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系统及其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60022发布日期:2022-10-12 02:4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系统及其优化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消防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防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的,楼宇中安装的消防系统普遍包括消防主机和多个消防终端。多个消防终端分别布设于楼宇的每一层中便于拿取的位置。
3.对于一些老旧的消防系统,消防主机的出厂时间较早,使用时间又较长,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其功能不再能够满足实际的消防需求,并且其性能也逐渐下降,但是更换消防主机也需要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优化现有的消防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系统优化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系统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其采集的感知数据;基于预设的误差模型,根据所述型号信息和使用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消防终端的误差均值,所述误差模块包括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误差均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误差均值对感知数据进行修正,得到标准感知数据;输出标准感知数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实用时间信息和感知数据,并调用误差模型能够评估消防终端当前自身所产生的误差,进而对感知数据进行修正,以缩小产生的误差,提高消防终端因使用时间久而降低的准确性,也使得消防系统报警的准确率得到提升,实现对消防系统的优化。
7.可选的,在当前消防终端发出报警信息后,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报警信息为所述感知数据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的信息;根据获取的所有消防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有消防终端与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若是,则判断该消防终端是否输出报警信息;若否,则根据预设警戒值对该消防终端采集的感知数据进行修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能够对其附近的消防终端进行二次校准,进而提高消防系统报警的准确度。
9.可选的,所述误差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获取每个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以及历史感知数据,所述历史感知数据包括消防终端每一次检测的感知数据、每一次检测的校准感知数据和每一次检测时的使用时间信息;预设多个时间段;
基于预设的计算规则,根据使用时间信息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感知数据和校准感知数据确定误差均值并记录。
10.可选的,所述基于预设的计算规则,根据使用时间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感知数据和校准感知数据确定误差均值的方法包括:计算每一次检测的校准感知数据和感知数据的差值,记作误差值;根据每一次检测时的使用时间信息统计每一时间段内的检测次数;根据公式误差均值=同一时间段内误差值之和/该时间段内的检测次数计算误差均值。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终端、控制模块和消防主机;所述消防终端,用于采集并输出感知数据;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消防终端,用于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其采集的感知数据;用于基于预设的误差模型,根据所述型号信息和使用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消防终端的误差均值,所述误差模块包括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误差均值之间的关系;用于根据所述误差均值对感知数据进行修正,得到标准感知数据;并用于输出标准感知数据;还用于监控所述消防主机的工作状态;所述消防主机分别连接控制模块和消防终端,用于接收标准感知数据,并用于在标准感知数据所反映的值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12.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相隔预设时长获取消防主机的工作状态,并判断消防主机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异常状态;若是,则将校准感知数据上传至远端服务器。
13.可选的,还包括远端服务器;所述远端服务器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在当前消防终端发出报警信息后,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报警信息为所述感知数据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的信息;并用于根据获取的所有消防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有消防终端与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若是,则判断该消防终端是否输出报警信息;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该消防终端没有输出报警信息时,根据预设警戒值对该消防终端采集的感知数据进行修正。
14.可选的,所述远端服务器,还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监测到所述消防主机处于异常状态时,当标准感知数据所反映的值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15.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连接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并用于监控和管理电源电量。
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实用时间信息和感知数据,并调用误差模型能够评估消防终端当前自身所产生的误差,进而对感知数据进行修正,以缩小产生的误差,提高消防终端因使用时间久而降低的准确性,也使得消防系统报警的准确率得到提升,实现对消防系统的优化。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消防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消防终端;2、控制模块;3、消防主机;4、远端服务器;5、电源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0.可以了解的是,对于一些投入使用年限较久的消防系统来说,其消防主机的出厂时间较早,而使用时间又较长,使得消防主机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消防系统当前的需求,并且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其性能也越来越差。尽管如此,但更换消防主机也需要较高的成本。为此,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消防系统优化方法,主要应用于消防系统的服务器中。
21.参照图1,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终端1、控制模块2、消防主机3和远端服务器4,其中,控制模块2、消防主机3和远端服务器4共同组成消防系统的服务器。
22.本技术提供的消防系统优化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步骤s101: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其采集的感知数据。
23.在本技术中,使用时间信息为当前时间与消防终端1的出厂时间的时间差值,即在获取到消防终端1的出厂时间时能够得知使用时间信息。为了方便信息的获取,本技术将消防终端1的型号信息与出厂时间信息绑定。优选的,当消防终端1输出感知数据时,携带有该消防终端1的型号信息。即在获取到感知数据时,能够同时获取到型号信息和出厂时间。其中,型号信息可以包括型号编码和出厂编号,以对同一型号的消防终端1进行区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获取型号信息和出厂时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介绍。
24.步骤s102:基于预设的误差模型,根据型号信息和使用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消防终端的误差均值。
25.其中,误差模块包括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误差均值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误差模型的建立方法为:(1)获取每个消防终端的型号信息以及历史感知数据。
26.历史感知数据包括消防终端1每一次检测的感知数据、每一次检测的校准感知数据和每一次检测时的使用时间信息。校准感知数据可以为其他消防终端1检测的感知数据。
27.(2)预设多个时间段;每一时间段的时长可以为2个月、3个月或其他时长。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以2个月为每一时间段的时长,则时间段按照从出厂时间起算,划分为:0-2个月,2个月-4个月,4个月-6个月,
……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时间段的时长可以各不相同。
28.(3)基于预设的计算规则,根据使用时间信息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感知数据和校准感知数据确定误差均值并记录。
29.具体来说,计算每一次检测的校准感知数据和感知数据的差值,记作误差值;根据每一次检测时的使用时间信息统计每一时间段内的检测次数;根据公式误差均值=同一时
间段内误差值之和/该时间段内的检测次数计算误差均值。
30.步骤s103:根据所述误差均值对感知数据进行修正,得到标准感知数据;值得说明的是,对于每一次检测而言,其感知数据与校准感知数据的关系可以为感知数据小于校准感知数据、感知数据等于校准感知数据和感知数据大于校准感知数据三种情况,故误差均值既可能为正,亦可能为负。将误差均值与感知数据以特定方式进行结合,即可完成对感知数据的修正,进而得到标准感知数据。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标准感知数据为误差均值与感知数据之和。
31.步骤s104:输出标准感知数据。
32.至此,步骤s101-步骤s104能够完成对感知数据的修正处理。在本技术中,上述步骤执行于控制模块2中。
33.除此之外,控制模块2还能够监控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
34.具体监控方法包括:相隔预设时长获取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并判断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异常状态,若是,则将校准感知数据上传至远端服务器4至远端服务器4。若否,则将校准感知数据上传至消防主机3。
35.由于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消防主机3无法接收执行任何操作,故控制模块2需要每隔预设时长向消防主机3都发送请求信息,以此定期获取每一台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一般的,消防主机3在接收到请求信息时都能够反馈响应信息。基于此,控制模块2通过获取响应信息能够获取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其中,当消防主机3在接收到请求信息后预设响应时间内作出反馈,即控制模块2接收到响应信息,则将该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认定为正常状态。当消防主机3在接收到请求信息后预设响应时间内为作出反馈,则将该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认定为异常状态。上述预设时长可以为20分钟或30分钟或1小时等,预设响应时长可以为1分钟、2分钟或5分钟,预设时长和预设响应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应性调整。
36.当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消防主机3能够接收标准感知数据,并在标准感知数据所反映的值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37.反之,当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为异常状态时,远端服务器4能够接收标准感知数据,并在标准感知数据所反映的值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报警信号。其中,预设警戒值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性调整。
38.需要注意的是,当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为正常状态时,消防主机3将报警信号同时输出给对应的消防终端1和远端服务器4。消防终端1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报警。远端服务器4在接收到报警信号时存储并显示相应的报警信息。
39.为了进一步优化消防终端1所采集的感知数据,本技术的消防系统优化方法还包括:步骤s105:在当前消防终端发出报警信息后,获取当前消防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
40.优选的,楼宇中安装有多个拍摄装置,在消防终端1安装于楼宇中时,其第一位置信息就存储于远端服务器4中。同时,拍摄装置也能够采集火灾发生的图像,通过图像识别进一步确定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消防终端1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进行采集。
41.步骤s106:根据获取的所有消防终端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有消防终端与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若是,则判断该消防终端是否输出报警信息;若否,则根据预设警戒值对该消防终端采集的感知数据进行修正。
42.本步骤主要针对发生火灾的情况。当发生火灾时,与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位置相距预设间距内的消防终端1都应该处于报警状态。基于此,通过计算每一个消防终端1与第二位置信息所对应的位置的间距能够确定每一个消防终端1与火灾发生位置的位置关系。当消防终端1与火灾发生位置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时,则说明该消防终端1应该处于报警状态。
43.进一步的,判断该消防终端1是否输出报警信息。若是,则说明该消防终端1的感知数据较为准确,或者是经过控制模块2修正后的标准感知数据较为准确。若否,则说明消防终端1的感知数据或是经过控制模块2修正后的标准感知数据还是与实际值有所偏差。为此,需要对该消防终端1采集的感知数据做进一步修正。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修正方法具体为:首先,感知数据所反映的数值应该超过预设警戒值。但将感知数据修正到这个程度还不能满足对其测量精度的需求,因此,还要考虑感知数据实际测量的数值应该为多少。可以通过火灾发生位置的感知数据和火灾发生位置与该消防终端1之间的距离确定消防终端1的感知数据的实际值。例如:感知数据为烟雾浓度,则需要测量火灾发生位置的烟雾浓度,然后根据火灾发生位置的感知数据和火灾发生位置与该消防终端1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的烟雾扩散速度,确定消防终端1测得的烟雾浓度。其中,烟雾扩散速度可以根据历史经验进行估算。
45.本步骤中,预设间距可以为8米,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应性调整。
46.优选的,上述步骤s105和步骤s106执行于本技术的远端服务器4中。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本技术提供的消防系统优化方法执行于一个服务器中,具体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再作详细介绍。
47.结合上述优化方法,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消防系统。
48.其中,消防终端1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楼宇的各个楼层中。消防终端1用于采集感知数据,并用于输出感知数据。其中,感知数据可以为烟雾浓度和/或温度。
49.控制模块2分别连接多个消防终端1,用于获取当前消防终端1的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其采集的感知数据;用于基于预设的误差模型,根据型号信息和使用时间信息确定当前消防终端1的误差均值,误差模块包括型号信息、使用时间信息及误差均值之间的关系;用于根据误差均值对感知数据进行修正,得到标准感知数据;并用于输出标准感知数据;还用于监控消防主机3的工作状态;还用于在该消防终端1没有输出报警信息时,根据预设警戒值对该消防终端1采集的感知数据进行修正。
50.消防主机3分别连接控制模块2和消防终端1,用于接收标准感知数据,并用于在标准感知数据所反映的值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51.远端服务器4连接控制模块2,用于在当前消防终端1发出报警信息后,获取当前消防终端1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报警信息为感知数据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的信息;并用于根据获取的所有消防终端1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有消防终端1与火灾发生的第二位置信息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若是,则判断该消防终端1是否输出
报警信息;还用于在控制模块2监测到消防主机3处于异常状态时,当标准感知数据所反映的值超过预设警戒值时输出报警信号。
52.控制模块2还连接有电源管理模块5,电源管理模块5用于为控制模块2提供电源,并用于监控和管理电源电量。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