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场所火灾报警用弱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2059发布日期:2022-05-18 22:0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场所火灾报警用弱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灾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场所火灾报警用弱电装置。


背景技术:

2.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经常、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灾时人们需要安全和尽快的逃生。
3.现有技术中火灾报警装置除了对人员发出火灾预警,提醒楼内的人员尽快逃生,一般还配合使用有消防喷淋头或电磁阀,以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的喷射消防水流进行灭火,然而,前者只能一次性使用,后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易损坏,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现有技术中火灾报警装置中使用有消防喷淋头或电磁阀,然而,前者只能一次性使用,后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易损坏,可靠性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场所火灾报警用弱电装置,烟雾传感器监测到烟火时,电磁阀启动使消防水流通过进水管、出水管喷出,进行灭火处理,机械消防阀可在电磁阀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以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进行喷灭处理。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场所火灾报警用弱电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外壳体与电磁阀之间夹装有隔热垫,所述电磁阀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管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消防管路和机械消防阀,所述电磁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横管的一端,所述外壳体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烟雾传感器。
6.其中,所述隔热垫为厚度1—10mm的气凝胶毡;隔热垫隔热效果优异,可避免火灾发生时电磁阀直接接触外壳体的壳体,降低电磁阀损坏的风险。
7.其中,所述进水管为三通管结构,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垂直向下,所述烟雾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横管一侧的外壳体的底面,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监测到烟火时,电磁阀启动使消防水流通过进水管、出水管喷出,进行灭火处理,机械消防阀可在电磁阀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以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进行喷灭处理。
8.其中,所述机械消防阀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侧面固定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固定插接进水管的一端,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排气口,所述出水口固定插接横管的一端,所述缸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缸盖,所述缸盖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动连接活塞杆的密封件,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头,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和缸盖之间的缸体的内部容装有低沸点溶媒;铜质结构的缸体受到火焰加热后,内部
容装的低沸点溶媒受热汽化,进而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和堵头向远离出水口稳定一端移动,从而使消防水流通过出水口进入横管内,通过出水管喷出进行灭火处理。
9.其中,所述堵头为圆台形结构,堵头较窄的一端背向活塞杆;圆台形结构的堵头无需整体脱出出水口,即可使水流通过出水口进入横管内,有效降低了活塞的移动行程,有利于降低装置的体积大小。
10.其中,所述缸盖与堵头之间的活塞杆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弹簧;弹簧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使低沸点溶媒降温液化后堵头能够快速复位,封堵出水口,避免水体渗漏。
11.其中,所述排气口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排气口螺纹连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端面开设有与排气口的内径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排气口与连接盖之间夹装有过滤网;低沸点溶媒受热气化推动活塞移动时,缸体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排出,避免产生憋压,过滤网可避免外界异物进入缸体内部造成磨损。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隔热垫隔热效果优异,可避免火灾发生时电磁阀直接接触外壳体的壳体,降低电磁阀损坏的风险;烟雾传感器监测到烟火时,电磁阀启动使消防水流通过进水管、出水管喷出,进行灭火处理,机械消防阀可在电磁阀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以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进行喷灭处理;铜质结构的缸体受到火焰加热后,内部容装的低沸点溶媒受热汽化,进而推动活塞,带动活塞杆和堵头向远离出水口稳定一端移动,从而使消防水流通过出水口进入横管内,通过出水管喷出进行灭火处理;圆台形结构的堵头无需整体脱出出水口,即可使水流通过出水口进入横管内,有效降低了活塞的移动行程,有利于降低装置的体积大小;弹簧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使低沸点溶媒降温液化后堵头能够快速复位,封堵出水口,避免水体渗漏;低沸点溶媒受热气化推动活塞移动时,缸体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排出,避免产生憋压,过滤网可避免外界异物进入缸体内部造成磨损。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机械消防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的放大图;
18.图中:1、外壳体;2、电磁阀;3、进水管;4、机械消防阀;401、缸体;402、进水口;403、出水口;404、排气口;405、缸盖;406、密封件;407、活塞杆;408、活塞;409、低沸点溶媒;410、弹簧;411、堵头;412、连接盖;413、过滤网;5、横管;6、出水管;7、隔热垫;8、烟雾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场所火灾报警用弱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2,所述外壳体1与电磁阀2之间夹装有隔热垫7,所述电磁阀2的一端固定连接进水管3的一端,所述进水管3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消防管路和机械消防阀4,所述电磁阀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出水管6的一端,所述出水管6的侧面固定连接横管5的一端,所述外壳体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烟雾传感器8。
20.所述隔热垫7为厚度1—10mm的气凝胶毡;隔热垫7隔热效果优异,可避免火灾发生
时电磁阀2直接接触外壳体1的壳体,降低电磁阀2损坏的风险。
21.所述进水管3为三通管结构,所述出水管6的底端垂直向下,所述烟雾传感器8固定安装在横管5一侧的外壳体1的底面,所述电磁阀2电性连接烟雾传感器8;烟雾传感器8监测到烟火时,电磁阀2启动使消防水流通过进水管3、出水管6喷出,进行灭火处理,机械消防阀4可在电磁阀2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以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进行喷灭处理。
22.所述机械消防阀4包括缸体401,所述缸体401的侧面固定设有进水口402,所述进水口402固定插接进水管3的一端,所述缸体401的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403和排气口404,所述出水口403固定插接横管5的一端,所述缸体4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缸盖405,所述缸盖40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动连接活塞杆407的密封件406,所述活塞杆4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堵头411,所述活塞杆4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塞408,所述活塞408和缸盖405之间的缸体401的内部容装有低沸点溶媒409;铜质结构的缸体401受到火焰加热后,内部容装的低沸点溶媒409受热汽化,进而推动活塞408,带动活塞杆407和堵头411向远离出水口403稳定一端移动,从而使消防水流通过出水口403进入横管5内,通过出水管6喷出进行灭火处理。
23.所述堵头411为圆台形结构,堵头411较窄的一端背向活塞杆407;圆台形结构的堵头411无需整体脱出出水口403,即可使水流通过出水口403进入横管5内,有效降低了活塞408的移动行程,有利于降低装置的体积大小。
24.所述缸盖405与堵头411之间的活塞杆407的外侧滑动套装有弹簧410;弹簧410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使低沸点溶媒409降温液化后堵头411能够快速复位,封堵出水口403,避免水体渗漏。
25.所述排气口404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排气口404螺纹连接有连接盖412,所述连接盖412的端面开设有与排气口404的内径尺寸相同的通孔,所述排气口404与连接盖412之间夹装有过滤网413;低沸点溶媒409受热气化推动活塞408移动时,缸体401内的气体可通过排气口404排出,避免产生憋压,过滤网413可避免外界异物进入缸体401内部造成磨损。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发生火灾时,烟雾传感器8监测到火灾的发生,电磁阀2阀路开启,使消防水流通过进水管3进入出水管6内,从出水管6的底端喷出进行灭火作业;当电磁阀2或烟雾传感器8发生故障时,由于缸体401受到火焰的熏烤导致内温上升,低沸点溶媒409受热汽化膨胀,活塞408在低沸点溶媒409的推动下向排气口404的方向移动,活塞408与排气口404之间的气体通过排气口404排出,活塞408移动时,活塞408通过活塞杆407带动堵头411移动,使通过进水口402进入缸体401内的消防水流从堵头411与出水口403之间的缝隙处喷出,进入横管5内,最后从出水管6的底端喷出进行灭火作业;火灾结束后,低沸点溶媒409降温液化,堵头411在弹簧410的弹性支撑下复位滑动,并通过活塞杆407带动活塞408复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