第二齿轮上用于对弹射筒进行定位,以此来实现对弹射筒进行定位;而当需要同时移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时,锁定连接机构将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连接在一起,因此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即能同时移动,当需要单独移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时,解锁连接机构,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即能分开移动,以此来提高了对弹射筒进行定位时的便利性,从而节省了调节弹射筒角度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对火源进行扑灭的及时性,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24.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插杆上且另一端搭设在第二插杆上并开设有腰形孔;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第二插杆上且穿过腰形孔并设置有螺纹段;锁定盘,所述锁定盘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且抵紧在第二插杆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需要单独移动时,拧动锁定盘远离第二插杆,因此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即能单独移动,第一插杆移动带动转动杆转动,而固定杆在腰形孔上移动并转动,而第二插杆移动带动固定杆在腰形孔上移动且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转动;当需要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同时移动时,拧动锁定盘抵紧在转动杆上,以此来将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连接在一起,然后拉动转动杆即能同时带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同时移动,因此提高了对弹射筒进行定位时的便利性,从而节省了调节弹射筒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对火源进行扑灭的及时性,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配重机构使得冲击气囊转至位于球体靠近地面一侧,而火源先引冲击气囊使得球体上移,然后引爆气体气囊,使得灭火剂喷出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增多了与火源接触的灭火剂的数量,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弹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锁定机构和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1、球体;12、灭火剂气囊;121、穿透孔;13、气体气囊;14、主引线;141、第一引线;142、第二引线;15、安装槽;16、定位槽;17、避位槽;18、容纳槽;19、包裹层;2、冲击装置;21、冲击气囊;211、收纳槽;22、副引线;23、配重机构;24、包装袋;25、配重块;26、安装腔;3、架体;31、卡接槽;32、瓶装灭火器;33、万向轮;34、第一转轴;35、支脚;36、行走轮;37、固定座;4、弹射装置;41、转动板;42、弹射筒;421、固定盘;422、支撑板;43、定位环;44、安装板;45、第二转轴;5、上料机构;51、上料筒;511、引导罩;52、上料箱;521、上料杆;522、观察窗;53、盖板;54、扭簧;6、弹力机构;61、推杆;62、弹射板;621、弹射面;63、定位板;64、弹簧;65、推板;651、推动面;66、电动缸;7、锁定机构;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一插杆;74、第二插杆;75、锁定板;8、连接机构;81、转动杆;82、固定杆;83、锁定盘;84、连接杆;85、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灭火球。
31.参照图1和图2,灭火球包括球体11、设置在球体11内且装有灭火剂的灭火剂气囊12,灭火剂气囊12内侧壁上安装有装有气体且呈球形的气体气囊13,球体11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气体气囊13连接的主引线14,球体11上设置有冲击装置2。
32.参照图2和图3,球体11为薄壳状结构,且球体11下表面通过薄壳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5,而球体11外侧壁上通过薄壳凹陷形成有环形的定位槽16,且球体11球心位于定位槽16的轴线上,同时定位槽16呈水平状态;球体11内侧壁上且位于定位槽16上方沿球体11径向开设有避位槽17,而避位槽17顶端延伸至球体11内顶端处,而避位槽17底端延伸至靠近定位槽16一侧的内侧壁处,同时定位槽16上开设有与避位槽17连通的避位孔。
33.参照图2和图3,灭火剂气囊12顶端处形成有与灭火剂气囊12内不连通的穿透孔121,主引线14包括第一引线141和第二引线142,第一引线141卡接安装在定位槽16上且绕定位槽16缠绕一圈,而第二引线142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引线141上,且第二引线142穿过避位孔后卡接安装到避位槽17上,最后第二引线142从避位槽17顶端依次穿过穿透孔121和气体气囊13伸至气体气囊13内。
34.参照图2和图4,而球体11外侧壁上且位于定位槽16下方沿球体11径向开设有容纳槽18,且容纳槽18顶端与定位槽16连通,而容纳槽18底端与安装槽15内连通,球体11外侧壁上包裹有一层包裹层19,且包裹层19由遇火融化并可燃的材料制成,材料可以为可燃的塑料等,同时包裹层19挡住定位槽16、容纳槽18和安装槽15。
35.参照图2和图4,冲击装置2包括冲击气囊21、副引线22和配重机构23,冲击气囊21卡接安装在安装槽15上,而配重机构23设置在安装槽15上且使得冲击气囊21转至球体11靠近地面一侧,配重机构23包括包装袋24和配重块25,包装袋24呈袋装且四周侧壁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5侧壁上,包装袋24和安装槽15侧壁配合形成有安装腔26,而配重块25填充放置在安装腔26上。
36.参照图2和图4,冲击气囊21上表面上开设有与包装袋24抵触的收纳槽211,且冲击气囊21内装有遇火爆炸的气体,同时冲击气囊21由遇火融化点燃的材料制成,材料可以为可燃的塑料,且冲击气囊21抵触在包裹层19上进行定位,而且冲击气囊21爆炸时冲击包装袋24使得包装袋24损坏,从而使得配重块25从安装腔26内脱离。
37.参照图2和图4,副引线22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引线141上,且副引线22卡接安装在容纳槽18上,同时副引线22远离第一引线141的一端穿过冲击气囊21伸至冲击气囊21内。
38.参照图3和图4,而且副引线22的长度小于第二引线142的长度,使得冲击气囊21爆炸时间早于气体气囊13的爆炸时间。
39.参照图3和图4,火源引燃包裹层19,包裹层19燃烧点燃第一引线141,第一引线141点燃后使得副引线22和第二引线142点燃,然后副引线22引爆冲击气囊21,气体冲击包装袋24损坏,气体冲击地面使得灭火球上移,而灭火球上移时配重块25从安装腔26脱离,以此来减轻了灭火球的重量,然后第二引线142引爆气体气囊13,气体气囊13带动灭火剂气囊12爆炸,灭火剂覆盖火源进行灭火。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灭火球移至火源处,火源引燃主引线14,主引线14点燃后先引爆冲击气囊21,气体冲击包装袋24损坏,气体冲击地面使得灭火球上移,而灭火球上移时配重块25从安装腔26
脱离,以此来减轻了灭火球的重量,然后主引线14引爆气体气囊13,气体气囊13带动灭火剂气囊12爆炸,灭火剂覆盖火源进行灭火,以此来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4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灭火装置。
42.参照图1,灭火装置包括架体3、设置在架体3上且用于弹射灭火球的弹射装置4,架体3上表面且位于弹射装置4一侧开设有呈竖直的卡接槽31,卡接槽31上卡接安装有瓶装灭火器32,架体3下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脚35,其中两个支脚35底端上安装有滚动在地面上的行走轮36,而另外两个支脚35底端上安装有滚动在地面上的万向轮33,且万向轮33上安装有对万向轮33进行制动的刹车。
43.参照图1和图5,弹射装置4包括转动板41、弹射筒42、定位环43,架体3上表面上且位于瓶装灭火器32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37,固定座37上表面上转动安装有竖直的第一转轴34,且转动板41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34顶端上,转动板41上表面上水平间隔固定安装有两个竖直的安装板44,弹射筒42通过第二转轴45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板44上,且第二转轴45设置有两个并固定安装在弹射筒42外侧壁上,同时第二转轴45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板44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二转轴45远离弹射筒42的一端伸至安装板44外。
44.参照图5和图6,弹射筒42两端均分别伸至架体3外侧,定位环43同轴固定安装在弹射筒42内侧壁上,且弹射筒42呈倾斜状态,弹射筒42靠近定位环43一端的高度低于远离定位环43一端的高度,定位环43用于对灭火球进行定位。
45.参照图5和图7,弹射装置4还包括上料机构5、弹力机构6和锁定机构7,上料机构5设置在弹射筒42上且用于向弹射筒42内上料灭火球,上料机构5包括上料筒51、上料箱52、盖板53和扭簧54。
46.参照图5和图6,上料筒51固定安装在弹射筒42上表面上,且上料筒51轴线和弹射筒42轴线垂直,同时上料筒51位于第二转轴45和定位环43之间;上料筒51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呈棱台状的引导罩511,且引导罩511顶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引导罩511底端的截面面积。
47.参照图5和图7,上料箱52固定安装在引导罩511顶端上,且上料箱52与引导罩511内连通,同时上料箱52顶端呈开口状态,且上料箱52外侧壁上开设有便于观察上料箱52内灭火球运行情况的观察窗522;上料箱52顶端转动安装有水平的上料杆521,盖板53一端固定安装在上料杆521上;扭簧54套设在上料杆521上,且扭簧54一端与上料箱52固定连接,而扭簧54另一端与盖板53固定连接,同时盖板53在扭簧54的作用下抵压在上料箱52上,以此来实现盖板53挡住开口。
48.参照图5和图7,打开盖板53,然后将灭火球放入上料箱52内,松开盖板53,盖板53在扭簧54作用下挡住上料箱52开口;灭火球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到上料筒51内,然后灭火球掉落到弹射筒42内。
49.参照图5和图6,灭火球抵压在定位环43上进行定位,而后一个灭火球抵压在前一个灭火球上,以此来实现向弹射筒42内添加灭火球。
50.参照图5和图6,弹力机构6设置在弹射筒42上且用于弹射灭火球,弹力机构6包括推杆61、弹射板62、定位板63、弹簧64、推板65和电动缸66,位于上料筒51下方的弹射筒42的一端上一体设置有固定盘421,推杆61同轴滑移穿设在固定盘421上,且弹射板62固定安装在推杆61位于弹射筒42内的一端上,而弹射板62呈圆盘状,且弹射板62靠近灭火球的一端开设有圆弧状并能与灭火球贴合的弹射面621,同时弹射板62位于定位环43内侧,因此弹射
板62能穿过定位环43用于弹射灭火球。
51.参照图5和图6,定位板63固定安装在推杆61位于弹射筒42外的一端上,而弹簧64套设在推杆61上,且弹簧64两端分别与固定盘421和定位板63相对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弹射筒42靠近推杆61一端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伸至定位板63上方的支撑板422,推板65沿垂直于推杆61轴线方向滑移安装在支撑板422上,且推板65底端与定位板63顶端抵触,推板65移动推动定位板63和弹射板62朝向远离灭火球移动,同时推板65和定位板63抵触的一端上开设有贴合在一起的推动面651,且推动面651呈倾斜状态。
52.参照图5和图6,电动缸66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22上表面上,且电动缸66活塞杆与推板65顶端固定连接;电动缸66启动带动推板65与定位板63脱离,弹射板62在弹簧64作用下撞击灭火球,使得灭火球弹射到火源处进行灭火,然后灭火球在重力作用下下移进行上料,同时电动缸66启动带动推板65下移使得两个贴合面贴合在一起,推板65推动定位板63和弹射板62远离灭火球,定位板63移动拉伸弹簧64,以此来实现弹射灭火球对火源进行灭火。
53.参照图5和图6,锁定机构7设置在架体3上且用于对转动板41和弹射筒42进行锁定,锁定机构7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第一齿轮71键连接在第一转轴34上,而第二齿轮72键连接在第二转轴45上穿出安装板44的一端上。
54.参照图5和图8,固定座37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竖直的锁定板75,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均水平滑移穿设在锁定板75上且两端位于锁定板75外,且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滑移方向沿靠近或远离第一齿轮71方向,同时第一插杆73位于第二插杆74下方,且第一插杆73插接安装在第一齿轮71上,而第二插杆74插接安装在第二齿轮72上,同时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远离第一齿轮71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8连接在一起。
55.参照图5和图8,连接机构8包括转动杆81、固定杆82和锁定盘83,第一插杆73远离第一齿轮71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连接杆84,转动杆81底端转动安装在连接杆84上,且转动杆81顶端搭设在第二插杆74远离第一齿轮71的一端上,同时转动杆81靠近第二插杆74一侧的侧壁上沿转动杆81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的腰形孔85,且腰形孔85贯穿转动杆81背离第二插杆74一侧的侧壁。
56.参照图5和图8,固定杆82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插杆74远离第一齿轮71的一端上,且固定杆82呈水平状态,同时固定杆82一端穿过腰形孔85且穿出腰形孔85外并开设有螺纹段,锁定盘83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且抵紧在转动杆81上。
57.参照图5和图8,需要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单独移动时,拧动锁定盘83远离转动杆81上,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单独移动,而需要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同时移动时,拧动锁定盘83抵紧在转动杆81上,以此来将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连接在一起。
58.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拉动转动杆81带动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分别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脱离,然后转动弹射筒42调节弹射筒42角度,转动完成后,推动转动杆81带动第一插杆73和第二插杆74分别插接安装到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上进行定位,电动缸66带动推板65与定位板63脱离,弹射板62在弹簧64作用下撞击灭火球,灭火球弹射到火源处进行灭火。
59.后一个灭火球继续掉落到弹射筒42内,同时电动缸66带动推板65推动弹射板62远离灭火球,以此来便于继续对下一个灭火球进行弹射,同时需要人工灭火时,取下瓶装灭火器32进行灭火,灭火完成后,将瓶装灭火器32卡接安装到卡接槽31上,以此来能根据需要对
火源进行灭火,提高了对火源的灭火效果。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