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52652发布日期:2022-06-08 13:4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消防救援中,常常需要用到消防水带,由于消防水带柔软可弯折的特性,在消防水带铺设充满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后,在绕开地面障碍物或者楼梯转角等转角的位置,容易造成消防水带的弯折变形或者打绞,减小消防水带的液流通道,影响灭火效果。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9529242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方形的转角防护管,以及与转角防护管相铰接的方形的竖直防护管,转角防护管和竖直防护管内分别设有夹角为90
°
~180
°
的半圆形的转角放置槽和竖直放置槽,转角防护管和竖直防护管的两端均设有与其端面相平齐的第一防护管连接块和第二防护管连接块,其中间部位均设有防护管上连接块和防护管下连接块,通过连接块将多个转角防护管和竖直防护管进行组合连接并固定,形成了可以转角的消防水带的放置槽;通过将消防水带放入放置槽内,解决消防水带铺设中弯折、打绞以及承压的问题。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消防水带有一定的长度,利用防护管对消防水带进行防护,同样对防护管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而较长的防护管在运输和转移时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消防水带防护装置的运输和转移,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消防水带上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为气囊,所述气囊通过外接气泵充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气囊套设在消防水带上,将消防水带拉至合适位置后,然后通过气泵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后能对消防水带起到保护效果,从而可以防止水带弯折和打绞,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消防水带时,将气囊放气,气囊体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转移。
8.可选的,还包括支架和连接环,所述支架上设有两呈上下相对设置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气囊包括两防护半套,两所述防护半套的一端分别缠绕固定连接在两收卷辊上,两所述防护半套的另一端连通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充气口,所述连接环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消防水带的连接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消防水带穿过两个安装箱之间,并将连接环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消防水带上,然后外拉消防水带,收卷辊放卷,从而可以将两个防护半套覆盖在消防水带上,将消防水带拉至合适位置后,然后使用气泵通过充气口对防护半套充气
即可;通过支架和安装箱的设置,便于自动将消防水带套设在消防水带上,简单方便。
10.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杆,所述消防水带出水口连通且固定有喷水头,所述螺杆螺纹穿设所述连接环以抵紧所述喷水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环定位在消防水带上时,控制消防水带的喷水头穿过连接环,然后转动螺杆,使螺杆抵紧在喷水头上,从而可以通过摩擦力将连接环定位在喷水头上;该连接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2.可选的,所述安装箱上开设有供所述防护半套通过的开口,所述安装箱于所述开口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滑动以抵紧所述防护半套,所述安装箱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压紧板滑动的驱动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可以驱动压紧板滑动,压紧板滑动可以将安装箱位置处的消防水带抵紧在安装箱上,从而可以防止气体进入到收卷辊上的防护半套内,避免收卷辊上的防护半套充气而产生膨胀。
14.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和手柄,所述丝杆转动螺纹连接在所述安装箱上,所述丝杆一端和所述压紧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手柄。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防护半套时,转动手柄,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压紧板滑动,从而可以将防护半套压紧,该驱动组件中丝杆有一定的限位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压紧板限制在某一位置。
16.可选的,所述压紧板用于抵触所述防护半套的一面贴合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压紧板对防护半套产生破坏。
18.可选的,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两拉绳,其中一所述拉绳固定连接有挂钩,另一所述拉绳固定连接有挂环,所述挂钩绕过消防栓挂接在所述挂环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定位支架,防止支架产生晃动。
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时,将气囊套设在消防水带上;步骤2、将消防水带拉至待喷水位置;步骤3、利用气泵对气囊充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囊套在消防水带上,通过气泵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后能对消防水带起到保护效果,从而可以防止水带弯折和打绞,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消防水带时,将气囊放气,气囊体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转移。
22.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气囊套在消防水带上,通过气泵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后能对消防水带起到保护效果,从而可以防止水带弯折和打绞,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消防水带时,将气囊放气,气囊体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转移;2.本技术通过压紧板的设置,可以在气泵对防护半套充气时,防止气体进入到收卷辊上的防护半套内,避免收卷辊上的防护半套充气而产生膨胀。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气囊;2、支架;3、安装箱;4、连接环;5、防护半套;6、消防水带;7、收卷辊;8、开口;9、充气口;10、消防栓;11、喷水头;12、螺杆;13、手轮;14、压紧板;15、滑槽;16、丝杆;17、手柄;18、橡胶垫;19、拉绳;20、挂钩;21、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参照图1和图2,该防护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消防水带6上的防护套,防护套为气囊1,气囊1通过外接气泵充气。
27.为了使防护套更好的套设在消防水带6上,该防护装置还包括支架2,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呈上下相对设置的安装箱3,位于下方的安装箱3固定在支架2上,位于上方的安装箱3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位于下方的安装箱3上,且两安装箱3之间预留有供消防水带6通过间隙。
28.该防护装置还包括连接环4,气囊1包括两个防护半套5,防护半套5充气膨胀后呈圆弧形,且两个防护半套5相对设置以包裹消防水带6,在安装箱3内转动连接有收卷辊7,收卷辊7转动轴线和安装箱3厚度方向一致,安装箱3内开设有供防护半套5通过的开口8,两个防护半套5的一端分别缠绕固定连接在两个收卷辊7上,两个防护半套5的另一端均穿过开口8固定在连接环4上,连接环4为中空设置且设有充气口9,消防水带6一端用于连接消防栓10,消防水带6另一端连通有喷水头11,连接环4上设有用于将喷水头11定位在连接环4上的连接件。
29.连接件包括螺杆12,螺杆12上螺纹穿过连接环4,通过转动螺杆12,使螺杆12抵紧在喷水头11上,从而可以将喷水头11定位在连接环4上。
30.为了便于将防护半套5收纳在安装箱3中,在收卷辊7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手轮13,且手轮13位于安装箱3外侧。
31.使用时,将喷水头11通过连接件定位在连接环4上,然后外拉连接环4至待喷水位置,然后通过气泵对连接环4充气,两个防护半套5充气膨胀后呈圆弧形且相互扣合将消防水带6包裹在内。
32.参照图2和图3,而为了在气泵对防护半套5充气时,气体进入到收卷辊7内的防护半套5内,在开口8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压紧板14,压紧板14滑动方向沿消防水带6穿设方向设置,开口8侧壁上开设有供压紧板14滑动适配的滑槽15,安装箱3上设有用于驱动压紧板14滑动的驱动组件。
33.驱动组件包括丝杆16和手柄17,丝杆16一端螺纹穿设安装箱3转动连接在压紧板14上,丝杆16另一端位于安装箱3外侧固定连接手柄17。
34.为了防止压紧板14对防护半套5造成破坏,在压紧板14用于抵触防护半套5的一面贴合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8。
35.参照图1,另外,为了在使用支架2时保证支架2的稳定性,在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两拉绳19,其中一拉绳19远离支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20,另一拉绳19远离支架2的一端
固定连接有供挂钩20挂接的挂环21;使用时,将其中一拉绳19的挂钩20绕过消防栓10挂接在另一拉绳19的挂环21上。
36.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的安装方法,参照图1和图2,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支架2通过拉绳19固定在消防栓10上;步骤2、将消防水带6的一端连通消防栓10,然后将消防水带6的另一端穿过两安装箱3的间隙,并使喷水头11穿过连接环4;步骤3、转动螺杆12,直至螺杆12抵紧在喷水头11上,使连接环4和喷水头11连接稳定;步骤4、拉动喷水头11至待喷水位置处,在此过程中,收卷辊7放卷,防护半套5覆盖在消防水带6上;步骤5、参照图2和图3,喷水头11拉至合适位置后,转动手柄17,带动丝杆16转动,从而带动压紧板14滑动,直至压紧板14抵紧在防护半套5上;步骤6、参照图1和图2,利用气泵对连接环4充气,而连接环4和两个防护半套5连通,从而两个防护半套5充气后膨胀,对消防水带6起到保护的效果。
37.步骤7、消防完毕后,转动螺杆12,将连接环4和喷水头11分开,然后转动手轮13,将防护半套5收卷,然后将消防水带6收起即可。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消防水带铺设防护装置的安装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利用两个防护半套5将消防水带6包裹起来,防护半套5充气后能对消防水带6起到保护的效果;而不需要使用防护半套5时,通过收卷辊7将防护半套5收卷起来,从而便于装置的运输和转移。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