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2954发布日期:2023-03-01 01:3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由于其体积庞大、内部人员密集、能引发火灾的危险源多,高层建筑相比低层建筑具有更大的火灾隐患,且高层起火后灭火难度更大,受困人员逃生难度也更大。
3.由于无人机具备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等优点,现有技术将其应用到消防救援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消防绳索布放,建立室外绳索救援通道,完成对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工作。但现有技术中消防绳索卷绕在与无人机连接的绞盘上,一端从绞盘伸出,救援过程中需要无人机贴近窗户,受困人员伸手抓取下垂的绳索,绳索与窗户仍具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受困人员手臂伸出长度有限,可能因为不能第一时间抓取绳索错失最佳救援时机、甚至可能因为缺乏抓取手段失去救援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人机携带的消防绳索与窗户具有一定距离,受困人员抓取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绳器,包括:
6.壳体;
7.接线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接线部适于与待抛绳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8.第一绞盘,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绞盘适于与待抛绳的第二端连接并卷绕所述待抛绳;
9.抛绳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滚动轮、所述第二滚动轮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转动,所述第一滚动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轮间形成适于夹紧所述待抛绳的中间段的间隙。
10.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绞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所述第二滚动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适于所述待抛绳穿过的第一过线口。
12.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绞盘,所述第二绞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绞盘位于所述第一滚动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轮连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绞盘构成所述接线部,所述第二绞盘适于卷绕所述待抛绳。
13.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适于所述待抛绳穿过的第二过线口。
14.可选的,所述接线部为所述第一滚动轮的旋转轴或所述第二滚动轮的旋转轴,或所述接线部为第一接线桩,所述第一接线桩与所述第一绞盘位于所述第一滚动轮与所述第二滚动轮连线的不同侧。
15.可选的,还包括整线件,所述整线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整线件适于引导所述待抛绳穿入所述间隙。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滚动轮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的外周侧设置有摩擦部。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绳设备,包括:待抛绳和前述的抛绳器,所述待抛绳的第一端与所述接线部连接,所述待抛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绞盘连接,所述待抛绳的中间段适于穿过所述间隙。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绳索布放装置,包括:第三绞盘、无人机、前述的抛绳器或前述的抛绳设备;所述第三绞盘与所述无人机连接,所述第三绞盘与主绳的第一端连接并卷绕所述主绳,所述主绳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绳器,抛绳器设置有接线部和第二绞盘用于固定待抛绳的两端,第一绞盘、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均与壳体转动连接,待抛绳的中间段穿过第一滚动轮与第二滚动轮间的间隙并被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夹紧,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中至少有一个滚动轮与驱动部件连接,通过驱动部件控制滚动轮传动,进而将待抛绳的中间段抛出。将待抛绳的中间段抛出,待抛绳便于抓取,且抛绳器横向短距离出绳时,待抛绳不易下垂。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绳器,第一绞盘设置在壳体内,能够避免第一绞盘出绳时收到外界干扰,第一滚动轮和第二滚动轮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开展作业前调整待抛绳与滚动轮的连接关系。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绳设备,因具有前述的抛绳器,所以具有上述的任意一项优点。
2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绳索布放装置,无人机连接第三绞盘,第三绞盘上卷绕有主绳,主绳的一端连接抛绳器的壳体,通过操纵无人机接近被困人员所在楼层,调整无人机角度使抛绳器的抛绳端朝向被困人员,驱动滚动轮转动使待抛绳抛出,被困人员抓取待抛绳后,无人机继续动作,完成室外绳索救援通道的建立。搭载抛绳器后,无人机与救援楼层可以保持更安全的救援距离,受困人员可以安全和便捷地抓取救援绳索,完成室外绳索救援通道的建立。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抛绳器的正视图;
26.图2为图1的抛绳器的俯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抛绳器的俯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绳索布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壳体;11、第一过线口;12、第二过线口;13、第一接线桩;14、第二接线桩;15、整线件;21、第一绞盘;22、第二绞盘;23、待抛绳;24、轴承;31、第一滚动轮;32、第二滚动轮;33、电机;40、无人机;51、第三绞盘;52、主绳。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5.实施例1
36.参考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抛绳器,包括:
37.壳体10;
38.接线部,与壳体10连接,接线部适于与待抛绳2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39.第一绞盘21,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一绞盘21适于与待抛绳23的第二端连接并卷绕待抛绳23;
40.抛绳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驱动部件,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均与壳体10转动连接,第一滚动轮31和/或第二滚动轮32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驱动部件适于驱动第一滚动轮31和/或第二滚动轮32转动,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形成适于夹紧待抛绳23的中间段的间隙。
41.本实施例中,抛绳器设置有接线部和第二绞盘22用于固定待抛绳23的两端,第一绞盘21、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均与壳体10转动连接,待抛绳23的中间段穿过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的间隙并被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夹紧,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中至少有一个滚动轮与驱动部件连接,通过驱动部件控制滚动轮传动,进而将待抛绳23的中间段抛出。将待抛绳23的中间段抛出,待抛绳23便于抓取,且抛绳器横向短距离出绳时,待抛绳23不易下垂。
42.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部适于与待抛绳2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中,“固定连接”指的是待抛绳23的第一端与接线部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例如待抛绳23能够相对接线部转动同样属于“固定连接”的范围。
43.本实施例中,对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的滚动轮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中的其中一个滚动轮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另一个滚动轮作为从动轮;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各自与一组驱动部件连接。
44.本实施例中,对驱动部件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能够带动滚动轮转动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是驱动部件包括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壳体10固定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滚动轮的旋转轴平行设置,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和滚动轮的旋转轴上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轮,液压马达与滚动轮通过带传动实现传动连接。
45.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驱动部件为电机33,电机33与壳体10固定连接,与电机33传动连接的滚动轮固定在电机33的输出轴上。电机33的输出轴直接作为滚动轮的旋转轴,简化了抛绳组件的结构,节省了抛绳组件的安装空间。
46.进一步的,电机33可以由电池供电,电池具体可以是锂电池。电机33由电池供电,能够使抛绳器的应用更加灵活。
47.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绞盘21、第一滚动轮31、及第二滚动轮32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保证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的间隙能够夹紧待抛绳23即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绞盘21、第一滚动轮31及第二滚动轮32均设置在壳体10内部,壳体10上设置有适于待抛绳23中间段伸出的开口;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绞盘21转动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32设置在壳体10的外表面,壳体10上开设有适于待抛绳23穿过的第一过线口11。第一绞盘21设置在壳体10内,能够避免第一绞盘21出绳时收到外界干扰,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32设置在壳体10的外表面,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开展作业前调整待抛绳23与滚动轮的连接关系。
48.对抛绳器的接线部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接线部为第一滚动轮31的旋转轴或第二滚动轮32的旋转轴,具体的,待抛绳23的第一端为套环,套环套接在第一滚动轮31的旋转轴或第二滚动轮32的旋转轴上。
49.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接线部为第一接线桩13,第一接线桩13与第一绞盘21位于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连线的不同侧。在图3视角下,启动电机33驱动第一滚动轮31沿顺时针转动、第二滚动轮32沿逆时针转动,被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夹紧的待抛绳23的中间段获得向外的摩擦力(沿图2中的右侧方向),并沿摩擦力的方向抛出。第一接线桩13与第一绞盘21位于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连线的不同侧,能够减少待抛绳23与自身、待抛绳23与滚动轮间的磨损,延长待抛绳23的使用寿命。
5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抛绳器还包括整线件15,整线件15与壳体10固定连接,整线件15适于引导待抛绳23穿入间隙。具体的,整线件15可以是一o形件,整线件15设置在壳体10的外表面,待抛绳23穿过所述整线件15的通孔后穿入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的间隙。整线件15能够引导待抛绳23穿入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的间隙,防止待抛绳23穿入间隙前翘起,保证抛绳器的抛绳效果。
5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滚动轮31和/或第二滚
动轮32的外周侧设置有摩擦部。具体的,摩擦部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32的外周侧的条形纹路,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滚动轮31和第二滚动轮32的外周侧的网格纹路。滚动轮外周侧设置摩擦部,可以加大作用在待抛绳23上的摩擦力,防止滚动轮与待抛绳23打滑。
52.本实施例提供的抛绳设备,包括待抛绳23和前述的抛绳器,待抛绳23的第一端与接线部连接,待抛绳23的第二端与第一绞盘21连接,待抛绳23的中间段适于穿过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的间隙。
53.本实施例中,对待抛绳23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是尼龙材质。
54.本实施例提供的绳索布放装置,包括:无人机40、第三绞盘51、前述的抛绳器或前述的抛绳设备;第三绞盘51与无人机40连接,第三绞盘51与主绳52的第一端连接并卷绕主绳52,主绳52的第二端与抛绳器的壳体10连接。
55.本实施例中,无人机40连接第三绞盘51,第三绞盘51上卷绕有主绳52,主绳52的一端连接抛绳器的壳体10,通过操纵无人机40接近被困人员所在楼层,调整无人机40角度使抛绳器的抛绳端朝向被困人员,驱动滚动轮转动使待抛绳23抛出,被困人员抓取待抛绳23后,无人机40继续动作,完成室外绳索救援通道的建立。搭载抛绳器后,无人机40与救援楼层可以保持更安全的救援距离,受困人员可以安全和便捷地抓取救援绳索,完成室外绳索救援通道的建立。
56.抛绳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配合无人机40能够满足绳索布放的工作需求,极大提高绳索布放作业的效率和便捷性。
57.本实施例中,对无人机40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其可以是单旋翼无人机,也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多旋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维修方便且利于控制。具体的,多旋翼无人机的主承力结构分别连接旋翼臂结构,升力旋翼电机及旋翼,侧力旋翼电机及旋翼,机载控制系统舱,起降支架结构,进一步的,其主承力结构采用防火复合材料制造。
58.进一步的,第三绞盘51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第三绞盘51能够在动力驱动下卷绕主绳52,具体可以是驱动部件为电机33,电机33的输出轴与第三绞盘51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59.本实施例中,对主绳52的种类、尺寸不作具体限定,视具体应用环境而定,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绳52为消防绳,其最小破断强度应不小于40kn,延伸率应不小于1%且不大于10%,直径宜不小于12.5mm且不大于16.0mm。
60.实施例2
61.本实施例提供的抛绳器,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参考图3,抛绳器包括第二绞盘22,第二绞盘22转动设置在壳体10内,且与第一绞盘21位于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连线的同一侧,第二绞盘22构成接线部,第二绞盘22适于卷绕待抛绳23。
62.本实施例中,第二绞盘22构成接线部,抛绳器安装待抛绳23后,待抛绳23的两端各自与一绞盘连接,待抛绳23的中间段分为两段,两段并列排布,穿过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间的间隙,在图3视角下,启动电机33驱动第一滚动轮31沿顺时针转动、第二滚动轮32沿逆时针转动,被第一滚动轮31与第二滚动轮32夹紧的待抛绳23的中间两段获得一致向外的摩擦力(沿图3中的右侧方向),并沿摩擦力的方向抛出。
6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0上还设置有适于待抛绳23穿过的第二过线口
12。从不同绞盘引出的待抛绳23绳段经过不同的过线口,能够避免待抛绳23的不同绳段穿出壳体10前互相干涉,提升了抛绳器作业的可靠性。
6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