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及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3087阅读:1263来源:国知局
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及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单面机的涂胶辊的位置调整为相对于保持涂胶对象的芯纸的瓦楞辊处于适当的位置关系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单面机在彼此啮合而对置旋转的一对瓦楞辊之间通过芯纸而以波浪形状进行波形加工。在将该波形加工的芯纸缠绕在下游侧瓦楞辊而进行传送,并经由涂胶装置的涂胶辊向芯纸的楞峰部涂布浆糊。之后,将该芯纸和通过其他路径送入的衬板进行汇合,在规定的温度下赋予规定的加压力并通过浆糊接合以制造单面瓦楞纸板。

涂胶装置由涂胶辊、刮胶辊及通过这两个辊形成单侧壁的胶盆等构成。胶盆内的浆糊通过涂胶辊与刮胶辊的间隙,从而以规定厚度的浆糊覆膜附着到涂胶辊的外周面而旋转移送,并供给到芯纸的楞峰部。

但是,即便涂胶辊的外周面的浆糊覆膜为规定厚度,若涂胶辊与保持芯纸且与涂胶辊对置的下游侧瓦楞辊之间的间隙不适当,则无法适当地将浆糊供给到芯纸的楞峰部。因此,提出有种种调整涂胶辊与瓦楞辊之间的间隙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在向芯纸的楞峰部供给浆糊的涂胶辊等一系列涂胶部单元连结伸缩自如的缸体,并通过缸体的伸长能够使涂胶辊和与之对置的瓦楞辊接触分离的结构的单面机。而且,在将涂胶辊朝向瓦楞辊进行间隙调整时,检测振动/噪音/转矩/压紧力的变化,从而能够将该间隙大致设定为芯纸厚度。

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以涂胶辊与瓦楞辊预先平行为前体。但是,涂胶辊与瓦楞辊即便起初为平行,但有时因以下原因而不平行。

(1)因瓦楞辊及支架的热膨胀而失调。

(2)伴随使用而使支点等的摇摆增加。

(3)支点的滑动阻力的增加。

(4)瓦楞辊交换后的定位不良。

若这样涂胶辊与瓦楞辊不平行,则即便实施间隙调整,也很难对楞峰部进行适当的涂胶。即,当涂胶辊的一端侧(操作侧或驱动侧)的间隙较窄,另一端侧(驱动侧或操作侧)的间隙较宽时,间隙较窄的涂胶辊的一端侧先与瓦楞辊接触,因此以此为基准进行间隙调整,另一端侧保持间隙较宽的状态而产生涂胶不良。

而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调整涂胶辊与瓦楞辊使它们平行的技术。该技术中设置有使涂胶辊的两端部在与瓦楞辊靠近或分离的方向上掌握各自的移动距离的同时通过马达进行个别移动的移动机构,若仅有涂胶辊的一个端部向瓦楞辊靠近而该端部与瓦楞辊接触,则使该端部从瓦楞辊分离规定的微小距离。同样地,若仅有另一端部向瓦楞辊靠近而使该端部与瓦楞辊接触,则使该端部从瓦楞辊分离规定的微小距离。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37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918540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使涂胶辊的一个端部与瓦楞辊接触,接着使该一个端部从瓦楞辊分离一定距离,之后使涂胶辊的另一端部与瓦楞辊接触,接着使该另一端部从瓦楞辊分离一定距离,由此才结束调整涂胶辊与瓦楞辊使它们平行的处理。因此,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进行平行调整的处理步骤较麻烦,而亟需以更简单的处理进行涂胶辊与瓦楞辊的平行调整的技术。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地进行使涂胶辊与瓦楞辊平行的位置调整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及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其为安装在单面机的涂胶装置并调整所述涂胶辊的位置的装置,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装置具备:一对瓦楞辊,对芯纸进行波形加工;及涂胶辊,在波形加工之后向缠绕在下游侧瓦楞辊而被传送的芯纸的楞峰部转移供给浆糊,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具备:支承部,分别支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及平行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承部,并通过移动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而使所述各端部均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接触,从而将所述涂胶辊的位置调整为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成为平行状态。

(2)优选所述各支承部具有:第1支承部,直接支承所述涂胶辊的端部;第2支承部,经由所述第1支承部支承所述涂胶辊的端部;及连结部,连结所述第1支承部与所述第2支承部,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安装在所述连结部。

(3)并且,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备移动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的驱动器,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具备控制所述驱动器的运行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接触判定部,判定通过所述驱动器的运行而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接触的情况;运行停止部,若所述接触判定部判定到所述接触情况则停止所述驱动器的运行。

(4)该情况下,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有:转换机构,将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转换成所述涂胶辊的端部的移位;所述驱动器,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件,以通过所述转换机构分别移动所述涂胶辊的端部。

(5)此外,优选所述旋转部件具有相对于旋转中心偏心并且支承所述涂胶辊的端部的偏心轴部,所述转换机构构成为,通过伴随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的所述偏心轴部的移动对所述涂胶辊的端部进行移位。

(6)优选所述驱动器个别对应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而设置。

(7)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有:一对微伸缩缸,其具有缸筒、在所述缸筒内移动的活塞及通过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筒内分隔且填充有不可压缩流体的流体室,且通过所述流体室内的不可压缩流体的吸排进行微伸缩(通过该微伸缩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接触分离);及连通路,连通所述两个微伸缩缸的所述流体室彼此。

(8)并且,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有:一对微伸缩缸,其具有缸筒、在所述缸筒内移动的活塞及通过所述活塞在所述缸筒内分隔且填充有不可压缩流体的流体室,且通过所述流体室内的不可压缩流体的吸排进行微伸缩(通过该微伸缩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接触分离);及联动机构,夹装于所述两个微伸缩缸的可动部彼此之间,以其中一个可动部使所述涂胶辊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靠近则另一个可动部使所述涂胶辊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分离的方式机械地连接。

(9)优选所述联动机构为具有齿条及小齿轮的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齿条朝向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接触分离的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各可动部,所述小齿轮与所述两个齿条啮合。

(10)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备:轴承部,设置于所述第2支承部,且将中心线定向为移动所述涂胶辊的端部时的与所述第1支承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贯穿轴,分别被所述轴承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及驱动销部,分别突出设置于所述贯穿轴的两端而与所述第2支承部抵接并且向所述移动方向驱动所述第1支承部,所述各驱动销部以使其轴心相对于所述贯穿轴的轴心彼此相差180度的偏心方向偏心的方式配置。

(11)并且,优选所述驱动器以预先设定的恒定的旋转转矩或恒定的转速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件。

(12)优选所述接触判定部在所述驱动器的旋转转矩发生变化时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的相应端部已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

(13)优选所述接触判定部在所述驱动器进行预先设定的时间的运行时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已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

(14)优选所述接触判定部在所述涂胶辊的端部在所述驱动器的运行中停止时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的相应端部已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

(15)此外,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备限制已停止的所述涂胶辊的移动的制动机构。

(16)优选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具有:涂胶部单元,包括作为支承所述涂胶辊及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的所述第1支承部的侧板;及单元移动机构,作为所述第2支承部支承所述涂胶部单元使其能够在所述涂胶辊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接触分离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且使所述涂胶部单元在其可动方向上移动,所述单元移动机构上设置有移动所述涂胶部单元以调整所述涂胶辊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

(17)并且,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具备:间隙调整部,运行所述间隙调整机构以使所述涂胶辊维持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的平行的同时与其分离规定量的方式移动所述涂胶部单元。

(18)本发明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为在单面机的涂胶装置中调整所述涂胶辊的位置的方法,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装置具备:一对瓦楞辊,对芯纸进行波形加工;涂胶辊,向波形加工之后缠绕在下游侧瓦楞辊而被传送的芯纸的楞峰部转移供给浆糊;及平行调整机构,能够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个别地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移动,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具备:通过所述平行调整机构使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靠近所述下游侧瓦楞辊的移动步骤;及在实施所述移动步骤时,在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时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成为平行状态的判定步骤。

(19)优选在所述移动步骤中,运行驱动器以移动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具备若在所述判定步骤中存在接触判定则停止运行所述驱动器的运行停止步骤。

(20)优选所述平行调整机构具有:转换机构,将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转换成所述涂胶辊的端部的移位;及所述驱动器,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件通过所述转换机构分别移动所述涂胶辊的端部,在所述移动步骤中,所述驱动器以预先设定的恒定的旋转转矩或恒定的转速旋转驱动所述旋转部件。

(21)优选在所述判定步骤中,若所述驱动器的旋转转矩发生变化则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的相应端部已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

(22)优选在所述判定步骤中,若所述驱动器进行预先设定的时间的运行则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的各端部已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

(23)优选在所述判定步骤中,若所述涂胶辊的端部在所述驱动器的运行中停止则判定为所述涂胶辊的相应端部已接触所述下游侧瓦楞辊。

(24)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装置具备:间隙调整机构,在维持所述涂胶辊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的平行的同时调整两者的间隙,所述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还具备间隙调整步骤,在所述运行停止步骤之后,运行所述间隙调整机构来调整所述间隙,以在维持所述涂胶辊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的平行的同时分离规定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移动涂胶辊的各端部使各端部均与下游侧瓦楞辊接触,从而以使涂胶辊相对于所述下游侧瓦楞辊成为平行的状态的方式进行位置调整,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使涂胶辊与瓦楞辊成为平行状态的位置调整。因此,只要在其之后实施涂胶辊与瓦楞辊之间的间隙调整,则能够适当地对芯纸的楞峰部进行涂胶,以此能够提高所制造出的单面纸板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其涂胶装置及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的图,图1A为在示意主视图[图1B的A方向向视图]上增加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结构图,图1B为其示意侧视图[图1A的B方向向视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图4B及图4C为在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主视图上增加平行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结构图,图4A表示平行调整机构运行之前的状态(中立状态),图4B表示平行调整机构朝向一侧运行的状态,图4C表示平行调整机构朝向另一侧运行的状态。

图5A1、图5B1及图5C1为在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主视图上增加平行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结构图,图5A2、图5B2及图5C2为在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侧视图上增加平行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结构图。图5A1、图5A2表示平行调整机构运行之前的状态(中立状态),图5B1、图5B2表示平行调整机构朝向一侧运行的状态,图5C1、图5C2表示平行调整机构朝向另一侧运行的状态。

图6A1、图6B1及图6C1为在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主视图上增加平行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结构图,图6A2、图6B2及图6C2为在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的偏心轴的偏心状态的各端面的主视图上增加平行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结构图。图6A1、图6A2表示平行调整机构运行之前的状态(中立状态),图6B1、图6B2表示平行调整机构朝向一侧运行的状态,图6C1、图6C2表示平行调整机构朝向另一侧运行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图1B及图2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4A、图4B及图4C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图5A1、图5B1、图5C1、图5A2、图5B2及图5C2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图6A1、图6B1、图6C1、图6A2、图6B2及图6C2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图。利用这些图依次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A、图1B及图2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单面机〕

如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单面机具备彼此啮合而对置旋转的一对瓦楞辊即上游侧瓦楞辊(配置上为下瓦楞辊)12及下游侧瓦楞辊(配置上为上瓦楞辊)11。芯纸1通过这些瓦楞辊11、12之间的间隙,从而被波形加工成波形状。经由涂胶辊21将浆糊涂布到被波形加工的芯纸1的楞峰部之后,将芯纸1和通过其他路径送入的衬板2进行汇合,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赋予规定的加压力,从而制造单面瓦楞纸板3。

本实施方式的单面机为通过环形带(环状带)13向芯纸1及衬板2赋予加压力的传送带加压型单面机。单面瓦楞纸板3的制造工序中,衬板2与向楞峰部涂布浆糊并缠绕在下游侧瓦楞辊11而被移送的芯纸1汇合,这些芯纸1及衬板2在下游侧瓦楞辊11与环形带13之间通过。环形带13被导引辊14、14支承,并经由芯纸1及衬板2与下游侧瓦楞辊11弹性地压接,在通过的芯纸1及衬板2上通过环形带13赋予所需的加压力。

〔1-2.涂胶装置〕

如图1A、图1B所示,该单面机的涂胶装置由涂胶辊21、控制形成于该涂胶辊21的外周面的浆糊的覆膜厚度的刮胶辊(米辊)22及通过涂胶辊21和刮胶辊22形成单侧壁的胶盆23等构成。

涂胶辊21及刮胶辊22旋转自如地被驱动侧、操作侧这两个侧板24支承,涂胶辊21通过未图示的伺服马达等被旋转驱动。胶盆23的主要的壁部固定设置于两个侧板24。胶盆23的下方,在两个侧板24上固定设置有回收从刮胶辊22等滴入的浆糊的回收锅25。如此,支承或固定设置于两个侧板24的涂胶辊21,刮胶辊22、胶盆23及回收锅25一体构成为涂胶部单元20。

涂胶部单元20如图1B中箭头S1、S2所示通过支点轴26被未图示的驱动侧,操作侧的支架等以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即,涂胶部单元20被支承为能够在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而且,安装有将该涂胶部单元20支承在其可动方向上使其移动的单元移动机构41。

如此,具有支承涂胶辊21的侧板24的涂胶部单元20通过支点轴26及单元移动机构41被支承。具有侧板24的涂胶部单元20为直接支承涂胶辊21的第1支承部,支点轴26及单元移动机构41为经由涂胶部单元20支承涂胶辊21的第2支承部。由这些作为第1支承部的涂胶部单元20及作为第2支承部的支点轴26及单元移动机构41构成支承涂胶辊21的支承部。

涂胶部单元20整体的大幅移动通过该单元移动机构41进行。虽然涂胶辊21也通过涂胶部单元20整体的移动而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移动,但进一步具备为了调整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而使涂胶部单元20微小摆动的间隙调整机构43。并且,为了进行使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的调整,具备使涂胶部单元20在驱动侧、操作侧个别地进行微小摆动的平行调整机构44。

首先,对单元移动机构41进行说明。单元移动机构41具备伸缩缸27和控制伸缩缸27的控制阀53。伸缩缸27为将作为不可压缩流体(也称为压力流体)的工作油供给或排出到后述油室(流体室)28a、28b从而进行伸缩的液压缸(流体压力缸),如图1A所示,安装于侧板24的驱动侧、操作侧这两侧。

伸缩缸27具备缸筒28、在缸筒28内移动的活塞29、与活塞29结合的活塞杆29a。缸筒28内被活塞29隔开,并具备使伸缩缸27伸长的伸长用油室(头侧油室)28a及使伸缩缸27收缩的收缩用油室(杆侧油室)28b。各伸缩缸27的伸长用油室28a及收缩用油室28b的各内部的工作油通过控制阀53进行供排。作为控制阀53优选使用适于调整流量的伺服阀。

从伸缩缸27的缸筒28朝上方突出的活塞杆29a的前端部(杆头部)27a与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24的上部连结。另外,在连结作为第2支承部的伸缩缸27的前端部27a与作为第1支承部的侧板24的连结部设置有平行调整机构44,但对此进行后述。

并且,伸缩缸27的缸筒28的基端部(端盖部)27b枢转地安装于贯穿轴30,该贯穿轴30贯穿未图示的驱动侧、操作侧这两侧的支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撑于这些支架。从支点轴26的旋转中心、伸缩缸27的基端部27b的旋转中心、及涂胶部单元20的上部与伸缩缸27的前端部27a的结合点的位置关系考虑,通过伸缩缸27的伸缩,涂胶部单元20如图1B中箭头S1、S2所示般摆动。

例如,若伸缩缸27收缩,则涂胶部单元20向图1B中用箭头S1表示的方向上摆动,且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若伸缩缸27伸长,则涂胶部单元20向图1B中用箭头S2表示的方向摆动,且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

另外,伸缩缸(第2支承部)27及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第1支承部)24构成支承涂胶辊21的各端部(轴向端部)的支承部。

而且,若通过控制阀53向头侧油室28a供给工作油并从杆侧油室28b排出工作油,则活塞杆29a的前端从缸筒28突出,且伸缩缸27伸长。并且,若通过控制阀53从头侧油室28a排出工作油并向杆侧油室28b供给工作油,则活塞杆29a的基端沉入缸筒28内,且伸缩缸27收缩。

缸体27在接近最大伸长的状态〔参考图1B〕下被设定为下游侧瓦楞辊11的外周面与涂胶辊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成为规定尺寸(相当于芯纸1厚度的尺寸,例如约为0.1mm)。但是,支承各缸体27的基端部27b的贯穿轴30以施加规定的作用力则进行微小移位的方式被支架支承。这是因为,当通过原纸(芯纸)1的接纸,纸张厚度变厚的部分进入到下游侧瓦楞辊11的外周面与涂胶辊21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时,对下游侧瓦楞辊11的涂胶辊21的按压力剧增,可能会导致搬运中的原纸1破裂,以避免这种情况。

接着,对间隙调整机构43进行说明。

间隙调整机构43具备:缸体支承轴部32,设置于贯穿轴30并支承两个伸缩缸27;电动马达(驱动器)51,旋转驱动贯穿轴30并利用该缸体支承轴部32的偏心来使两个伸缩缸27移位。

即,贯穿轴30具备:中央处的中央粗轴部31;缸体支承轴部32、32,形成于中央粗轴部31的两端侧并支承两个伸缩缸27的基端部27b;及轴支承部33、33,比各缸体支承轴部32、32更靠驱动侧、操作侧的轴端部而形成。各轴支承部33经由未图示的轴承分别被驱动侧、操作侧的支架10支承。

并且,中央粗轴部31及缸体支承轴部32的中心线被设定在同一条线上,但它们的中心线相对于轴支承部33的中心线偏心,且中央粗轴部31及缸体支承轴部32构成为偏心部。贯穿轴30若围绕轴支承部33的中心线旋转,则作为偏心部的中央粗轴部31及缸体支承轴部32的中心线进行移位,且被缸体支承轴部32支承的伸缩缸27也进行移位。

在驱动侧的轴支承部33上结合有电动马达51的旋转轴,若使电动马达51旋转,则贯穿轴30进行旋转,作为偏心轴部的缸体支承轴部32、32的中心线进行相当于偏心方向发生变化的量的移位。电动马达51通过控制器(控制装置)60被控制。若通过控制器60的控制而运行电动马达51,则各缸体27的基端部27b向相同方向进行移位,且使伸缩缸27的前端部27a进行移位。该缸体支承轴部32、32的偏心量较微小,且各缸体27向相同方向进行微小移位。

作为电动马达51应用精确且迅速地进行停止、起动且具有制动机构的齿轮传动马达。但是,只要电动马达51为具有精确且迅速地进行停止的制动功能的马达,则并不局限于齿轮传动马达。并且,也可以代替电动马达51使用液压马达等其他驱动器。另外,图1A、图1B中,概念性地记载有电动马达51,并未示出电动马达51的配置。

若各缸体27的基端部27b进行微小移位,则各缸体27的前端部27a也进行微小移位,且涂胶部单元20围绕支点轴26的旋转中心而进行微小旋转。若各缸体27的前端部27a的微小移位为图1A、图1B中朝向下方的移位,则涂胶部单元20向图1B中用箭头S1表示的方向摆动,且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微小量。若各缸体27的前端部27a的微小移位为图1A、图1B中朝向上方的移位,则涂胶部单元20向图1B中用箭头S2表示的方向摆动,且涂胶辊21向下游侧瓦楞辊11靠近微小量。

由此,能够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调整,且经过调整的间隙的大小与贯穿轴30的旋转量对应。并且,各缸体支承轴部32的中心线向同一方向偏心相同量,因此只要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预先平行,则在维持该平行状态的状态下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获得微调。

对于控制器60详细内容虽未图示,但其由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微处理器或具备该微处理器的计算机构成。对于通过该控制器60进行的控制进行后述。

但是,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并不限于预先平行。如上所述,即便两个辊21、11起初为平行,也会出于因瓦楞辊或支架的热膨胀而失调、或伴随使用而使支点等的摇摆增加、或支点的滑动阻力的增加(润滑不良)、或瓦楞辊交换后的定位不良的原因,而存在两者21、11不平行的情况。若考虑此点,则需要在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调整之前进行位置调整使它们彼此平行。

因此,在分别支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支承部(伸缩缸27及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24)上设置有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个别地移动,从而调整为两个辊21、11平行的平行调整机构44。

本实施方式的平行调整机构44具备:轴34,具有在各伸缩缸27的前端部27a的轴承部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嵌的轴部35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嵌于侧板24的轴承部且相对于轴部35的旋转中心偏心的偏心轴部36;及电动马达(驱动器)52,旋转轴结合在该轴34上。即,本实施方式中,平行调整机构44中移动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作为驱动器的电动马达52与涂胶辊21的各端部对应而个别设置。若使电动马达52旋转,则轴34进行旋转,且偏心轴部36的偏心方向发生变化,且偏心轴部36的中心线进行相当于偏心方向发生变化的量的移位。由此,各侧板24的轴承部进行个别移位。

偏心轴部36的偏心量较微小,各侧板24与轴承部一起分别进行微小移位。通过该各侧板24的微小移动,能够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个别地向图1B中箭头S1或S2的方向精确地移动,且能够可靠地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平行位置调整。

作为电动马达52也应用精确且迅速地进行停止、起动且具有制动机构的齿轮传动马达。但是,只要电动马达52为具有精确且迅速地进行停止的制动功能的马达,则并不局限于齿轮传动马达。并且,也可以代替电动马达52使用液压马达等其他驱动器。另外,图1A、图1B中,概念性地记载有电动马达52,并未示出电动马达52的配置。

该电动马达52也被控制器60控制,但对于通过控制器60进行的控制进行后述。

〔1-3.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具备上述平行调整机构44,且具备控制器60,该控制器通过控制平行调整机构44的电动马达52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以将涂胶辊21位置调整为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成为平行状态。

如图1A、图1B所示,控制器60具备:运行执行部61,若通过未图示的指令开关的操作等接收涂胶辊位置调整指令,则运行平行调整机构44的电动马达52以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靠近的方式移动;接触判定部62,通过该移动,判定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接触的情况;运行停止部63,在接触判定部62判定该接触情况时停止平行调整机构44的电动马达52的运行;及间隙调整部64,利用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自动移动涂胶部单元以进行间隙调整,从而以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规定量或接触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以下的方式向分离方向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60将各电动马达52的输出转矩抑制在恒定的规定转矩以内而以定速运行各电动马达52,以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从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的状态逐渐靠近。此时的规定转矩为即便通过由该转矩产生的力使涂胶辊21挤压到下游侧瓦楞辊11也不会发生机械破损或产品不良的危害的程度,即限制在不使下游侧瓦楞辊11移动的程度的转矩。能够通过测试等向该规定转矩赋予适当的值。

若涂胶辊21的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则电动马达52的负荷会变化(增加)。若涂胶辊21的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则涂胶辊的各端部受下游侧瓦楞辊11的限制而无法移动,因此电动马达52的负荷增加,且其转矩增加,因此能够根据电动马达52的负荷变化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接触的情况。另外,电动马达52的转矩能够根据定速运转时等向马达供给的电流掌握。

并且,也能够通过其他技术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的情况。

例如,若通过控制器60的控制将各电动马达52抑制在规定转矩以内而以恒定速度或恒定转矩运行,以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从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的状态逐渐靠近,使得在一定的时间内涂胶辊21的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则受到下游侧瓦楞辊11的限制而停止。因此,若在各电动马达52起动之后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则能够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已接触。该情况下,根据对涂胶辊21可以可靠地停止移动的时间进行测试而得出的结果等设定规定时间。接触判定部62也可以通过该技术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的接触情况。

并且,若通过控制器60的控制以规定转矩以内的一定范围内的转矩运行各电动马达52,以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从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的状态逐渐靠近,使得涂胶辊21的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则涂胶辊21的各端部停止移动还停止电动马达52的旋转。因此,若电动马达52停止则能够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已接触。接触判定部62也可以通过该技术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的接触情况。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关于以恒定速度(定速)或恒定转矩(恒转矩)运行电动马达52这一点,也能够将所谓的定速控制或恒转矩控制应用到电动马达52的运转中。该情况下,能够更严格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的抵接情况,但为了判定涂胶辊21的抵接情况并非一定需要实施该定速控制或恒转矩控制,且只要在一定的速度范围或一定的转矩范围内运转电动马达52即可。

例如,若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产生明确的转矩变动(马达的负荷变动)。在发生该抵接时产生的转矩变动相对于在不进行特别的速度控制或转矩控制而运行电动马达52使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时通常产生的转矩变动明显较大。因此,即便不是严格控制电动马达52的运行,只要将转矩变动的判定基准值设定的足够大,则即便存在判定基准值以上的大小的转矩变动,也能够判定为涂胶辊21的端部已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

并且,当根据运行电动马达52的时间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的情况时,只要将时间所涉及的判定基准值设定得足够大,则无需严格控制电动马达52也可以使电动马达52在一定的速度范围或一定的转矩范围内运转的程度来充分地进行判定。并且,当根据涂胶辊21的端部停止的情况判定涂胶辊21的抵接情况时,无需严格控制电动马达52。

该情况下,若在各电动马达52上应用伺服马达,则因马达的伺服机构掌握马达的旋转状态而能够轻松地判定电动马达52的停止。并且,也可以通过非接触式的距离传感器或行程传感器等掌握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停止情况,以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的接触情况。

通过上述方式,移动停止部63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电动马达52停止,在对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自动地进行了使它们成为平行状态的位置调整,因此间隙调整部64使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转动规定旋转量,以维持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平行的同时分离规定量的方式自动移动涂胶部单元20。

〔1-4.动作(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及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呈如上结构,因此例如能够如图2所示实施涂胶辊位置调整方法。另外,通过本装置进行的平行调整可以在机械启动时自动进行,也可以在机械安装时进行。无论何种情况,均从缸体27处于接近最大伸长的状态〔参考图1B〕,且下游侧瓦楞辊11的外周面与涂胶辊21的外周面之间略微形成间隙的状态开始实施平行调整。

如图2所示,首先例如以恒定速度或恒定转速运行平行调整机构44的各电动马达52,以使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步骤S10)。该电动马达52开始运行之后判定涂胶辊21的哪一端部是否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步骤S20)。能够根据电动马达52的转矩变化等来判定该涂胶辊21的端部是否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

若判定为涂胶辊21哪一端部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则移动停止部63停止相应端部的电动马达52,并运行制动机构(步骤S30)。此时,继续运行涂胶辊21其余端部的电动马达52,且涂胶辊21的相应端部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

而且,判定涂胶辊21的相应端部是否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步骤S40)。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根据电动马达52的转矩变化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是否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若涂胶辊21的相应端部接触了瓦楞辊11,则移动停止部63使相应端部的电动马达52停止,并运行制动机构(步骤S50)。

如此,本装置中通过使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使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成为平行状态,因此能够极其简单地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平行调整。因此,例如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平行调整技术相比本装置的平行调整能够更简单且轻松地实施。

并且,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以比涂胶辊更快的速度使瓦楞辊旋转的方式进行,端部与瓦楞辊的接触根据涂胶辊的转速的变化来判断,但认为如果瓦楞辊与涂胶辊之间的转速差不够大,则涂胶辊的端部与瓦楞辊的接触很难根据涂胶辊的转速的变化来判断。通过本装置进行的平行调整能够不受瓦楞辊与涂胶辊之间的转速差的影响而实施,因此没有这种困难性,能够在正常运转瓦楞机的同时轻松地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与瓦楞辊11的接触。

本装置中,如此成为涂胶辊21的两端部均与瓦楞辊11接触的状态,并自动对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进行使它们成为平行状态的位置调整。因此,关于该平行调整,无需通过人工进行调整/维持。

接着,间隙调整部64向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的方向上回转规定的旋转量的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以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维持平行并实现规定的间隙调整的方式自动移动涂胶部单元20(步骤S60)。并且,在空开规定量的间隙之际使电动马达51停止而运行该制动机构。

其结果,在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维持平行并实现空开规定量的间隙的状态。

因此,能够通过涂胶辊21向芯纸1的楞峰部适当地进行涂胶,且能够提高单面纸板的品质。

另外,如上所述,涂胶辊21的端部是否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还能够根据自起动电动马达52起经过的时间(马达运行时间)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时间或者根据电动马达52或涂胶辊21的端部是否停止来判定。当以电动马达52或涂胶辊21的端部是否停止来判定时,流程与图2相同。

另一方面,以马达运行时间判定时,流程更简单。即,当以马达运行时间判定时,若自起动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电动马达52起经过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则能够判定为涂胶辊21的各端部均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因此,能够以如图3所示的流程实施平行调整。

如图3所示,首先以恒定转矩运行平行调整机构44的各电动马达52,以使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步骤S110)。在起动该电动马达52时起动计时器。之后,判定计时器值T是否达到规定时间T0(步骤S120)。若计时器值T达到规定时间T0,则能够判定为涂胶辊21的各端部均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且使各端部的电动马达52停止并且还运行制动机构,以及停止计时器(步骤S130)。之后与图2的流程相同,间隙调整部64回转规定旋转量的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且以维持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平行并实现规定的间隙调整的方式自动移动涂胶部单元20(步骤S140)。

用上述任一技术都能够轻松地判定涂胶辊21的端部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的情况。这种接触判定也不会影响涂胶辊21或下游侧瓦楞辊11的旋转状态,因此例如即便在单面机的正常运转中也能够适当地判定接触,并适当地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平行调整。

〔2.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4A、图4B及图4C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硬件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个别移动以进行平行调整的平行调整机构44A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参考图1A、图1B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单面机的涂胶装置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分别安装在支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支承部(伸缩缸27A及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24),但追加了微伸缩缸37。该微伸缩缸37为通过将作为不可压缩流体(也称为压力流体)的工作油供给或排出到后述油室(流体室)38a、38b来伸缩的液压缸(流体压力缸),且与伸缩缸27A串联配置在与各伸缩缸27A对应的侧板24之间。有这些微伸缩缸37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间隙调整机构43构成平行调整机构44A。

另外,在此在伸缩缸27A的缸筒28内固定设置有隔壁37a,其将缸筒28内部分隔成伸缩缸27A的油室28a、28b和微伸缩缸37的油室38a、38b,且伸缩缸27A与微伸缩缸37一体形成。但是,伸缩缸27A与微伸缩缸37也可以独立形成而彼此串联。并且,可以将微伸缩缸37的直径设为小于伸缩缸27A的直径。

在缸筒28内的隔壁37a的一端侧〔图4A的下侧〕设有被活塞29隔开的使伸缩缸27A伸长的伸长用油室28a及使伸缩缸27A收缩的收缩用油室28b。在缸筒28内的隔壁37a的另一端侧〔图4A的上侧〕设置有被活塞39隔开的使微伸缩缸37伸长的伸长用油室38a和使微伸缩缸37收缩的收缩用油室38b。

并且,伸缩缸27A与第1实施方式上下颠倒而配置,从缸筒28突出的活塞杆29a的未图示的前端部(杆头部)配置于下方,缸筒28的基端部侧配置于上方。在伸缩缸27A的下方的活塞杆29a的前端部枢转地安装于相对于图1A所示的贯穿轴30偏心设置的缸体支承轴部32。通过因电动马达51的旋转而引起的偏心方向的改变,各缸体27的前端部向相同方向进行移位,且实现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间隙调整。

第1实施方式中,间隙调整机构43以为了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的平行调整而从没有间隙的状态改变扩大间隙的用途使用,但本实施方式中,间隙调整机构43可以以消除间隙而进行平行调整及从平行调整之后没有间隙的状态扩大间隙或降低接触压力的间隙调整这两个用途使用。

微伸缩缸37具有缸筒38、在缸筒38内移动的活塞39及通过活塞39在缸筒38内分隔的伸长用油室38a及收缩用油室38b,能够通过伸长用油室38a及收缩用油室38b的内部的作为不可压缩流体的工作油的吸排进行微伸缩以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移动。

而且,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彼此及收缩用油室38b彼此分别以通过连通管(连通路)54、55连通的方式连接。若通过这些连通管54、55各伸长用油室38a的内压产生差异,或各收缩用油室38b的内压产生差异,则工作油通过连通管54、55从高压侧流向低压侧,使各伸长用油室38a的内压变得相等,且还使各收缩用油室38b的内压变得相等。

因此,若向两个微伸缩缸37中的其中一个施加压缩力且不向另一个施加压缩力,则其中一个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变成高压,该伸长用油室38a内的工作油向另一个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流动,并且其中一个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变成低压,且另一个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的工作油向该收缩用油室38b内流动。

工作油为不可压缩流体,因此若工作油如此流动,则伸长用油室38a内的工作油流出且流入有收缩用油室38b内的的微伸缩缸37收缩,流入有伸长用油室38a内的工作油且收缩用油室38b内的工作油流出的微伸缩缸37伸长,由此两个微伸缩缸37长度发生改变。

另外,在各连通管54、55安装有阻断工作油的流通的开闭阀54a、55a,若打开开闭阀54a、55a,则能够使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之间的工作油流动及能够使收缩用油室38b之间的工作油流动,若关闭开闭阀54a、55a,则无法使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之间的工作油流动及无法使收缩用油室38b之间的工作油流动。

若两个微伸缩缸37的工作油无法流动,则两个微伸缩缸37的长度被固定,因此关闭状态下的开闭阀54a、55a作为限制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缩的止挡件,由此发挥限制由微伸缩缸37的伸缩引起的涂胶辊21的移动的制动机构。

另外,作为开闭阀54a、55a例如应用电磁阀,且通过控制器60控制开闭。

并且,活塞39的活塞杆39a朝上方突出,在活塞杆39a的未图示的突出出端部销结合有对应侧的侧板24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将开闭阀54a、55a全部打开的状态,通过由电动马达51(参考图1A,图1B)的旋转引起的偏心方向的改变使涂胶辊21的两端逐渐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则通过微伸缩缸37使涂胶辊21的至少一个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若进一步使电动马达51旋转,涂胶辊21其余的端部也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以此,若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被调整为平行状态。

即,若使作为驱动器的电动马达51旋转而通过偏心方向的改变使涂胶辊21的两端逐渐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在经由活塞杆39a与各伸缩缸27A结合的侧板24分别如图1B中箭头S2所示进行移动,以使被两侧板24支承的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若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不平行,则涂胶辊21的其中一个端部先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

若从该状态进一步使电动马达51旋转,则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的涂胶辊21的一端部受下游侧瓦楞辊11的限制,该一端部侧的微伸缩缸37受到压缩力,伸长用油室38a被加压,收缩用油室38b被减压。另一方面,涂胶辊21的另一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因此涂胶辊21的另一端部不受下游侧瓦楞辊11的限制。

因此,一端部侧的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的工作油向另一端部侧的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流出,另一端部侧的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的工作油流入到一端部侧的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由此,另一端部侧的微伸缩缸37伸长,涂胶辊21的另一端部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并抵接。其结果,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被调整为平行状态。

例如,使电动马达51旋转时,如图4B所示,若被其中一个(图4B中右方)的伸缩缸27A1侧的侧板24支承的涂胶辊21的端部先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该伸缩缸27A1侧的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的工作油向另一个伸缩缸27A2侧的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流出,另一侧的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的工作油流入到一侧的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

并且,使电动马达51旋转时,如图4C所示,若被其中一个(图4C中左方)的伸缩缸27A2侧的侧板24支承的涂胶辊21的端部先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伸缩缸27A2侧的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的工作油向另一个伸缩缸27A1侧的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内流出,另一侧的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的工作油流入到一侧的微伸缩缸37的收缩用油室38b内。

若如上方式使电动马达51旋转,则成为涂胶辊21的两端部均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的状态,因此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成为平行,因此,在此作为将开闭阀54a、55a全部关闭的状态,通过微伸缩缸37的伸缩限制涂胶辊21的移动。因此,在本平行调整机构44A的情况下,仅通过适当开闭开闭阀54a、55a并运行电动马达51,无需进行特殊的控制即可自动使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如上构成,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从缸体27处于接近最大伸长的状态,且下游侧瓦楞辊11的外周面与涂胶辊21的外周面之间略微形成有间隙的状态实施平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首先将开闭阀54a、55a均设为打开状态,使电动马达51旋转以使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此时,若如上所述涂胶辊21的一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工作油适当流动,使已抵接侧的微伸缩缸37收缩,未抵接侧的微伸缩缸37伸长,从而使涂胶辊21的另一端部也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

若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使电动马达51停止并结束平行调整。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通过接触判定部62判定涂胶辊21的两端部是否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即,能够根据电动马达51的转矩是否变化或运行中的电动马达51是否停止或电动马达51的运行时间(使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的时间)是否达到规定时间判定涂胶辊21的两端部是否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

若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运行停止部63使电动马达51停止,由此结束平行调整。

之后,将开闭阀54a、55a设为关闭状态限制两个微伸缩缸37的行程,使电动马达51逆旋转以使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规定距离,使电动马达51停止并运行该制动机构。由此,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且成为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规定距离的状态而结束涂胶辊21的位置调整。

如上所述,将开闭阀54a、55a设为打开状态,仅以向涂胶辊21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的方向运行电动马达51,并利用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而无需进行任何复杂的控制,即可自动使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平行调整结束之后将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设定为规定大小时,安装有用于限制各微伸缩缸37、37的行程的开闭阀54a、55a,但只要在连通管54、55安装限制流体的流通的机构即可,作为该机构,可在连通管54、55夹装节流孔,或在各连通管54、55夹装限制朝向各自的方向的流动的限制阀。

并且,在连通管54、55分别设置开闭阀54a、55a,从而能够通过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缩可靠地进行限制,但即便是在连通管54、55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管上安装开闭阀54a或55a,不在连通管54、55中的另一连通管上安装开闭阀的结构,也能够限制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缩。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在微伸缩缸37的内部设置伸长用油室38a及收缩用油室38b这两者,以更可靠地使微伸缩缸37伸缩,但也可以仅设置在油室(流体室)38a、38b中的一个油室,而吸排该油室38a或油室38b内的工作油,从而使微伸缩缸37伸缩。该情况下,优选在没有成为油室的空间(与油室38b对应的空间或与油室38a对应的空间)侧的壁面的无法向油室38a或油室38b开口的部位设置气孔,使空气能够出入没有成为油室的空间,由此,没有成为油室的空间不会不通气而使微伸缩缸37顺利地伸缩。

〔3.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5A1、图5B1、图5C1、图5A2、图5B2及图5C2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的硬件结构相同,但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个别地移动的平行调整机构44B够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实用安装于微伸缩缸37与微伸缩缸37的齿轮齿条机构的联动机构和间隙调整机构43,且能够利用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进行使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成为平行状态的位置调整。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参考图1A、图1B对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如图5A1所示,分别安装于支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支承部(伸缩缸27A及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24)的平行调整机构44B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具备与各伸缩缸27A串联配置的微伸缩缸37。另外,在此伸缩缸27A与微伸缩缸37也形成为一体,但只要它们串联配置,则也可以独立形成并串联。并且,微伸缩缸37的直径可以小于伸缩缸27A的直径。

另外,伸缩缸27A及微伸缩缸37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分别连接两个微伸缩缸37的伸长用油室38a彼此及收缩用油室38b彼此的连通管54、55联合两个微伸缩缸37的方式构成,而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两个微伸缩缸37之间夹装利用齿轮齿条机构的联动机构来联合两个微伸缩缸37的方式构成。

即,在各微伸缩缸37的活塞杆39a安装有齿条56。两个微伸缩缸37配置于驱动侧、操作侧而分离。但两个微伸缩缸37的活塞杆39a的齿条56如图5A2所示在进行侧视观察时夹着从驱动侧桥接操作侧的贯穿轴57a对置。贯穿轴57a被未图示的支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与贯穿轴57a一体旋转的小齿轮57以与各齿条56啮合的方式分别固定设置在与贯穿轴57a的各齿条56对置的部位。

而且,使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旋转以使涂胶辊21的两端部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例如当如图5A1、图5A2所示的右侧(驱动侧)的涂胶辊21的端部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但如图5A1、图5A2所示的左侧(操作侧)的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时,若进一步使电动马达51旋转,则经由小齿轮57,右侧(驱动侧)的微伸缩缸37收缩,左侧(操作侧)的微伸缩缸37伸长,而成为如图5B1、图5B2所示的状态,涂胶辊21的两端部均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且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

并且,使电动马达51旋转以使浆辊21的两端部靠近下游侧瓦楞辊11,例如当如图5A1、图5A2所示的左侧(操作侧)的涂胶辊21的端部接触了下游侧瓦楞辊11,但如图5A1、图5A2所示的右侧(驱动侧)的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时,若进一步使电动马达51旋转,则经由小齿轮57,左侧(操作侧)的微伸缩缸37收缩,右侧(驱动侧)的微伸缩缸37伸长,而成为如图5C1,图5C2所示的状态,涂胶辊21的两端部均与下游侧瓦楞辊11接触,且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之后,调整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时,需要限制各微伸缩缸37、37的行程。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限制贯穿轴57a的旋转来进行对应。作为该旋转限制机构,本实施方式中,在贯穿轴57a夹装有限制旋转的制动机构57B。若释放制动机构57B,则两个微伸缩缸37能够伸缩,通过该伸缩而能够使涂胶辊21移动,若运行制动机构57B,则两个微伸缩缸37无法伸缩,而限制涂胶辊21的移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如上构成,因此与第1、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从缸体27处于接近最大伸长的状态,且在下游侧瓦楞辊11的外周面与涂胶辊21的外周面之间略微形成有间隙的状态实施平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首先释放限制贯穿轴57a旋转的制动机构57B,使电动马达51旋转以使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此时,通过上述齿条56及小齿轮57,涂胶辊21的各端部依次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判定涂胶辊21的两端部是否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若判定为抵接,则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地使电动马达51停止并结束平行调整。

之后,将制动机构57B设为运行状态以限制贯穿轴57a旋转,使电动马达51逆向旋转以向使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的方向运行而实现间隙调整之际,使电动马达51停止并运行该制动机构57B。由此,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且成为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规定距离的状态,以结束涂胶辊21的位置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在微伸缩缸37的内部仅设置伸长用及收缩用的油室38a或油室38b,并通过吸排该油室38a或油室38b内的工作油,使微伸缩缸37伸缩。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没有成为油室的空间(与油室38b对应的空间或与油室38a对应的空间)侧的壁面的无法向油室38a或油室38b开口的部位设置气孔,而能够使空气出入没有成为油室的空间。

〔4.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图6A1、图6B1、图6C1、图6A2、图6B2及图6C2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硬件结构相同,但进行使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成为平行状态的位置调整的平行调整机构44C与第1~3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参考图1对于第1~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并且,图6A2、图6B2、图6C2各图为从图6A1、图6B1、图6C1各图的右侧(驱动侧)观察的图。

如图6A1、图6B1、图6C1所示,分别安装于支承涂胶辊21的各端部的支承部(伸缩缸27及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24)的平行调整机构44C具备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具有:轴承部58a,与各伸缩缸27的活塞杆29a结合;贯穿轴58,被轴承部58a分别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驱动销部59a、59b,分别突设于在相对于贯穿轴58的各轴段的贯穿轴58的轴心轴心彼此相差180度的偏心方向上偏心的位置。

平行调整机构44C具备该联动机构和间隙调整机构43而成,且能够利用间隙调整机构43的电动马达51进行使涂胶辊21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11成为平行状态的位置调整。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参考图1A、图1B对与第1~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

轴承部58a将以与伸缩缸27的行程方向(即,使涂胶辊21的端部移动时的侧板24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朝向使中心线定向。驱动销部59a、59b被装入形成于各侧板24的孔部24a,且在沿各伸缩缸27的行程方向的位置与各侧板24的孔部24a的壁面抵接。因此,若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驱动销部59a、59b经由侧板24受到涂胶辊21的抵接反作用力。

如图6A2所示,左侧(操作侧)的驱动销部59a与右侧(驱动侧)的驱动销部59b作为相对于贯穿轴58的旋转中心彼此以180度向反方向偏心的驱动轴而构成。因此,若贯穿轴58从右侧(驱动侧)观察时顺时针旋转,则如图6B2所示,左侧(操作侧)的驱动销部59a上升,右侧(驱动侧)的驱动销部59b下降。若贯穿轴58从右侧(驱动侧)观察时逆时针旋转,则如图6C2所示,左侧(操作侧)的驱动销部59a下降,右侧(驱动侧)的驱动销部59b上升。

贯穿轴58被轴承部58a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因此若涂胶辊21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则驱动销部59a、59b经由侧板24受到涂胶辊21的抵接反作用力,因此贯穿轴58构成为,成为分别经由第1侧板24向各驱动销部59施加的抵接反作用力持平的旋转方向位置,由此使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之后将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设定为规定的大小时,也需要限制贯穿轴58的旋转。因此,安装有限制贯穿轴58的旋转的机构。作为该机构,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限制贯穿轴58的旋转的制动机构58B。若释放制动机构58B,则贯穿轴58能够旋转,而能够通过该旋转实施用于经由驱动销部59a、59b对涂胶辊21进行的平行调整的移动,若运行制动机构58B,则贯穿轴58无法旋转而使得涂胶辊21的平行调整移动受限。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面机的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如上构成,因此与第1~3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从缸体27处于接近最大伸长的状态,且下游侧瓦楞辊11的外周面与涂胶辊21的外周面之间略微形成间隙的状态实施平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首先释放限制贯穿轴58旋转的制动机构58B,使电动马达51旋转以使涂胶辊21的两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此时,通过上述驱动销部59a、59b经由侧板24受到的涂胶辊21的抵接反作用力,在使贯穿轴58旋转的同时使涂胶辊21的各端部依次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判定涂胶辊21的两端部是否与下游侧瓦楞辊11抵接,若判定为抵接,则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使电动马达51停止以结束平行调整。

之后,将制动机构58B设为运行状态限制贯穿轴58的旋转,使电动马达51逆向旋转以向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的方向运行而实现间隙调整之际,使电动马达51停止且运行该制动机构58B。由此,成为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且与下游侧瓦楞辊11分离规定距离的状态而结束涂胶辊21的位置调整。

〔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应用该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改变一部分来实施。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经由涂胶部单元20的侧板24进行了涂胶辊21的两端部的移动,但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或直接进行涂胶辊21的两端部的移动。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带加压型单面机,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辊加压型单面机。

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利用偏心轴部,并通过伴随旋转部件(马达51、52的旋转轴)的旋转的偏心轴部的移动而使涂胶辊21的端部移位,但将进行旋转运动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转换为涂胶辊的端部的移位的转换机构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利用连杆机构等。

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各种涂胶辊移动机构及位置调整机构,但本涂胶辊位置调整装置中重要的是判定使涂胶辊的各端部相对于下游侧瓦楞辊个别移动及判定涂胶辊的各端部靠近下游侧瓦楞辊而与之接触的情况,使涂胶辊的各端部靠近下游侧瓦楞辊的技术等并不受限定。

无论何种技术,只要稍微接触即可判定为接触,如着眼于转速的情况,无需将涂胶辊的各端部与下游侧瓦楞辊的转速差设定的足够大。即便使涂胶辊和下游侧瓦楞辊在正常运转状态下旋转也能够可靠地判定接触情况。也能够校正运转中发生的失衡。

并且,各实施方式中,在平行调整机构44、44A、44B、44C安装有阻止被调整为与下游侧瓦楞辊11平行的涂胶辊21进行平行调整移动而保持平行状态的制动机构,而在平行调整之后可靠地进行涂胶辊21与下游侧瓦楞辊11之间的间隙调整,但不设置这些制动机构,也可以在平行调整后进行间隙调整。

即,单面机运行时,涂胶辊经由中芯被瓦楞辊挤压。此时,若涂胶辊被瓦楞辊挤压地非常厉害,则无法适当地制造单面瓦楞纸。因此,预先降低涂胶辊与瓦楞辊的接触压力以防涂胶辊经由中芯与瓦楞辊接触时的接触压力过度的就是间隙调整。即,间隙调整向使涂胶辊与瓦楞辊分离的方向微量驱动,且也会产生实际上微小的间隙的情况,但并不将涂胶辊与瓦楞辊完全分离开。

因此,即便在平行调整之后不通过制动机构将涂胶辊与瓦楞辊保持为平行状态而进行间隙调整,也是预先平行调整之后的间隙调整,因此仅进行适当量的间隙调整,在运行单面机时,涂胶辊经由中芯以适当的接触压力被瓦楞辊挤压,且通过该挤压力保持涂胶辊与瓦楞辊的平行。因此,即便省略制动机构,也能够实施间隙调整,并且之后也保持涂胶辊与瓦楞辊的平行。

符号说明

1-芯纸,2-衬板,3-单面瓦楞纸板,11-下游侧瓦楞辊,12-上游侧瓦楞辊,13-环形带(环状带),14-导引辊,20-涂胶部单元,21-涂胶辊,22-刮胶辊(米辊),23-胶盆,24-侧板,25-回收锅,26-支点轴,27、27A-伸缩缸,27a-伸缩缸的前端部(杆头部),27b-伸缩缸的基端部(端盖部),28-缸筒,29-活塞,29a-活塞杆,30-贯穿轴,31-中央粗轴部,32-缸体支承轴部,33-轴支承部,35-轴部,36-偏心轴部,37-微伸缩缸,38-缸筒,39-活塞,38a-伸长用油室,38b-收缩用油室,39a-活塞杆,41-单元移动机构,43-间隙调整机构,44、44A、44B、44C-平行调整机构,51、52-电动马达(驱动器),53-控制阀,54、55-连通管(连通路),54a、55a-阀(制动机构),56-齿条,57-小齿轮,57a、58-贯穿轴,57B、58B-制动机构,58a-轴承部,59a、59b-驱动销部,60-控制器(控制装置),61-运行执行部,62-接触判定部,63-移动停止部,64-间隙调整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