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0306发布日期:2023-02-17 21:2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保证车间厂房内的安全生产,通常在车间厂房内重点区域安装冷媒灭火装置。而且,为了避免了因水源内的冷媒不充足导致无法利用冷媒灭火的情况发生,一般通过水箱存储冷媒。但在火灾发生时,如果使冷媒流过水箱后,再通过喷头喷出,将会增加冷媒流动的距离,从而降低了冷媒灭火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冷媒流过水箱后,再通过喷头喷出,将会增加冷媒流动的距离,从而降低了冷媒灭火的效果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采用使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的通路水道连通,以实现水源内冷媒直接流入泵组件进行加压,以节省了冷媒流入水箱组件的步骤,从而使冷媒更加直接流入灭火管道内,以缩短冷媒流动的距离,以完成灭火的作用,进而提升灭火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4.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与水源相连通,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包括:水箱组件、第一三通阀、第一阀门、第一三通接头、泵组件、灭火管道和灭火喷头;水箱组件上设置有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的位置高于出液孔的位置;第一三通阀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三通阀的第一进水口与水源相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水箱组件的进液孔相连通;第一阀门的一端与水箱组件的出液孔相连通;第一三通接头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通孔与第一阀门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二通孔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泵组件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泵组件的进水端与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通孔相连接;灭火管道的中部与泵组件的出水端相连通;至少两个灭火喷头设置在灭火管道上;其中,相邻两个灭火喷头之间有间距。
5.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泵组件包括:第二三通阀、主水泵、备用水泵、第二三通接头和第二阀门;第二三通阀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水口与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三通孔相连通;两个主水泵依次首尾相连,一个主水泵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出水口相连通;备用水泵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四出水口相连通;第二三通接头包括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二三通接头的第四通孔与另一个主水泵的输出端相连通,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五通孔与备用水泵的输出端相连通;第二阀门的一端与第二三通接头的第四出水口相连通,且第二阀门的另一端与灭火管道相连通。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三阀门;第三阀门的一端与水
箱组件的进液孔相连通,第三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水位仪和第二水位仪;第一水位仪固定在水箱组件的侧壁上,至少部分第一水位仪嵌入水箱组件内;第二水位仪固定在水箱组件的侧壁上,至少部分第二水位仪嵌入水箱组件内,且第二水位仪的位置高于第一水位仪的位置;其中,第一水位仪与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电连接,第二水位仪与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电连接。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箱组件还包括:水箱本体、支撑架和排污阀门;水箱本体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且水箱本体放置在支撑架上;排污阀门与水箱本体的底部相连通,且排污阀门穿过支撑架。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箱组件还包括:让位槽;让位槽设置在支撑架上,且让位槽绕设在排污阀门的外侧。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箱组件还包括:封盖和把手;封盖扣设在水箱本体的开口处;把手呈u型,两个把手与封盖相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调节第一三通阀,以切换第一三通阀内两个通路水道连通,以实现当未发生火灾时,通过使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连通,以将冷媒存储在水箱组件内,避免在火灾发生时,因水源内无冷媒而造成无法灭火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当火灾的火势较严重时,通过使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的通路水道连通,以实现水源内冷媒直接流入泵组件进行加压,以节省了冷媒流入水箱组件的步骤,从而使冷媒更加直接流入灭火管道内,以缩短冷媒流动的距离,在完成灭火的作用时,提升了灭火的效果。
14.2.通过切换第二三通阀内的通路水道,以实现冷媒即可经两个主水泵进行加压,又可经一个备用水泵进行加压,从而实现调节冷媒喷出的扬程,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将两个主水泵与一个备用水泵并联,还可实现当主水泵或备用水泵出现故障时,还能保证可以冷媒从灭火喷头喷出,从而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
15.3.通过将第三阀门的一端水箱组件的进液孔相连通,并将第三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以实现控制水箱组件与第一三通接头之间的通路是否连通,从而实现当冷媒注满水箱组件时,关闭第三阀门,停止冷媒继续注入水箱组件。
16.4.通过使第二水位仪的位置高于第一水位仪的位置,当水箱组件内冷媒液面低于第一水位仪的位置时,第一水位仪触发第三阀门开启,且第一水位仪触发第一阀门关闭,从而实现冷媒注入水箱组件内;当水箱组件内冷媒液面高于第二水位仪的位置时,第二水位仪触发第三阀门关闭,避免冷媒继续注入水箱组件内。
17.5.通过将支撑架固定在地面上,并将水箱本体放置在支撑架上,以实现支撑架对水箱本体进行支撑,从而提升水箱本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可实现使水箱本体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将排污阀门与水箱本体底部相连接,并使排污阀穿过支撑架,以实现通过排污阀门将水箱本体内沉积的冷媒排出,从而实现对水箱本体进行清洗。
18.6.通过将让位槽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使让位槽绕设在排污阀门的外侧,以避免排污阀门与支撑架发生干涉,从而便于调节排污阀门。
19.7.通过将封盖扣设在水箱本体的开口处,以实现对水箱本体的开口进行封堵;通
过将两个呈u型的把手与封盖相连接,以实现通过把手移动封盖,从而降低移动封盖的难度,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组件的剖视图;
22.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3.10水箱组件,101水箱本体,102支撑架,103排污阀门,104让位槽,105封盖,106把手,11第一三通阀,12第一阀门,13第一三通接头,14泵组件,141第二三通阀,142主水泵,143备用水泵,144第二三通接头,145第二阀门,15灭火管道,16灭火喷头,17第三阀门,18第一水位仪,19第二水位仪。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5.一种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与水源相连通,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包括:水箱组件10、第一三通阀11、第一阀门12、第一三通接头13、泵组件14、灭火管道15和灭火喷头16;水箱组件10上设置有进液孔和出液孔,进液孔的位置高于出液孔的位置;第一三通阀11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三通阀11的第一进水口与水源相连通,第一三通阀11的第一出水口与水箱组件10的进液孔相连通;第一阀门12的一端与水箱组件10的出液孔相连通;第一三通接头13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一通孔与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二通孔与第一三通阀11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泵组件14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泵组件14的进水端与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三通孔相连接;灭火管道15的中部与泵组件14的出水端相连通;至少两个灭火喷头16设置在灭火管道15上;其中,相邻两个灭火喷头16之间有间距。
26.通过使第一三通阀11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以实现第一三通阀11内能够有两个通路水道,即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和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通过将第一三通阀11的第一出水口与水箱组件10的进液孔相连通,并将第一三通阀11的第一进水口与水源相连通,以实现当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时,水源内的冷媒经第一三通阀11流入水箱组件10内;同时,通过将第一阀门12的一端水箱组件10的出液孔相连通,以实现通过第一阀门12控制水箱组件10内的冷媒是否流出。通过将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一通孔与第一阀门12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实现水箱组价内的冷媒通过第一阀门12流入第一三通接头13内;同时,将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二通孔与第一三通阀11的第二出水口相连通,以实现当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时,水源内的冷媒经第一三通阀11直接流入第一三通接头13内。通过将泵组件14的进水端与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三通孔相连通,将灭火管道15的中部与泵组件14的出水端相连通,并将至少两个灭火喷头16设置在灭火管道15上,以实现第一三通接头13内的冷媒经泵组件14的加压后,流入灭火管道15内,并经至少两个灭火喷头16喷出,从而实现灭火的作用。由于相邻两
个灭火喷头16之间有间距,因此提升冷媒喷洒的范围,从而增大灭火的范围。
27.在具体使用时,在未发生火灾时,调节第一三通阀11(手动或电动),使第一三通阀11内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连通,并将第一阀门12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水源内的冷媒流入水箱组件10内;当冷媒注入水箱组件10时,第一阀门12处于关闭状态。当火灾发生时,开启第一阀门12,并使泵组件14运行,使水箱内的冷媒经出液孔流出,并经第一阀门12流入第一三通接头13内,然后再经泵组件14加压流入灭火管道15内,最后经灭火喷头16喷出,以实现灭火的作用。当火灾的火势较严重时,需要持续供冷媒时,调节第一三通阀11(手动或电动),使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的通路水道连通,以实现水源内的冷媒经第一三通阀11直接流入第一三通接头13内,然后再经泵组件14加压流入灭火管道15内,最后经灭火喷头16喷出,以实现灭火的作用。
28.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第一三通阀11,以切换第一三通阀11内两个通路水道连通,以实现当未发生火灾时,通过使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连通,以将冷媒存储在水箱组件10内,避免在火灾发生时,因水源内无冷媒而造成无法灭火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当火灾的火势较严重时,通过使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的通路水道连通,以实现水源内冷媒直接流入泵组件14进行加压,以节省了冷媒流入水箱组件10的步骤,从而使冷媒更加直接流入灭火管道15内,以缩短冷媒流动的距离,在完成灭火的作用时,提升了灭火的效果。
29.具体地,当冷媒流入水箱时,冷媒流动的距离为水箱的宽度+高度;且第一三通阀11与第一三通接头13直接的管道可从水箱组件10穿过,因此冷媒流入水箱时流动的距离必要大于冷媒直接流入泵组件14的距离。
3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泵组件14包括:第二三通阀141、主水泵142、备用水泵143、第二三通接头144和第二阀门145;第二三通阀141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第二三通阀141的第二进水口与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三通孔相连通;两个主水泵142依次首尾相连,一个主水泵142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141的第三出水口相连通;备用水泵143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141的第四出水口相连通;第二三通接头144包括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二三通接头144的第四通孔与另一个主水泵142的输出端相连通,第二三通接头144的第五通孔与备用水泵143的输出端相连通;第二阀门145的一端与第二三通接头144的第四出水口相连通,且第二阀门145的另一端与灭火管道15相连通。
31.通过使第二三通阀141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以实现第二三通阀141内能够有两个通路水道,即第二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和第二进水口与第四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通过将两个主水泵142依次首尾相连,以实现两个主水泵142串联实现加压的作用;通过将一个主水泵142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141的第三出水口相连通,以实现当第二进水口与第三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连通时,冷媒依次流入两个主水泵142进行加压。通过将备用水泵143的输入端与第二三通阀141的第四出水口相连通,以当第二进水口与第四出水口相连通的通路水道连通时,冷媒流入备用水泵143进行加压。通过将第二三通接头144的第四通孔与另一个主水泵142的输出端相连通,将第二三通接头144的第五通孔与备用水泵143的输出端相连通,将第二阀门145的一端与第二三通接头144的第四出水口相连通,并将第二阀门145的另一端与灭火管道15相连通,以实现无
论是经主水泵142加压的冷媒,还是经备用水泵143加压的冷媒,都经第二三通接头144和第二阀门145流入灭火管道15内。
3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切换第二三通阀141内的通路水道,以实现冷媒即可经两个主水泵142进行加压,又可经一个备用水泵143进行加压,从而实现调节冷媒喷出的扬程,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将两个主水泵142与一个备用水泵143并联,还可实现当主水泵142或备用水泵143出现故障时,还能保证可以冷媒从灭火喷头16喷出,从而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三阀门17;第三阀门17的一端与水箱组件10的进液孔相连通,第三阀门17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
34.通过将第三阀门17的一端水箱组件10的进液孔相连通,并将第三阀门17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接头13的第一出水口相连通,以实现控制水箱组件10与第一三通接头13之间的通路是否连通,从而实现当冷媒注满水箱组件10时,关闭第三阀门17,停止冷媒继续注入水箱组件10。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泵组式冷媒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水位仪18和第二水位仪19;第一水位仪18固定在水箱组件10的侧壁上,至少部分第一水位仪18嵌入水箱组件10内;第二水位仪19固定在水箱组件10的侧壁上,至少部分第二水位仪19嵌入水箱组件10内,且第二水位仪19的位置高于第一水位仪18的位置;其中,第一水位仪18与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7电连接,第二水位仪19与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7电连接。
36.通过将第一水位仪18固定在水箱组件10的侧壁上,并将至少部分第一水位仪18嵌入水箱组件10内,以实现第一水位仪18测量水箱组件10内冷媒的水位情况。通过将第二水位仪19固定在水箱组件10的侧壁上,并将至少部分第二水位仪19嵌入水箱组件10内,以实现第二水位仪19测量水箱组件10内冷媒的水位情况。通过将第一水位仪18与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7电连接,以实现第一水位仪18控制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7是否开启;通过将第二水位仪19与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7电连接,以实现第二水位仪19控制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7是否开启。
3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第二水位仪19的位置高于第一水位仪18的位置,当水箱组件10内冷媒液面低于第一水位仪18的位置时,第一水位仪18触发第三阀门17开启,且第一水位仪18触发第一阀门12关闭,从而实现冷媒注入水箱组件10内;当水箱组件10内冷媒液面高于第二水位仪19的位置时,第二水位仪19触发第三阀门17关闭,避免冷媒继续注入水箱组件10内。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箱组件10还包括:水箱本体101、支撑架102和排污阀门103;水箱本体101为顶部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支撑架102固定在地面上,且水箱本体101放置在支撑架102上;排污阀门103与水箱本体101的底部相连通,且排污阀门103穿过支撑架102。
39.通过将支撑架102固定在地面上,并将水箱本体101放置在支撑架102上,以实现支撑架102对水箱本体101进行支撑,从而提升水箱本体101的稳定性,同时还可实现使水箱本体101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通过将排污阀门103与水箱本体101底部相连接,并使排污阀穿过支撑架102,以实现通过排污阀门103将水箱本体101内沉积的冷媒排出,从而实现对水
箱本体101进行清洗。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箱组件10还包括:让位槽104;让位槽104设置在支撑架102上,且让位槽104绕设在排污阀门103的外侧。
41.通过将让位槽104设置在支撑架102上,并使让位槽104绕设在排污阀门103的外侧,以避免排污阀门103与支撑架102发生干涉,从而便于调节排污阀门103。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水箱组件10还包括:封盖105和把手106;封盖105扣设在水箱本体101的开口处;把手106呈u型,两个把手106与封盖105相连接。
43.通过将封盖105扣设在水箱本体101的开口处,以实现对水箱本体101的开口进行封堵;通过将两个呈u型的把手106与封盖105相连接,以实现通过把手106移动封盖105,从而降低移动封盖105的难度,以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