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6608发布日期:2023-03-24 19: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卷筒(1);支架(2),用于支撑卷筒(1);接线板,设置在卷筒(1)的端面并随卷筒(1)一同转动,所述接线板电性连接有供电电缆;进水结构(4),包括异形法兰(41)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411),所述第二管路(4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并形成夹角,所述第一管路设置在所述卷筒(1)的端面,所述第一管路内设置间隔布置的轴承(423),所述第一管路中插入有水路法兰(42),所述水路法兰(42)的小径端插入所述第一管路内并与轴承(423)的内圈连接,所述水路法兰(42)的小径端端部密封,所述水路法兰(42)在侧壁上开设有放水孔(421),所述第一管路在放水孔(421)处形成空腔(422),所述空腔(422)与所述第二管路(411)连通以将水路法兰(42)中的水流从第二管路(411)中排出,所述水路法兰(42)的大径端与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并连通有外部水源;混合三通管(5),包括第一端口(51)、第二端口(52)和第三端口(53),所述第一端口(51)与所述第二管路(411)连通实现供水,所述第二端口(52)设置有封闭第二端口(52)的第一堵头(54),所述供电电缆穿过第一堵头(54)并通过第三端口(53)穿出;软管总成(6),包括软管(61)、设置在软管(61)一端的软管法兰(62),设置在软管(61)另一端的第二堵头(63),所述软管法兰(62)用于连接第三端口(53),所述软管(61)在第二堵头(63)一侧设置有与软管(61)连通的分流管(64),所述分流管(64)用于连通消防无人机的供水系统,所述供电电缆穿过第二堵头(63)与消防无人机的电力系统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头(54)和第二堵头(6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堵头(54)包括密封块(541),所述密封块(541)设置在第二端口(52)内,所述第二端口(52)包括渐变段和恒定段,所述渐变段从上游方向向下游方向变大,所述恒定段与所述渐变段的最大直径相等,所述密封块(541)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二端口(52)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端口(52)还设置有用于将密封块(541)挤压在所述第二端口(52)内的顶压旋件(5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旋件(542)上设置有锁线器(543),所述锁线器(543)固定供电电缆和顶压旋件(542)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1)包括滚筒(11)和设置在滚筒(11)两侧的护架(12),所述滚筒(11)的侧面设置有布线孔(13),所述软管(61)穿过布线孔(13)后盘绕在所述滚筒(11)上,所述护架(12)用于限制软管(61)从滚筒(11)上脱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1)的另一端面设置有动力系统(7),所述动力系统(7)包括可转向的减速器(71)和变频电机(72),所述减速器(71)的输出轴为空心管,所述减速器(71)的输出轴与所述卷筒(1)的转动轴共线,所述减速器(71)的输出轴与所述卷筒(1)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卷筒(1)转动,所述变频电机(72)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71)的输入轴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速器(71)上还设置有电滑环,所述电滑环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与所述减速器(71)的外壳
固定,所述转子与所述减速器(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定子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转子电性连接有中接电缆,所述中接电缆的另一端沿卷筒(1)的转动轴穿过卷筒(1)后连接于接线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前方设置有排线器(8),所述排线器(8)包括芯轴(81),所述芯轴(81)与所述减速器(71)的输出轴链传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计数器(9),所述计数器(9)设置在所述卷筒(1)的转动范围内并记录所述卷筒(1)的收放线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器(9)、所述变频电机(72)还信号连接有控制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防无人机的电液混合卷筒,涉及消防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卷筒及设置在卷筒一侧的进水结构和混合三通管,通过混合三通管将供电电缆置于软管内,并将软管盘绕在卷筒上,在软管的末端又将供电电缆与水流进行分离,分别与消防无人机的电力系统和供水系统连接,供电电缆在软管中通过其内的水流对供电电缆进行降温,保证供电电缆直径减小的同时不会发生过热现象;同时供电电缆位于软管内,并且与软管同步拉动,避免了供电电缆与软管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发生。软管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发生。软管之间相互缠绕的问题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毛恒斌 杨大林 刘剑 陈世华 曹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海润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3/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