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

文档序号:28066469发布日期:2021-12-17 23:4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火灾是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极大杀伤力的重大环境安全事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现代化的建筑规模大、标准高、人员密 集、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高层建筑的防火提出了严格要求。
3.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如果初期处理不当,随时都会葬身于火海。在高层建筑中遇到火灾时,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理智地作出果断决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根据起火地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逃生方法。起火点在上方时,只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迅速沿着安全楼梯往下跑就可以逃生。然而若起火点在中部,且烟火封锁区的范围不大,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若起火点在中上方,或者烟火封锁区的范围很大,除了往上跑之外,别无他法。
4.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人员越来越密集。突发性火灾及灾难对于高楼人员了来说是一个安全隐患。当这些灾难发生时,高楼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逃生和躲避,造成了许许多多的人不幸遇难。于是高楼逃生成为了现在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许多高楼逃生装置应运而生。
5.国内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主要有: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缓降逃生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外部保护,在火灾中容易受到火苗、烟雾、障碍物等侵袭,加上人们心理上对高度的恐惧和拉索本身的勒紧力,给逃生过程带来痛苦与伤亡;2)救生气垫,由于受困人员可能在气垫尚未完成充气前就向下跳而造成伤亡,受困人员看到气垫后争先向下跳,先跳的人来不及离开气垫,后跳的人已跳下来发生碰撞;而且其使用高度有限,适用于20m以下,充气完成后的气垫重量轻,容易飘动;3)柔性救生滑道,其缺点是橡胶容易老化,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大,降过程中可能与墙壁及周围突出物产生碰撞;4)安装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电梯,其缺点是乘坐消防电梯下楼时,需要从火场穿过,并没有避开火场的核心区,建筑物内的建材大多可燃物,特别是使用化学合成材料,这些材料及制品不仅容易着火,而且温度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气体,同时消耗空气中大量的氧气,严重危害人体,影响人员疏散;人吸入一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二;接触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为百分之三,但在起火情况下,房间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为百分之五,最高时可达百分之十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进如消防电梯,无异于进入一个密封的毒气室。
6.目前,其它的逃生装置主要是从高楼外向下移动逃生,但在移动的过程忽略了火
灾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遭遇火灾引发的爆炸,那么逃生者的安全将进一步受到威胁,进退两难。综上所述,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火灾时使用的应急逃生装置应该符合以下两点:1、避开火场的核心区;2、单次可供多人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赋予了逃生者更高的安全系数,可以让逃生者迅速远离灾难,使逃生者避免吸入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防止逃生者窒息,为逃生者争取更大的救援机会,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逃生者的生命安全,以达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包括阳台本体,阳台本体开口处设有围墙;还包括固定凸台、平台及防火棚;所述固定凸台设于围墙外侧,平台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凸台,防火棚可折叠的连接于固定凸台的两端;所述平台平行于围墙,或平台垂直于围墙。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固定凸台的截面呈“l”字型,固定凸台的两端固接有扇形的挡板,固定凸台的上表面固接有凸块,平台转动连接于凸块,且平台的底部连接有防火布a。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平台呈网格板状,平台的一端设有避位凸块的缺口,凸块的两端设有转孔,缺口的两端设有与转孔适配的转轴。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防火棚包括防火布b及若干个骨架,骨架呈“u”字型结构,防火布b固接于骨架之间;所述固定凸台的两端固接有支座,支座与相邻的挡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杆,骨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杆。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骨架通过两端的通孔转动连接于支杆,且骨架两端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增高。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平台远离于固定凸台这端的两侧固接有拉索,拉索的另一端连接于围墙上方的挂具上。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挂具为不锈钢膨胀式挂钩,拉索的材质为钢丝绳。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骨架的中心处固接有第一卡扣,围墙上方固接有第一卡环,第一卡扣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卡环。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围墙外侧上方固接有挡沿,挡沿上固接有第二卡环,平台的端部固接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卡环。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围墙内侧的阳台本体上设有固定式或可移动的台阶。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赋予了逃生者更高的安全系数,可以让逃生者迅速远离灾难,使逃生者避免吸入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防止逃生者窒息,为逃生者争取更大的救援机会,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逃生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21.第二、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在应用过程中适用于不同人群,本装置由纯机械构成,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不需要逃生者耗费长时间操作和移动,一个装
置可为多人提供庇护,可反复使用,安装便利,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场地调整,适用于各种高楼。
22.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开始使用时,依次打开各卡扣并展开平台与防火棚,十分方便快捷;结束使用,再按照与展开相反的顺序依次折叠,再依次闭合各卡扣,从而减少占用空间。
23.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不锈钢膨胀式挂钩及钢丝绳质的拉索,强化了本装置在火灾时载人承重的牢固问题。
24.第五、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平台底部的防火布a与防火棚上的防火布b有效的上下两端的隔离明火,保证逃生者的生命安全。
25.第六、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整个设备位于围墙外侧,利用围墙与逃生装置的高度差,保证有害烟尘不会侵害到逃生者。
26.第七、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围墙外侧上方固接有挡沿,在非使用状态下,一定程度上阻挡了雨水浇淋至防火棚中,延长防火棚的使用寿命。
27.第八、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第一卡环、第一卡扣的设置,起到了在工作状态下固定防火棚的作用,从而防止防火棚自行折叠。
28.第九、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第二卡环、第二卡扣的设置,起到了在非工作状态下固定平台的作用,从而防止平台自行折叠。
29.第十、本实用新型的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在阳台本体内侧设计一定高度的台阶,可以方便老年人与幼童进入装置从而缩减进入装置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心理,增加人身安全系数,提高逃生的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中:1

阳台本体、101

围墙、102

第一卡环、103

台阶、2

固定凸台、201

挡板、202

凸块、203

支座、204

支杆、3

平台、301

防火布a、302

缺口、303

第二卡扣、4

防火棚、401

防火布b、402

骨架、403

支撑板、404

第一卡扣、5

拉索、501

挂具、6

挡沿、601

第二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37.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外置扇形高楼火灾自救设备,包括阳台本体1,阳台本体1开口处设有围墙101;还包括固定凸台2、平台3及防火棚4;所述固定凸台2通过膨胀螺栓固接于围墙101外侧,平台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凸台2,防火棚4可折叠的连接于固定凸台2的两端;所述平台3平行于围墙101,或平台3垂直于围墙101;所述固定凸台2的截面呈“l”字型,固定凸台2的两端固接有扇形的挡板201,固定凸台2的上表面固接有以成型的凸
块202,平台3转动连接于凸块202,且平台3的底部连接有防火布a301;所述平台3呈网格板状,平台3的一端设有避位凸块202的缺口302,凸块202的两端设有转孔,缺口302的两端设有与转孔适配的转轴;所述防火棚4包括防火布b401及若干个骨架402,骨架402呈“u”字型结构,防火布b401固接于骨架402之间;所述固定凸台2的两端固接有支座203,支座203与相邻的挡板201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杆204,骨架40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杆204;所述骨架402通过两端的通孔转动连接于支杆204,且骨架402两端的底部固接有支撑板403,且支撑板403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增高;所述平台3远离于固定凸台2这端的两侧固接有拉索5,拉索5的另一端连接于围墙101上方的挂具501上;所述挂具501为不锈钢膨胀式挂钩,拉索5的材质为钢丝绳;所述骨架402的中心处固接有第一卡扣404,围墙101上方固接有第一卡环102,第一卡扣404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卡环102;所述围墙101外侧上方通过膨胀螺栓固接有挡沿6,挡沿6上固接有第二卡环601,平台3的端部固接有第二卡扣303,第二卡扣303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卡环601。
38.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例1在使用时,老人与小孩使用不便,降低了逃生的效率;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具体地说:
39.所述围墙101内侧的阳台本体1上设有固定式或可移动的台阶103;在本实施例中,台阶103为混凝土浇筑而成。本实施例在阳台本体1内侧设计一定高度的台阶103,可以方便老年人与幼童进入装置从而缩减进入装置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心理,增加人身安全系数,提高逃生的效率。
40.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41.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42.在工作状态下,先取下第一卡扣404与第二卡扣303,推动平台3使其与围墙101垂直,且固定凸台2可托住平台3,逃生者通过台阶103爬至平台3上后,展开防火棚4从而形成扇形保护空间,再将第一卡扣404连接至第一卡环102上即可。
43.在非工作状态下,先取下第一卡扣404,并折叠防火棚4;接着通过拉索5拉起平台3,使其与围墙101平行,最后分别将第一卡扣404、第二卡扣303与第一卡环102、第二卡环601连接即可。
44.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