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罩及其口鼻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3384发布日期:2023-02-17 19:4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鼻罩及其口鼻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罩及其口鼻罩。


背景技术:

2.目前,公知的防护口罩是挂耳式口罩或全面罩,通常佩戴在口鼻部位以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从而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现有的口罩同时遮住口鼻,影响交谈,由于口罩面积大,更换浪费材料多,还会产生不舒适感以及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鼻罩和具有该鼻罩的口鼻罩。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罩,包括鼻罩本体和容置在所述鼻罩本体中的支撑体,以及夹持在所述鼻罩本体和所述支撑体之间的过滤体,所述鼻罩本体中嵌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所述支撑体中嵌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的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使得所述支撑体通过磁吸作用可拆卸地附接在所述鼻罩本体中。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罩本体的罩体包括第一本体部和自所述第一本体部外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支撑体接收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第一延伸部合围成的第一收容腔中,所述第一本体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部中。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二本体部和自所述第二本体部外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设有对应所述多个第一通孔的多个第二通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部中。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上设有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本体部的一侧的鼻罩密封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罩密封部设置有与用户脸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曲面贴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曲面贴合部内侧的第一凸起。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口罩通过磁吸作用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鼻罩上,所述口罩中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的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口鼻罩,包括鼻罩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鼻罩上的口罩,所述鼻罩为上述鼻罩,所述口罩通过磁吸作用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鼻罩上;口罩位于鼻罩本体的进气表面处设有用于口罩进气的第三通孔,且该位置的鼻罩本体的外表面与口罩此处的内侧面贴合并保持密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口罩的内侧设有垂直向内延伸的隔板,将所述口罩的容纳空间分隔为彼此隔离的上下两个收容腔中,所述鼻罩接合在上收容腔中。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罩本体的进气表面与口罩此处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密封圈,鼻罩与口罩通过磁吸附接后挤压密封圈实现两者之间保持气密。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收容腔中设有用于排出气体的单向阀和/或可在收容腔形成负压的排气装置。
16.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口鼻罩的成本低廉并且方便用户使用,且口罩和鼻罩可拆卸的连接能够方便用户同时佩戴鼻罩和口罩以及单独佩戴鼻罩,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口鼻罩的立体图。
18.图2a示出了图1所示的口鼻罩的分解图。
19.图2b示出了图1所示的口鼻罩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20.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口鼻罩的鼻罩的分解图。
21.图4a示出了图1所示的口鼻罩的口罩的分解图。
22.图4b示出了图1所示的口鼻罩的口罩的另一方向的分解图。
23.附图标记:100-口鼻罩;2-鼻罩;20-鼻罩本体;201-支撑体;202-罩体;203-第一本体部;204-第一延伸部;205-第一通孔;206-肋条;207-第二通孔;208-第二延伸部;209-第二本体部;21-鼻罩密封部;210-第一曲面贴合部;211-第一贴合部;212-第二贴合部;213-第三贴合部;214-第一凸起;22-连接部;23-第一收容腔;24-第一永磁体;25-第二永磁体;26-过滤体;27-第二收容腔;28-凸缘;1-口罩;10-口罩本体;101-第三本体部;102-第三延伸部;103-第三通孔;104-翻边;11-口罩密封部;110-第二曲面贴合部;111-第四贴合部;112-第五贴合部;113-第六贴合部;114-第二凸起;12-隔板;13-第三收容腔;131-壁部;14-第四收容腔;15-第三永磁体;16-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为清晰明了。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25.同时参考图1至图2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口鼻罩100。所述口鼻罩100包括口罩1和鼻罩2。所述口罩1可拆卸地安装在鼻罩2上。换句话说,口罩1可拆卸地收容鼻罩2。在本实施例中,口罩1通过磁吸作用附接在鼻罩2上。所述口罩1用于阻隔污染物或病原体等进入用户的嘴部。鼻罩2用于过滤鼻部吸入的空气。用户佩戴该口鼻罩100后,鼻部吸入的空气经过口罩1,然后经由鼻罩2过滤供用户的鼻部吸入;当用户需要交谈、吃放、喝水等时,可将口罩1拆下而仅佩戴鼻罩2,以方便用户进行上述活动的同时并保证呼吸防护。
26.同时参考图2a至图3,所述鼻罩2包括鼻罩本体20和容置在该鼻罩本体20中的支撑体201,以及夹持在鼻罩本体20和支撑体201之间的过滤体26。所述支撑体201通过磁吸作用附接在鼻罩本体20中。所述鼻罩本体20包括罩体202和设置在罩体202两侧的对称的两连接部22。两连接部22上可附接绑缚件(未示出),从而将鼻罩2的罩体202固定在用户鼻部处。罩体202采用硬胶材料制成。所述罩体202包括第一本体部203和自第一本体部203外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04。第一本体部203和第一延伸部204合围成以第一本体部203为顶部而第一延
伸部204为侧部的第一收容腔23,用于接收所述支撑体201。所述两连接部22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04的两侧。所述第一本体部203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05。所述多个第一通孔205对应用户的鼻部。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设置在第一本体部203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包括两个第一永磁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永磁体24对称地设置在多个第一通孔205所在区域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模塑在第一本体部203中。
27.鼻罩2的所述支撑体201通过磁吸作用附接在鼻罩本体20的第一本体部203上。具体的,支撑体201中设有对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的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模塑在支撑体201中。
28.优选地,所述支撑体201包括第二本体部209和自第二本体部209外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08。所述第二本体部209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07。所述第二通孔207对应用户的鼻部,且对应上述多个第一通孔205所占的区域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09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09中。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包括两个第二永磁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永磁体25对称地设置在多个第二通孔207所在区域的两侧。间隔开的多个第二通孔207彼此之间形成用于支撑过滤体26的肋条206。当支撑体201在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和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之间的磁吸作用下接合在鼻罩本体20的罩体202中时,过滤体26被夹持在支撑体201和罩体202之间,且遮盖多个第一通孔205和多个第二通孔207。因此,用户能够方便的替换过滤体26,且过滤体26也不会发生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体26还被夹持在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和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之间,以进一步防止过滤体26的移位。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208大致呈外扩状延伸,由此所述过滤体26距离所述第二延伸部208的末端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避免了所述过滤体26直接与用户的鼻部直接接触,有效避免了鼻腔粘液或脸部油脂、皮屑等对所述过滤体26的影响,保障了口鼻罩100的过滤效果,且能够预防细菌滋生对脸部皮肤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体26为医疗或卫生用不织布,为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强力好、透气防水、环保、柔韧、无毒无味,且价格便宜,无刺激性等优点。所述过滤体26能够有效的过滤空气,有效过滤有毒气体、pm2.5、细菌及病毒、花粉、雾霾以及灰尘等等。
30.所述支撑体201上设有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08远离第二本体部209的一侧的鼻罩密封部21。鼻罩密封部21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述鼻罩密封部21紧贴用户脸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01和鼻罩密封部21在模内成型为一体,从而省去人手操作和粘合剂。可选地,支撑体201和鼻罩密封部2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便于用户拆解清洗。支撑体201和鼻罩密封部21合围成以支撑体201为顶部而鼻罩密封部21为底部的第二收容腔27。
31.用户在佩戴该口鼻罩100时,所述鼻罩密封部21紧贴用户的脸部,由于所述鼻罩密封部21的柔软性和回弹性极佳,使其可随用户脸部肌肉的运动变形,具有动态密合效果,可防止该口鼻罩100与用户脸部之间形成空隙,因此,未经过滤的空气不会被用户直接吸入,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
32.所述鼻罩密封部21设置有与用户脸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一曲面贴合部210,以及设置在第一曲面贴合部210内侧的第一凸起214。所述第一曲面贴合部210背离支撑体201的第二延伸部208隆起。第一凸起214设置在第一曲面贴合部210的内凹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凸起214大致垂直于第一曲面贴合部210延伸。优选地,第一凸起214和第一曲面贴合部210的外侧形成一接合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208接合在该接合凹槽中。可选地,第一凸起214可与第二延伸部208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208的外侧形成外张的凸缘28。口罩密封部11接合所述凸缘28,也就是说,凸缘28接合在第一凸起214和第一曲面贴合部210的外侧之间,从而保证密封效果。该凸缘28的设计使得鼻罩2更舒适,且更符合人体工学。
33.所述第一曲面贴合部210包括设置在所述鼻罩密封部21上部并与鼻梁区域形状相适配的第一贴合部211、设置在所述鼻罩密封部21中部并与脸颊区域形状相适配的第二贴合部212和设置在所述鼻罩密封部21下部并与上唇区域形状相适配的第三贴合部213。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鼻罩密封部21采用了立体的3d设计方法,在与人体脸部贴合的一面设置有包括所述第一贴合部211、所述第二贴合部212和所述第三贴合部213,曲面的设置则能够完美契合用户脸部的形状,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与用户脸部紧密贴合,既保证了鼻罩2的密封性,又使得鼻罩2不粘贴嘴脸,减少了口鼻的憋闷感,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34.在使用时,用户可单独使用鼻罩2进行呼吸防护,此时用户交谈、吃放、喝水等活动不受影响;而当用户需要防护嘴部时,可将口罩1简单地附接至鼻罩2来同时遮住口鼻,口罩1能够在不使用挂绳等绑缚元件时在磁吸作用下可拆卸地附接在鼻罩2上。具体地,口罩1中设有对应上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的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模塑在口罩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25和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均埋设在其相应的位置中,外部不可见。
35.同时参考图2a、图2b、图4a和图4b,所述口罩1包括口罩本体10和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设置的口罩密封部11。口罩本体10采用硬胶材料制成。口罩密封部11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述口罩密封部11紧贴用户脸部。在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0和口罩密封部11在模内成型为一体,从而省去人手操作和粘合剂。可选地,口罩本体10和口罩密封部1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以便于用户拆解清洗。口罩本体10和口罩密封部11合围成以口罩本体10为顶部而口罩密封部11为底部的容纳空间16。
36.佩戴口罩时难免会因急促呼吸需要而使用口部吸入空气,为防止口罩1与鼻罩本体10之间存在空隙导致未经过滤体26过滤的空气进入到口部,需要保证鼻罩本体10与口罩1之间也保持密封,从而使得空气由口罩1的第三通孔进入后必须经过鼻罩本体10及过滤体26才能供人体呼吸所需。为此,鼻罩本体20的外表面与口罩此处的内侧面贴合并保持密封,具体来说,所述鼻罩本体的进气表面与口罩此处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密封圈,鼻罩与口罩通过磁吸附接后挤压密封圈实现两者之间保持气密。
37.为了保证口罩与脸部的贴合密封而设置的口罩密封部11,在呼气时会在口罩1内形成正压,从而顶起整个口罩1,使口罩密封部11与用户脸部之间产生孔隙才能实现,也因此可能会到至呼气不畅。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口罩的下收容腔中设有用于排出气体的单向阀,以便于人体呼出气体的排出。为进一步改善,还可在收容腔形成负压的排气装置,直接将口罩的气体经排气装置吹出,并有助于在排气装置在口罩内形成的负压促使空气经鼻罩本体10过滤后进入并供人体呼气,可以大大改善因佩戴鼻罩及口罩产生的呼吸困难问题。
38.口罩本体10包括第三本体部101和自所述第三本体部101的外周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02。所述第三本体部101设有多个第三通孔103,且对应上述的鼻罩2的多个第一通孔2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三通孔103设置在第三本体部101的上部,在使用时,所述多个第三通孔103对应用户的鼻部。第三本体部101的内侧设有垂直向内延伸的隔板12,将容纳空间16分隔为彼此互不影响的上方的第三收容腔13和下方的第四收容腔14。所述多个第三通孔103设置在第三本体部101对应第三收容腔13的位置处。所述第四收容腔14在使用时罩住用户的嘴部,从而防止污染物或病原体等进入用户的嘴部,且能够防止嘴部呼出的气体进入第三收容腔13中。
39.优选地,口罩1的所述第三本体部101中设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模塑在第三本体部101中。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设置在多个第三通孔103所在区域的一侧。优选地,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包括两个第三永磁体。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三永磁体15对称地设置在多个第三通孔103所在区域的两侧。由此,口罩1通过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15和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24的相互磁吸作用而附接在鼻罩2上。口罩1附接至鼻罩2时,鼻罩2接收在口罩1的第三收容腔13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收容腔13的上部设有对称的两壁部131。隔板12和两壁部131的轮廓与鼻罩2的外形适配。所述第三收容腔13的壁部131、隔板12能够防止口罩1相对于鼻罩2的移位。可以想到的是,壁部131可以省略,隔板12和第三延伸部102的轮廓与鼻罩2的外形适配。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10的第三延伸部102大致呈外扩状延伸。口罩密封部11设置在第三延伸部102远离第三本体部101的一侧。用户在佩戴该口鼻罩100时,所述口罩密封部11紧贴用户的脸部,由于所述口罩密封部11的柔软性和回弹性极佳,使其可随用户脸部肌肉的运动变形,具有动态密合效果,可防止该口鼻罩100与用户脸部之间形成空隙,因此,未经过滤的空气不会被用户直接吸入,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
41.所述口罩密封部11设置有与用户脸部形状相适配的第二曲面贴合部110,以及设置在第二曲面贴合部110内侧的第二凸起114。所述第二曲面贴合部110背离口罩本体10的第三延伸部102隆起。第二凸起114设置在第二曲面贴合部110的内凹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14大致垂直于第二曲面贴合部110延伸。优选地,第二凸起114和第二曲面贴合部110的外侧形成一接合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延伸部102接合在该接合凹槽中。可选地,第二凸起114可与第三延伸部102形成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延伸部102的外侧形成外张的翻边104。口罩密封部11接合所述翻边104,也就是说,翻边104接合在第二凸起114和第二曲面贴合部110的外侧之间。该翻边104的设计使得口罩1更舒适,且更符合人体工学。
42.所述第二曲面贴合部110包括设置在所述口罩密封部11上部并与鼻梁区域形状相适配的第四贴合部111、设置在所述口罩密封部11中部并与脸颊区域形状相适配的第五贴合部112和设置在所述口罩密封部11下部并与下巴区域形状相适配的第六贴合部113。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口罩密封部11采用了立体的3d设计方法,在与人体脸部贴合的一面设置有包括所述第四贴合部111、所述第五贴合部112和所述第六贴合部113,曲面的设置则能够完美契合用户脸部的形状,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与用户脸部紧密贴合,既保证了口罩1的密封性,又使得口罩1不粘贴嘴脸,减少了口鼻的憋闷感,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因此,在所述口罩密封部11保证口罩1与用户脸部的贴合度的前提下,口罩1能够在不使用
挂绳等绑缚元件时在磁吸作用下可拆卸地附接在鼻罩2上。
4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口鼻罩100,方便用户携带且成本低廉;并且容易佩戴和轻易摘掉。用户可自行对口罩1和鼻罩2进行清洁,在使用时用户仅更换过滤体26,从而大大减少用户的消费成本。此外,口罩1和鼻罩2可拆卸的连接能够方便用户同时佩戴鼻罩2和口罩1以及单独佩戴鼻罩2,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环境。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