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7937发布日期:2022-11-02 20:5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阻火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


背景技术:

2.管端阻火器的工作原理是阻止外部火焰进入管道内部,并且允许可燃蒸汽流出阻火器,以及空气流入管道内部。
3.现有管端阻火器使管道内部可燃气体流出阻火器的流速过缓,当发生持续燃烧时,会使外部火焰停留在阻火器上,长时间燃烧会导致阻火器被加热,使阻火器成为火源,阻火失效,不具备长时间耐烧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防雨罩、阻火元件总成和阻火器壳体,所述阻火元件总成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格栅和下格栅组件,所述上格栅内非中部位置设有第一阻火元件,所述下格栅组件内非中部位置设有第二阻火元件,所述第一阻火元件与第二阻火元件之间设有间隔网,所述上格栅或下格栅组件中部位置设有隔板。
7.优选的是,所述下格栅组件包括下格栅和连接壳体,所述下格栅通过连接壳体与上格栅连接,所述第二阻火元件设于连接壳体内。
8.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下格栅组件包括下格栅,所述下格栅与上格栅连接,所述第二阻火元件设于下格栅内。
9.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阻火元件和第二阻火元件分别包括平板层和波纹层,所述平板层与波纹层交替竖向设置,所述平板层与波纹层之间形成多个阻火通道。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阻火元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阻火元件的厚度。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下格栅的外缘下端面与阻火器壳体之间设有垫片。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防雨罩采用可熔断树脂材料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4.1、阻火元件总成,通过设有第一阻火元件、间隔网和第二阻火元件,形成三重阻火结构,保证阻火器的持续耐烧能力,避免阻火器内可燃蒸汽温度上升,导致阻火器失效。
15.2、阻火元件总成,通过在非中部位置设置阻火元件,使可燃蒸汽在通过阻火元件总成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速的流通状态,以确保可燃蒸汽的流通速度大于火焰的燃烧速度,使持续燃烧发生位置与阻火元件所在区域相距一定高度,以使持续燃烧火焰产生的热
量更小的停留和积聚在阻火元件表面,从而起到热量传递隔绝的作用。
16.3、防雨罩通过采用可熔断树脂材料制成,当持续燃烧发生时,防雨罩会被熔断,增加阻火元件总成上火焰与大气换热的效率,封闭空间内的燃烧得到解决。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熔断的防雨罩可及时获知发生燃烧情况。
17.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的爆炸图;
20.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的剖视图;
21.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中阻火元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中第一阻火元件和第二阻火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螺母;2、防雨罩;3、螺栓;4、固定螺栓;5、上格栅;6、第一阻火元件;7、间隔网;8、第二阻火元件;9、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下格栅;12、垫片;13、阻火器壳体;14、螺纹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持续燃烧管端阻火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防雨罩2、阻火元件总成和阻火器壳体13,阻火元件总成包括依次设置的上格栅5和下格栅组件,上格栅5内非中部位置设有第一阻火元件6,下格栅组件内非中部位置设有第二阻火元件8,第一阻火元件6与第二阻火元件8之间设有间隔网7。
27.上格栅5或下格栅组件中部位置设有隔板,具有阻碍可燃蒸汽流通的作用。
28.其中,下格栅组件为适应管路的尺寸,采用以下其中一种形式之一:
29.(1)下格栅组件包括下格栅11和连接壳体,下格栅11通过连接壳体与上格栅5连接,第二阻火元件8设于连接壳体内。
30.(2)下格栅组件包括下格栅11,下格栅11与上格栅5连接,第二阻火元件8设于下格
栅11内。
31.第一阻火元件6的厚度大于第二阻火元件8的厚度。
32.当外部发生持续燃烧时,第一阻火元件6作为临界点阻火层,与外部火焰直接接触,承担和实现初步火焰与可燃蒸汽交织的临界状态的冷却工作。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阻火元件6的厚度,以保证其承担闪爆所导致的机械冲击和热冲击的能力。
33.其中,如图2所示的箭头,为可燃蒸汽的流通方向。
34.间隔网7作为隔热层,通过形成隔热屏障,以降低由于第一阻火元件6表面持续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从而隔离热量的持续传递。
35.第二阻火元件8作为预冷却层,是阻火器腔体内可燃气体与火焰接触的最后一道屏障,对阻火器腔体内的可燃蒸汽进行预先冷却,以使阻火器腔体内的可燃蒸汽端与持续燃烧火焰端两者的温度保持稳定,以达到阻火器内外温度平衡的目的,保证阻火器的持续耐烧能力,避免阻火器内可燃蒸汽温度上升,导致阻火器失效。
36.阻火元件总成,通过在非中部位置设置阻火元件,与现有阻火器中阻火元件的设置相比,减少在阻火器中部阻火元件的设置,从而减少阻火器内可燃蒸汽的流通通道,使可燃蒸汽在通过阻火元件总成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速的流通状态,以确保可燃蒸汽的流通速度大于火焰的燃烧速度,使持续燃烧发生位置与阻火元件所在区域相距一定高度,以使持续燃烧火焰产生的热量更小的停留和积聚在阻火元件表面,从而起到热量传递隔绝的作用。
37.上格栅5、下格栅组件和阻火器壳体13间均采用玻璃纤维密封材料制成,具有阻隔热量传导,避免持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上格栅5、下格栅组件和阻火器壳体13进行传播的作用。
38.如图4所示,第一阻火元件6和第二阻火元件8分别包括平板层和波纹层,平板层与波纹层交替竖向设置,平板层与波纹层之间形成多个阻火通道。其中,平板层和波纹层采用金属钢带制成,波纹层围绕圆心轴卷制而成。该阻火元件的设计具有约80%的自由横截面积和极小的公差,足以承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并可淬熄剧烈爆炸。
39.下格栅11的外缘下端面与阻火器壳体13之间设有垫片12,以保证下格栅11与阻火器壳体1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其中,垫片12采用金属石墨缠绕垫片。
40.当持续燃烧发生时,若采用金属材料的防雨罩2,会使火焰的燃烧空间处于半封闭的状态。这样空间内发生的燃烧,热量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热量从而向下传递,传递至阻火器的各个零部件,导致阻火器腔体内温度急速上升,引燃腔体内的可燃蒸汽,导致阻火失效。防雨罩2通过采用可熔断树脂材料制成,当持续燃烧发生时,防雨罩2会被熔断,增加阻火元件总成上火焰与大气换热的效率,封闭空间内的燃烧得到解决。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熔断的防雨罩2可及时获知发生燃烧情况。
41.防雨罩2、阻火元件总成和阻火器壳体13之间通过螺母1、螺栓3和固定螺栓4进行固定连接。
42.在阻火器壳体13上设有螺纹堵头14。当需要放置温度传感器以检测腔体内温度时,将螺纹堵头14取下,进行安装即可。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说明书的实用新型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